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老外一个人就能带娃而中国要一家子带?

小兽妈妈


因为育儿理念不一样!最核心的一点不同我认为就是美式育儿不焦虑,没有健康焦虑,也没有教育焦虑(美国中产阶级家长在孩子大点之后还是很在教育上用心的),大大咧咧,有颗平常心。我们虽然不是老外,但生活在美国,带娃和老外一样粗放,我们觉得挺好,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家里有两个儿子,老大四岁,老二快一岁了,两个宝宝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就洲际旅行——从美国飞回过中国度假,在飞机上乖巧可爱,神清气爽,身体状况完全没有问题。柔弱苗条的宝妈没有做过月子,孩子不到满月,宝妈就开开心心去逛街了,娃带在身边,娃饿了宝妈就跑到试衣间去给宝宝喂个奶,宝妈在哺乳期没有减肥身材就恢复成生娃之前的水平了。


两个孩子出生半个月就和我们一起出门啦,我们外出的计划从来没因为宝宝而发生过任何改变。我们出门的时候,娃外出连体服一穿,往篮子里面一放,提着就出门了,国内的朋友看到总觉得我们就像提着一个小宠物一样轻松。宝妈生娃之前买过一个尿片包,后来发现根本没啥用,带宝出门的时候,宝妈把尿片和湿纸巾放自己小包里就ok啦。


坐车出门,安全座椅是必须的,抱着孩子,大人不舒服,孩子也不舒服,最重要的是不安全。娃坐安全座椅开始的时候有可能会哭,我们老大哭的时间短些,老二哭的时间长一些,哭就哭呗,这事没妥协余地,后来他们慢慢就都喜欢上安全座椅,上车乖乖睡觉或者静静躺着,偶尔自己哼哼几下,就像唱歌一样。有的时候我们回国偶尔会遇到没有安全座椅的情况,大人抱着他们,他们才不高兴呢,大人的怀抱哪里有安全座椅舒服啊。在外面需要走动的时候,婴儿车或者婴儿背带必须要选一样,这样一来,大人不累,孩子也很开心。


我们的宝宝都进行过睡眠训练,老二睡眠训练尤其成功,只训过一两天,就养成了自己入睡,而且夜晚几乎能睡整觉的好习惯。宝宝们睡小床,既安全,大人孩子又都舒服。我们的宝宝们从一出生就穿睡袍睡觉,所以我们也不用晚上起来检查他们是否蹬被子或者被被子蒙住脸。


我们的两个宝宝都是母乳喂养,几乎就没喝过奶粉。偶尔宝妈不在宝宝身边,需要给奶粉喝的时候,我们就用凉的纯净水给他们冲点奶粉,非常迅速。到了宝宝需要添加辅食之后,我们有给他们买婴儿食品,也不介意让他们和我们吃一样的。我们从来不求着孩子吃饭,每次都是他们来和爸爸妈妈抢食物,生怕我们不给他们吃。另外,吃饭用的高椅是非常推荐的,孩子坐在上面自己吃东西,不用担心他到处乱跑。


我们的家里非常干净整洁,有好多好多玩具。只要我们在身边,大宝自己就在那玩玩具,小宝就自己在屋里面爬来爬去,探索世界。


我们家大宝两岁多点就去幼儿园啦,适应非常快,每天出门回家都很高兴。二宝看上去对环境适应能力更强,打算一岁多就送幼儿园。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给以了他们充分的自由,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我们通常任他们自由发挥,这样一来有以下好处:1,娃的自主性极强;2,大人省心;3,大人说的话更有分量,因为我们从来不唠叨。


我们带娃虽然大大咧咧,但是却非常用心。孩子们的成长中的烦恼都被我们看在眼里,积极寻找应对策略。我们也会不停反思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根据从孩子发展状况得到的反馈,不停修正自己育儿方法。高效而快乐的育儿从来不是信手拈来的,是需要花费一些心思琢磨才能行的。


韩东燃


我和我太太是留学生,来美30年养大了三个孩子。我们的父母在第二和第三个孩子出生时各来帮我们带过半年孩子,其他时间全部都是我们自己带大孩子的。从孩子出生到成人,我们俩从未离开过全职工作。

记得我们第一个孩子出生后,我妈见我们过得很辛苦,就要我去问我太太,要不要把我们女儿放在上海由她帮我们带大。我太太听了这建议说:我好不容易(破腹产)把孩子生下来,为什么要“买了炮竹让人家去放?”

