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左宗棠西征军仅数万人,为何能够迅速击败百万叛军?

做女人_要拽


我想这个问题指的应该是左宗棠镇压陕甘反清军武装的战争,而不是收复新疆。因为新疆阿古柏政权是确凿无疑的外来侵略政权,虽然其军队主体是陕西回民军残部和新疆少数民族反清地主武装,但既然他们投靠了阿古柏,称为叛军就不合适了,只能叫伪军。

陕甘清军

而且阿古柏政权不过五六万军队,倒是陕甘反清武装,仅陕西回民军就有二十多万,极盛时号称五十万。再加上甘肃回民军和多达数十万的汉族饥民武装,称为百万叛军倒是不为过。

那么,左宗棠是为什么能够平定数量如此众多的反清武装呢?

陕甘反清武装

第一、反清武装各自为政,清军则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仅仅在甘肃回民军中,就有四个不同的派别。一个是马化龙领导的宁夏金积堡回民军,一个是马占鳌领导的河州回民军,一个是马本源等领导的西宁回民军,一个是马文禄领导的肃州回民军。彼此互不支援。

于是,左宗棠先于1869年秋至1871年三月,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消灭了马化龙部。接着从1871年七月至1872年二月,平定马占鳌部。1872年九月至1873年三月 消灭马本源部。1873年十一月,消灭马文禄部。先后用了四年多的时间(何谈迅速?)。可以想象 如果回民军能够彼此呼应,左宗棠要平定陕甘将会困难倍增。

陕甘本地武装

第二、反清武装首领都是上层分子,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

马化龙是伊斯兰教首领 富甲一方,马占鳌是阿訇,马本源是西宁镇标游击,其兄马桂源是西宁知府,马文禄也是清军军官出身。

因此,当回民军占优势时,他们不会去试图扩大胜利,而是乐于接受清廷的招抚,呆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当土皇帝,割据一方。当形势陷入危机时,他们就会有失败主义思想,只想投降以保全财富和性命。

陕甘清军双炮炮车

所以回民军很大程度上不是被左宗棠打垮的,而是自己骨头太软。马占鳌虽然打得清军“死伤山积,屡失大将”,还是主动投降,交出火炮56门,枪支1000多杆,结果因为藏匿洋枪1200杆未交,当即被左宗棠处死。

虽然有马化龙的前车之鉴,回民军首领降者仍络绎不绝。马占鳌刚刚大败清军,就立即主动请降,交出骡马4000余,枪矛14000余,还率领部队协助左宗棠镇压其他回民军。陕北饥民武装领袖董福祥也是率众十余万人投降,并为清军前驱。马文禄也是开城投降 结果和一千多部下被处死。马本源兄弟虽然未曾投降,其部将马永福却据城降清,导致二人被俘,押至兰州处死。陕西回民军更是除了一个白彦虎拒不投降外,其他首领崔伟,禹得彦 毕大才全都降清。



三、反清武装军民杂居,战法呆板

虽然号称百万之众,但是其中大部分实际上都是老弱妇孺,行军作战家属也随同行动,极不利于战斗。

反清武装带有浓烈的封建割据性质,只知道死守城池和堡寨,不愿意离开家乡进行运动战 结果往往就陷入守死的被动局面。


海军史研究会员


大家好。

首先,左宗棠平定新疆叛乱时对方根本没有百万大军……

入侵新疆的阿古柏手下大概由步兵(“沙尔巴兹”)和骑兵(“吉杰特”)和炮兵(“托普奇”)组成,总兵力多达5万人,其中骑兵约占三分之一。步兵的武器是火枪,骑兵则使用火枪和腰刀。表面上看这是一只不弱的力量,但由于追随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浩罕军人最多也不过一万人,为了满足频繁战争对兵员的需要,阿古柏下令统治区内的15岁到35岁的男性都要服兵役,这些人当然只是乌合之众。

而左宗棠手下,1876年4月起,大批清军先后经过星星峡西进。到7月下旬,连同原驻塔城、哈密的部队,清军已在新疆集结80余营。在星星峡以东,坐镇肃州城指挥全局的左宗棠手中尚握有20个营的预备队。按照每个营500人计算,西征大军也是五万人左右,与阿古柏军不相上下。

