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我們沒有大規模推廣漢服,以弘揚傳統文化?

王振華




華夏民族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在服飾上也具有悠久的傳統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清朝的兩百多年雖然對漢民族的服飾文化給予了強制性的改變,仍部分保留了一些傳統。但二十世紀初開始,求富強而急不擇路的一批“憤青”,天真地認為打倒了孔家店,拋棄了漢字,穿上了洋裝,中國就富強了。事實無情地打臉了他們,他們或許只是尷尬地聳聳肩,但我們的傳統文化卻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拋棄和破壞。



本話題討論的服裝看起來只是個“皮毛”問題,但實質上卻代表著我華夏民族的自信,象徵著中國文化的靈魂,因此清初才有無數漢人上演了一場寧願丟頭不丟發的千古悲劇。清初兩年間,三次頒佈“剃髮易服”的嚴令,仍出現了無數寧死不屈的故事。如十數萬江陰百姓憑藉城池與幾十萬清兵奮戰八十一天,擊殺清朝數萬軍隊。城破之日,全城無一投降,全部壯烈殉國。因為他們堅信,頭髮猶如生命,服裝就是一個民族的“旗幟”,應該是人在旗在,人亡旗易。



自上個世紀初,傳統文化數次受到了莫須有的栽贓,所有傳統的東西,物質的,精神的,日常的,禮儀的,都成為愚昧落後的代名詞,成為國家落後的罪魁禍首。繼而傳統的、舊的成為“反動的”同義詞,古漢語不再學習,古代文章幾乎在課本消失,古廟宇被搗毀,古書籍字畫被焚燒,傳統服裝當然在被毀掉之列,因為只有軍裝是最革命的。後來西服或變相西服成為全民的禮服,或許是因為西服來自發達國家,認為穿上它就能現代化,就能強盛。



進入新世紀後,中國初步強盛起來,中國人開始認識到西方的未必就是好的,未必就適合我們,中國需要走自己的路,民族自信得到逐漸恢復。民族文化開始得到重視,傳統服裝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欣賞。2003年,民間人士王樂天先生第一次把漢民族的傳統服裝穿上了街頭。2006年,武漢516名18至20歲的學生,在東湖磨山楚城廣場舉行首屆漢服成人儀式……



然而民族自信尚需大力加強,國家實力尚未讓相當比例的人不崇洋,所以傳統的和民族的還沒有真正迴歸到主流,成為多數人的選擇。洋節日仍然是年輕人的最愛,高雅音樂仍然專指西洋純音樂,垃圾食品麥當勞店仍然人滿為患,傳統喪事穿的“白色”禮服仍然流行於婚禮……但是,祖國在飛速發展,在不斷富強,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些怪現象都將悄然消失。


無中生有hz


推廣漢服是為了什麼?

推廣漢服就是弘揚傳統文化?

恕我直言啊,麻煩多事。

弘揚傳統文化不需要靠推廣漢服,因為這麼做,效果微乎其微,畢竟我們文化大國,關於文化這方面,太多東西可以作為代表。

漢服是漢族的服裝吧?別忘記我們56個民族,其它55個就不管了?只推廣漢服?(但是一起推廣又沒有了意義吧?)民族平等團結,你漢族人多就一枝獨秀了?必須一碗水端平,不然是民族主義?

而且搞笑的是,現在大多數婚禮選擇西方化,穿的是婚紗,很少有人穿中式婚服,很現實的問題,普遍中式婚服比婚紗貴,在現實問題面前,很多人要掂量掂量。

我覺得漢服美,但不是所有人都認為美。人人審美有別,推廣難啊。

現在的衣服的作用是什麼?漢服很多都是繁複的裡層外層,你要上班要上學,穿漢服生活不方便,有哪裡有那麼多時間?