这话让我妈气得要命,就說:谁要放你们这个炮竹啊。

铁了心要自己带大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发现这并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我太太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了,安排孩子早饭送大孩子上幼儿园,小的两岁以下没托儿所收留,我们就请一个保姆帮忙在我家看三个小时。我上晚班早上要睡觉,中午起床就接班看孩子,下午两三点去幼儿园接大孩子回家,然后准备晚饭。等太太一回家我就去上班了,由太太一个人带三个孩子,检查作业,念书学习,安排他们上床。

我们之所以能坚持全职工作独立养大三个孩子,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首先是美国这里的观念是,小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大才会亲近父母。他们幼小时最需要与父母在一起,那也是我们父母最应该与他们分享的阶段。

第二,其实带一个孩子与三个孩子都差不多累的,不象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想象的那样带二个孩子会比带一个加倍的累。有时我们三个孩子玩在一起时,就是我们休息的好机会:他们自己去玩了不来打扰我们了!

第三,美国社会普遍认为孩子很小时,就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带孩子,只要他们不会碰伤碰痛,就仼他们去做。在孩子出生前,朋友送了我们一个价值三百元的礼物,即请人上我家来查看修正任何会伤害到幼儿的隐患,如包上帶角的桌子,封好帶电的插座等。这样的话我们在孩子开始爬走后,就可放心让他们自己在婴儿房里玩耍,而我们大人就空出来做别的事了。

最重要的是,好多我们中国人认为帶孩子很重要的事,在美国都不算什么事。我还记得早年在上海,爷爷奶奶端着碗追着喂我小侄儿的情景,而等我们在美国有了小孩,医生说他除了罕见的厌食症,从没听说过小孩子不吃饭的。“饿他一两顿就会大口吃了。”医生建议说。

所以我们对小孩要不要吃饭也不大在乎,有一次早上开微波炉,居然发现前一晚热了准备给老三吃的晚饭,还在微波炉中忘了给他吃。他也不饿就算了。

还有,小孩发烧感冒对我们华人来说是大灾难了,而美国医生根本不当回事,常规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后,医生会让我们回家给发烧滚烫的孩子用凉毛巾擦身,关照千万别盖被子,凉快凉快烧就会退了。

美国带孩子最夸张的是小孩很小就自己吃饭。我们都是用一个灌了热水的保温碗/盆放在高椅上让小孩自己吃。他们用(塑料)刀劈叉砍手抓,一顿饭吃下来,一半是扔到地下了,另一半进了他们的肚子,饿了的话连掉桌面上的面条,他们全会用小手捡进嘴里。所以我们喂饭的工作是把他们放上桌,结束后把小孩抓去洗一下。

我有次带才三岁多的儿子去中国旅游,我在前走他跟后面,啪的一下摔倒了,我一眼𣈴过去见无大碍,就假装没看见继续往前走。那小子倒地上见没人大惊小怪的,妈也不在身边,左右看看就自己爬起来了,象是啥也没发生。同行的人大吃一惊地说:没想到带孩子还有这样带的!

其实我们认识的美国人大多是这样带孩子的。比如说去迪斯尼乐园,我们会问孩子:你们想好了要不要去,去的话要自己走路的。这就是说,这是你自己的决定自己的选择,如果去了你就要承担自己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带小孩包括他们今后成长,家长都会轻松很多:读什么书念什么专业,都是孩子们自己的责任。家长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决不强求。

综上所述,我们在美国全职工作带大三个孩子,受益于美国宽松的带孩子环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现在回过头去想想,那些忙碌的年代,也许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时光。

大女儿很愿意念书给两个弟弟听。兄弟俩也是游戏好搭档。




ningwang98


国情不同啊,要不中国的钱人为什么都要移民到国外呢。

我家有个亲戚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全家移民到美国。现在他的大女儿已经结婚有两了孩子,根本不用考虑帮她带孩子,自己仍然经营生意。

