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說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範範範範範範範er


在小學,學生一般只要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按時完成作業,學習成績都會很穩定。一些在老師家長眼中的優等生升入初中以後,除了學習習慣特別好的少數人,剩下的學生成績突然徘徊在中上,失去了小學的優勢。這時,不免讓你懷疑,小學成績好為什麼到初中不行了,看來小學成績的高低並不能決定孩子將來成績的高低。換句話說,小學階段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虛假性。

升入初中,學生不在是單純的學習語數英,在固定的學習時間裡,突然接觸政史地生其他的科目。緊張的課業下,那些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的成績呈斷崖式下降。在小學你能輕鬆取得的好成績,在初中似乎有點難。學生精力被各門功課的重難點分散了,偏科的出現,直接將他們的總分與全科型的學生成績拉開距離。

在小學,你只要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學習成績一定排在優等之列。一旦升入初高中,細心的你會發現,即使你記住了書上的知識點,不會舉一反三的話,優秀成績會成為泡沫。特別是高中,很多初中的優等生一樣會面臨成績斷崖式墜落。一樣可以令人懷疑初中成績的虛偽性和欺騙性。

那麼,問題來了,學生沒讀高中以前,不要太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應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耐挫折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他們明白,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學習是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勤奮努力,乃至終身學習才能夠取得成就的。

書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成績永遠不能決定一個孩子的情商和智商,也不能決定他們將來的工作能力。更不是評價一個孩子優劣的標準。


水寒雅芙


很多孩子在上小學的幾年裡,學習成績都很好,每次考試分數都不低,家長一直認為孩子的學習是沒有問題的。但當升入初中後,家長心中的好學生,學習成績竟然下降了。這讓很多家長,都不理解,搞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孩子依然是認真學習的,小學學習成績也挺不錯的,為什麼上了初中以後,就開始下降了呢?

小學時期的成績有可能是虛假的,這裡的虛假並不是指孩子小學成績不好或者作假。

平時家長太過於強調分數,認為只要高分數,就代表孩子成績好,所以一味的要求孩子學習課本知識,減少業餘知識的培養,使孩子每天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還要不斷的進行課本知識反覆複習,補習。孩子一點沒有時間看一些課外書,學習的知識面只限於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當然需要學習好,但不是代表孩子學好課本知識,考出高分數就是真的成績好。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所需吸收的知識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課本的知識太過單一,不能滿足孩子大腦的需求量。

孩子小學除了學到課本知識,腦海裡沒有大量的閱讀量,沒有豐富的知識,大腦得不到更好的全面的開發。

學習的好壞是不能僅僅用分數來評判的,家長只注重強調孩子的成績,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和習慣的養成才是最重要的。

小學課本內容簡單,一般孩子在學習上都不會存在太大困難,只要認真學習,成績就會比較理想。但由於缺乏平時課外知識的積累,往往升入初中後,學習成績開始下降。小學期間哪些把全部經歷用來考高分的學生,和平時成績不是太突出但課餘生活豐富,博覽群書的學生,在升入初中後,會發現,原來學習成績不突出的學生,到了初中學習成績有的反而比小學考高分的還要好。

孩子的學習不應該是片面的,更不該是以分數來決定好壞的

全方面的發展,才能真正培養孩子更多的知識,綜合性的能力才是考評孩子成績的關鍵。就好比一個每天被規定呆在家裡學習的孩子,對外界的接觸和新知識的積累及思維上,遠遠不如經常外出可以每天接觸新事物的孩子。

平時接觸的事物越多,學習的範圍越廣,積累的知識才更全面

大腦需求越得到滿足,孩子的聰明天賦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所以說只注重課本知識,考高分的成績是存在虛假性的。

這種成績是片面的,不全面的,會造成孩子因為知識面的缺失,時間越長,成績越明顯出現不理想,而平時大量積累業餘知識的孩子,往往會在以後的時間裡成績上升,後來者居上。


決勝網


家裡有小學生,親戚也開著小學託管班。我對這個問題的觀察和思考如下:

第一、小學知識的著重點問題。如果說初中、高中的考試更注重考核學生的靈活運用能力,那麼,小學考核更著重於學生對知識“亦步亦趨”的掌握和模仿能力。也就是,後者相對於前者而言,是“死”的知識。小學生只需要聽話,認真,細心,緊跟老師的思維,考試成績基本問題就不大。

第二、小學考試方式的問題。通過對周圍小學生的觀察,小學生4年級之前,期末考試前很多老師會提前讓孩子們做一次試卷,這樣,到正式期末考試的時候孩子們基本都是“95-100”分,老師們和家長們都皆大歡喜。到了5、6年級,這種方式被置換為80%原題,20%活題形式。即試卷上的80%的試題是平時反覆練習過,甚至連答案都能倒背如流的原題,包括語文作文也是這樣,提前會有範圍,孩子們只需要在給定範圍之內背誦範文然後考試的時候靈活“挪移”即可。而額外的20%則是真正的“能力考核”,即對課本知識點的綜合運用考核,考題的靈活度和難度係數都比較高,有的難題甚至60-80%的學生都做不出來。比如上學期我家孩子所在學校的數學考題,最後一道題全年級將近200人,做出來的可能不到10個學生。

小學生這樣的知識考核重點和方式就導致小學成績往往呈現如下特點:分數密集度高。孩子們語數外分數分佈在85-95之間的是常態,一分之間,全區可能會有成百上千個學生。因為難題大部分同學都很難做出來,所以,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分差,不過就是一個細心與否造成的落差。基於此,小學成績的欺騙性和虛假性自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雖然小學成績具有欺騙性和虛假性,但我的觀察,高分者,也就是說能把範圍之外“20%”的分拿到的學生依舊鳳毛麟角,這些學生的脫穎而出,與其在學習上時間和精力付出,良好的學習習慣,勤于思考和認真細心高度相關。這些都是學霸的潛質,這些潛質將會以一種良性影響延伸至他們未來的學業中,照亮他們的學業前景。

以上,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