傳統文化的精髓又是什麼?漢服說到底,只是形式。我們不如學習古人的風骨,古人的精神,提高的素養。

你是僅僅欣賞漢服的美,還是看中了它背後的文化?如果是後者還不如先好好提高自己呢!如果是前者,那就把它當作小愛好。

其實,穿漢服說到底也只能成為部分人的興趣愛好了。

個人觀點啊,如果你的想法不同可以指出來,我們討論討論,我很樂意聽您的指導。


韶華空負


為什麼?大概是因為漢服斷代了一兩百年吧。

突然想放一篇文章(也許與問題並不相干吧)

當我登上古老的城牆,撫摸著泛起青苔的石樑,當我興奮地憑欄遠望,一股酸澀卻忽然充滿胸膛。我聽到有個聲音,在耳邊大聲地迴響:記得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我記得,那是很久以前,有一條大魚,生活在北溟那個地方,它化作一隻巨鳥,在天地之間翱翔。巨鳥長著一對遮天的翅膀,一飛萬里,扶搖直上。

我還記得,有個怪異的青年名叫嵇康。刑場上,他用最優雅的方式面對死亡。屠刀之下一曲絕響,寬袍博帶在風中飛揚。

我也曾夢迴大唐,和一個叫李白的詩人云遊四方,他用三山五嶽來下酒,他的情人是天上的月亮。我曾見他在月下徘徊、高歌吟唱,長風吹開他的髮帶,長袍飄逸宛如仙人模樣。

後來,天下換了一位姓趙的帝王,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棄了武將;結果他的子孫卻逃到了江南,把大好的河山拱手相讓。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軍隊征戰沙場,敵人都說,有岳家軍在,我們打不了勝仗。可嘆英雄遭忌,奸臣囂張,一縷忠魂最終消散在西湖旁。血色夕陽中,我依稀見到有人把它插進土壤,那是將軍用過的,一支寧折不彎的纓槍。

歲月的車輪悠悠盪盪,終於在甲申(甲申國變,1644年,大明國滅亡,華夏精神至此淪喪)那裡失去了方向。瘦西湖畔,梅花嶺上,為紀念一個悲劇,人們建起了一座祠堂。那個叫史可法的文弱書生,他不願散開高束的髮髻,更不願脫去祖先的衣裳,於是他決定和那座城同存共亡,豁上性命,護住信仰。

時間轉眼來到了今天,我穿著古奇牌的時裝,走進了麥當勞的大堂;我隨口唱著《my heart will go on》,內心卻忽然充滿了憂傷。因為那個聲音,又在大聲的迴盪:忘了嗎?忘了嗎?你的祖先名叫炎黃。

我沒有忘,一群褐發藍眼的豺狼,帶著堅船利炮,拆了我們的廟宇,毀了我們的殿堂。於是百年後的今天——

我們擁有音樂神童,卻不識角徵宮商;我們建起高樓大廈,卻容不下一塊公德牌坊;我們說著流利的英文,卻寫不好漢字的橫豎撇那;我們穿著名貴的西裝,卻早就忘了自己原來的衣裳。

在哪裡,那個禮儀之邦?在哪裡,我的華夏兒郎?

為什麼我穿起最美麗的衣衫,你卻說我行為異常?為什麼我倍加珍惜的漢裝,你竟說它屬於扶桑?為什麼我真誠的告白,你總當作是笑話一場?為什麼我流下的熱淚,絲毫也打動不了你的鐵石心腸?

在哪裡,那個信義之鄉?在哪裡,我的華夏兒郎?

我不願為此痛斷肝腸,不願祖先的智慧無人歎賞,更不願華夏的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揚。所以,我總有一個渴望,有一天,我們拾起自己的文化,撐起民族的脊樑。

記住吧,記住吧,我們有一個時代叫漢唐,我們有一條河流叫長江,我們有一對圖騰叫龍鳳,我們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天涯在小樓