更重要的是,清军为收复领土而战,士气高昂,而阿古柏的手下,被强征来的士兵们士气低落,甚至“用最下流的话咒骂他们的国王(阿古柏)”,逃亡现象时有发生。俄国人库罗巴特金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从阿古柏军队的士气看,它不适于打硬仗”。

两者一交战,当时的英国人说的就很清楚。左宗棠的西征军“不再是按照过去早被遗忘时代的那种笨拙的队形挺进,而是遵照以法国和德国的方式为根据的教令前进”,它“基本上近似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有“优越的战略和优越的武器”和“更大的武力和更大的决心”。而“和中国人的战术比较起来”,阿古柏的“战术只是一个小学生的战术”。


这样一来,胜负还会有什么悬念?


杂史谭


左宗棠短短5年间为何能凭借几万清军,迅速剿灭几十万陕甘回民起义军呢?主要一是“先捻后回、先秦后陇、不令捻回合势,以及招抚并用”的正确方略;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左宗棠只是个举人,却靠办湘军镇压太平军、捻军、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等功绩升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尤其是其在晚年抗击沙俄和阿古柏,收复新疆并设新疆行省,使166万平方千米的广袤领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足以使左宗棠名垂青史。

2.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油画。网络配图

陕甘回民起义爆发于清同治元年(1862),规模宏大遍及陕西、甘肃(包括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西宁市和海东市)两省,人数达百万之众。在陕西回民起义主要领导有赫明堂、任武、于彦禄等,短时间内形成了18大营,曾包围西安、潼关;在甘肃回民起义主要领导有马化龙、马占鳌、马桂源、马文禄等,形成了以金积堡、河州、西宁、肃州为中心的4个反清基地,曾与捻军协同战斗,造成西北反清斗争的高潮。

陕甘回民起义,既有汉回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也有企图建立一个政教合一伊斯兰国家的分裂势力影响。左宗棠分折陕甘回民起义说:“陕回之祸由于汉回构怨已久,起衅之故实由汉民。”乃切中问题的要害。清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接任陕甘总督,向清廷献“先捻后回、先秦后陇、不令捻回合势”的围剿陕甘回民起义方略。

清同治八年(1869)二月,左宗棠移军干州,开始围剿陕甘回民起义。左宗棠诱逼陕西境回军入甘肃,以便集中兵力专心对付甘肃回军。八月,刘松山进兵灵州,分兵到峡口宁夏,包围金积堡回军。清同治九年(1870)十一月,金积堡回军首领马化龙向清军投降。

清同治十年(1871),左宗棠率军进攻甘肃河州。至同治十一年(1872),回军马占鳌部投降清军,被左宗棠编入清军,回军主力就此被消灭。尔后,左宗棠派徐占彪进军并围困肃州,刘锦棠率军进攻陕西白彦虎部回军。

6.1875年左宗棠在甘肃兰州。网络配图

至清同治十二年(1873)四月,白彦虎部回军逃至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境,今称东干族;八月,在左宗棠亲自督战优势兵力的进攻下,马文禄被迫放弃战斗向左宗棠请罪。至此,左宗棠基本剿灭陕甘回民起义。


汉水白石言


号称百万和实际百万是有天壤之别的,阿古柏真正掌握的,有战斗力的部队就从浩罕国流亡而来的一万左右“安集延军人”。他能窃据新疆完全因为清朝末期对边疆控制力衰退,新疆封建主互相攻伐,被阿古柏打着宗教的名义浑水摸鱼了。

浩罕国是金帐汗国的乌兹别克人南下建立的国家,之前一直受准噶尔蒙古的压迫,清朝平定准噶尔之乱后将其解放,短暂的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准噶尔没落后,浩罕国认为西域应当由他来主宰,长期资助反清势力。19世纪所有起义和叛乱背后都有浩罕国的影子,叛军失败后就立刻逃入浩罕国,清军平乱也是疲于应对。

