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师事业编制取消后,你还会选择做老师吗?

鸡西中公教育


按照现在的情况,只能说假如教师取消事业编会怎么样,因为具体规定还没有出台,教师怎么改革还没有定论。

假如教师的事业编取消了,也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如果工作不努力,也可能被辞职,而事业编最大的好处就是稳定,工资稳步增长,如果不违法违纪,一般不会被辞职,而取消事业编,意味着把老师这种职业推向市场,完全由市场去决定教师的数量,对于一般人来讲,最主要的是对师范大学生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如果教师取消事业编,我可能不会选择做老师,原因有三点。

一是老师很难实习,如果取消事业编,对于刚毕业的师范生来说,很难找到实习学校,众所周知的是,教师其实就是学生练起来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培养优秀学生,而大批的学生,也是锻炼出了优秀的老师,所以如果没有实习学校,很难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是压力大,如今的教育跟以往不同,学生不仅仅只学教材的内容,为了能够出人头地,必须超前的学一些教材范围外的内容,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就是,现在高中高三的第一学期,基本上已经把全部的课程学习完了,剩下的一学期全部用来复习,这就要求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学,其压力可想而知。

三是没有晋升空间,一旦取消事业编,老师只能一辈子是老师,再也没有机会走上仕途。

按照现在的情况,完全取消事业编制是不可能的,起码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编制是不会取消的,因为如今农村小学教师的缺口依然很大,如果再取消事业编制,无疑会让情况更加严峻。


搞笑潮人王二楞


教师事业编制取消了,你还会选择做老师吗?


教师事业编制已经很久了,不仅教育系统,现在所有的机制内的单位都是事业编制了,签约制,这是时代的特点,也是一种形势吧,我父母应该是最后一波的“所谓铁饭碗下的退休老师”,以后都没有了,都是按事业编制来。


教师这份职业确实很苦,很多人都说:老师的问题,什么师德呀这类的,我认为这是社会的大现象,不仅老师,任何领域都存在这种现象……


老师的工资不高,但所承担的责任和所付出的心血却是很大的,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好管呀,都是靠哄呀,你管,孩子十几岁就知道“未成年保护法”,敢和老师对着干,你真管,家长有个小事就找你麻烦,教育委领导就是“胆小怕事没原则的”,首先是拿老师出气。

你要是不管,成绩不好,各种考核,各种形式的审查,折腾半死你,这么说吧,如果一个班子有一个“坏孩子”,就够老师头疼的了,现在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失职的”。


老师是,谁都可以管你的职业:“教育委管完,校长管;校长管完家长管,家长管完社会管,社会管完学生还可以管你呢……”:只要有一个没服务好,就够老师呛了。


孩子不学习,成绩不行,课堂搞乱,公开课抽查,老师被批;轮考核不行,你下岗;你要管理,孩子家长搞事;你要是多说点,社会就说什么:师德呀,师风呀。那么,在平时,这个社会对老师真的“尊师重教了吗?”,曾给见过一个报道说是:一个村会计对着老师喊:你当个老师算个屁!穷老师一个。


当然,任何有职业的的地方,都会有就职者,因为现在在社会找个工作不容易:现在很多师范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编制还是供不应求。


老师越来越多的就是份工作,一份职业了,所以,对于老师就按职业的角度来对待,别在有问题时谈什么师德,在没有问题时就视而不见,瞧不起。


那么,作为一个职业而言,其实我本身就是学文的,父母和家里的都是教育系统的,那个时候还可以接班,我父母是反对我当老师,所以,转了经济学和营销学,所以,我不会当老师这个职业,我认为老师这个职业的人都特别:值得敬服的。



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或是某一句话对你有价值,请关注我,感谢你的分享。

今日头条孙洪鹤,创业教育、品牌营销专家、《创业五部宝典》主编,互联网畅销著作〈风口〉联合主编,自媒体原创作者,欢迎关注我每天的今日头条原创文章,更多的实战分享请关注我今日头条动态,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孙洪鹤


