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共享汽车没有比亚迪品牌的?

MisterTao


首先,从共享汽车的功能属性角度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共享汽车大都是采用的新能源汽车,而采用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大都在10万元以内。

比如北汽的EC系列,江淮的6E,奇瑞小蚂蚁,知豆D2等等。大都续航里程在100-200KM之间。

运营企业也是考虑了直接的运营成本,同样是一台共享汽车,每天的订单流水在60元左右,5万的车成本回收周期要远远短于10万元以上的车。而且在运营规模上价格低的车辆适合大规模投放。由于现在是流量经济,有流量就有钱,有钱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此外,从用户角度方面分析

其实共享汽车的最大功能属性是方便,能够遮风挡雨就行,对于速度、行驶里程,以及舒适感并没有多强烈的需求。所以也没有必要去投放价格比较高的中高端汽车。沈阳搞得共享宝马就是一个噱头,吹吹牛皮就可以了,真正地去给市民提供便利,还得靠这些几万元的廉价电动汽车。


最后从比亚迪汽车自身角度分析:

比亚迪在2017年的成绩单十分值得研读。

统计显示,2017年比亚迪共销售新能源车 113669辆,同比增长13.4%。其中,插电式混动车型销售66241辆,占据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将近6成的销量。而在插电式混动车型中,紧凑级SUV车型宋DM在2017年共销售30911辆,又占据比亚迪插电式混动销量的半壁江山。毫无疑问,插电式混动汽车已经成为比亚迪新能源车的销量支柱。

2017年,是一个传统车和互联网势力疯狂的一年,比亚迪真真正正的感受到了同行带来的巨大压力。上汽荣威凭借互联网汽车RX5 3个月销售10万辆并实现盈利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而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10.32万辆的业绩,也让比亚迪此前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优势受到威胁。除此之外,2018年被视为造车新势力集体落地的元年,诸如蔚来、威马、小鹏汽车、拜腾等均已经亮出实车产品。而在“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跨国车企巨头也将真正发力新能源领域。


掌舵比亚迪的王传福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所以目前,比亚迪已经制定出一条清晰的“一分为二”新能源汽车行动纲领:即用插电混动占领中高端市场,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占领低端市场。

而小型电动汽车作为现在共享汽车的香饽饽,比亚迪的现有车系里全没有,都是十几万以上的车型,所以你看到的是,许多一二线城市里,北汽、江淮、奇瑞满大街跑,比亚迪的纯电动零零星星的出现在某个道路上。这也着实是比亚迪在策略方面的决策失误。


(有趣有料有干货,请关注:新能源产业前线)


新能源产业前线


首先要明确一点,比亚迪是有共享汽车的,只不过是很小众,同时在大城市中也很少看见,这才让你产生了比亚迪没有参与到共享汽车事业当中的错觉。

共享汽车在去年可以说是红极一时,同时也是掀起了一股新手司机纷纷拿共享车去练手的情况,而交警也是就那么忙碌了起来,毕竟这么多没有实际驾驶经验的人上路,真的是增加了交通路况的复杂程度。

至于说市面上常见的共享汽车,首先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像现在比较出名的也就是togo、Gofun出行、有车出行、一度等,而这些品牌所涉及的车型呢,也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首先是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辆方面的差别,其次就是品牌和型号,像smart、mini、A3、1系等这些平时我们基本上都开不到的车型,现在通过共享汽车,也都是能体验一下它的乘坐感受的,至于说新能源的车辆,现在的共享汽车选用的大多是奇瑞QQEV,北汽新能源这样的车型,不得不说,在帝都流行的这些共享车中,真的没怎么看见过比亚迪汽车的身影。

其实打完共享汽车也是一个相当烧钱的行为,毕竟相比于共享单车,汽车的造价成本要高很多,同时还要涉及到后期的维修保养问题,总的来说,相比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真的是有一种赔本赚吆喝的感觉。

所以说行业利润不太可关,可能也是比亚迪没有投身共享汽车市场的一大原因吧,至于说以后会不会大规模出现比亚迪的共享车,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高氏观市


共享汽车是在共享单车摩拜单车风靡全中国之后兴起的,至今还属于新生事物,随着社会更多资源投入到共享经济中来之后,不管单车还是汽车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很多地方的共享汽车长时间无人问津,笔者在深圳就见过有一款知豆共享汽车四个轮胎爆了三个的,满身灰尘,看样子是停了很久很久的了,有人说这种A00级的电动汽车都是骗补贴的,这个我不完全认同,但以当时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来判断,做这种小型电动汽车肯定贼赚钱,经营者也不违法,否则早就取缔了,所以在新能源起步比较晚的如北汽,知豆它们都做了!。比亚迪不是没有能力生产这类小型电动汽车,那为什么没比亚迪电动汽车做共享汽车呢?说到底就是君子行为,其实凡事凡物都有其两面性,那些前两年大量生产小型电动汽车做共享汽车的企业也许补贴赚了不少,可后期运营和对车的保修保养算上去,弄不好最终赔钱白赚吆喝而已。比亚迪是一个战略丰常明智的企业,在新能源汽车的春天里,两三年来它默默申报了“王朝”商标,以秦、唐、宋、元为先驱的朝代车,布局一个平台集燃油、混动、纯电动三种形式动力系统,这样子就会大大的降低各种形式动力系统汽车的制造成本,使产品的性价比更高从而提高竞争力,用了它的新能源汽车的朋友应该深有体会吧!元EV360已经以6.99万∽9.99万开始预售了,元是A0级SUV,也是继宋之后健全的第二个完整一个平台集全的车型,不出意外的话混动版也应该不久上市,全新一代唐会是第三个完整的车型,从而取消S6、S7和老款唐平台,这样子来看,比亚迪的步子确实是非常稳健的,也是非常科学的,至此!我想大家会明白为什么共享汽车没有比亚迪了吧!。