阿古柏侵略新疆前,受太平天国和陕甘回乱的影响,新疆也爆发了农民起义,但很快被封建主和宗教领袖把持,农民起义变成了封建军阀的大混战。

封建主们互相看不起,不能向北京求援,就只能到浩罕国乞师。浩罕国当时在抵抗沙俄的入侵,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只能让投机分子阿古柏带着和卓后裔和6个亡命徒去新疆搏一搏,说不定单车就能变摩托呢。

阿古柏利用和卓和宗教的名义,一路走一路纠结队伍,最终利用封建主之间的矛盾,占据了南疆7城,建立哲德沙尔国。

浩罕国被沙俄灭了之后,约一万安集延军人来投奔阿古柏。安集延人以能征善战著称,中亚流行一句话叫“四十个回兵顶不过一个安集延”。这些人拿着英国提供的武器,裹挟大量百姓迅速侵占了新疆地区。

为了拉拢这些安集延军人,阿古柏恢复了曾经流行于中亚的“军事采邑”制。军官根据官衔高低享有不等的采邑,采邑内的百姓都是他的农奴。

清朝很早就废除了这种落后的军事制度,当惯了当平民的新疆百姓肯定不愿意给阿古柏当奴隶,所以阿古柏的统治没有任何群众基础。

然后回头看一看清军。左宗棠平定陕甘后就已经准备出关收复新疆了,但日本人这时候突然出兵台湾,然后就有了“海防”和“疆防”的大争论,所以耽误了一段时间。

不打仗时新疆的军费每年是300万两白银,由于地广人非常稀,只要一开战,一年花几千万白银绝对跟玩一样。

西征的军费是胡雪岩从洋人手中借得高利贷,才三千多万,也就是说西征必须速战速决,只要一拖沓,清军必败。

左宗棠和前线总指挥刘锦棠只能裁撤湘军老弱,就地补充大量在陕甘平乱时招安的汉人和回人马队,由他们来打先锋。甘军的董福祥和西北马家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崛起的。

人数少了就可以采购欧洲最先进的武器,与沙俄谈判收入伊犁的曾纪泽事后功劳很一部分归结为董福祥部的装备精良,给俄国以震慑。

阿古柏在新疆是虚张声势,湘军是精兵强将,开战后清军几乎没打什么硬仗,禆将以上军官无一阵亡,跟他们在陕甘平乱没法比。

清军的最大的困难可能就是新疆实在太大了,粮食运过去还不够路上人吃马嚼。其次就是追敌,以董福祥部来说,常常一追就是好几天,追上后也不接收俘虏。因为看押俘虏就要分兵,所以董福祥部在新疆杀戮很大,为后来的很多社会矛盾埋下隐患,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史料不辑


陕甘回乱起始于1862之1873年,发生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晚清太平天国起事后,各地都兴起了团练,兵与勇兵为正规军。咸丰末年,满清为了对付太平军河南巡抚严树森曾招募了六百陕西回勇开往开封协防。事毕后回陕遣散。陕西团练大臣留用,恰逢太平天国扶王勾结捻党,同治元年河南进入陕西。陕西大乱。回勇乘乱散走。原籍同州回家走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圣山小张村,想购买竹子削尖后作为武器,被主人父亲看到后就回绝了对方,双方发生了冲突,这一冲突竟然导致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乱。

咸丰八,九年间,有些县分发生大规模械斗事件,然而清政府却利用回汉矛盾,采取以汉制回政策,处处偏袒汉人,凡争论斗殴无论曲直压治回民。汉人复持众欺凌,日积月长,仇恨滋生。左宗棠在这次战争起因分析指出,陕回之祸由于回汉构怨已久,起事之姑实由汉民。但他们已在中国生活许多个世纪,他们典籍里虽然保持着对真主的特殊尊崇。但也赞扬儒家的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传统上,历代皇帝对于回民相当优遇。科举考试文武两途出仕。尽管其职位通常并不很高,但1762年起,清帝颁发了歧视回族严厉的法律,例如陕西甘肃回民犯盗窃抢劫罪必须充军到云南和贵州。有时还处以终生枷锁。汉民和回民打官司的时候,裁决很少对回民持平正态度,汉族官员本人有偏见,满族官员又通常左袒汉民。李启讷,字缄之。陕西华阴人,道光拔贡。咸丰六年援挒引见咸丰帝,赏举人,五品顶戴,咸丰十年,1860年,办理本籍团练,他目睹了地主团练屠杀回民的情形。在《忧愤疾书》一文中对回民起义的原因记述的十分清楚。认为回民起事,“实有汉人激变”。团诱民变,汉激回乱。这里所说的汉人是指地主团练,他认为回民起义是由团练屠杀引起的。李启讷反对举办团练,他说,团练之设,名为弭乱,实为乱阶,推原其由,善良者畏事,绝不与闻,刁滑者喜事,争先恐后。恰至充为团练头目,吓炸乡邻,借端索求,每日支得口粮,百十成群,抢劫成风,天下多事唉,虽实回民滋事,实由汉人有以激之也。总计来说满清皇权腐败无能,加上内忧外患满清卑鄙无耻的把重税强加百姓,回民起义过程中,回汉抗清武装互相支持,或联合作战。共同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