教师编制就是指教师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入职后按照相关规定,签订合同期一般为五年(实际操作中,一般只签订一次合同)并按照相关规定,享受事业单位工作待遇。待遇包括基本工资、津补贴、职称工资等。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教师编制岗位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吸引力。工作单一,信息闭塞,职业上没有发展的空间。而发达地区的教师编制岗位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重视,教师的社会地位就比较高,收入也相对可观。

我现在是一所乡镇中学的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年近40,和私立学校的老师相比,我们的工作也不轻松,但是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瓶颈,工资收入低。

如果不是编制的原因,相信学校里像我这样的老师都会离职,到大城市的中小学学校应聘就职,或者是到辅导机构应聘就职。

所在县城的一位高中女老师因为编制问题迟迟没有解决,虽然干的工作很重,教学成绩也很突出,但是工资待遇比较低,这样苦苦熬了几年。恰逢附近县城的一中扩大招生规模招聘教师,应聘过去教语文兼班主任,任教的第二年,所在班级高考大捷,单奖金就发了七八万!


一个写头条问答的初中老师,喜欢就点赞,关注。


师路斑斓


从大学老师个人而言,取消事业编制对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几乎毫无影响。

从目前国家的政策大方向上来说,取消事业编制是一个势在必行的事情,而且采取的方式是小步快走的渐进式发展。到目前为止,事业编制虽然尚没有大规模取消,但是随着小步快走的政策改革,已经可以说存在的意义不大了。

原先之所以高校教师比较看重所谓的事业编制,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在社保福利等方面采取的是“双轨制”,比如事业单位的教师就不用像社会人士一样交养老保险,只要工作年限满十五年或以上养老保险是按照“视同缴纳”对待的,退休后直接按照在职时的工资乘系数就是退休工资数额,而且也没有领取年限的限制,至死方休。

事业单位的医疗保险之前同样和社会医保不一样,交的少而报销额度大,而且报销门类和目录也完全是两种思路。

更别提其他五险一金的种类里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这几类事业编制老师根本就不用缴纳,因为正常情况下根本就不存在失业的风险。

而闲杂随着事业单位社保的并轨,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在逐渐取消“双轨制”与社会保险看齐,普通教师能享受到的所谓事业单位的好处只剩下了子女入学、学校分配福利房之类的学校“土政策”福利。而这些福利的授予权其实完全在于学校自身而不再于事业编制这个身份。即使事业编制取消了学校也可以重新搞一些类似“A类人员”、“B类人员”这样的身份区分,然后自己来制定不同身份的认定条件,再给不同身份人不一样的福利待遇。

而目前为止事业单位编制事实上还能够起得作用其实就是一个备案的问题。事业编制的人员会在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人员信息和职称岗位的备案。这样理论上即便这所高校倒闭了,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依然要重新为具有事业编制的人员按照备案的身份和职称安排新工作。而如果在编制内流动的话,这个备案的身份和职称理论上也是要被全系统内的单位认可的。

但是,随着现在高校人员流动的日益频繁,真正有能力的人根本无所谓这个身份的认可,换一家单位可能职称走特评还能更进一步,而普普通通的老师没有流动的需求,这个身份和备案也就完全用不上。

至于高校倒闭?

起码对于二本以上高校而言,合并有可能,倒闭的情况十年之内应该都是看不见的。


皮耶霍


教师事业编制,意味着“旱涝保收、福利稳定”。如果教师事业编制取消,教师的福利待遇将得不到保障,大批教师辞职,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减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大量的各个行业的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事业编制是不会被取消的。

无风不起浪。既然有“教师事业编制即将取消”这种说法,那这股风是怎么吹起来的呢?如果真的取消事业编制,是不是包括社会上所有的教师呢?

