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是指的母亲还是女儿?

用户4270387351


娘真的要嫁人?

这句俗语有个有趣的故事,被记载在清朝人张南庄著小说的《何典》中。


有一个名叫朱耀宗的读书人,高中状元,被皇帝老儿招做了驸马。他趁机向皇上说:老母早寡,抚养他长大成人,很不容易,希望皇帝能降下御旨,为母亲立块贞节牌坊!皇帝见他孝亲可嘉,欣然同意!

但朱状元的母亲听到了这个“好消息”后,非但不喜,转而忧愁不已。原来,老母早有意中人,只是为了不影响他读书,没有进一步发展。现在,儿子已然成名,自己就要追求幸福,来个“夕阳无限好”的黄昏恋,而且,母亲意志非常坚决!

两人为难之际,母亲说,现在是大晴天,我洗一件衣服,晾在外面,一天之后衣服若还未晾干,我就改嫁!儿子见白天大日头,没有不干之理,于是同意把这个难题交给老天。也许老天有意成全,本来的大晴天,忽然晴转多云、多云转阴、阴转暴雨,衣服越晾越湿。

儿子长叹一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只好如实向皇帝陈情,上天都恩准了,天子也就做了个顺水人情,玉成美事!

你娘才嫁人!

基本上,上面这个故事就是在瞎扯。《何典》本来就是一本小说,写的越玄乎、越离谱,人们才越愿意看。你看,这个故事中有中状元、做驸马、上天感应、老妇改嫁……各种传统的非传统的因素都有,故事本身很有味道,惊世骇俗、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但这只是文人的YY而已,经不起推敲。

实际上,“娘”是个会义字,从良从女,即纯洁美好的女子,本意是新婚妻子,也就是新娘。后来,娘逐渐演化成对母亲的尊称,也泛指一般的妇女(比如厨娘)。小日本继承了着这个古老的中国传统,日文中“娘”就是女儿、少女的意思。

古代很多女子的名字都有个“娘”字,比如杜十娘、武媚娘、芸娘(《浮生六记》里沈复的妻子)等等。而在当代,一个男人如果女里女气的,则会被称为“娘炮”、“伪娘”等等。这里的娘,如果解释成母亲,那就意义不通了。

因此,“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更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女大当嫁,顺其自然,这是天理!


饮水君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表示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而这句话中的“娘”有两种解释。

一.“娘”指母亲。

常见的“娘”说的都是母亲。有这么一个故事:

传闻有个叫朱耀宗的书生,年幼丧父,母亲悲痛之余见儿子聪明好学,便请来了秀才张文举为其执教。不料母亲与秀才对上了眼,两人日久生情相爱了!两人约定待朱耀宗成家立业后正式结婚。

长大后的朱耀宗被皇帝招为驸马,他请求皇上给自己多年守寡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而皇帝也准奏了!回到家中听闻了母亲要改嫁之事,觉得震惊极了,那这树立贞节牌坊岂不是欺君之罪?!

母亲悲痛,一边是儿子,一边是恋人,两边难以抉择。无奈之下解下身上的罗裙,让儿子洗净,并约定:罗裙一天一夜能晒干就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则天意就是如此了!儿子见天气甚好,事情并不难做,也就答应。不料夜里下了暴雨,裙子湿嗒嗒一直不干。儿子无奈,自知是天意难违。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如实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谕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她去吧。”


自此,“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俗语就这么传开了。

二.“娘”是指姑娘,少女。

“娘”字的本义是少女,现在南方常以“娘”为女孩取名。今宁波方言管女孩为“娘”,“小娘”,“娘”字犹存古义。日本汉字“娘”仍用作少女之称,而非母亲,并其证。


而“姑娘要出嫁”似乎比“寡妇要出嫁”更为顺理成章。常言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姑娘嫁人合乎天理人道,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而“天要下雨”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正是基于这种逻辑上的相似点,人们把两者合在一起,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成为一句很有表现力的民间俗语。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的“娘”亦可理解为少女,姑娘之意。


兔子君宝石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个娘,指的是母亲。

关于这句话的来由,有这么个故事。唐朝的时候,有个女人,死了丈夫,她含辛茹苦的将儿子拉扯大。大家都知道,在唐朝一般十四五岁就结婚了,等她将儿子拉扯大,也不过二十六七岁,三十岁左右。而且唐朝是挺开放的,不像宋朝之后有那么多该死的封建礼教,在唐朝,女人自己找丈夫,离婚、改嫁都是可以的。这个年轻的母亲见儿子长大了,成家了,也萌生了改嫁的念头了。儿子一听母亲要改嫁,就劝她,妈,你在家里有吃有穿,日子过得挺不错的,干嘛要改嫁呢?还是留下来吧。母亲也不想和他争,于是就将一条裙子拿出来,给他,说,儿啊,我改不改嫁就交给老天爷定吧!这有条裙子,你明天早上将它洗了,晚上太阳下山时将它收回来,如果它干了,我就在家陪你到老;如果它还没干,那娘就找个人改嫁了。第二天,儿子洗好裙子,放在竹杆上晾晒。白天太阳还火辣辣的,可没想到到太阳快下山时却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将裙子淋湿了。儿子看着打湿的裙子和漫天的倾盆大雨,长叹一声:罢罢罢,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老天爷定了的事谁也改不了。


