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事业单位干行政的工作,为何不能享受车补?

手机用户59198449586


公车补贴已经成为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事情,尤其是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截至目前,公车补贴已经在公务员中开始允许按照规定发放,虽然在执行公务中没有了公车,但是他们却每月得到了执行公务的交通补助,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弱化公务员因没有公车而外出执行公务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在行政机关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的工作人员并没有发放公车补贴。他们虽然是事业单位人员,但是与公务员承担的工作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从事行政工作,但是却没有公车补贴。

公车补贴目前发放范围仅为公务员,事业编并不在公车改革的范围之内。即使你承担着行政工作,但是你的身份属于事业编制,从政策规定上来讲,事业编是不能发放公车补贴的。

根据国家公车改革的进程,据说中央事业单位已经公车改革实施完毕,已经可以发放公车补贴,相信地方也即将开始进行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发放公车补贴指日可待了!

欢迎关注“东爱雨公考”,专注公职考试、体制内职业发展等,欢迎私信、留言。

东爱雨小公


国家规定,能不能享受车补,不是看你干的什么工作,而是看你的编制,只有行政编制和参公编制才能享受车补,有些地市甚至延伸到行政单位的工勤人员,但是事业单位只有副厅级及以上人员(取消配备公车)才享有车补,其他事业单位人员一律没有车补。



事业单位副厅级及以上人员什么概念呢?一般高校大学的校长都是厅级干部,有些地市有职业技术学院、卫校之类的学校,校长是副厅级干部,当然了省直属的事业单位和中央直属的事业单位可能副厅级及以上干部可能较多些,但是我们最广大的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包括高中的正县级、副县级校长都没有车补。

至于为什么我们最广大的基层事业单位人员不能享受车补。个人揣测主要是下面这个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公务员700余万人,这个包括参公单位和警察队伍。而事业编的人数,据不完全统计,加上教师和医务人员,大概在4000万人以上,也就是公务员人数的6倍左右,这个数量是非常庞大的。车改的目标是:公务交通成本节约、费用降低,一个单位养一辆车,每年的油费、保养费、保险费,还要养一个司机,实际上每年的开销非常大的,现在不让养车了,会节省一大笔开销。但是如果还给4000万的事业编人员也发车补的话,会给各级财政增加很大压力的,估计比没车改前费用还高,那么车改就没有意义了。


公职人员那些事儿


很多地区事业单位管理八级以上岗位是有车补的,其他事业人员多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

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到现在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根据政策规定,行政机关内所有人员都是有车补的,包括公务员和机关工勤,以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人员也是全部有车补的。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比机关公车改革稍晚,但根据目前大部分地区出台的政策,事业单位主要还是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进行,部分地区事业单位管理八级以上岗位可以享受车补,但离开管理岗位后就不再享受。

关于事业单位车补问题,很多事业人员都有反映,我们可以看下有关官方给出的答复:

有网友提问:

今年事业单位的车补发下来了,但只发到副科级,副科级以下人员没有车补,不知是否符合当前事业人员的车补政策。

官方答复:

只有市委、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方式,管理人员的界定为:在核定的限额内实际聘任为单位领导或内设机构领导的在编在岗人员。所聘人员离开管理岗位后,不再享受交通补贴。

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并不是全部都没有车补,而是聘任到管理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有车补的,当然了,发放车补以实际聘任为准,离开实际的管理岗位后,虽然仍然享受原来岗位的工资待遇,但是车补就不再享受了。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中省直遴选


不管在哪个单位的公务员,不管从事什么职业的公务员,都是有车补的。而为什么和公务员一样干着行政工作的事业编人员就没有车补呢?这是一直令事业编伙伴们头疼的问题。

自公车改革之后,每个单位的公务用车数量有限。且单位的公车都随时待命,以防单位领导突然出去调研。所以,干活的工作人员,不管是去上级部门取文件,还是下乡扶贫,都和单位的公车无缘,基本上全靠自己的私家车。公务员还好,每个月都有相应的补贴,就是常说的车补。而同单位的事业编人员,就非常叫苦了。

但为什么这样的事业编人员不能有车补呢?

