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3 龍遊老行當:篾 匠

“竹篾上下飛,手指血痕勒;編席為餬口,本小利薄微”。一首小詩,幾句言語,既粗略地勾勒出了篾匠的工作狀況,又深情地刻劃出了當年篾匠的生活艱辛。

龙游老行当:篾 匠

篾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古到何時?難以考證。因為篾與竹相關,只有有了竹子,方能加工成篾。“篾”是指劈成條的竹片,可見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種各樣的篾。通常是把竹子劈開:一筒青竹,對剖再對剖,剖成竹片,再將竹皮竹心剖析開,分成青竹片和黃竹片。然後再根據需要,竹皮部分,剖成青篾片或青篾絲。剖出來的篾片,要求粗細均勻,青白分明。再把它不同的部位做成各種不同的篾。總的來說篾匠的基本功包括: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

龙游老行当:篾 匠

篾匠的工具看上去不很複雜,一把刀,不用很大,但結實而鋒利。刀柄大都用木頭做成,看上去精緻而美觀,是必備的做蔑工具。再就是小鋸、小鑿子等,還有一件特殊的工具叫做“度篾齒”,這玩意兒不大,卻有些特別,鐵打成像小刀一樣,安上一個木柄,有一面有一道特製的小槽,它的獨特作用是插在一個地方,把柔軟結實的篾從小槽中穿過去後,蔑的表面會修飾得更光滑和圓韻,這種刮蔑方式起到打磨的作用。

龙游老行当:篾 匠

記得小時候,我們村裡也有個篾匠,外號叫“老烏頭”。他個頭不高,濃眉大眼,年齡不大,技藝精湛。無論晴天還是雨天,吃過早飯後的他,都會從家中走出,抱著自己手中需要編制的器物,往鄰村或本村先前約好的東家趕。“老烏頭”不但手藝好,而且頭腦靈活,話語中不時會帶點小幽默。由於篾匠大多是一門個體做工的行當,說話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沉默寡言的蔑匠,往往只有一個人幹活的份。能說會道的篾匠話題就多,話題一多,笑聲也便多了起來,有討論手藝高低的,有評論婆姨賢惠的,有談論公婆善惡的,鄉村趣事,五花八門,應有盡有。一時間,各種各樣的奇聞異事,都由他的口中蹦出,有大姑娘未嫁先懷,有小姨子鳩佔鵲巢,諸如此類的花邊新聞,都讓那些或渾厚或尖細的聲音彙集起來,曝曬在陽光之下。一時間,罵聲方至笑聲又起,其場面說不上熱鬧,氣氛談不上熱烈,卻都被七大姑、八大姨的笑聲所淹沒。說話的間隙,他那粗糙的手指卻能在自己的胸前指揮出一場動人的圓舞曲,扁扁長長的薄篾如那舞動的絲巾在風中飄揚,柔柔長長的細篾扭動著腰姿在陽光裡舞蹈。那是一場同生活相關的語言和動作的藝術盛會,多了些俗氣,卻能更完美地演繹出篾匠們清澈淡遠的心境。生活中的美好,就這樣被笑聲、被篾條拓印了出來。

龙游老行当:篾 匠

篾匠不同於木匠。木匠打造溫暖,篾匠舒展清涼。砍來青竹,鋸成小段,切成片,劈成篾,拉成絲。邊削邊磨,邊編邊撬,邊織邊攏……於是,那些簸箕,籮筐、畚斗、涼蓆、雞籠、靠椅、扁擔……便神奇地以各種姿態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就是當年篾匠師傅的真手藝、真功夫、真本事。

龙游老行当:篾 匠

可現如今,老家龍游就冠有“毛竹之鄉”的美譽,有竹林40餘萬畝,大部分靠機械成批量加工,據說經加工的竹膠板,抗壓強度可以用來替代木材。在毛竹生產加工快速發展的同時,過去竹篾精細加工卻漸漸被淡忘,竹產品大都被塑料及其它製品所替代,真實的手工工藝只能從農家樂、民宿、農村文化禮堂方能遇見。也許,這就是社會進步的發展趨勢。

龙游老行当:篾 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