太平军第一次入陕,因急于援助英王,在关中停留时间很短,与回民达成联合抗清,并为其东进做向导,回汉表现了很友好的关系。西捻军入陕后。回捻达成抗清协议,回汉两军作战互相配合,转战关中和陕北,再次激起抗清高潮,沉重地打击了清朝在陕西的封建统治。汉民参加回民起义的事实很多,在陕西关中各地都有记载。在甘肃溃勇,饥民,哥老会参加回民起义军的非常多,同治七年,秦州回民起义军共96200人,其中汉民约31500人。1/3。回民起义军与汉民饥民军,哥老会,联合抗清记录很多。由此可见,回民起义过程中,回汉两族不是对立的。认为回民起义是把汉民作为打击主要对象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些先辈所受的苦难启示我们要永远互敬互爱,相互理解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精神永远造福人民。

创建于2018.2.2


锄奸将领


背景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军队为主导,兵变起义遍地开花。江南地区正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陕甘以及新疆地区也开始酝酿着叛乱。当时左宗棠被朝廷临危任命为陕甘总督,走马上任的左大人着手平定陕甘回乱。

这一年多的时间内他训练军队购买武器,由于装备的武器先进训练手段高明,虽然仅仅有一年多的训练时间,但这支军队战斗力不容小觑。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正式进军陕甘地区,经历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由于左大人的战功显赫,不到两年,朝廷又派出了左大人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的军务,目的是为了平定阿古柏收复新疆。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左宗棠再一次创造了奇迹,收复了除了伊犁河谷以外的所有新疆土地。

当时左宗棠带领的将军一共才有六万多人,陕甘叛军有一百五十万,阿古柏的军队也有几十万。两者人数差距悬殊,看起来令人难以置信。其中胜利的原因无非是领导带兵有方,军队骁勇善战,武器先进这三个方面。

19世纪中期,左宗棠带领的湘军,进行了一次武器的更新升级。军队彻底淘汰了冷兵器,使用的是当时最先进的加特林机枪。这个枪支虽然比较笨重,但火力的持续能力非常厉害。每分钟可以射出六百多发子,这样的战斗力面对还是处于冷兵器时代的陕甘的一百五十万叛军,完全是开了挂的碾压。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军队和一盘散沙的民兵,自身实力本来就存在极大的差距,六万人击败一百五十万也可以理解。虽然阿古柏有沙俄的支持,也得到了大量武器,但装备还不如湘军的武器先进。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创造了数万人迅速击败百十万人的奇迹。


四十五度历史


我是甘肃人,同治回乱的事我们家谱有记载,我们一个几百人的村被杀的剩了不到30个人,所以我一直对回民没好感,认为绿教是地球之癌。左宗棠平定回乱,可以说对全人类对是巨大的贡献。

为什么几万清军能剿灭几十万回民,除了左公雄才大略的因素,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方是正规军,武器先进,军纪严明(相对农民军),后勤有保障(不缺粮草);另一方武器差太多,而且几十万人里面真正的有战斗力的人并不多,号称10万里面能有2万精壮战力就不错了。

人数在战争里面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个,白彦虎30万人杀了近2000万汉人更不可思议。现在有些地方还给白彦虎立雕像,无知真可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