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其实我到现在都还不是很清楚什么是“展览体”,或者说“展览体”这个概念到底什么时候提出来的,我并没有在意并深究过。

我自己学习书法最初的想法只是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来消磨时间,完全不知道作品写完还可以投展,不知道啥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就更不知道投展成功之后还有相关联的一系列利益关系。所以虽不敢说“十年磨一剑”,但至少比较庆幸没有走弯路。

现在的书法人是幸福的,他们接触书法之初就知道什么是国展,并且一拿起笔就有了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们心里很明白,我要学书法、我要投展、我要加入中国书协、我要获得一系列利益。正是在这样的诉求之下催生了展览体书风的出现,因为要怎么完成一件投展作品才最有把握入展成了某些人追求的目标,字体的选择、样式的构成甚至评委的喜好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而不再是单单纯纯的“写字”了。我们不能武断地说这样不对,因为正如高考,考试之前毕业班的老师们也是多方地在题海中去寻找,渴望能抓住高考试卷的一些蛛丝马迹,一旦抓住那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时就多了一分把握。整个社会现状就是如此,也不能太埋怨当代书法人的功利心。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其实我一直想说,古人的学习环境比当代单纯得多,他们十年寒窗所读的书加起来肯定不如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课本厚,接触的东西也肯定没有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多,即使不想读书了想招三五好友小酌也不如现在电话、微信一呼方便。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使能读好书的也就那么些人,我们现在有些人老喜欢说“看看古人怎么怎么样”然后痛心疾首做捶胸顿足状。实际上这个对比的前提就是很不公平的,你拿古代那些个凤毛麟角的牛叉人物做参照物就是在耍思想流氓。写写字而已,社会变了,一些观念也应当随时代。所以“展览体”就“展览体”吧,也不用太厌弃,主要还是看个人的道路选择、心境的锤炼和有没有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我自己学习书法以来就确定了个人的主基调,宋蔡襄、苏轼,元赵孟頫,明董其昌都是我心摹手追的对象,有时候我很偏执,我就是要这种风格。评委的喜好或他人的喜好并不能动摇我,我投展也一直是坚持自己的书写风格,能上则上,不上拉倒。但是我并不排斥其他风格,甚至以欣赏、学习的心态去对待,每一种存在的东西都有它的可取之处,包括“展览体”。

当然,千人一面或者只是某家的遗脉最终还是走不长久,多方面汲取营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带有标签特征的书法语言才是一个真正的书法人该追求的目标。

王志安

2018.5.24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临王羲之章草《豹奴帖》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临张芝章草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书法家王志安谈“展览体与个人书风”

王志安简介

王志安,中国书协会员;南安市书协副主席;中国书协“国学修养与书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国家艺术基金”2016书法创作人才,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入展全国展三十余次,获最高奖四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