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小儿怎么正确使用退烧药物?

巴黎名品66


引起小儿发烧的疾病有很多,常见的比如普通感冒、流感,另外还有像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扁桃体炎、痢疾这些也是引起小孩发烧的常见原因。


发烧只是一种症状,通常情况不会对身体带来伤害,只是会让人感到不舒服。相反,发烧对感染性疾病还有一定的益处,发烧的时候身体会增加某些免疫反应,增加对病菌的抵抗力。

所以小孩发烧后家长不必惊慌,一般体温在38.5摄氏度一下,不建议使用退热药,不过这不是一个死标准,有的患儿对体温比较敏感,升高一点也会比较难受,所以只要感到很不适就可以使用退热药。


世卫组织以及美国儿科学会等医学权威组织推荐儿童发热首选的两个药物:一个是布洛芬(美林),一个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


  •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每次10-15mg/Kg,可以间隔4小时给药一次,一天最多使用5次,蚕豆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的患儿是不能使用的。


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每次5-10mg/Kg,间隔6小时给药一次,每天最多给药4次,对于有脱水、肾功能不好,哮喘的患儿要谨慎使用。


需要注意的问题

  • 退热药的剂量根据小儿体重,如果剂量偏小,可能降温效果不好。但是也不要超剂量使用,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应该不足水分。
  • 通常情况下不建议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只有当使用一种药物退热效果不好的时候(间隔两小时后)可以换用另外一种药物。
  • 对于3个月以下的幼儿,不建议使用药物退热,因为3月以下幼儿肝肾功能发育很不完善,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药物中毒。可采取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浴,但不可以使用酒精擦身,也不能用冰水灌肠。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请分享给更多的人。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会与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无名药师


小儿发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也是每个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小孩发烧主要是伤风感冒最常见,尤其是病毒性感冒,医学上我们也通常叫做上呼吸道感染。

儿童的发热分为四种:

1,低热:37.3-38℃。这个体温一般不需要药物退热,只需要在家运用一些物理降温的方式,适当的降低体温,也可以不需要特殊处理。

2,中度发热:38.0-39.0℃,这个体温属于中度热,我们临床上一般主张体温超过38.5以上需要药物干预退热。

3,高热:39.0-41.0℃,这个体温属于高热,一定要药物退热。

4,超高热:体温>41℃,这个时候一定要想方设法把体温降下来。

体温过高容易引起出汗蒸发过多导致虚脱,还有高热抽搐,甚至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

退热的药物有很多,但是对于儿童的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

1,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叫做扑热息痛,建议用于半岁以上小孩的感冒发烧。有蚕豆病的小孩慎用。

2,一种是布洛芬,是临床上用的最多广的儿童退烧药,安全性高,蚕豆病的小孩也可以使用。

这两种药物现在都制作成口服颗粒冲剂或者悬混液,还有塞肛门的退热栓,还有外用的退热贴,根据个人喜好使用不同药物制剂。当然高热时候也可以采用肌肉注射安痛定来退热,或者静脉点滴方式给药。甚至采用药物冬眠疗法。

退热药使用原则:不管哪一种退热药都不能重复使用,也不能超剂量使用,使用后再次使用退烧药物必须间隔四个小时以上。退烧出汗后建议给小孩多补充分水,及时更换干爽衣服。







疼痛诊疗刘医生


1.不要盲目追求退热。退热的目的是让孩子获得舒适。体温的高低跟病情严重程度没有必然关系。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发热会损伤大脑。

2.儿童发热,目前相对安全的方法只有口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没有第三种药物,也没有别的方法比这更安全。静脉用药的效果并不比口服有效。

对乙酰氨基酚:对于2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若反复发烧,应不小于四小时喂一次,每天不超过四次。

布洛芬:大于六个月的孩子,可以选择口服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为每公斤体重5到10毫克,同样为最少间隔四小时喂一次,对乙酰氨基酚仍旧为每次每公斤体重10到15毫克。



3.阿司匹林、吲哚美辛、萘普生、安痛定都均不推荐跟孩子使用。

4.单纯发热明确病因更重要,不要盲目的使用抗生素。

5.发热本身没有太大危害。不要盲目相信偏方、土方法,使用歪门邪招给孩子退热,安全性不好。

我是儿科医生孔凯,擅长儿科各种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儿童喂养、儿童生长发育等问题,我将更多的进行儿科科普教育,您的关注点赞与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欢迎大家与我交流讨论,谢谢支持。


