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以后独生子女每家都有3套房,房子还会值钱吗?

盗德高点


这个未来可能,与最近樊纲提出的“六个钱包买房”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因为如此,所以值得探讨一番。

各自的父母给1套房,小两口自己再买套房,“3套房猜想”从理论上还是站得住脚的,不仅如此,而且还有可能大于3套房。从“六个钱包买房”到“每家3套房”,这一个大跨越,令人会感觉到关于房子的梦想是相当变幻莫测的。

回到题中所问,假设成立的话,房子还会值钱吗?答案无非有两种:值钱,以及不值钱。

首先说“值钱”的理由。

其一,这3套房是在什么样的城市很重要,如果在人口净流入的一二线热点城市,那么“值钱”几乎是肯定的事情。房地产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远期看人口。人口净流入的中大型城市,无论是土地资源的稀缺,还是人口流入的增速,都是令房子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

其二,要看经济发展的态势如何。从现有的经验看,一般经济发展稳健的国家,房价大多是上行的,当然有一个明显例外是日本。

其三,从现有官方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定调来看,稳健才是主旋律,即稳定与健康。其主要特征是,不令房价大涨大跌。从“稳健”的定调来看,未来从房子谋暴利的可能性会降低,但保值并跑赢CPI的可能性还是比较有的。

其次说“不值钱”的原因。

其一,现在人口出生率比较低,人口老龄化正成为现实。楼市的需求会因人口减少而减缓,房子的存量会大幅提升,房子价值度会因此减弱。

其二,目前国家正在推动“租购并举”,未来个人住房租赁的供给会大增,而目前已能看到这种趋势。未来,随着租房的落户、子女就学等问题得以解决,永久租房的人群也会增加。租房子与买房子所享受的公共资源差不多时,房子的居住属性会远大于投资属性,房子价值度也会因此减弱。

其三,未来房地产税开征,持有多套房子的成本增加,对投机投资有抵制作用,也会令房子变得相较从前不值钱。

最后说下,这是个不大可能有准确答案、有关未来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给出自己的理解与判断。


波士财经


99随便语:几十年的历史规律证明了,房子是普通人财富保值的有效途径,所谓独生子女影响房价,房子如大葱的预测,根本脱离实际。

回顾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1)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提倡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好”。在此之前,提倡的口号是“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

(2)1980年9月,国家发出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开信。随后,国务院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3)2015年10月,18届五次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4)2016年1月,《人口和计划生育法》修订,"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第一,我国到底有多少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政策施行30多年,但关于这项政策的推行,当时也是逐步实施的,各地根据不同情况,奖励和惩罚并举,效果差距很大。

关于在这30多年里,我国到底出现了多少独生子女,一直没有太权威的数据。

已有的数据是这样的:

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独生子女领证人数5578万,当时领取独生子女证,每年可领保育费,再加上独生子女大部分出现在城市,其中的漏报可能性低,这一数据应当是可信的。

2007年,国家计生委公布称,全国独生子女累计超9000万,这一数据的可信度,稍差。

2013年社科院专家运用数据和计算机仿真技术,估算,2010年全国独生子女人数在1.5亿左右,而在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76亿。

正是由于这一庞大的数据,产生了某种“恐慌”。

全国的独生子女都已经直逼2亿了,那么不久的将来,我国人口都是独生子女了,4个老人有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又只有一个孩子,如此下去怎么了得?

经过一代少一半人口!

未来中国剩不下几个人了!

第二,我们生活中能感觉到的独生子女人数。

在笔者看来,“恐慌”真是多余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以前的30年里,真正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都是哪些人?

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

以上几类人口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笔者当年在部队,当时对于军官,士官的家属,每年需要调查,甚至走访,还需要地方出具书面证明,等等,当作一件最大的大事来办,在那种高压下,要想违规生第二胎,几乎没可能。

然而,除此之外的农民,个体户,私企老板家庭,就不一样了。

尤其在90年代开始,农民工大批出现,在这些群体当中,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家庭,不能说没有,但比例肯定很低。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身边的亲戚朋友,到底有多少人家,真的只生了一个?

哪怕在那些传说中“抓的很严”的省份,也是有办法逃避的!

第三,关于独生子女每家都有3套房。

完成以上推测,需要满足的假定条件:

(1)必须小俩口的双方父母家庭,都是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的。

(2)双方父母的经济条件都属于当地中等水准以上。

(3)双方父母在子女结婚后,很快失去独自生活能力,或者去世,将自己的房子空出来,供子女来继承。

尤其是其中第(3)点条件。

比如说父母30岁生孩子,儿子30岁结婚,这样的情况放在社会上,已经属于”晚婚晚育“了,但即便如此,当儿子结婚时,父母才60岁,这样的父母难道自己不需要住房子吗?