女儿也不用考虑因带孩子不能上班的事情,两个孩子每月都有生活费,足够他们一家四口基本生活的。女婿在一家工厂里工作,工资够其他的大开支。

每个月两个宝宝都有政府提供的牛奶,他们都没有喝完过,必竟大人的生活习惯还和在中国一样,吃中餐多。好像是每个月有一张购物卡之类的寄到家中,可以去超市购物。

另外,孩子从一出生,所有的证件包括户口之类的,有相关部门会打电话通知你准备什么,然后会去医院采集各种信息。过不久,就会用快递把办好的证件等送到家。

幼儿园他们好像上的是私立的,工资收入可以承担的了。然后到了小学,就不用交学费等任何费用。还有一项是医疗,从母亲怀孕起,医院就会按时通知去做产检,孩子出生后,也会每年按时通知宝宝去体检。有件重要的事情,他们的宝宝发烧从来没有输过水或者打过小针。

你想想,这样的社会,换做谁会累死累活地去工作呢,孩子让妈妈带是最好的选择,多好啊。


七月的雨妈妈


导读:为什么老外一个人就能带娃而中国要一家子带?

放眼全世界,每个国家带小朋友的方式都不一样。
老外一般一个人就能搞定家务和孩子。

而中国人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

我想是因为以下三点不同吧:
一是因为老外的生活习惯和我们中国人不同。
中国人是民以食为天,最好是有四菜一汤,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围坐在一起吃饭。
每做一顿饭,从买菜洗菜,切菜炒菜,煲汤,做肉食,反正没一个多小时是做不来的。
老外是比较喜欢吃热狗、三明治加些饮料就对付一顿的。他们在厨房的时间可以比中国人节省很多。
二是房屋建筑结构不同。
老外的房子,除非特别穷的,一般是有独门独栋。就是自己有院子,有草坪的。孩子在家里撒着欢可劲的玩,一般没事。只要把那些危险的小孩不能动的东西收起来就好了。
中国人口多地方肯定没有那么多的房屋面积,孩子要出去玩,要么下楼去玩。
这种情况要么由大一点,懂事的孩子陪着,不然就得大人陪着。不然的话路上得车子那么多,孩子乱跑非常危险。
第三是育儿理念不同。
你比如说孩子吃饭,外国孩子如果敢不按时吃饭,就把他的食物收走,饿上一顿,甚至饿两顿,他下次就乖乖吃饭了。
中国人不一样,孩子不爱吃饭,大人端个碗跟在他后面,孩子走到哪大人喂到哪。

都当小祖宗供着,就怕她吃不下饭。不长个不长肉。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一个习惯,吃饭不是自己的事,是大人要我去做的事。他就没有主动进食的起的习惯。

重点提示:这样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算起来得多少人跟着一个中国小孩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外国人带孩子 ,能比中国人轻松很多。
今日话题:你家是几个人带一个娃呢?

【一个最有耐心的亲子共读咨询师,写得好辛苦喔,点赞私信1可获得微号,送你价值398的亲子共读手册。】


格格巫育儿


确实外国人在带孩子某些方面,是很值得让我们中国人学习的,外国人能一个人带好一个孩子,主要还是教育理念和养育方式的不同所造成的。

1.首先表现在吃的方面,国外是习惯去外面买速食,宝宝的米糊、果泥、果汁等等都是已经有生产好的,拿来便吃。而在国内大家都想着天天换着法子给宝宝做辅食,有的妈妈一天都要做4餐。


到了宝宝大一点的时候,国外经常面包,牛肉煎一下沙拉,吃的东西相对简单。而国内一天6餐,每天还要给宝宝吃好一点的,还要讲究几菜几汤,这个人力时间成本就很高了。

2.在国外老人是不帮年轻人带娃的,都是分开住的。而国外的年轻人都喜欢运动,所以我经常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背着几个月的孩子就出门一块玩儿。

在国外孩子帮忙做家务是天经地义的,国外的人力成本高啊,家里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家务事。

有一次我在国外看到一对父母带着两个孩子出去,妈妈可能不舒服躺在那儿,爸爸就帮忙准备中午的餐食,全程爸爸都面带微笑,孩子们在旁边会帮忙搬桌子椅子,时不时来逗笑一下妈妈。整个场面非常和谐。

而在国内经常看到妈妈或者老人带孩子,爸爸经常就不见踪影,回家就是打游戏。有像网友说妈妈肩背手提的举着雨伞抱着娃后边还背着菜,爸爸不见踪影。孩子哭了闹了都是找妈妈,有一次找爸爸,就是问:我妈妈呢?唉!