儿科医生孔凯


服用退烧药大多是为了避免出现高热。

通常推荐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烧药,是因为此时服下退烧药,那么在药物起效时,体温多半会升高至39℃,这样降温效果会比较明显,也最有利于防止高热出现。

但是,38.5℃这个温度并不是绝对值,家长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给药。

如果孩子表现难受,精神不好,食欲欠佳,可以给予泰诺林进行退烧。泰诺林,也就是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较为温和,副作用小,常常作为婴幼儿首选退烧药之一。

常用的婴幼儿退烧药是“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两个是通用名,对应家长在市面上常见就是“泰诺林”和“美林”,这是商品名。

这两种药的服用剂量与婴幼儿体重相关,又因为滴剂和混悬液的浓度不同,服用量也相差甚远,因此家长需格外注意,并遵医嘱使用。

服用退烧药的同时,家长也要注意给孩子多补充水分,一方面防止脱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退烧药的起效。

如果烧退后,孩子精神仍然不好,不愿意进食,建议家长可以考虑就医,做进一步的检查。


崔玉涛育学园


发烧为儿童最常见的病症表现之一,其实发烧并不可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只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白细胞发现了病原入侵者,就会释放出蛋白质,刺激丘脑的下部把体温调高。这是因为人体的许多免疫系统都是在体温较高的时候战斗力较强,而细菌、病毒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攻能力会下降。从而使我们的身体有更强大的实力来对抗外来的病原微生物。

你有没有这些发烧误区?

“超过37度就是发烧”

小孩子的体温,尤其是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不好,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波动。所以孩子发热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体温本身的高低,还要分析孩子的情况和气候的因素。焐热造成的体温升高在减少衣物之后体温自然会下降。还要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如果精神好,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此外,一天之内人体温度也会出现波动,以一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的差异作为判断参考,正常体温差异一般不超过1℃。

“发烧会烧坏脑子”

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让家长总是急于给宝宝退热。低热37.4-38℃,中等发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以上。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体温是有调节机制的,不会超过41℃,也不会损伤大脑。而很多所说的发烧之后烧坏了脑子,是因为本身引起发烧的病菌就是脑膜炎球菌或其它脑部感染造成的。

“宝宝上午吃了药退烧,下午就又烧起来了,这个退烧药不管用”

发烧是人体对抗外来病菌的正常表现,那病菌没有被打败消灭干净的情况下,发烧反复是很正常的,退烧药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肾上腺的调节来使体温下降,并不能清除病菌,所以退热药的药效过去后,体温还会升高,直到病菌被消灭,体温才能恢复正常。

上述这些误区,是家长最为担心的,也是让家长急于退热,以致容易选错药物给宝宝带来危害的重要原因!

当然,长时间发热对人体是一个消耗,人会不舒服,所以高热时要适当降低体温,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不要急于降温,也不要急于让体温变化过大。

安全的婴幼儿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

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首选。

又称扑热息痛,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但几乎没有抗炎作用。常规剂量短时间服用该药,不良反应很少。

但它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如果大剂量或较长时间应用,则有可能发生肝毒性

。这个问题需要格外注意,因为很多复方感冒药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份的,比如常见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小儿酚氨咖敏颗粒,这些听起来名字绕口令一样的药物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那如果叠加服用,就很容易过量致肝损伤。

布洛芬

6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安全服用。

布洛芬是WHO和FDA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热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现代药效学研究表明,布洛芬类药物对39 ℃及以上高热患儿的退热效果优于乙酰氨基,且退热平稳、持久,控制退热在6 h 左右,最高可达8 h。而且也不容易出现叠加过量的风险。

注意事项

  • 不论选择那种退热药,均要按说明书服用,无医嘱的情况下,一日最多服用4次,不可过量。

  • 栓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直肠给药,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肝脏的毒副作用,而且小婴儿服药困难,或者夜晚睡眠后不易叫醒,都可以用栓剂,但也要注意如果有口服药物,总体的使用次数也不能超过4次。

  • 发热要多喝水,帮助散热;不要捂着宝宝发汗,会让宝宝体温急剧上升,也容易发生脱水。

  • 不要自行采用酒精降温和冰袋降温的方法。

不安全!不能给宝宝选择的退热药

对于宝宝发热,家人们着急,急于退热,而选择了一些看似速效但对宝宝危害很大、隐患很高的药物,这就得不偿失了!