一是公务员和事业编人员的经费来源不同。公务员是完全的财政拨款。而事业编

针对在不同类型的不同人员建立了有别于国家机关的工资制度,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财政拨款情况分为全额、差额、自收自支三类。

二是两者的人员数量差距太大。截止到2015年底,公务员数量716.7万人。有资料显示,我国共计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这就可以看出,事业编人员的数量是公务员的4倍多。

三是事业编种类太多。如果在行政单位的事业编人员有车补,那么所有的事业编人员都要有车补。一碗水还是要端平的。但是事业编种类实在太多,包括医生、老师、科研人员、机关单位等等,其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而且教师还不涉及公务出行。

所以说,最悲剧的还是行政机关中的事业编制们,大家有怨言也没办法。但是随着事业编改革力度越来越大,在行政机关的事业编还是有希望发车补的,不论以什么样的形式,资金来源如何。但教育、卫生系统的事业编应该没有车补,毕竟是公务出行才给的补贴,而不是用来下上班的补贴。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蓦然回首三十年


原因很简单啊,因为你不是公务员(或者参公)。

自2014年全国车改以来,目前,除江苏等少部分省份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只有公务员(含参公、行政工勤编)发放车补,事业单位人员是没有车补这项政策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领。没有办法,政策就是这样,一刀切下来,谁也不能改变。

像我所在的市,目前公务员车补就分4个档次,具体标准为: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650元。一年算下来,科级干部每年光车补就差不多比事业单位的人多9000元收入。

这也造成了一些不愉快。在事业单位,大家都没有车补,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事间倒相安无事。但在一些存在混编现象的行政单位,就比较尴尬了。同一个单位,同样是干活,行政编甚至工勤编都有车补领,而事业编却没有,不仅如此,在提拔上,事业编也同样比公务员受限,多重因素叠加,也难怪事业编的人抱怨不公平,同工不同酬。

好在,现在有消息称,下一步对于类似的行政单位事业编人员,在身份不变的前提下,国家将把这一部分人纳入统筹管理范畴,参照公务员发放车补,逐步拉平工资收入。

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因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所以无法享受车补。

国家明确规定了车补的对像,指的是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人员,而事业单位人员尽管干的是行政工作,但其不是公务员身份,从根本上来讲,不具备发放车补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是公务员车补呢?

就是指政府为公务员发放的现金补贴,用于补贴公务员在办公过程中所花费的交通成本。

最初公务员是没有车补的,主要是因为公务员办公用车费用太高,国家才决定进行公车改革,执行交通补贴。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于1994年出台《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开始进行公车制度改革,接着很多地方政府开始取消专车,以公务员车补来代替。

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车补”标准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但是各地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财政状况会有所不同,所以各地公务员车补的费用标准也会有所差别。经济比较发达地区车补标准相对要高一些,而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车补的标准要低一些。

例如:

重庆市:厅局级、处级和科级及以下每月车补标准上限分别为1690元、1040元和650元。

陕西省:正厅局级补贴1690元、副厅局级1500元、正处级1040元、副处级950元、正科级650元、副科级600元、科级以下550元。

广东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

湖北省:厅局级1690元、县处级1040元、乡科级650元、科员及以下450元。

安徽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6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900元、科级及以下550元。

山东省:厅局级正职1690元、厅局级副职1560元,县处级正职1040元、县处级副职960元,乡科级正职650元、乡科级副职600元,科员办事员和机关工勤编制人员500元。

广西:标准上限为:厅级1950元/月,处级1200元/月,科级750元/月,科员及以下650元/月。

贵州省: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四川省:厅局级1690元/月,县团级是1040元/月,科级650元/月,科员500元/月,公勤人员300元/月

内蒙古:正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副厅级每人每月180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105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7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60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450元。

云南省:厅局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1200元,科级及以下750元,机关工勤人员650元。

湖南省:省级党政机关厅级1690元/月、处级1040元/月、科级 650元/月、科员及以下550元/月。

而事业单位很几乎没有车补这一说法,只有极少数地方可能存在车补,比如江苏、浙江等地一些事业单位有少量车补!

