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里,为何是光速的平方,而不是光速或光速的立方?

一路阳光35


追求科学事业是需要勇敢的”,这是伽利略的一句话。我所做的思考谈不上科学事业,更谈不上贡献。

我一直清晰的给自己定义是“叶公好龙”。但我所做的思考是有意义的,不去思考才是无意义的。

追求任何东西都是需要勇敢的,你一定要有这个认识。生命很短,害怕是没有用的。我们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世界上,就意味着冒着生命危险离开世界。

所以别人眼中的我,是别人的。我自己眼中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我们来不及做很多事,更来不及去后悔。但我乘着来得及的时候,写今天这篇文章。该文是关于如何理解爱氏质能方程的内容。写这一篇文章,当然是因为它和前面的很多章节是有密切联系的。

我希望每一个看此作品的人,都要保持怀疑态度。是因为一个人的学识有限,能力有限,想象有限。我的能力更不值得一提。即使你们面对爱因斯坦,也保持怀疑态度,是好的。最好能发现疑点,以发问的形式告诉大家。

一生很短,我们亿万人的时间加起来,也不是很长。但我们不是和时间赛跑,我们每个人都是和自己赛跑,和光速赛跑。上面的两个图,就是爱氏一生研究的成果。我们后背的骄傲,人类的智慧象征!

相对比广义相对论公式,质能方程E=MC²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生至少见过一次吧。但此公式应该如何理解,包含什么样的深意,是我要告诉大家的。

质能方程表述如下:E=MC²。其中,E是能量,单位是焦耳(J)。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Kg)。C是真空中光速(m/s),c=299792458m/s

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爱因斯坦这个公式是从狭义相对论中推得的。也就是必须基于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前提:光速不变和狭义相对性原理。该公式表明物体相对于一个参照系静止时仍然有能量,这是违反牛顿系统的,因为在牛顿系统中,静止的物体是没有能量的。这就是为什么物体的质量被称为静止质量。

公式中的E可以看成是物体总能量,它与物体总质量(该质量包括静止质量和运动所带来的质量)成正比,只有当物体静止时,它才与物体的(静止)质量(牛顿系统中的'质量')成正比。这也表明物体的总质量和静止质量不同。

独立学者灵遁者物理宇宙科普书籍《变化》电子版在灵遁者淘宝有。

反过来讲,一束光子在真空中传播,其静止质量是0,但由于它们有运动能量,因此它们也有质量。

爱氏质能方程,一般有以下三种表达。

表达形式1:E0=M0C2 。式中的M0为物体的静止质量,E0为物体的静止能量。中学物理教材中所讲的质能方程含义与此表达式相同,通常简写为E=MC²。

表达形式2:Ev=MvC²。Mv为随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了的质量。Ev为物体运动时的能量,即物体的静止能量和动能之和。

表达形式3:ΔE=ΔMvC²。式中的Δm通常为物体静止质量的变化,即质量亏损。ΔE为物体静止能量的变化。实际上这种表达形式是表达形式1的微分形式。

注意有些术语使用中,质量单指静止质量,因为总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概念。若m指代静止质量,则公式应改写为E=MC²。

而,因此, ym也就是总质量的表达式,其中 y 为洛伦兹因子。

我们都知道这个等式源于爱因斯坦对于物体惯性和它自身能量关系的研究。研究的著名结论就是物体质量实际上就是它自身能量的量度。为了便于理解此关系的重要性,可以比较一下电磁力和引力。

电磁学理论认为,能量包含于与力相关而与电荷无关的场(电场和磁场)中。在万有引力理论中,能量包含于物质本身。因此物质质量能够使时空扭曲。

这个方程对于原子弹的发展是关键性的。

物体的静止能量是它的总内能,包括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

势能、使原子与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能、原子内使原子核和电子结合在一起的电磁能,以及原子核内质子、中子的结合能…….物体静止能量的揭示是相对论最重要的推论之一,它指出,静止粒子内部仍然存在着运动。一定质量的粒子具有一定的内部运动能量,反过来,带有一定内部运动能量的粒子就表现出有一定的惯性质量。

在基本粒子转化过程中,有可能把粒子内部蕴藏着的全部静止能量释放出来,变为可以利用的动能。例如,当π介子衰变为两个光子时,由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而没有静止能量,所以,π介子内部蕴藏着的是全部静止能量。