事业单位,是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可细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一类包括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公益二类主要包括普通高等教育机构、非营利医疗机构等。

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将要实行高等院校、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公立医院和高校取消事业编制,实行人员总量备案管理。1月22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18年工作要点》中指出:教师职称改革将从中等职业学校开始,待取得相关成效之后,再向各大高校展开。后期改革可能会实行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并取消原来存在的津贴和补贴。

事业单位编制取消不涉及中小学教师,不仅中小学教师编制不会取消,相关部门还会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确保教师社会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公办中小学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要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权益,并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推进高等学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

5月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从当地公务员的实际收入水平出发,不能光算工资那一部分,要把全部的收入都纳入测算。同时,让乡村教师享受该有的各项津补贴。

社会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不利于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解决农村师资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国家实施了特岗教师政策。2017年全国特岗教师招聘8万人,2018年特岗教师招聘人数为9万人。“特岗计划”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为西部地区人均年2.7万元,中部地区人均年2.4万元,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岗计划”教师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

中小学义务教育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除了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城区,中小学教师的福利待遇比较低,教师编制作为福利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的稳定性,提升工作积极性。如果取消中小学教师编制,势必会导致大批优秀中小学教师离职,这是政府相关部门和广大家长所不愿看到的!

了解更多教师编制改革、事业单位考试资讯,关注重庆中公。一起探讨,共同学习!

重庆中公教育


教师事业编制取消了,你还会选择做教师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明白“编制”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它能给教师带来什么?

百度下,解释得很拗口、很官腔;就不再详细说了,只要明白一点就行:编制内人员工资由财政拨款——意味着保障,旱涝保收。

这样来看,编制对教师来说,还是有一些吸引力的——有了编制,就是有了铁饭碗,就是给人生上了一道保险。

怪不得一些大学毕业生辛辛苦苦要考招教,考特岗——后面都是金光闪闪的编制啊!

可是,万事问物的存在,都有两面性。

教师事业编制取消了,还会不会选择做教师,要因人而异,要看编制对于这个人重不重要。

保障是保底,编制也意味着体制。体制内的管理文化、官场生态、个人生存发展状态,相信每一个在体制内待过的人都曾经感受过。对于很多有个性和有创造力、却不喜欢走上层路线的人来说,体制,往往意味着束缚、限制。真正有才能、有勇气的人,有能力为自己赢得更多未来的保障,编制什么的,就可有可无了。

而在体制内拥有更多资源,获取了较多利益的人,是体制的受益者,他们会牢牢地抱住编制的大腿,不舍得松手。

对大部分教师来说,编制也许就像鸡肋。工资将就糊口,工作也挺辛苦,社会地位也不高,好歹有个编制,能自我安慰下。

对于有野心、有职业规划的年轻人,编制也许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而对于年龄较大、思想、技术较落后、缺乏更多生存技能的中老年教师来说,编制就很重要——他快老了,快要享受到编制的红利了,你却叫他去重新打拼和竞争?

编制,在带来稳定和保障的同时,也带来了哪些负面的东西?

体制造成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短板:人才不能合理流动、职称评聘的不公和腐败、不同同工同酬按劳分配、官僚主义、落后的管理。。。。。。但教师这个群体太大,牵涉的又是国计民生的教育的大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家需要谨慎对待、仔细论证。


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努力学习、终身学习、发展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王道——有本事的人到哪里都会生存得很好。随着自己的强大,你有能力捧得住银饭碗、金饭碗,还会在乎铁饭碗吗?


戚老师说


作为一名没有编制的教育工作者,我可以从自身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目前高校和医院已经进行了改革,取消了事业单位编制,所以有人认为下一步就该拿中小学开刀了,国家会全面取消教师编制,还有人站出来辟谣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公益性决定了不可能取消教师编制。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实的。真实的情况是某些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编制确实改革了,比如安徽合肥、江苏苏州,这些地区采用“新人人办法,老人老办法”,老教师的编制不动,新入职的教师全部变成合同制(企业管理办法),这样就可以让编制制度慢慢消亡。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师工资水平本身就很低,取消编制会造成大范围的教师流失,所以只有一部分地区在尝试中小学的教师编制改革。

1.教师只是一个职业

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所谓“天地君亲师”,可见教师地位的尊贵。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教师更趋向于专业化、职业化。一位伟人不是说了:革命有分工,职业无贵贱。所以要正确看待教师这个职业,教师和环卫工人、农民工没有任何区别,都是靠劳动换取报酬。从这个意义上,不仅教师,所有的工作单位都不应该有编制。