假定父母80岁去世,就是说,儿子获得父母的住房遗产是50岁。

50岁的人,自己的孩子又长大了,很快需要住房结婚了!

所以我们看,所谓的“独生子女每家都有三套房”是经不起推敲的,这种情况肯定有,但不具有普遍性,哪怕在城市里,比例也很低。

第四,从全国来看,住房依旧是不够住的。

前文说了,全国真正严格遵守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一对夫妻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实际上并不占多数,相反,另外大部分家庭,不止一个孩子。

当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他们要结婚,能不需要房子吗?

以目前情况看,没有房子的年轻人,你很难结婚!

还有另一个更严重的情况。

在多子女家庭中,农村人口占了绝大多数,这部分人口正在逐渐“由农村走向城市”,对于这部分人口来说,城市里的房子,等于刚需,但他们的购房能力,反而是最低的。

这就导致了,很多具有在城市购房愿望的年轻人,实际上还没有房子!

你说如今的房子,已经多的没人住了吗?

这种情况,除了个别很特殊的城市,房子太多,人口太少,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里,并不存在。

所以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房子依旧在建设,一些大城市里,出现了“内部关系抢房”,连夜排队买房,上百人抢一套房源,等等现象。

这一切都证明,房子依旧是不够住的。

那么,等现在的年轻一代有了下一代,房子会多出来吗?

也不会!

以目前的高房价水准,大部分年轻人买了一套房之后,已经耗干了家庭储蓄,还得搭上多少年的贷款,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买第二套房。

如此一来,等他们的孩子长大结婚,依旧要为结婚的房子头疼。

结束语:所谓的“独生子女都有三套房”,这个结论靠不住。更大的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一代为了一套婚房头疼,而到了他们的下一代,依旧会为那一套婚房,在头疼。


99随便


任志强最近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驳斥了一个观点。

前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有个数据:按户籍计算,中国城镇户均住房是1.1套左右,用来住,足够了。

但任志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按户籍计算住房够不够用有很大漏洞。

中国有很多成年子女,甚至是已婚的,都没有分户,但他们都需要独立住房。有的户主名下登记了多套房,看上去是富余了,但考虑到独居户,房子还是不够用。

独居户分为独居老人和独居年轻人。

中国实际独居户目前约有7500万户,这些都隐藏在3亿多城镇户口之中,而且独居户还在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不断增加。很快会突破2亿户。

这么独居户都要房子,城镇住房总量还是不够。

其实就是家庭小型化导致住房需求的增加。

加上小房子换大房子,老旧房子换新房子,便宜房子换贵房子。这些都会带来源源不断的住房需求。

中国城镇老旧房子比例高的吓人,北京尤其明显。这些房子再过些年就都要翻修,动迁,住房需求还是很旺盛。

再考虑到人口迁移因素。有房子但不在居住地,也是白搭。


楼市微观察


以后独生子女每家都有3套房,房子的价值的确会不断降低!

近些年的房价持续攀升,与中国人口在老龄化前具有最多的年轻人有密切关系、再加上房地产市场化、以及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为了利用投资拉动经济而超发大量货币等多种因素都有密切关系。

而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长大成人,他们明显可以继承3套房,这样房子的稀缺性就大幅度减弱,同时年轻人也更能向西方的同龄人一样接受租房的理念,中国经济速度也会放缓,超发货币也会不可持续。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下,房子的价值必然会下降,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参考美国等国家的房地产市场,类似纽约、洛杉矶、旧金山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由于就业机会众多、人口密集。因而其房地产市场价值一直处在高位,因此,北上广深及其他区域中心城市,未来由于产业聚集,对人口的虹吸作用也会随着高铁等的普及而逐渐加剧,从而使其房地产价格持续处于高位。但是,由于房产数量存量巨大,因此其房租价格会按照市场规律变动。因而就会出现满足各个群体的不同的居住区域和居住方式。从而使房地产的价值不至于变到极其离谱!