守恒定律

:在一个孤立系统内,所有粒子的相对论动能与静能之和在相互作用过程中保持不变,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在相对论里,质能公式描述了质量与能量存在固定关系。在经典力学中,质量和能量之间是相互独立、没有关系的,但在相对论力学中,能量和质量只不过是物体力学性质的两个不同方面而已。这样,在相对论中质量这一概念的外延就被大大地扩展了。

爱因斯坦指出:“如果有一物体以辐射形式放出能量ΔE,那么它的质量就要减少

至于物体所失去的能量是否恰好变成辐射能,在这里显然是无关紧要的,于是我们被引到了这样一个更加普遍的结论上来。物体的质量是它所含能量的量度。他还指出这个结果有着特殊的理论重要性,因为在这个结果中,惯性质量和能量以同一种东西的姿态出现……我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明确地区分体系的‘真实’质量和‘表现’质量。把任何惯性质量理解为能量的一种储藏,看来要自然得多。

这样,原来在经典力学中彼此独立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起来,成了统一的“质能守恒定律”,它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统一性。质能方程说明,质量和能量是不可分割而联系着的。一方面,任何物质系统既可用质量m来标志它的数量,也可用能量E来标志它的数量;另一方面,一个系统的能量减少时,其质量也相应减少,另一个系统接受而增加了能量时,其质量也相应地增加。

爱氏的贡献不仅仅是质能方程所揭示的能量与质量的关系。更是延伸了人们对于惯性的认识。这我在此书的开头,论证引力是惯性源泉的时候,就提到了。即能量具有惯性是爱氏的贡献。

而我关于惯性的思考,在第四十九章,列出了以下几点:

1、任何过程要考虑时间,考虑时间就要涉及速度。速度的上限是光速。所以惯性作用的速度也是光速。超距作用不可想象,没有理论基础,也没有实质想象的实验,包括量子纠缠也不算。

2、任何具有质量的物质具有惯性,任何具有能量的东西也具有惯性。能量本身就是具有惯性的。就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的性质。就要考虑到物质或能量的整体。而这样东西就是时空,就是引力场。惯性与距离无关,因为这是一种性质。我们不能说A物质对B物质的惯性是多少。没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只是说A物质的惯性怎样,B物质的惯性咋样?

说惯性作用的速度是光速,是说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速度是光速。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任何时候,物体都具有惯性。也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处于在抵抗运动状态改变态中,且这种反应速度是光速。就好比一个静止的杯子,它在以“光速”保持静止的这样的状态。这种思维带来一种“变态”情况,就是任何静止和运动的物体,都处于隐形“光速”中。所以爱氏的光速不变理论,是真理!就是这一点,才是惯性让人难以想象的地方!但一定要明白,这种光速不变的性质是由于时空赋予的。我曾经就此写过文章。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再重复一遍,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以光速来抵抗运动状态的改变!即都以“光速”来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就是惯性。这才是惯性的真面目!但惯性的本质是引力场,是时空。即我常说的引力是惯性的源泉。大家此刻看看爱氏质能方程E=MC²。这里本身就包含有光速,这不是偶然。再看看E0=M0C2。静止质量的物体也是有能量的。而且式中的的光速,是真实的!这也是我为何要一再告诉大家,重新去认识惯性,重新去理解惯性。

我们的认识还没有完。我们很早就知道了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相等。但很多人认为是偶然。我相信看了此书,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引力还是惯性的源泉,是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的根本原因。

而引力的本质是时空,不是时空弯曲。那么牛顿引力和爱氏引力理论的区别是什么?两者没有对错,但爱氏理论更彻底,适用范围更广。但牛顿引力是更方便我们理解的,只要上过高中,就懂了。而爱氏理论,却不是这样的。

我可以用一个类比,来给大家展示两者的区别。两者就好比点和体的区别。牛顿引力是“点”,而爱氏引力是“整体”。

3、根据上面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出。惯性大小其实和距离没有关系。因为这是一种性质,处于引力场中的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你对于地球的惯性是多大,那么对于其他星球而言也是多大。

4、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同属一个体系的东西。那就是“引力理论体系”。都与引力场有关。都以质量为量化衡量的标准。惯性强调“自身”状态是咋样的,而引力强调“与它物”的作用状态是咋样的。与其他物体的作用状态,就必须考虑距离,和引力常数。这是引力和惯性的区别。

5、所以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是没有错的,也是基于此的。引力场中,物体惯性的存在与参考系无关!因为惯性的“光速”作用是恒定的。所以一切坐标系(包括非惯性系)都是平权的,即客观的真实的物理规律,应该在任意坐标系下均有效。我不知道爱氏本人,是否也思考到关于惯性的这点认识。但他一定是通过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相等去认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广义相对性原理的。