血染战旗红


中国汉字历来都是博大精深,在不同的环境当中运用,就有不同的含有。尤其是古汉语和现在的汉语,有些字还是有很大的出入。比如在《列子·汤问》当中有一篇文章叫《两小儿辩日》当中有一句“其日中如探汤”,其中的“汤”其实不是我们现在喝的汤,而是热水。比如在北魏民歌《木兰辞》当中有一句“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诗歌当中的“爷”,其实是父亲的意思。所以,用现代人的话,去理解古代汉语,会闹出很多笑话的。那么,“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是指的母亲还是女儿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属于古代俗语,用来比喻必然发生,无法阻挡的事情。从字面理解,这句话当中的“娘”可能是母亲的意思,但是真像我们理解的意思吗?其实,我在写问答的时候,已经用到过很多次了。我看“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当中的“娘”未必,是“娘”的意思。其实,“天要下雨”,我们都遇到过,这一种自然现象,人为无法干预,天要下雨,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然而“娘要嫁人”,如果理解为母亲要嫁人,这是一种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吗?很显然,不是。如果,我们把“娘”理解为“少女”、“姑娘”或者“女儿”,那就对了。为什么,理解为“女儿”是正确的呢?

因为古代少女到了出嫁的年纪,必须嫁出去。因为在古代,女子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必须出嫁,如果到了出嫁的年龄,父母不把女儿嫁出去,是要犯法的。所以,把“娘”理解为母亲更加恰当。根据《宋书·周朗传》记载:“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也就是女子到了15岁还不嫁,父母是要一起坐牢的。所以,在古代女儿不嫁不行,这个是法律规定了的,除非家人想坐牢。不然,无人能够阻挡女儿出嫁。

不过网上流传着一个故事,估计很多人看过,所以就不详细说了。也就是古代一个叫朱耀宗的书生考中饿了状元,皇帝见他一表人才,就把他招为驸马。朱耀宗觉得有今天,都是母亲的功劳,于是向皇帝说明的原因,认为母亲寡居多年,把自己养大不容易,希望皇帝为她母亲立一个贞节牌坊。谁知道母亲已经有了心上人,因为以前害怕影响他的学习,才没有嫁人,现在看到儿子衣锦还乡了。她打算结婚,谁知道儿子为她在皇上面前求了一个贞节牌坊,如果推迟这是杀头大罪。母亲也很为难,于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其洗衣裙,如果第二天干了就不嫁,如果第二天不干就嫁人。谁知道,第二天下雨,衣服没干。也许这是天意,所以阻挡不了父母出嫁。所以,俗语“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是这么来的。感觉这个故事,天衣无缝啊!古人就是这么顽皮,我也无力反驳。不过,古代的俗语,都有一定的道理。天要下雨很好理解,就是那个“娘要嫁人”有点复杂。毕竟按照现在的理解,“娘”就是母亲的意思。不过,我认为古人的所说的娘,应该不是现在我们认为的“母亲”有可能是“新娘”要嫁人,或者“姑娘要嫁人”,为了顺口就省略掉了一个字,所以现在才惹出这么大的争议。


谋士说


谢谢。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是指母亲还是女儿?

尽管故事流传很广,但是我有我的理解。(分享给各位)

这个“娘”在这里指的是“姑娘”,即包含了母亲也包括了女儿。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要下雨,(来自偶然),谁能阻挡得了,姑娘要嫁人,(去自必然),同样你也阻挡不了,所以,才有了下句,随他她去吧。(顺其自然)(随便他她怎样)。

一个人认准了一件事,尽管不是什么好事,非要去做,任你怎样劝说都不行,还是要做,那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样,谁又能阻挡得了呢,随便他她去吧。

再见。


雪飞千里whf174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句古话,其实这句话是有一个故事的,说来与大家分享,不喜勿喷。

话说:古时候,有那么一家人,男人因为离世,丢下母子二人,孩子还小,在那个年代,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试想她们以后的日子有多苦,别人都劝女人把孩子送去学徒,这样她可以减轻点负担,可这个母亲没有这么做,她为了将来孩子不受苦,毅然决定把孩子送去私塾读书,就这样她含辛茹苦的供孩子读书。