地震博士




独生子女每家都有三套房?这是怎么统计出来的?家庭财产不是简单的加法,按照题主的逻辑,爸妈一套,爷爷奶奶有一套,姥姥姥爷还有一套,这样就给孩子留了三套,这个逻辑本身就是错的。首先,现阶段这一家人得都在一二线城市,他们拥有的房产才值钱,而大多数情况是老一辈生活在二三线或者更偏远的地区,他们即使在老家拥有一个院子,按市场价值来说,也值不了几个钱。



而努力大半辈子留在一二线城市的父母, 做了一辈子房奴所买的房子,也许只是五六环之外的一个小套间,在现在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升值空间有限,就算以后留给孩子,如果遗产税政策实施,财产也会缩水一大半。



这样算下来,最终孩子能够继承的财产,也是相当有限的。想要直接继承三套一线城市的房产,坐享亿万财富,一出生就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想得美啊,先满足一大堆的前提条件再说吧。


饕餮小娘子


该值钱的房子未来一定会值钱,这些房子应当就是一线城市或者区域较好的地区的房子。

现在很多人或者家庭都有三四套房,但是只住一套,就是在最繁华最便利的地区。

比如我的同事,老家有房子、县城有房子,但是在青岛工作,只能住青岛的房子。可是,老家的房子和县城的房子,那是“根”和成长的记忆,不愿意卖掉。把房子放在那里,也没有人收钱,我想这是很多人拥有三四套房的原因。

虽然,大家一直盛传房地产税即将实施,但是房地产税十分坎坷,今年才纳入国家的立法规划。

纳入规划到实施,要经过多么坎坷的历程呢,给大家看一下:“纳入规划→调研→人大法工委拟定草案→审查→复查→修正草案→公布草案→全民征求意见→常委会初审→二审→三审表决→各地落实征收细则”


一旦国家推行房地产税之后,大家肯定不能放弃现在居住的房子。那么推向市场的只能是破旧的老房子、偏远地区的房子。马太效应,赢家通吃。

这样偏远地区的房子会越来越不值钱。而大家卖房拿走钱之后,会在一线城市继续买房子。这样一线城市和繁华地区房价,自然会更贵。

当什么情况下房子会不值钱呢?各种教育、卫生、安全等公共服务条件,相差不大的时候,人们不再去一线城市凑热闹,都向往乡村生活了,房价才会不降。但是国家的能力不可能做到处处均衡发展,只能优先集中发展大城市。所以,大家看看日本的东京就知道了。周边郊区的房子是白菜价,但是市中心的房子仍然4到5万元。

好吧,4到5万元,仍然对于中国帝都魔都很便宜。如果在这房子价格基础上,请大家每年交5%的税呢?每个平米每年2000元,125平米的话,一年25万元。如果是我现在的收入情况,只能立即把房子卖掉,去其它地方居住了,负担不起。

因此,可以看到房产税征收后4到5万元,仍然是相当贵的。

所以,房价贵不贵?跟大家拥有多少房子没关系,关键是看你的持有成本。


暖心人社


从1998年房改开始,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轰轰烈烈的20年,根据年龄推算,理论上大多数60、70后,以及80后前几年的人都拥有了自己一套或多套房产。而这一代人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理论上他们的子女未来不缺房。

各位一定要注意我上面说的关键词:理论上不缺房!那实际上呢?

1、房子难道不会老化吗?就如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会住三四十年前父母的老房子吗?


2、未来的住房产品难道就一定是现在的高层、小高层吗?


3、国家放开生育,独生子女未来最起码有两个孩子吧,有的可能还有三胎!


可以预见,随着未来住房产品的变化,可能从现在的高层、小高层演化为洋房、别墅类,而老房子因为时间久远,如果死拿着不出手或不置换,即便有三套可能也买不起未来的一套房。

很简单的道理,举个例子大家很容易明白:1985年左右的房子,现在已经33年的历史了,即便有三套1985年的房子,能顶的上现在一套房的价值吗?答案一目了然!

所以,天檀认为独生子女有三套房不稀奇,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价值的三套房才是根本!

(咨询加助理公号:LY_1898)




天檀


朋友,这个问题问得好,我身边也有许多朋友时常与我讨论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到时房价没有现在这么值钱、价格没有这么高是肯定的。

我持这个观点不是凭空想像或无中心有,而是依然很多事实得出的这个结论的。一方面,目前中国人口处于一个由农村向中小城镇、由中小城镇向大中城市转移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正是因为人口流入大中城市的冲动性大,所以楼市价格才涨得快、涨得高,估计这一波行情还将持续20年左右,之后就会开始出现房子价格的下跌。

另一方面,20年之后的房子价格,主要是涌入城市的人口持续动力不足,呈减缓趋势,同时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有不少将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中国人口总数在20至30年之后会呈负增长势态,到那个时候,房子的需求量会进入一个下行通道。

再一方面,人民住房观念和投资观念也会改变,不一定刻意去追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产权的住房,可以去租房住,固定房产也就开始会不那么受欢迎;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增多,房子将不再成为投资投机产品,其价格下跌也是在所难免的。

朋友,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可能不一定正确,但我觉得应该是八九不离十,供你参考。


开伟观察


就算是以后独生子女有一百套房,房子的建筑成本还在那里,一个建筑物怎么可能不值钱呢?人工、材料都不要成本的吗?