6、而关于质量的产生,必须回归量子力学的相关理论。也就是说用希格斯场,希格斯机制来实现。所以整个理论体系,一定是一个圆圈。大统一理论的构想,是没有错的。数学家精于计算,但不一定也这样考虑问题。所以我必须说出自己的思考,来告诉人们,简单的物理现象中【惯性现象】,蕴含着直达宇宙真理的秘密。

我们不妨来简单的从公式本身去认识一下。第一个问题E=MC²和E=hf本质相同吗?质能方程中的E和普朗克公式中的E是没有本质区别的,是相同。

大家仔细看看这几个公式。质能方程公式E=MC²,M是质量,C是光速。普朗克公式E=nhf,n是光子个数,h是普朗克常数,f是频率。光速公式c=fλ,f是频率,λ是波长。而德布罗意公式λ=h/p,P=nhc/(λt)。德布罗意波长公式适用于任何物质。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粒子。所以仔细看看这几个公式,我们不难推理,宏观到微观理论是有联系,是可以串起来的。也就说宏观物理学和量子力学是融洽的。

引力不易于融入宇宙大统一理论的本质原因,有这么几个。

1、对于广义相对论的理解的偏颇。即时空弯曲不产生引力,时空才产生引力。这样时空背景的弯曲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2、广义相对论是一个整体引力理论。即时空引力理论。而我们对于时空的认识还有限制。

3、一定要对于惯性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使得物理大厦的根基牢固。

4、现在的很多理论,就是因为物理根基不牢固,而为了去填补一下假象,出现很多替代理论。其实这些替代理论,都不能代替相对论。包括弦理论,M理论之类的理论。

5、就爱氏相对论公式语言,我们都知道求解很难。还有关于希格斯场的相关质量理论,也是生涩难懂的。熟悉和贯穿此两者理论,对于我们的统一理论至关重要。我数学不好,但你数学好。总有一天,会有一个你,会写出这样数学联系。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宇宙的门。

一家之言,不成系统,与诸位分享,只愿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很多先贤的研究成果。

我在写完此文的时候,总觉得这里面很多东西应该好好展开来说。比如德布罗意波,引力常数,普朗克常数,光速等。所以这些概念的联系,在我们的大脑之外,但能为我们大脑察觉。这是历史所证明的。不要不相信巧合,不要不相信相似,物理是这样的,人生也是这样的。

此刻我也在听一首歌,名字叫《最后的莫西干战士》。此歌没有歌词,呜呜咽咽,凄凄切切,时而缓,时而急,听来有数不尽的悲壮。

好像可以填充很多我空白的地方,一个人毕竟是一个人。但人类的悲壮,人类的辉煌,人类的未来,就是由这一个个人组成的。

摘自独立学者灵遁者物理科普书籍《变化》


灵遁者国学智慧


这个问题这样理解,虽然看起来有点麻烦,但思路是清晰的。质量是m0的物体在位置0处,被力F从静止推动,问物体达到x位置,并且速度为v1时,其动能是多少?这个问题按照狭义相对论可以这样计算,物体在x位置的动能记为Ek,初始位置的动能为0,这个过程动能的增量就是Ek,它等于力F对物体做的功,即Ek=∫Fdx,而力等于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即F=dp/dt,Ek=∫dp•(dx/dt)=∫vdp,对其分部积分,Ek=vp-∫pdv,等式右侧第一项上下限分别是物体在x位置和初始位置的速度与动量,即

vp=v1p1-0=

v1•(m0/(1-v1²/c²)^½)v1.而

∫pdv=∫m0v/((1-v²/c²)^½)dv其积分上下限分别是物体在位置x和初始位置时的速度,即v1和0.这个积分只要耐心一些不难算对,其结果是:

-(m0c²(1-v1²/c²)^½-m0c²)

将其代入Ek的等式,得到:Ek=m0c²/(1-v1²/c²)^½-m0c²

=mc²-m0c².其中,

m=m0/(1-v1²/c²)^½,为物体在位置x处具有速度v1时的质量,即运动质量,而m0为速度为0时的质量,即静止质量。清楚了这些含义,就可以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动能,Ek=mc²-m0c²,等式右侧第一项表示当物体具有速度v1时具有的总能量,注意速度v1蕴含在运动质量m中,而c²仅仅是一个常数,并不代表物体要以光速运动。第二项表示物体的静止能量,即由于物体具有质量m0而拥有的能量,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质量相当于能量,即质能方程的含义。物体的总能量-静止能量,剩下的就是动能。