曲士不語道


其實推廣漢服就是一個逆向尋根的問題,什麼叫衣冠華夏?什麼是衣缽傳承?漢服就是那個衣!它就象漢族的名字一樣不僅僅是漢朝的服裝,只要滿足左衿右祍上衣下裳。那就是漢服!漢服不僅僅是服裝,它是一種靈魂,一個源頭,你來自何方,心靈有無寄託!何為華夏,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故稱夏!字面上就能理解華人這個稱謂的由來,可是現在的華人配得上華字嗎?現在的對襟大褂配得上華字嗎?就象美國人一樣沒有歷史的中國人啊,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只是佔著古漢人居住的土地,亨受著他們開闢的成果卻抗拒著他們自血液裡給我們帶來的傳承,象某些人一樣批判著他所認為的愚昧與落後,挑挑撿撿的拿來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裝點自己,好表明自身是炎黃正朔,龍的傳人,其時本質上已經與祖宗出了五服!漢服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凝聚本民族之間的認同感,正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而不是嘴上唱著中國人手裡卻拿著肯得雞!比喻的有點不恰當,但感覺上卻是如此!漢服不是中山裝!能代表華夏衣裳的只有漢服!就象日本一樣做為祭祀和節日的那種唯一指定的衣裳!唯有此才能有資格祭祀炎黃!


手機用戶50268679475


不是你不做,別人就不做,內有像袁騰飛,閻崇年都推廣滿族文化,像大青劇,不僅美化清朝,我們主體民族確不推廣漢文化,漢服,文武精神,維繫主體意識,我們不僅不推廣害怕少數民族起疑心,還給少數民族好處,應該一致,外有日本韓國如何推廣自己文化,不僅凝聚團結又能推廣又掙別人錢,像我們花錢請留學生和推孔子學院,不僅拿錢給別人還不受待見,不拿自己人當人,你那錢靠規模哦來的,自己人沒人監督你,而外國能給你表揚


蝸牛愛西遊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木輪車,以弘揚傳統文化?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蠟燭照明,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京劇,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龜背竹片上寫字,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一夫多妻制,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鑽木取火,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婦女纏足,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土木建築,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蓄鬚蓄髮,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為什麼我們沒大規模推廣……,以弘揚傳統文化?/<font>

一句話!不合時代發展的就不再大規模推廣了!該繼承的繼承,該保護的保護,該研究的研究,該發展的發展,該進博物館的進博物館,該申遺的申遺!/<font>

有些東西不是大規模推廣就是弘揚了,不推廣就是放棄了!什麼樣的傳統應該大規模推廣,什麼樣的文化應該繼續弘揚,這需要一個與時俱進的科學理念,不是胡來的!就是有些人認為比較注重傳統文化的日本、韓國,他們也沒大規模推廣本民族服裝吧?!還有人說咱們的臺灣省連漢字都沒簡化,最注重中國傳統文化了,但貌似他們也沒大規模推廣漢服吧?!/<font>

有些傳統的東西是好,需要我們繼承弘揚和發展,但有些傳統的好東西真的不是能強留下來的!只能是小範圍保護,儘量延長它的生命!我個人覺得京劇就是一瀕危的國粹!幾百年後不一定有沒有!我覺得江青同志對發展京劇作出了一定貢獻(話題有點扯遠了)!但現在發展改革京劇的人不多,好東西不能與時俱進終將滅亡!/<font>

像漢服,我們沒有必要大規模推廣,我們可以加以保護,我們可以研究瞭解各個朝代的服飾,保護好相應文物,繪製留存各個朝代不同時期的服飾圖樣,批量推出相應時期服飾複製品留存展覽,讓製作工藝傳承下來,各個歷史劇能正確應用各個朝代的服飾,有相應的書籍,有學校有相應的課程,/<font>這就是新時代對我國漢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大規模推廣來穿它就免了吧!不合適也沒必要!當然,有些非常熱衷於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喜歡復古漢服並喜歡實踐的人,我們也不反對他日常來穿漢服!這是個人行為!



