06.14 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中国自古以来就奉行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而棍棒底下究竟有多少真正的孝子呢?首先我们来追溯下这句话的来源。

此话出自韩非子“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强家无恶奴,慈母有败子”。

后流传为“棍棒之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意思就是用棍棒可以打出孝顺的孩子,用荆条可以打出善良的人。

这句话在古代之所以奉行,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性长期受压制,自由的个性不能得以发挥,人的性格也逐渐被棍棒之下的教育信条所束缚。

社会发展至现在,人性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因此,这句话用在当今是不妥当的。

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孩子的性格,一部分遗传自父母,另一部分来自于后天的培养。

如果一味地用暴力去对待孩子,对于各种不同的性格,长大后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 从小性格比较倔强的孩子,如果挨打,往往打死也不会向父母求饶。

由此引起父母更大的愤恨,下手更不计轻重。这种棍棒下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性格会更倔强且不服输。

客观的说,有可取的一面。但由于从小挨打,心中缺乏温情,不懂退让。

这种九头牛也拉不回的倔强性格,容易将小冲突造成更大的冲突,最易走极端。

二. 从小性格懦弱且没有主见的孩子,经常被父母打。

长大后,因为从小被打的阴影,更加胆小懦弱,生怕做错事,得罪人,对人唯唯诺诺,没有主见。

在工作上,反而被领导看不起,不受重用。

三. 还有的孩子,被打时选择隐忍不发,但内心深处埋下仇恨的种子。

更为极端的情况,孩子长大后会养成一种暴力型人格,如果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孩子犯错时,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如果我们做家长的欺负孩子小不懂反抗,等到孩子大了反抗了,我们所谓的孝子不会有,只会有越来越多的逆子出现。

从小经常被父母打的孩子,长大会怎样?

作为家长,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绝好机会。

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但不能轻易动手。

在这个时候,让他明白是非,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下次如果再犯就要挨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

每个幼小的心灵都有着独自的世界,我们要用爱来教育孩子,和孩子做朋友,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才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也许你还会喜欢以下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