掠地飞翔


你问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可以从量纲分析里就可以看出来的。我们以动能为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们知道动能是一种能量,在牛顿力学中,动能正比于质量以及速度的平方。那么,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中,能量肯定也正比于正比于质量以及速度的平方,所以这里的速度无论是不是光速,至少速度一定是平方项,而不能是你说的一次方或者三次方,这个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物理分析——量纲分析。

一个人能不能学好物理,需要看两点。其一是看他会不会做恰当的物理近似,做物理是不能处处太精确的,太精确的东西那不是物理,而是数学;其二就是看他会不会量纲分析,至少物理量的单位(量纲)不能搞错了(你提的问题中就是明显把量纲搞错了,这是很低级的错误)。一个人如果做不到这两点,物理基本上算没有入门。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的来历是可以推导出来的,在推导的过程中需要知道两点:

1.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里,这里的m是运动质量而不是静止质量。运动质量与静止质量之间相差一个洛伦兹变换。运动质量在数值上是大于静止质量的。具体可以参考任何一本写相对论的书,比如刘辽与赵峥合著的《广义相对论》。

2.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来自于另外一个四动量的公式,一个物体的四动量的模平方等于静止质量的平方(这是一个真正基本的公式)。所谓四动量就是指这个物体的能量与三维动量放在一起组成的四维向量。


轩中科技评论


刚好!这个问题在我的毕业论文里有涉及,只是一小段,是从物理量纲分析的!(以下摘自我的毕业论文)

全文可见我置顶文章


对质能方程的理解

随着人们对运动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加深对运动现象的认知,原先对运动描述的老工具(速度,加速度,力)也显得吃力。最初莱布尼茨提出了能量的前身“活力”。莱布尼茨认为,把一千克的物体举高4米,和把4千克的物体举高一米,需要相同大小的“力”。相反地,由4米高处落下的一千克物体和一米处落下的4千克物体,它们也会获得相同大小的“力”[7],并且认定竖直上抛一个物体时,随着上升高度的增加,力会慢慢减小,直到为零,此后又反向下落,力随之增加。他相信这个过程中始终有个守恒量—高度和力的乘积。而原先对运动量化的老工具再对这种新发现的现象进行量化描述时会显得很突兀。这时候一种新的量化工具呼之欲出,那就是能量!此后,托马斯·杨纠正了莱布尼茨对力和能的混淆,他把力和能区分了开来了。同样地,新来的量化工具—能量要想纳入到原先的量化系统中,那就不得不和原有系统中的物理量对接。对接的结果就是规定用做功表现能,数学形式为Fx。


能量的发明极大地加强了人们对运动转化的量化!同时问题也就出现在这里,能量的发明极大的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但是又在一定的程度上给非科班出身的普通人建立起了一堵认知的墙!人们极易混淆能量,进而遗忘了运动才是最基本的现象!甚至有人混淆了因果关系,认为物体之所以运动源于物体具有的能量!其实能量只是对运动现象的量化,而运动现象的绝对性体现在运动的转化,所以能量实质上是对运动转化的度量

———————————————————————————————————中间省略了好多——————————————————————————

我们知道目前对能量的度量单位还有焦耳(J),千瓦时(kwh) ,卡(cal)等等。宏观上,我们称它们为热能,电能等。但其本质依旧是对物质运动转化的度量,基础单位都可以分解成时间、空间、质量这三种类型。比如1焦耳(J)=1牛顿×米(N·m)=1kg·m²/s² 这样量纲就只具有时间、空间、质量。 同样地,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而速度就蕴含了时空(速度是距离和时间之比,也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结合)。那么动量就具有时间、 空间、 质量这三种基础量。但为什么不能用动量表示能量呢?原因在于动量的量纲不能直接纳入到原有的能量系统中。动量的量纲是1kg·m/s, 需要再引入某一量才能对接到原先的1kg·m²/s²的系统中,于是给动量乘以速度就使量纲完美对接了!