安乃近

安乃近虽然退热效果立竿见影,但不良反应较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休克或死亡。安乃近口服给药现已很少使用,却仍有医院采用10%~20%溶液滴鼻。滴鼻液的剂型虽然适用于儿童,但由于安乃近本身的安全性风险较高,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禁止或限制了安乃近在儿童群体的使用。我国指南也有相对明确的建议,不推荐安乃近在儿童群体的使用。因此,感冒发热患者,尤其是儿童,应避免使用安乃近。

阿司匹林

即乙酰水杨酸,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迅速,但极易引起胃肠道反应,且临床可能诱发瑞氏综合症、过敏性休克和哮喘等风险。因此,许多国家卫生部门立法,撤销阿司匹林儿童制剂。世界卫生组织主张,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儿童不应使用阿司匹林。

尼美舒利

其解热镇痛作用和抗炎作用均较强。但因该药在儿童治疗应用中引起多起严重不良反应,多个国家都已经采取了终止或限制使用含尼美舒利制剂的措施。我国药监局于2011年发布通知,修改说明书,禁止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用于12岁以下儿童。

双氯芬酸

强效抗炎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效应较强。临床适用于各种中等度疼痛、类风湿关节炎、粘连性脊椎炎、非炎性关节痛、椎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各种神经痛、手术及创伤后疼痛,以及各种疼痛所致发热等。不良反应与阿司匹林相同,还偶见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14岁以下儿童禁用。

发热护理建议

宝宝发烧大多是病毒引起的,病程一般在3-5天。这期间会反复发烧,属正常现象。如果体温低于38.5℃,精力旺盛,是不需要使用退热药物的。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如果体温超过38.5℃,可服用退热药,目前认为最适于儿童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别无其他。

观察宝宝的表现,烦躁、精神不好、呕吐、严重腹泻、嗜睡叫不醒、惊厥及时就医。


公益医学育儿百科


1、小儿发烧不常见推荐复方感冒药,一是年龄小,另外感冒药物和退烧药药物成分重叠。

2、低烧和中等程度发烧,一般影响孩子精神状态多是好的,所以不主张用退烧感冒药或者退烧药物,同时这些程度发烧有利于孩子身体抗病潜能激发出来,有利于宝宝免疫力提升。

3、对于精神状态不好或者高烧的儿童,可以使用退烧药物,如果症状缓解可以先观察,症状没有缓解的需要就诊。

4、目前最安全推荐儿童退烧药物常见布洛芬混悬液,泰诺滴剂、小儿对乙酰氨基酚栓。

5、不建议联合使用多种退烧药物,如果确实在难以退烧情况下,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悬液交替使用,同时辅以物理降温。

6、回避肌肉注射退烧药物和静脉途径使用退烧药物,一时副作用大,孩子恐惧感,另外静脉途径大多数为激素为多。

7、儿童发烧是身体感染或者炎症的正常反应,不要过度紧张和焦虑,关键在于发烧的病因,滥用退烧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有关儿科专业咨询请来好大夫在线找柯友建主任。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

简单来说,首先要判断清楚宝宝是否需要使用退烧药,再根据不同退烧药的使用说明或医生的指导来进行服药。


儿童及婴幼儿由于机体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感染,出现发热发烧的症状。婴幼儿脑发育不健全,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同样处于对疾病易感状态,一旦机体出现异常因素,体温调节很容易受到影响。机体反映病原体入侵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烧。

当儿童出现持续高热的症状时(一般指腋温高于39摄氏度),机体内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消耗加快,有时甚至可能诱发儿童出现惊厥等症状。

那么,在对儿童使用退烧药时,我们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判断对儿童使用退烧药的时间。孩子有发烧症状时,先测量儿童腋温,如果温度低于38.5摄氏度,那么这时候不要给孩子用退烧药;如果温度高于38.5摄氏度,可以对孩子采用物理疗法和化学疗法。物理疗法一般指冰敷和酒精降温,化学疗法则是指采用退烧药物进行治疗。