而且,就算以后独生子女人均三套房,房子的位置还是有差别的。环境更好、交通更便利、离工作的地方更近、社区服务更有优势的地方,还是会比其他地方贵的。


可以预想房价会降下来,但妄想就不必了

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房子早晚一天会非常便宜,像白菜那样便宜?

我们就算把地价这个因素抛开,人工不是钱啊?材料不是钱啊?这些都是房屋的成本,就算开发商不盈利,保本卖房子,房子同样是需要努力才能买得到的东西。

都知道美国买房便宜,只要不跟曼哈顿那种巨贵的地方较劲,人人都买得起房。可是按照美国的平均收入,普通人也有工作八年才能买得起房。

建筑终究是有成本的,人人都有房的情况下,无非是一些炒作空间没有了,但就算是房价回归非常理性,那也不是想买就能买的。

如果你无论如何努力都买不起北京三环的房子,北京房子降价到谷值,你还是买不起,因为你就不是能住三环的人。

所有城市都是这样,房子降价了之后,好地方照样会贵,如果自己的收入与那些好房子相差甚远,未来同样会遥不可及。

纵然是不吃不喝把房子买了又怎么样?能买得起,又生活的起吗?

富人一定会提高区域内的所有标准,为的就是把异类赶出去。不用觉得奇怪,人类一直都是这样。

如果市场真饱和了,房子就会变成一种低润商品

还是那句话,低润也不便宜。

按照现在的普遍收入情况来看,一个人奋斗二十年怎么也能买套房。

当房价回归理性的时候,同样的房子可能只需要十年。

如果自己再努力一些的话,七八年买一套房也不是什么梦想。

如果你想一年收入买套房,这也不是不能做到。不过跟房价就没什么关系了,只能靠自己努力成为高收入阶层。

其实不理解房屋成本的大多都是年轻人。

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还在用父母的钱,就算不从父母那里拿钱,也住在父母那里。这些人其实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建筑成本。

按照现在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一套100㎡的房子很简单装修,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情况下,平均也需要5万左右,算上家具、家电等等,想变成一个比较适合的居住场所,怎么也得10万上下。

试问,在材料和人工费用的基础上,一套房子怎么可能会很便宜?

要知道,就算装修的费用,如果夫妻年薪总计15万的话,可能也要存一年才够。

可是,大家不妨想想自己,二线城市赚个七八千尚且不算困难,二线城市以下能稳定一个月赚七八千的有多少?或者说,夫妻能稳定一年赚15万的有多少?

除非双双名校毕业,或者两人都是三十多岁。

名校毕业的精英自然收入高,可是三十多岁就算赚到15万,恐怕更多人还要考虑个孩子的问题吧?

也就是说,普通夫妻一年的收入根本赚不来装修钱,那又凭什么妄想一年的收入能买套房子呢?

难道工人不要吃饭了?工厂的生产工人也不要吃饭了?大家紧衣缩食为了让你住上一套房子?


事实上,房价已经不单纯受供给和需求影响了,这一点笔者在《2018年,该不该买房?》的问题下面详细描述过。

当然,就算不能排除内在关系,可是我们有谁知道现在到底有多少套房子?有多少人已经买了房子?又有多少人急需一套房子?

现在的环境之中,大家只需要记住一点,能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努力赚钱。

无论未来如何,终究还是会有人买不起房,这不是一个笔记本,也不是一盒烟,它可是一套房子,是钢筋混凝土。就算天上掉下来这么大一块馅饼,没本事的人也接不住。


小言詹詹


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在现实中有一定的存在。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的独生子女,将来会面临父辈的房产。

这个既有父母的房产,也有祖父母的房产,还有外祖父母的房产。尽管这些房产有可能在农村,或者是在小城市,总归是可以变现的。

而且对于有的父母及其长辈来说,他的房产就是在大城市。

其次,关于这种有多套房的家庭,也只会是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

对于广大的农村孩子来说,依然面临着买不起房的困境。不过对于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可能不仅仅是自己会有房子,甚至会早早的给孩子规划房子。

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有些年轻人,刚刚参加工作,就有房有车,显然这都是父辈留下来的。一般靠自己的奋斗,恐怕是难以实现的。

最后,我以为房子的问题终究会得到解决,不可能这样无限制的涨下去。

一方面,购房的刚性需求肯定会呈下降趋势,这是人口下降的必然走向。另一方面,现在的房子的确在趋向饱和,加上今后的年轻人,必然会有父母房产的问题。还有,房地产税开征只是时间的问题,并且还会加快,这样一定会对炒房投机有所遏制。

而且从社会进步的伦理来看,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安居乐业,社会是会出现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