人们可以用MV²来度量能量了!那么一个物体究竟可以蕴含多少能量?能量是从时间、空间、质量这三个方面对物质运动的量化,这里我们把时间和空间结合成速度,那么一个物体蕴含的全部能量就是使速度和质量最大。根据相对论, 物体的质量随速度增大,而光速是速度的极限!那么一个物体具有的最大能量则是以光速运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物体以光速运动,思想上应该把物体理解成是质点或者量子态。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不把物体看成量子,那么物体内部的微粒也有运动,而物体却是光速,两个速度叠加还能超光速吗?这显然是不行的,如果不把物体看成量子,那么我们观察物体内部的微粒时,会以物体为参考系,那么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就仅仅是微粒的运动,这样就只能陷入到矛盾之中)
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有惯性和加速两种现象。(这里只是简述思想,就不引人参考系了)

科学认识论


我不知道爱因斯坦如何推导的,一直疑虑重重。不过,我的推导是深思熟虑简明扼要的,当否请赐教。


▲E=mc²的推导也许是一惊天动地的神逻辑。

对于微观物系而言,总能量=粒子自旋的势能+测地线循环的动能。对于宏观物系而言,还要考虑物系的内能,例如核子间的结合能。

一,粒子自旋势能。F是向心力,a是向心加速度,r是曲率半径,v'是谐振子的线速度。有:Ep=Fr=mar=(mv'²/r)r=mv'²。

由于虚粒子以光速,故电子与质子的线速度都是光速:v'=c。所以有:Ep=mc²。

质能当量是粒子质量与能量的互换,而不应该涉及粒子额外动能,所以有:E=mc²。证毕。

验证电子势能:Ee=mc²=9.1×10^-31×9×10^16 =8.2×10^-14J=5.1×10^5eV =0.505MeV。

二,测地线循环的动能,是粒子的绕轨动能,根据热力学:Ek=½mv²=3×½kT,即绕轨动能导致并表征运动空间的温度。

三,粒子总能量:Ep+Ek=mc²+½mv²,因为最快的电子v=0.01c,有E=1.00005mc²≈mc²。


▲上百年来E=mc²各种推导经过推敲了么?

四,由于采用洛伦兹变换因子γ=1/√(1-v²/c²)推导质能方程时,存在有质量物系到无质量物系不自洽的问题,以下的两段推导自相矛盾。

第一段:设外力F作用在质量为m0(≠0)的物系上,在dt瞬间,dp=Fdt,有①:dt=dp/F。同时ds,有②:dE=Fds=Fvdt,将①代入②有③:dE=vdp=vd(mv)=v²dm+mvdv。

第二段:根据m=m0/√(1-v²/c²),得m²(c²-v²)=m0²c²,微分后,有④:mvdv=(c²-v²)dm。将④代入③得:dE=c²dm,ʃdE=ʃc²dm(m0→m),则E=mc²-m0c² (=ΔE=E-E0)。注意:此时的静质量m0=0与第一段的m0≠0不一致。

综上所述,质能方程的推导,必须以光速自旋的微观粒子的势能为依据,但必须指出:质能方程对宏观物系不成立。


物理新视野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的推导过程我不清楚,我也不想长篇累牍地拷贝粘贴,以求成为推荐答案。

从量纲,即单位,E只能是mc²,但是系数为什么就是1,不是2,不是1/2,真不知道。


中学数学难点剖析


首先,动能公式为E=(1/2)mv^2,可见物体动能(焦耳)是其物体的质量(千克)和其速度(米/秒)的平方的乘积的1/2,所以根本不可能是速度的一次方或三次方!一次方和三次方是推不出能量单位的!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为何是E=mc^2,和动能公式极为相似,只是速度换成光速,然后少了个1/2,为何?因为质能方程的意思是质量全部淹灭后所释放的能量。什么是淹灭?就是淹灭前是有质量的,淹灭后完全无质量,即淹灭后其质量已为零。可以想像,当一个物体加速到光速后其外在动能为E=(1/2)mc^2,目前自然界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由于光子是无质量的,我们假设一个物体加速到光速,可见到光速后这个物体还是有质量的!刚才说到淹灭,即淹灭后是无质量的,从有质量变成无质量,即物体质量完全转换成光子,那么物体的质量本身已全部转化成了动能,即物体质量本身的能量也为(1/2)mc^2。

综上所述,质能方程为E=(1/2)mc^2(这部分是物体外在的动能)+(1/2)mc^2(这部分是物体质量本身的动能)=mc^2


广西2哥


1917年,爱因斯坦的朋友、物理学家埃伦费斯特写了一篇论文,题目为《空间有三维的物理定律以何种方式变得明了》,换句话说,我们眼中有质量和引力的物体在四维空间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它们又是什么样的?设想,我们离蜡烛越远,蜡烛的光就越暗。同理,我们离恒星越远,恒星的引力拉曳就越远。根据牛顿定律,引为以平方反比律变弱,这就意味着烛光和引力拉曳变化的规律是一样的。