3.国外从小就培养孩子遵守秩序,有边界感要独立自主。

到国外的景点去玩的时候,经常都看到孩子们穿得整整齐齐的在那儿排队,不会大声喧哗。

有的小宝宝呢,光着脚在外面玩的时候,晃来晃去,家长也不会过多的干涉,只要不伤害到自己。

而在国内只要宝宝光着脚在外面玩的时候,家长肯定会跑过去说,唉呀,这个很不干净啊,太脏了会生病。都是几个大人宠一个小孩,什么都觉得孩子小不懂,大部分到了三岁也都是一直在喂饭。

我女儿一岁三个月的时候已经会自己吃饭了,到了两岁半,就让她自己吃饭,有一次孩子闹情绪,不愿意吃饭,我就把碗收了,孩子大哭。婆婆就生气了,说我老公是喂到5岁的。我就回了一句我的孩子我做主,知道什么对她最好,过了时间点不吃饭的当然要收起来了,不能宠着孩子。

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从小坚定而和善的养育特别重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仅会让孩子以后受益,而且自己也轻松。

听说关注我的都是长得好看的,快来留言点赞哦!


儿科医生雨滴


作为一个在国外一个人带娃、工作,又念了第二个硕士学位,并且第二个学位的毕业论文还是A的“一人带娃的妈妈”,我来说一下为什么老外能一个人带娃还搞定别的事情。


西方人一个人能带孩子,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认为生孩子是父母自己的选择,无权剥削祖父母的劳动;同时,祖父母也认为自己无义务给子女带孩子(何况他们的孙子孙女太多,带不过来)。除此之外,许多西方国家有三个方面的支撑。


第一,社会的支撑。


基础设施方面的支撑。西方国家为弱势群体制造全方位的便利,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无障碍通道,也就是说轮椅和婴儿车可以自由到达的地方。这里所有的大城小镇,即便是最微不足道的社区活动中心,一定都有无障碍通道,非常方便爸爸妈妈带小孩出行。只要是开门营业的商业机构或者是政府机关,哪怕是一个路边的麦当劳餐厅,一定也都有母婴休息室,给婴儿换尿布的地方。所有的公共厕所,一定有提供给父母带孩子休息换尿布的地方。公共汽车有专门的升降台,火车出口和站台之间也是齐平的。这样就给带孩子的父母提供了非常多的便利。


在社会的制度层面,欧美国家也提供了许多的支撑。如果父母中的一方留在家里带孩子的话,那么整个家庭的税收就可以减免。如果家庭收入不足的话,还会给予各种各样的补偿。同时,很多国家会给新生儿福利金,所以说孩子越多福利金越多。这样的话有利于安心父母在家带孩子、带好孩子。


第二,科技的支撑。

西方家庭极其依赖家用电器。婴幼儿的衣服都是洗衣机洗的,很少有手洗这一说,有人可能会觉得,消毒怎么办呢?西方的父母已经习惯了洗衣机用的消毒液,也没有听说过有什么副作用。 洗碗机是家庭必备电器,省掉了许多清洗婴幼儿奶瓶和碗筷的劳动。 孩子稍微大一点有辅食制作机。因为欧美家庭有比较多的孩子,父母不太会像中国人这样事事精益求精,虽然也有很多欧美的父母给孩子手工制作辅食,但是也有非常多的父母会选择超市里的罐装婴儿食品,这样就省掉了许多制作辅食的时间。 因为西方家庭汽车非常的普遍,西方的孩子从小就形成了坐婴儿车座或者是摇篮的习惯,父母到哪里办事,只需要把他们放在车座里就行,为了适应多子家庭的需求,还有可以放好几个孩子的手推车、提供给双胞胎的双排座婴儿推车,甚至是可以放上2到4个孩子的多层推车,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全部放到推车上,极大减少了父母的劳动量。

第三,家庭的支撑。

家庭的支撑也可以称之为个人理念的支撑。整个欧美社会的税务系统并不倾向于双职工家庭,以我所在的爱尔兰为例,超过一定的收入要交50%的税,同时这里的人工费用极高,两个孩子的托管费用基本上等于1个人的税后工资。所以很多中产阶级家庭会留一个父母在家里照顾孩子。这个时候,个人理念起到了调节作用。因为社会具有相对较高的宽容度,招聘的时候不允许有年龄和性别歧视。所以,很多人选择花上五六年左右的时间在家里生上两三个孩子,等孩子已经进入到学校和托儿所之后,再重新回到社会。