​​


我來回答


推廣漢服。如果你是一個有這名族榮譽感的人,你就不會問出這麼愚蠢的問題。推廣漢服,很多的是為了把傳承繼承下去。如果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你就更不會有這種愚蠢的問題,中國周圍的國家,哪個不崇拜中國五千多年渾厚的文化底蘊,甚至那些西方國家都慕名而來,這些東西是華夏的象徵和特色,如果有一天,中國到處都是歐式建築,到處都是衣服,看病算看西醫,滿口英文,人人胸口十字架等,那時候,中國已不是存正的中國了,那時候,中國就是和埃及、印度、巴比倫那樣,只有一個虛名,那時候,我不會為那樣的中國而自豪。

漢服的復興,一是為了更好的繼承傳統,二又能為那些衰敗的中國文化敲響警鐘,如果我是一個外國人,來到中國,看不到古建築,穿不上漢服、唐裝、中山裝等、醫不到中醫、奉不到道教、看不到京劇等太多太多,我只會來一次中國,以後絕不踏足於此。

日本不斷學習中國文化,韓國不斷申遺中國文化,而國人因為歐洲國家的一句沒科學依據,男人因為女人的一句土,而拋棄老祖宗留下的財富。

崖山之後與中國,滿清之後蠻夷。正在慢慢的實現。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想想我堂堂中華五千年,竟因外邦言語所擊潰,這到底是國人愛面子做出來堵別人的嘴,還是國人坐擁寶山不知福?


看到崇洋現象就回噴


漢服是從“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發展而來,主要特點是寬袍、大袖、褒衣博帶。它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漢服還充分展現了漢民族柔靜安逸和嫻雅超脫、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審美情趣。

漢服運動淵源甚久。順治二年,滿清政權頒佈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剃髮易服,不僅破壞了漢族幾千年來自然而然發展、損益的審美、服飾,也讓大部分漢族的精神、骨氣在此後兩百年跌倒最低谷。

然而人們的鬥爭從未停止。語文改革活動家、文字音韻學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思想家錢玄同,在出任浙江軍政府教育司科員時,親自穿上自制的“深衣”、“玄冠”,腰繫“大帶”前去上班。

黃宗羲,生前著有《深衣考》,死後留下遺囑“深衣斂”——送走漢族死者的,依然是漢服。章氏家族,歷代也要求“歿皆用深衣斂,吾雖得職事官,未嘗詣吏部,吾即死,不敢違家教,無加清時章服。”章太炎請友人縫製交領衣一件,上繡兩個“漢”字。此衣是章太炎一生最鍾愛的衣服,他在絕食抗爭袁世凱期間,曾在家書中寫道:“魂魄當在斯衣也。”

小規模的漢服運動卻並未產生大的波瀾。知識分子在自己的圈子裡活動,民眾大多是文盲,拿著報紙也看不懂。政府不支持,官場、外交、社交等場合規定了另外的禮服。受了西方教育的,衣食住行都是西式做派;保守的,卻又是在懷念清朝。五四運動緊隨其後,知識分子們開始反傳統,被記載下來的那時候的歷史,已然一片瘡痍。再接著進入戰亂,一切重又歸零。

就好像蓮花的種子,在三百多年前的動盪之夜,滿池的荷花都被燒盡了,只有落到了淤泥中的蓮子保存了下來。一百多年前,發芽了幾顆,卻沒有得到遊人的重視和觀賞,悄悄了綻放,又悄悄的凋零。

直到2003年,民間人士王樂天先生第一次把漢民族的傳統服裝穿上了街頭。這件漢服是由薄絨深衣和繭綢外衣兩部分組成,不同於長袍馬褂的是,漢服沒有紐扣,全部都是繫帶。有人嘲笑,有人不解,王樂天坦然地穿過人群,走在鄭州最繁華的街道上。很快,新加坡《聯合早報》取材報道,報道中稱“絕跡了三百多年的漢族服飾,重現神州街頭”,引起國內外華人廣泛關注。由此,“漢服運動”也正式拉開了序幕。