就拿太阳作例子,我们可以把太阳设想成是使它爆炸的核力与使它凝聚在一点的引力细致平衡的产物,那么这就确定了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


超越时空hyperspace


虽然我没有在惑解时用概率和常数去填充数学工具中算式完美的能力,但拥有天然的逻辑思维和洞察事物的能力。

坦白地说,三十年前的高一我没读完,现在初一的方程巳无法去应对,但我很清楚E=mc和光速(c)平方的含义,并且对它有更深的理解能力。自信在此回答的问题值得物理学家们去深思。在回答爱因斯坦的思维与常人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时,竟有二十余万人阅读,并且推荐到头条首页。

首先从字意来理解质能方程,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光速。单从光速来说,顾名思义,主要是代表速度,不能衡量携带能量的多少,也不能满足普适性求证要求,光速运动的物体有很多,但它们携带的能量大小是有区别的。以此去推理,把光速的立方考虑进去就更不合理了。

因为立体面要把时空结构和纵面内携带能量的不确定因素考虑进去。 如果实在要实考虑立体面,那么把光速运动的平面体旋转一下。此时出现了纯理论区别与实质问题的光立方体,从这方面去考虑就可以了。

任何光速运动的物质质量随着温度环境相对改变,或与之不同运动方向振荡的光速和非光速(包括超光速、亚光速和低速)运动物体之间相互作用,都能导致它的质量相对改变。质量的变化实质上是能量改变了,无论是相对静止物体的静能和运动物体的动能,还是物体自旋的势能也在发生相对改变。不然就没有量子力学中不确定性原理这种理论出现,也就没有了量子纠缠的密钥。这把密钥的机制,就是通过两个量子之间交换能量来转换和改变微小的信息变化,使你难以去确定开锁的方法,因为凭借现在掌握的数学工具和不完美的物理学理论,难以打开那把钥,在这方面我作出了理论构想,大概是微观终极方面的。

假设把释放高能辐射的原子理解为刚量,在释放高能辐射时,其内部包括原子核在内各亚原子视为分量,以光速运动的辐射视为张量,与此同时出现的超光速运动的中微子携带的能量事件为张量中的子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去理解质能方程的正确性呢?核裂变或聚变过程的分量显著变化,能改变刚量的实质性,此时,张量平方中的子量密度也会显著增大。

在我看来宇宙中存在着较大区域的以各种方向运动的暗能量流向和暗物质流体现象,这些因素都能导致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和质能方程最好要用上数学概率去求证,甚至可以把广义相对论沦为二流理论,最终还科学本质的一个清白。如有了像中微子那样为物质基础的超光速辐射现象出现时,当暗物质流体以超光速运时,又当比广义相对论的背景纲量更大使之成为分量时,并且此种情况下的纲量与分量不能相滆成为合乎物理学逻辑的一个体糸,不须再说,顶级物理学们心理很清楚。

我们再想像一下暗物质流体是怎样使光速运动的平面体做目前在较小空间区域内很难检测到微小改变的以矢量和向量运动的,就知道质能方程和大物理背后大概有多少朵乌云没有拔开。

以上的内容只是我已用中英文出版《简朴的哲理在洞悉》(暂未发行)一书中的一部分内涵,在这里没有详细论述。其实我掌握的物理学知识是浅肤的,是为了更理性地从梦例、医学和物理学角度创作《启迪揭梦》(暂末发行)一书,才使我利用十分有限的时间去掌握相关物理知识,错误之处请大家凉解。


启迪揭梦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里,为何是光速的平方,而不是光速或者光速的立方?

杨春华先生用统一场论来回答这个问题。质能方程是一个经验方程,它来源于人们的科学实验数据。爱因斯坦先生,把这个方程理解错了,这个方程跟质量变换,没有一点关系。

杨春华先生把这个方程上升为统一场论的能量方程。能量方程是说宇宙中物质的能量或者光子的能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动能1/2mv平方,一部分为电磁能,也等于1/2mv平方。动能和电磁能之和为mv平方。

光子和宇宙具有一样的能量结构,光子是最小的宇宙。光波是电磁波和引力波的谐振波,共振波。光子就有质量m。宇宙的能量系统,一半为电磁能,一半为引力能。

杨春华先生,对杨春华能量方程及其内涵,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是发明人。杨春华统一场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