社会承认在家的一个人的价值,在这种保障的情况下,许多人就不再着急,全心全力投入带孩子,而不需要像很多中国的父母一样,一边带孩子一边焦虑于自己,和社会脱节,身体累心更累。


myida


从我的经历来说吧 在国外我和老婆一起带娃 回国丈母娘带娃。其实区别还是蛮大的,很多时候我感觉我丈母娘把简单模式变成了困难模式。1.比如小孩吃饭,我自己带就是食物放那里你自己吃(当然这个要大一点小孩)大人吃完差不多了盆就收走了你爱吃不吃,我丈母娘就是追着喂可以喂个把小时。2.比如喝奶,其实很早就训练了可以自己拿奶瓶,然而老人家总想去扶着。3出门,我态度是要么自己走路要么塞婴儿车,老人家总喜欢自己抱着娃不用车。 ps:当然饮食上区别主要在于中餐本身不适合太小的小孩自己独立进食。另外,人总是容易犯懒的,曾经在芝加哥飞机场我碰到一个带了一阵子娃准备回国的上海老太太,她就在吐槽她洋女婿回家不干活不带娃就躺沙发看电视了,然后我发现我到国内丈母娘接过娃以后,没多久我也这样了(o^^o)…


破面306


相信我越人多带,事儿越多!



我上班时候一个合作方的客户经理在北京,经常来我们这出差比较熟,他每次提到他家6个人带孩子就一脑袋的晕。

他和老婆工作都不错,而且在北京,本身生活压力也比较大,谁也不能辞职带孩子,想着两家老人现在都没什么事儿了,而且都是独生子女,正好一起都接来带孩子享受享受天伦之乐吧。安排的也挺好,爷爷奶奶负责买菜做饭打扫,姥姥姥爷主力带孩子。结果呢,带了不到半年已经鸡犬不宁了。

两家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大不相同,吃就弄不到一块去,但为了孩子就忍吧。但孩子的问题也是总有矛盾,虽然都是老一辈,但奶奶就看见孩子哭了马上得去抱起来,姥姥就觉得孩子小时候总抱,长大了就得一直抱着很累,不能养成这些坏习惯。

诸如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很多,矛盾越来越大,最后他们两口子没办法在附近又租了一套房子,分开住了,两家老人轮流来带孩子了,这才缓解一下。



我怀孕的时候确认是双胞胎之后,身边的人也都问我以后怎么带孩子啊,是不是两家老人都得来啊,我当时就想避免复杂的婆媳关系还是让我爸妈来吧。最后也是这么执行的,但是你们以为是自己的父母就没有矛盾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也是经常吵,比如我让宝宝们自己吃饭,她们还小嘛就弄的哪都是,姥爷就会使劲儿唠叨这么小怎么能自己吃,吃的这么脏还慢,要喂啊...我让孩子满地爬,姥姥就说地上多凉啊不行...

然后,你就想吧,谁也不能整天都是好脸色的,那时候我就想带孩子的累其实并不是带孩子本身累,而是要平衡各种家庭关系累,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爸爸妈妈能自己带孩子,不管几个孩子都能带,真的。

习惯从小养好,多放手,慢慢你会发现越来越轻松。不过这种轻松也都是相对的,但还是比一大家子人带娃要好的多。



像国外,真的是一个大人至少带三个娃的感觉。其实没有超人妈妈或者爸爸。只是用对了方法,加上一些育儿小方法。比如欧美一些国家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更多的给予自由,孩子通常也会更愿意合作。懂得合作的孩子带起来相对更容易啊。

所以,你看,其实带孩子并不是一定要一大家子人的,这样反而对家庭关系和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并不利。

能生就能养,每个妈妈都是超人。看看咱父母那个年代,也都是妈妈一个人带着5.6个孩子啊,不也都养大了,只是到了我们这代全变了。



我是一个混迹育儿圈10年终于得以自己施展拳脚的双胞胎宝妈,是朋友圈中的辅食达人,育儿小百科,爱生活爱分享,正能量爆棚的我期待与您一起同行,在育儿育己的路上共同学习成长哈。记得帮我点赞关注哦哈,谢谢!