要注意,半岁以内的婴幼儿不适宜使用药物来退烧,这时候的儿童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如果服用退烧药物,可能会对儿童的机体产生很大的毒副作用,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现在临床上,常用于儿童的退烧药物有以下几种:

对乙酰氨基酚:

对2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用的退烧药物,它服用后吸收速度快、退烧效果好,而且对肠胃刺激小,副作用也少,不影响血液中血小板的功能,安全性较高。但是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在2至4小时间,而且过大剂量会引起肝肾损害,不可多次持续服用。

布洛芬:

相比较于对乙酰氨基酚而言,布洛芬针对39摄氏度以上的小儿高热疗效更佳,而且退烧持续时间较长,平均为6个小时,退热疗效稳定持久。但是布洛芬使用后儿童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多,比如轻微的肠胃不适,皮疹,头痛,耳鸣,视力模糊等。一般3岁以上的孩子常使用布洛芬来治疗高烧高热。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

对乙酰氨基酚栓(小儿退热栓):

此药一般用于无法口服药物的儿童,通过直肠给药,对婴幼儿的肠胃刺激也小。但是退热栓在使用时不太方便,使用后还要确保儿童摄入大量液体,以达到退热的效果。

对乙酰氨基酚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解热退烧的效果,不管是口服或使用退热栓,都要注意不能过大剂量,否则会对儿童机体肝肾功能产生危害。

对儿童使用退烧药物时,尽量在医生的专业建议下进行,家长要注意不可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脱水的症状。如果退热效果不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交替对儿童使用不同成分的退烧药物,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问题回答:哈尔滨医科大学 廖玉梅 审核:吴一波

吴一波


如何应用儿童退烧药?

作为一名药师,一位奶爸,我来帮您分析一下什么事事退烧药,有哪几类,什么时候该用,哪种退烧药儿童不能用!


我家宝宝现在15个月,一共感冒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刚满6个月的,在是5月份时候,发烧了了三天,其实是幼儿出诊,幼儿出诊,会基本没有别的症状,就是一直发烧,体温最高能到40度左右,一般烧个三到四天,身上出了红疹之后,自然而然的就退烧了!

在幼儿出诊时间段只要体温没有超过38.5度,就不可以应用退烧药,只有幼儿在38.5度以上的时候才可以在医师或者药师的指导下应用退烧药。

第二次也是发烧,因为宝宝她妈太心急,怕夜里发烧八九点的时候就用了退烧药,大概38度多一点的时候,第二天早上就好了。这个例子当然不是说用退烧药越早越好,或者说温度越低越好!

第三次是在1岁1个月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因为我媳妇带着宝宝会娘家住了几天,回来的路上脸上就起了虚泡子,留着鼻子,我就知道感冒了。

因为我媳妇娘家比较远有300公里,我开车去的,路上还堵车,开车的时候真是万分小心啊!(因为我文底不咋地,宝爸宝妈们就将就着看吧!!!)


可能因为媳妇娘家那几天下雪比较冷(是在农村),也可能是水土不服或者条件不太好吧!总之感冒了,好忧伤……

回来第二天就开始咳嗽流鼻涕!没办法必须用抗生素啦,一连吃了10天头孢氨苄,开始没有吃护彤,后来鼻子都擦红了,起了好几个泡子!(宝宝他爷爷不让吃对症的药)其实也没必要吃10天,一般7天就可以了。

好了,以上是例子啦!

退烧药要在幼儿发烧到38.5以上才可以使用,常用的退烧药就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我家宝宝吃的就是布洛芬。

如果宝宝没有到38.5可以用物理降温发,比如贴退热贴(一般5块钱一贴,主要是凉)可以用温水擦擦腋窝,脖子,腿弯初,脚脚等(蒸发降温)不可以用风扇吹!


如果38.5以上的话,就可以用退烧药了,一般退烧药都有说明书,或者听医生的也是可以的,建议买混悬液,因为比较方便,喝之前晃晃就可以了。

宝宝半夜两三点的时候容易起烧,一定要注意!!!

宝宝发烧期间,宝妈宝爸一定不要着急,想办法给宝宝补充充足的水分,可以多吃着水果,补充维生素!一定记得不要裹的严严实实的,应该适当的减衣服,帮助宝宝散热!!!

氨基比林注射液因为还有苯甲酸,儿童是禁用于肌肉注射的!