孩子长大了,学业有成,要去进京赶考了,母亲在家殷切的期待着,一去就是几年,这当中是因为他考上名次,皇帝赐他当了官,其间皇上了解了他成长的经过,很是敬重他母亲,说要赐给他母亲贞洁牌坊,他非常高兴,带着圣旨回家省亲去了。

当他回的家对母亲说起此事时,母亲并没有高兴,原来是因为他这么久不在家,他的老师一直在照顾他母亲,老师也是失去妻子的单身,日久生情,他们有了感情,本打算等他回来就结为夫妻的,解果皇上有圣旨下来了,可母亲不甘心就这样放弃,就脱下身上的衣服,对儿子说,明天你给我去洗了,如果到晚上能晒干,我就听圣旨的,如果晒不干,我就嫁人,哪怕皇上杀头也要抗旨。

第二天,儿子到河边去洗衣服,看着高高的太阳,笑着想,别说一件衣服,就是十件百件也能晒干,可当他洗完衣服,回到家晾晒好后,天突然间变了,瓢泼的大雨,倾盆而下,这一下就不停了,一直下到午夜,早上起来一看,衣服没干不说,比洗回来时还湿。


没办法,他不能强迫母亲接圣旨,也不敢违抗圣旨,只好忐忑不安的回京复旨去了,当皇上听到他把母亲让他洗衣服的事说完,不但没怪罪,反而觉得他母亲很值得敬重,就笑着说,算了,即然天要下雨,娘要嫁,朕就收回圣旨,谁能跟天抗命呢。

至此,这句话就世世代代的留传下来了。所以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指的是母亲。这只是一个小故事,信不信由你。



谁怜草心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一句人人都知道的俗语,主要指的是必然要发生的,无法去阻挡的事。

这一俗语一直就有两种解释,这也是汉字语言的精妙之处,同样的俗语,用在不同的地方可能表达的意思就大不相同。

第一种解释,便是这一俗语的典故,几乎所有的俗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这句话自然也不例外。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朱耀文的书生,他精通四书五经,善于琴棋书画,长的更是出众俊朗,有一年他上京参加科举考试高中状元,皇帝便把他召为驸马。

高中状元便要衣锦还乡,小朱就请奏皇上,告诉皇上自己的母亲为了供他读书,一直守寡至今,多年来母亲辛苦操劳把他抚养成人,希望皇上给他一直未再嫁的母亲立个牌坊‘贞节牌坊’。皇上听了自然很是欣赏和欣慰,便同意了小朱的请求。

小朱回到家之后,把立牌坊之事告知母亲,结果母亲却告诉他“为娘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做了这么多年的寡妇,如今你已功成名就,为娘也要找个老伴安享晚年,所以这个牌坊说什么也不能要。”

小朱听闻甚是惊讶,问道“娘,你要嫁谁?”

“你的恩师,张文举。”朱母眼含深情说道。

小朱扑通跪倒在地,大惊道“什么?我的老师?不可万万不可,皇上已经下了圣旨,如果贞节牌坊不立,就是欺君之罪,孩儿的脸往哪儿放呀。”

朱母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情人和孩子之间,真是难选择。

其实朱母与小朱老师张文举早就互生情愫,原本是打算小朱成家立业之后便告诉小朱他们之间的事,但是不知情的小朱却做出了立贞洁牌坊的尴尬之举。

左右为难的朱母,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解下自己身上罗裙,交给小朱说道“明日你把我这裙子洗了,如果一天一夜之后,裙子干了我就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你就不能阻拦与我。”

小朱同意了母亲的方式,第二日是个大晴天,他便把裙子洗了。但是当天夜里,天空突然下起暴雨,到了第二天早晨,裙子自然是湿湿嗒嗒的,小朱仰天感叹道“天意啊,天意。”

这时朱母对小朱说道“孩子,天要落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呀。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小朱自然告知了皇上,皇上听闻竟然连连称奇“不知者无罪,由他去吧。”

第二种解释便是,娘是姑娘或者女子的意思。天要下雨,女子要嫁人,如同天会下雨一般,女子要嫁人这本就是不可阻拦之事。

这种俗语,农谚本就是流传下来的,现代的我们也真能解读个片面,博大的中华文化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关注中华文史局,共享博大的中华文化


最文史


这个我们按约定俗成的意思,“娘”当然是指寡妇,母亲。这还有个故事,说是有个状元叫朱耀宗,他高中归来,却听到他娘要改嫁的消息。本来他死活不同意,他娘就说:“那就听天由命吧!”