帅帅育儿


你好!我曾经在国外生活过,见过太多妈妈手里抱一个,推着两个娃的场景。我有个朋友有十个孩子,一样过得很好,兄弟姐妹每个人都会几个乐器,时常一家子就可以演奏一场交响乐。

带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外一个人能带娃我觉得主要有几个原因:

国外各种公共设施适合一个人带娃

在国外,无障碍措施做得非常好。每一处都有为残疾人以及像推着推车带宝宝的妈妈们设置的上坡路,不像国内到处都是阶梯,很受限制。每一处公共设施的大门虽然很沉,但是在旁边都会有一个如下图一样的按钮,一按,大门自动打开。这样的话,即便手里一只娃,推车两只娃,进入门完全畅通无阻。


国外会把复杂问题极简化

孩子成长过程中,主要是吃睡玩,而国外会有很多设施和工具让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简而言之,老外们会愿意把问题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处理。

比如出行很多孩子出行难,那就有多胞胎的推车问世。

又比如说,孩子辅食难做。国外会有各种速食的成品辅食泥,后期也有专门为孩子制作的速食。虽然说肯定没有自己做的好,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省很多时间。

另外,在国外,带着孩子出行再正常不过了。我曾经在迪士尼看到一个妈妈抱着一个多月的宝宝在排队过山车。这种事情,在国内是不可能发生的。

国外比较放手让孩子自己多尝试

国内的老一辈甚至于我们自己,有时候总是会操心孩子自己做不好,而什么都想去帮助孩子。这不单单让孩子的成长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同时也会给自己增添很多麻烦。

在国外,孩子多,大的孩子就帮忙带小的孩子。孩子做的一些事情比较笨拙,但是一旦前期让孩子多自己尝试,后期成长的会很快。

长辈尊重下一代带孩子的理念

这个应该是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点,国内很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并不放心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带孩子,总是觉得他们做的不好,要插一手。

但是我在国外的朋友,他曾经说过,他从来不干涉他儿子带孩子的方法,看到即便和自己以前带孩子有区别的地方,也不会提出来。除非他儿子自己请教,不然他不会去分享自己带孩子的心得体会。

这可能是我们和国外最大的区别,而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甚至于我们自己在很多地方不独立的原因。

国内也有很多必须要长辈帮忙的地方

和国外不同,国内的爸爸妈妈们都必须要工作才能维持一大家的生活,而在国外,有时候妈妈工作赚的钱还不够交税的,所以在国外很多人就会选择辞职做全职妈妈。等孩子大了,再找工作也比国内轻松的多。

所以,很多时候无奈之下,双职工家庭,必须要老人帮忙带孩子。

其实,长辈帮忙带孩子,是非常值得感恩的地方,这是我们国家最有人情味最温暖的地方。只是因为年代不同,育儿理念有所不同。

我们在关键问题上坚守,一些次要问题上拣选改善,一大家子依旧可以和和乐乐。

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多去学习育儿知识,而不是撒手交给老人,再去抱怨老人育儿知识的落后。当长辈看到我们把孩子带的好,他们也乐意去和我们一样科学育儿。


更多关于育儿和眼科的科普知识,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眼科医生枫姐。如果喜欢我的回答,也请给我赞或转发,你们的鼓励,是支持我写下去的动力,谢谢大家。


眼科医生枫姐


这个没有国内国外的区分。我的孩就是我一个人带大的。生孩子时常年出差在外丈夫赶回来呆了一周。我妈妈陪我出月就回家了,以后的日子就我一个人。生完孩子21天就患乳腺炎,每天要去医院贴膏药治疗。医院离我家一趟公交五站路。妈妈在时,我不担心孩子。妈妈走后,我每天去医院来回几乎都是跑步赶公交。记得孩子2个多月时,我和孩子都发高烧,我带孩子去医院看病,直接瘫在医院门诊,就这样母子一起挂起吊瓶。丈夫出差休假回家,家里没人,在楼下等我。远远看到我抱着孩子回来,他说,就像一张纸飘过来。休完一年独生子女全休假,上班了,单位离家也就1公里左右。我把孩子锁在家中,中途回去喂奶。几乎都是跑步来回。下班回家就是收拾孩子一天的卫生,准备明天的饭菜。就这样孩子到两岁可以入托了,我才松了一口气。所以说一个人带孩子,不仅仅国外有,国内也有。只能说一个人带孩子很累,大人孩子都千万不要生病,那个时候非常无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