这是氨基比林的禁忌症

对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不良反应是比较少的。

这是布洛芬的主要还是胃肠道舒服!

对乙酰氨基酚:
希望每位宝宝都健健康康!


浅水虾喜龙


现在孩子都是家里的宝,不生病的时候还好,一旦生病发烧,全家上下都要焦急万分,了解小儿退烧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及时的为小儿退热以防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小儿退烧药物如何选择?

一般情况下,对于小儿的退热,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能口服尽量不进行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在药物的选择上,也因为儿童身体对于药物吸收的特殊性,有很多药物是禁用和慎用的。

先说一下,小儿退热最安全的两个退烧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个药物都有小儿口服的悬液供小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一般推荐3个月以上幼儿使用,布洛芬推荐6个月小儿可使用。一般情况下,退热效果差异不大,在不同个体的小儿身上,可能布洛芬的退热效果更好。如果孩子出现感冒发热等情况,家长可以选择这两个药物给孩子退热。

说完靠谱,再说不靠谱的,很多退烧药物都是不宜用于小儿退热的,包括一些很常见的老牌药物,如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多次发文,对小儿退热药物进行规范,被发文的药物包括西药尼美舒利。中药柴胡注射液等,一般情况下,对于中药注射液,由于其风险大,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大,不建议用于小儿退热。

还有一种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地塞米松,地塞米松是一种长效的激素类药物,在小儿高热时,如果给予地塞米松治疗,确实可以迅速退烧,但并不推荐这么做,地塞米松的作用机制是压制体内的免疫系统,使其放弃对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抵抗,因此,使用地塞米松退烧看似神奇,其实是不利的,而且在地塞米松的应用范围中,也没有小儿退热的这一说。在此重申,如非特殊情况下,强烈不推荐用地塞米松为小儿退热。

小儿退热药物如何服用?

对于口服的小儿退热药物,在给药时,主要是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注意给药剂量,小儿给药一般要按体重确定给药剂量,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剂量给药。

2. 注意用药次数,对于普通的小儿发热,一般推荐38.5℃以上再服药,通常给药后2~3小时,都会有出汗热退的现象,但又极易反复,这时就不用遵循一日几次的用量了,可以根据发热情况继续给药,但一般不管是对乙酰氨基酚还是布洛芬,24小时内用药都进来不要超过4次。

3. 小儿如果服药后退热效果不佳,且体温持续升高,或连续2日反复发热等情况,或者发热期间出现精神萎靡、惊厥或胡言乱语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诊治,切勿耽搁延误。

小儿发烧切忌“捂汗”

家中小儿发热,切忌“捂汗”,发汗确实可以改善发烧的症状,但这并不适用于小儿的发热,小儿发烧应给小儿穿宽松适合的衣物,保持室内舒适的温湿度和空气流通,多补水,有些家长看孩子发热,就要多穿衣服,屋里温度弄高,以期孩子出点汗就好一点,殊不知小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弱,捂得过多过严,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发热,甚至引起危及生命的体温调节紊乱。


李药师谈健康


小儿退烧慎用药

(1)发烧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常常是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临床表现,同时发烧也是非感染性疾病的特有的表现。孩子发烧,家长着急,不管是低热还是高热,都要给孩子吃退热药?但是如何服药,服什么药,需要注意什么许多家长却知道不多。

(2)注意服药时机:诊断明确,体温超过39C持续不退热时,需要找医生看一下,诊断后再合理治疗。有4%~12%的孩子,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可能影响脑功能,此时需要立即给药退热。中枢性发热,如大脑退行性病变,脑瘫、甲亢、先天性鱼鳞病、干燥症、皮肤烧伤、汗腺破坏等,使用退热药是无效的。

(3)药物选择:当小儿高热达38C时,可服用退热药。这些退热药物的作用是,通过皮肤小血管的扩张向外散热和汗液的挥发带走热量而达到退热的目的。常用的小儿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布洛芬、萘普生、安乃近、阿司匹林等。

(4)使用退热药注意事项:首次剂量可以加倍,但剂量不宜过大,以免体温骤降或出汗过多而虚脱。若出汗过多可补充糖盐水或输液。用药不要太久,注意查血球改成白细胞,避免出现血液异常。注意症状变化,如果发热持续不退或出现更多的症状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