2006年,來自武漢的516名18至20歲的男女學生,在東湖磨山楚城廣場舉行首屆漢服成人儀式,這也是官方首次參與的大型漢服禮儀。2014年,加拿大第一個由聯邦政府承認的非營利性漢服組織成立,又標誌著全球漢服運動的海外漢服推廣宣傳進入了正軌。

隨著漢服運動的發展壯大,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峨冠博帶,行走於鋼筋水泥構築的現代城市之間,帶著衝動和夢想,希冀在“漢服復興”的口號下,以漢服為載體重新審讀華夏文化。

提倡漢服是一種防止“文化倒灌”的必要手段,還是隻是照貓畫虎的逢場作戲呢?

長春大學語言文字研究所所長、副教授金海峰說,現在人們提倡漢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那麼簡單,這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彭林也表示,中國人應好好挖掘並保留自己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否則會有更多“大長今”風靡全國,產生越來越多的“文化倒灌”。

該不該恢復穿漢服,支持者認為各民族的民族傳統服裝都是從古代發展過來的,這正是民族性與傳統性的體現。民族服裝存在的必要性並不能從功利的“穿了又能怎樣”的角度去定奪。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裝,是民族傳統、民族文化的代表。漢族服裝又是漢族的文化的載體,推行漢服,有利於漢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在現代恢復漢服十分必要。

不少漢服熱愛者也認為,漢服復興的背後承載著文化,是各項傳統文化的一個交匯點,可以影響人們對歷史的瞭解與興趣。漢服裡面包含著國學中的儒家道家精神思想,同時從審美學角度講,它也代表著中華傳統的美學視角,有很大的藝術價值。漢服的復興也會甚至影響當代的藝術文化。

然而,當前的漢服運動確實多多少少存在重形式輕內涵、重衣衫輕文化、淪為復古服裝秀、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等問題。

不少反對者指出,漢服的消失雖然是歷史原因,是一個非正常消亡的過程,但歷史是不能重來的。對於現代漢族來說,傳統漢服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很難替代普通西方服飾,其中帶有濃重的歷史文化風格,難以融入現代社會。舉行傳統儀式也應該與現代社會接軌,要適應當今時代的生活方式。那種把漢服當作傳統文明的救生衣,用形式損害內容,無疑是緣木求魚的不智之舉。


鳶記


為什麼我們沒有大規模的弘揚漢服?原因有四!我分別歸結為歷史原因、外部原因、內部原因和自身原因。

其一歷史原因:剃髮易服的傳承斷層。200多年前滿清旗人入關。旗人雖然不是第一個征服華夏王朝的異族,但卻是第一個成功阻斷華夏傳承的外族!一提到剃髮異服,咱們漢人往往總是糾結於當時對漢人的血腥屠殺!但是想想它們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它的悲劇更是表現在200多年後的今天,那就是令漢人失去對漢服的記憶和親和,甚至把100多年前的旗袍馬褂當成漢族傳統!絕大多數漢人認賊作父還不自知!這遠比當時的屠殺更可怕!

其二外部原因:西方文明的強勢介入。大明在推翻蒙古人統治之後大興漢服、漢理、漢制!自古儒家講究忠孝仁義,忠、孝二字在華夏曆史中的地位極其崇高,加之中華文明在古代東方鶴立雞群。所以即使我們害怕過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但是我們的文明從來沒有怕過誰!因為中華文明在遇到西方文明之前有著兩大絕對優勢,那就是絕對的先進性和忠孝理念下的巨大生命力!因此上說,如若沒有西方文明的強勢介入,那麼清之後的中華王朝依舊會在儒家忠孝的理念下嚴格認真的恢復漢服、漢理……!即使免不了受到一些清朝的影響,但是正統漢服還是會嚴格借鑑大明服飾的傳統繼承下來的!