母子俩约定,其母将身上的儒裙洗好,晒在屋外,若是一天一夜裙子能晾干呢。她就不改嫁,若是不能,儿子就不要再阻拦了。结果,天公有意成其好,下来一夜暴雨,裙子怎么也晒不干。这个状元郎就感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便由她去吧!

后世就用这个谚语比喻那些无法阻挡,必然要发生的事。就好象故事中的母亲一样,当自己心内想要改嫁的时候,无论怎么做也不能使其改变心意,就连天公也作美,让她改嫁,这也不是人为的干预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这个谚语中的“娘”字,在一些南方地区,也指少女。所以,也有人提出,这里的娘,指的事大姑娘想嫁,这样会比较说得通。但从最先的出处里,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根据我的猜想,是古代人忌讳寡妇改嫁,但这又是天命难违,所以,就把寡妇逐渐隐去,改为姑娘的意思。


阿楚故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娘应该是指母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可改变的意思,一切都是天意,顺其自然,无可奈何!天空要下雨了,母亲要改嫁了,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只能惋惜,感到遗憾。在某些重大灾害,不可预知的面前,我们做什么可是能是徒劳的,只是无可奈何,这也不是怨天忧人,这是不可抗拒的。能说这出这句话你人,说明受到了很大伤害,只能接受这事,慢慢适应,从困难中解救出来,也说明他已看清楚这件事了,已经理会到了,并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

在古代,在农村,天跟娘是一样的伟大,是受人尊敬的,是不可违背旨意的,等于就是上帝。每当过年过节都是敬祖宗,拜天地,说明娘与天一样重要。假如娘说什么话,你不愿意听,就说明你不孝,农村常有一句骂人的话,“你要遭天谴,遭雷打”。天与娘两字并列使用就不能会违背一些常理,不能做一些对不起父母的事。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有的人会问可不可以解释为媳妇与婆娘。我的观点,肯定不可以。婆娘与不能与天搭配在一起,媳妇说的话,可以不听,但可以相互协商,相互沟通。如果双方不一致,可以找双方父母协调。假如妻子执意要干这件事,不听劝告,协商不行,那么可以离婚。假如妻子喜欢了别人,执意要离婚的话也可以,虽然挽救不了她,但是我们可以要她净身出户,在财产分配方面,可以少分,或者不分,是可以有办法解决的,而不等于判了死刑。

“有的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可以解释为姑娘,其实更不妥,为什么?姑娘是晚辈不能与天搭配。姑娘嫁人是天经地意,人之常情,传宗接待,自然规律。但是母亲要嫁人就不是自然规律,而是很少见的一种,但我们无法阻止的。假如姑娘相中了一个你不喜欢的姑爷,那么你的干涉可能有效,如果她执意不听,我们可以丑话说在前面,以后你不幸福了,叫她以后不要责怪家人就可以了。假如你真的不愿意她嫁给那个男人,你可以与姑娘断绝母女,父女关系,就算自己没生这个女儿。但母亲就不一样,你有赡养父母的权利,她有抚养你的义务。


tjq591890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中的“娘”,指的母亲还是女儿?

当然指的是母亲,这是毫无疑义的。

一般来说,这个俗语的完整句子应该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这里面既保含了事不可阻挡,又有些无奈。

这句俗语的核心是一个“嫁”字,主角是“娘”,这个“嫁”应是改嫁,这个“娘”应是死了丈夫的寡妇,只有这样才能构成这句俗语的可信度和准确度,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符合逻辑。

2000多年来,最影响国人信仰的便是儒家思想,其中“三纲五常”思想优甚。“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中,夫为妻纲豁然在列,所展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用一句最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丈夫说了算,有丈夫在的情况下,妻子是绝不能提出改嫁的,否则,就是伤风败俗、大逆不道。即便丈夫亡故,特别是年轻女子丈夫亡故,有的一辈子不嫁,叫“守活寡”,“守活寡”的滋味是难以想象的,要赚得“贞洁牌坊”何等容易!

但是,丈夫既然亡故,妻子提出改嫁,于情于理都能说得过去,连公婆都拦不得,其他人更没有丝毫阻拦的理由。只能“由她去吧”,是不是有点无奈?在封信社会,这或许是有些“以人为本”的意思吧。

至于有人认为这个“娘”应指姑娘(女儿),不可信,因为女儿的婚姻自古以来就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做女儿的绝没有自作主张的理由。

什么“三纲五常”,什么“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这些封信糟粕的东西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当今的婚姻自由与开放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力。上世纪五十年代由著名吕剭演员郎咸芬主演的吕戏剧片电影《李二嫂改嫁》,现在对有些年轻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个笑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