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现在的孩子一生病就使用各种消炎药和抗生素吗?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蹊跷?

田坎上的勇哥


从医学专业原则来说,一般细菌感染的时候才会使用抗生素,如果滥用抗生素可以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有细菌感染的指症需要服用抗生素,也是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输液的原则。


从患者的角度看,现在去医院动辄输液是医生单方面的决策行为。其实,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由于抗生素的滥用或者不规则使用(包括食物或水源的抗生素污染),细菌的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以前七八十年代,使用青霉素就可以应付大多数的细菌感染,而现在抗生素越用越高级,否则无法有效控制感染。


其次,患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现在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家长请假日夜照顾生病的孩子很辛苦,请假时间太长面临来自工作单位领导或老板的压力,家长都希望医生能够越快退烧、越快控制病情越好,否则医生就是庸医。这种高期望值传递给医生就是压力,医生就会给孩子输液,用好的抗生素,希望尽快出效果迎合家长的高期望,起码这样做才能给患者一种“积极治疗”的印象。


其实在要不要给孩子输液的问题上,家长可以分为两派:


一种是“要求输液派”,这一派在人数比例上占主导地位,孩子一进医院就要求医生马上开药输液,否则就是敷衍。即使医生判断为病毒感染无需输液使用抗生素,如果你叫发烧的宝宝回家多喝水观察,家长会跟你急,甚至情绪失控动手。人家好不容易厚着脸皮向老板请几天假,打车来医院像春运买火车票一样排队三小时,你叫人家回家多喝水就行了,后果可以很严重,让人有种“人家裤子都脱了,你让我看这个”的感觉。在这种压力胁迫下,有时医生不得不进行“积极治疗”。


一种是“对输液怀疑论”,这一派在人数上占少数,多见于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家长,对医学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知道滥用抗生素不好。但是又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有细菌感染指证需要使用抗生素时,觉得医生是出于某种目的而滥用,虽然明里不说,背后对医生有很大的成见。


这就是医生难做的原因之一,有时你坚持专业原则,该输液时开输液,不该输液时坚持不输液,但是有时你会既得罪“要求输液派”,又得罪“对输液怀疑论”,里外不是人。


有家长曾经因为孩子到医院发烧3小时仍不退烧而报警控诉医生是庸医,试问谁才是输液泛滥的始作俑者?


现在国家开始出台限制输液的政策,一般来说,越是正规三甲医院,滥用输液、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少,反而一些小诊所滥用输液和抗生素的现象最严重。



此外提醒一下题主,不能用酒(酒精)擦孩子身体来物理降温,这会导致酒精中毒的。


我是“悬壶小儿科”,用平白易懂的文字讲述你感兴趣的医学常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关注、转发、点赞。


悬壶小儿科


抗生素跟消炎药有什么关系,抗生素是不是消炎药,抗菌药是什么……很多爸爸妈妈对此都存在疑问,甚至有很深的误解。我们常说,要科学合理地用药,给宝宝用药更是如此。所以,别再把这些名词混淆,要知道它们各自用途,千万别乱用。

要了解消炎药,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炎症。很多因素会引起炎症,如外伤、高温、射线、强酸、强碱等。炎症是指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生理反应。是致炎因子对机体损害所诱发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炎症通常表现为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而消炎药就是抑制致炎因子产生或释放的药物,通过抑制致炎因子的产生,使炎症减轻、消退,同时缓解由炎症引起的症状。

接下来,想要了解抗生素,应该先知道什么是抗生。抗生是生物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即一种生物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来抑制、排斥另一种生物的现象,主要发生于微生物(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属)之间。利用这种抗生现象,人类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比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使用抗生素针对的是细菌或真菌,而不是直接针对炎症。所以,不要再把抗生素叫做消炎药了。

而抗菌药则是一个更大的概念,抗生素包含在其中。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抗菌药包括人工合成抗菌药(胺类药、喹诺酮类等)以及抗生素。

我们是芝麻育儿,专注于0-8岁孩子家庭在健康、养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问题,关注我们就有答案!

芝麻育儿


大家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原因,目前特别在基层农村,很多口服药质量很差,特别是一些杂牌子药,疗效很差,大厂家的药由于价格又相对较高,一般门诊或药店不愿进,加之小孩服药依从性差,造成口服药治疗很长时间,效果不好,甚至加重了病情,而注射用药相对管理严格,质量较好,应用后,吸收好,见效快,也符合家长希望早好的意愿!


汪北头


其实这并不是蹊跷,很多新手妈妈在孩子第一次生病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护理,而是去医院,因为在今年之前,很多医院还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的,因为抗生素疗效快,但是,它同时也对身体的抵抗力产生破坏作用。

因此,当孩子第二次,第三次.....生病的时候,即使妈妈懂得了要自己护理的道理,但因为抵抗力的破坏,还是要依靠药物来治疗,这就是恶性循环。

在正常生活中,孩子的很多病都是自愈性的,并不需要去医院,比如普通的感冒,流鼻涕,咳嗽或者发烧,再就是幼儿急疹,轮状病毒等等这些我家都经历过的。

我女儿今年三岁,也生过很多次病,但还没有去过一次医院,在此呼吁所有妈妈,当宝宝出现病症,可以请教下别的有经验的妈妈或者上网查询些护理方法。


小爸爸的小妈妈


头孢是抗生素



可能是孩子抵抗力低,医生才用这些



无与伦比的小爽


除非遇到庸医、莆田系和那些打着中西医结合名义的废物,在没有细菌感染风险指征的情况下,比如血相报告里白血球升高,无论成人还是儿童病患,都不该给病人开抗生素……

遇到这种情况,病人请长个心眼,这样的医院和医生最起码也要加个黑名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