其三內部原因:大一統下的民族政策。在西方民主思想的干涉下,我們不得不實行過分的民族平等政策,甚至迫於西方敵對勢力的汙衊和造謠,比如“什麼迫害少數民族啊!同化漢化少數民族啊……!”。在國家面對如此文化和武力雙重的外部威壓之下,我們幾乎是在討好少數民族壓抑漢族!看看西方是怎麼利誘、煽動中東國家內部的少數派的吧!你幾乎就是要供著這些少數派,這就是西方和本國政府對國內少數派的爭奪之戰!稍有不慎,你國內的少數派就會被西方利用,惹事、流血事件、鬧大、伴隨著西方插手、成國際問題、制裁、甚至是武力干涉!美其名曰為了“民主和自由!”。實則就是臭雞蛋的手段,沒有縫隙也要敲出一點縫隙,然後用“袒護少數人的民主”、美金、甚至軍火作為黴菌來一點一點的搞爛一個國家,最後甚至不惜以治病為由一錘子敲爛它!香港普選事件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們的國家並不像看上去那麼強大,自家的南海還不是自己說的算的地方。所以這個內因其實也是強大的外因使然,不然即使政府淡化儒家忠孝之理、不顧華夏正統之名,也不會如此刻意迴避漢族傳統!所以漢服的復興還的靠覺醒的每一個漢人和團體。

其四自身原因:繁複之傷。總有人說漢服不適合現在的快節奏生活,我們一直也在為漢服辯護。不過我們也實在不能否認,我們認準的正統漢服確實有繁複的問題,這個是產生漢服的那個繁複的理教社會所決定的!如若不然,試想漢服是一個完全適應現代生活並且十分時尚的服飾。那麼它的強大生命力也是不可能被幾個原因就隨意扼殺的。但是這漢服的繁複之病不是漢服自己的錯,而是我們全體漢人的錯,我們沒有能很好的繼承並發展它,才使得它停留在了那個繁複的年代!現代西服難道從百年前就很簡約嗎?西方的神話劇古裝劇我們也看過不少,相信眾人心中也是有數!西服的今天不是西服天生優秀,而是因為它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改進!同理,我雖然支持正統繁複漢服的復興,但我更希望得到眾人認可的改良漢服的出現!

以上四點原因,綜合促成了漢服今天的局面!我自信,沒有滿清的斷層,我們至少會和韓日一樣在民間自發的把漢服作為節日盛裝和居家服飾。沒有西方的文化侵蝕,我們很有可能全面恢復漢服!沒有國內畸形的民族政策,漢族也會毫無顧慮的坦然找回失去的傳承!沒有漢服繁複之傷,誰也攔不住漢服的強勢迴歸!所以我覺得這四點都是關鍵因素。


涵升


據我觀察,穿著漢服的人近些年還是越來越多的,銷售市場也越來越大,還有很多專門的興趣社區,供喜歡漢服的人交流,不能說沒有被推行起來。能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還是因為它很漂亮,再配上各式髮簪,這是近些年來尤其喜歡古風又愛美的女孩很容易接受的樣子。

就這樣就可以了。這就是一件,你喜不喜歡穿這種風格衣服的事。

不穿不是我們丟了什麼傳統文化,忘了祖宗之類。沒必要上綱上線。漢服可以推行,但不能要求要所有人都接受,推不下去了,就很認真嚴肅地討論這個問題嚴重性。甚至有拿一件衣服當成民族主義的利器,用衣服來判斷民族感情的問題。

不要因為名字裡有個“漢”字,就揪住不放,如果是那樣想的話,那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嚴肅認真地討論,如何脫掉“西服”的事?不然中不中,洋不洋的,所以才套不上漢族的開襟廣袖?顯然不是這麼一回事。


看到這類問題我就害怕,必定有人在煽乎:我們可能是,丟了這個沒了那個,要麼就是沒文化不重視,思想態度有問題。


想起小時候,我是個丟三落四的人,經常週一早上升旗忘戴紅領巾了。但我不是故意的,我是真的忘了,那你們覺得我是怎麼想的?又想把我怎麼著呢?!



(北京民俗版權作品)近知北京風物,遠播四海民俗

“北京民俗”專注民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