好了,我就简单的分析到这里,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帮助。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若有兴趣,可以关注【视职场】,将会带给你更多的职场知识,帮助你解决职场困惑。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发表你的看法与观点!

【视职场】青云计划获奖者,优质职场创作者,一个有着20年职场生涯的老司机,专注分享职场知识,解决职场困惑,建构职场关系。

~~~分享职场知识,快乐职场人生,感谢你点、评、分、转、收!


视职场


事业单位干行政的工作,说的应该是行政单位里混编混岗的人员。

由于编制数量的限制,很多机关单位目前已经无法招录行政编制的人员,就只能从下属事业单位抽调人员,或者用下属事业单位的事业编制招录人员安排在机关单位进行工作,这就是混编混岗的现状,这部分事业编制的人员,做的是行政单位的工作,拿的是事业单位的待遇。

这部分人员为什么不能享受车补?

因为他们属于事业编制。根据中央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只有行政编制和参公事业编制才能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全额拨款等事业编制是没有车补的。

未来事业编制会有车补吗?

根据中央2015年印发的《中央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目前各个省市的具体情况看,2018年事业单位车改会基本完成,但只有党委和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有可能按照公务员的方式发放车补,其他事业单位的人员基本都是按照实报实销的方式进行改革,也就是没有车补。

做同样的工作,却无法享受相同的待遇,这就是混编混岗人员令人沮丧的现状。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留言探讨!

流雷电


行政机关(参公单位)中不能领取车补的四类人员

目前,公车改革只在公务员单位和参公单位完成,车补仅限于公务员和参公身份的人员才能领取。

那么,在行政单位工作,或者在行政单位内设的事业单位工作,干的工作是一样的,只是身份不同,能不能领车补的呢,答案是不行:

1、机关事业人员。指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因单位合并,或者职能划转,将原来事业编制的人员划归到行政机关或者参公单位。这些人,虽然承担的是行政职能,却因编制原因,不能申请或者转换为公务员,不符合条件,不能领取车补。这部分人员,即使以后事业单位车改,也因身份问题不能享受,属于两头踏空。

2、机关内设事业单位人员。机关内有一部分内设机构,承担的是行政职能,却属于事业机构,其人员与机关人员混同使用,却同样因身份问题不能享受车补。

3、行政机关内超编人员。因其在岗不在编,同样无法过渡为公务员,也不能享受车补。这部分人员只有在单位编制空出来之后,身份过渡为公务员,才可享受。

4、违规调入行政机关的人员。2007年12月后调入行政机关(参公单位)的一般科员,由于程序不合规,公务员逢进必考、非考莫入,缺了一道程序,虽然单位有空缺的行政或者参公事业编制,却同样也无法过渡为公务员身份,也不能享受车补。这部分人员,同样在事业单位车改之后,也因身份问题不能享受,也属于两头踏空。

机构编制方面的问题,可以私信咨询。


职言管语


了解更多事业单位招考信息及资料,可关注【重庆中公事业单位考试】!

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其实就是常见的混编混岗,但是做的工作相同并不代表编制就一样。到目前为止,只要行政编才有车补,事业编没有,所以不管你是做行政工作还是事业工作,只要你不是行政编制,就没有车补。

车补可以说一直是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一块心病。事业单位车补一直迟迟不到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事业单位人员复杂、人数较公务员较为庞大;二是事业单位改革还未到位,很多政策问题还没有办法落实。

其实现在事业单位的车补问题也引起了国家重视,部分地区实行了报销制度,对车补进行报销,也是在尽力解决事业单位的车补问题,希望之后会有更确实的政策调整事业单位的车补问题!你怎么看呢?



重庆中公事业单位考试


原因很简单,既便干的行政工作,事业单位人员也不属公务员身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