创悦帮


不请自来, 其实这个问题不在于为什么比亚迪没有,而在于其他其他品牌为什么有!

近两年共享行业异常火爆,小到共享充电宝,大到共享单车,然而这些行业存活率并不高。在低成本低门槛的情况下都难以盈利共享汽车凭什么存在?

共享汽车投放市场后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不是没电就是车坏了天价赔偿。对于各类问题共享汽车行业出奇的冷漠,摆出一副你爱用不用的态度。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是靠共享盈利的!

2014年开始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大量补贴政策,各个车企开始推出各种各样的电动车来赢取国家补贴。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企业存在骗补行为,生产各种低端电动车,售价十几万国家补贴将近10万,实际成本只有三四万。。。 到2016年起国家打击查处骗补行为,要求销售出去的电动车必须行驶3万公里才能拿到补贴!


由于这种低端电动车的市场需求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厂家一般都是自己成立一个汽车租赁公司,把生产的电动车卖给自己的子公司。基本上就是左手倒右手补贴就到手了。。。。但是从2016年要求达到行驶里程才给补贴,这就亚历山大了!为了能够继续骗补,所以各大车厂分分把自家的低端电动车推上马路边,让大家来完成行驶里程的问题。而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导者,为了树立良好的品牌价值,放弃生产低端电动车。在售车型都是中高端,完全符合消费者胃口,根本不愁卖不出去。拿宋dm来说,2017年有百分之40以上的销量是非限购非补贴城市贡献的。 而对于其他品牌只能靠低端电动车骗补来刷销量。拿北汽来说,有将近百分之90以上的销量都是ec180贡献的,吉利百分之70是知豆系列贡献的,还有稍微高端点的帝豪ev也大量投放到曹操专车里面运营。真正卖到消费者手里面的比例非常低。。。这就是共享汽车欣欣向荣的真实原因,共享不赚钱不要紧,补贴到手稳赚不陪!


锂电百科


小编在之前也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在小编看来共享汽车在选择车辆方面有几个要求。

排在最前面的应该就是价格,毕竟如同共享单车一样只有尽可能覆盖多的用户才能够保证用户的留存和体验,那么这对共享汽车的数量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要购买这么多的电动车如果价格太贵,那资金需求就成了问题,因此运营公司在选择方面通常选择电动新能源汽车,一方面电力成本要比汽油成本低,另外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电动汽车有补贴和政策。部分运营商可能直接同厂商协商价格批量订购。而这方面比亚迪似乎没有提供同等类型的产品,就拿出租车常用的e6,新车指导价为30万起,就算国家地方补贴完估计也得花20万,这对于其他微型电动车来说,价格还是太高。

通过观察你可以发现市场上多使用的是东风E60、奇瑞EQ1等微型电动新能源汽车,当然也有使用smart汽油车的共享汽车(人家有厂家合作而且油耗低啊),这种车型价格都比较低补贴完价格不超过十万就能搞定,这个选择很明显。另外一方面微型车在城市道路中的行驶更为便捷,相比于大型车,在转弯停车等方面都有着先天的优势。而体型小意味着基本上只能乘坐两人,这也减小了悬架的承重延长了使用寿命,如同共享单车一样,如果你出行人数较多,估计还得多租几辆才行。

倘若比亚迪能够推出一款类似的车型,如:纯电动F0。如果在性价比上有优势的话,还是有很多公司选择的。

希望以上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有纰漏之处还望指正,觉得有用不妨点个赞再走吧!如果有其他买车用车小问题,欢迎关注并私信我们,查看往期问答可获得更多用车小知识哦!


小梅的车友圈


共享汽车都是低廉的新能源车,几万元而已。比亚迪虽然是新能源车领导者,但比亚迪做的都是中高端车,二十多万,贵。买比亚迪新能源车做共享汽车,太奢侈,资金投入太大,短时间很难回本。和几万块的车做同行竞争,搞不好就破产。加上共享汽车要求不高,就是为了方便,能挡风遮雨就足够了。好了反而浪费。


燚火源之神


做过共享汽车的车好比是公共 厕所一样不值货了,所以比亚迪不参加这低挡次的事项,车价再便宜也不当共享车!这就是比亚迪的品味!在中国有好几种车不当私家车!因为他们当过出租车,基本不当私家车了,挡次太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