2.事业单位改革是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的增速已经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新出生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养老”成了一个社会问题。社保资金出现缺口已是不争的事实,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队伍庞大,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势在必行。所以教师的编制改革也在情理之中。

3.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水平是关键

不患贫,而患不均。教师收入跟编制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收入本身就处于社会的中下层,教师内部的收入不均会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不管取消编制与否,稳定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教师待遇,让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到教育事业中来才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关键。前段时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把教师编制纳入公务员编制,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或许教师们的春天就要来了。

最后说一句:既来之,则安之。不管教师编制是否取消,入了这行就要遵守职业道德,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愚夫论教


我是一个没有事业编制的老师,编制跟我选不选择做一个老师没关系。

现在大学里面热门的专业是师范专业,很多即使不是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拼命想要考教师证,而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其中一些学生我有跟她们交流过(大部分是女生),很高比例的同学是听从了父母的安排,父母觉得对女生来说做一个老师是个不错的职业,有超长的假期方便结婚后照顾家庭,这是我们的社会环境造成的,的确作为一个女性,如果是做老师的话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照顾家庭。但是,如果问学生们,你们自己想做什么呢?她们却回答不上来,往往会说“我觉得做老师也不错”或者“我不知道”。

不是说做老师不好,而是希望还没有择业的学生们能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

希望未来的老师是自己真正的想做老师,而不是为了编制,为了稳定。

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有学识,更要用心。

有知识,有文化才能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其实我认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没法回答或者不知道的答案的问题很常见,事后再回答就好了。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能胡乱作答,给学生错误的引导。

要有责任心、同情心、同理心。出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一个错误的举动,错误的言语都会给学生造成一生的影响;我小学一二年级的班主任,并不是平等每个同学,经常给其他同学加小灶,时至今日她的行为成为我的一面镜子,让我千万不能成为这样的老师。要有同情心,想学生所想,除了在学习上帮助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我班上的学生,有一些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一定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平等的对待,这样他们才会花更多的心思在学习上。同理心的体现在了解学生们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做了老师的各位同仁们,包括我自己能够端的稳这个饭碗,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为了学生们的未来他们的人格形成考虑,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升学率、就业率。这个社会上不要再出现老师打学生,猥亵学生的新闻。


珍妮花的小天地


题主放出这样一个题目,我先看了看前面一些人的作答,我感觉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对教师、对教育的社会公审地,有好些个回答都是污言秽语流一地,并且意犹未尽,在自个儿评论区继续着高谈阔论,严然中国教育拯救者的嘴脸,让人不解的是他能滔滔不绝地写出对教师、教育的檄文的本事是谁教的,他肯定是没让老师教过,也没上过学校,难不成是隔壁老王先天性地就遗传给他了,除此之外无他解。再者很是怀疑这些人的出发目的和背景,你真心地是在为中国教育摇旗呐喊吗?你了解真实的老师、真实的教育吗?你这是在祸害教育,难不成先搞垮教育再祸害民族?

回到正题,关于教师事业编制大学、高中就不谈了,说一说基础教育吧,即1-9年级教育,也就是我们说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在事业单位编制中称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也就是常说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事业编制对老师来到底有多重要,除了“编制”这一光环外,另外它和《教师资格证》一道构成教师职业准入的两道门槛,除此之外就一文不值。因为教师和其他在外打工,公司上班的人一样都要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等,到时退休领的也是自己的社保养老金,并无特殊之处,一个月个人缴纳的各种保险等占去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强。

关于愿不愿意选择的老师,我说一下我们这儿农村学校,去年拟公招8人,考试通过有7人选择到这儿来,7人中只有1人是男性,这应该能说明一定问题了。

关于社会流言一:老师上课不教,补课教。我表示惊讶,说起顺口,拿来就用,结果是睁眼说瞎话;

关于社会流言二:老师有几个月的假期,实在不敢恭维拿这攻击老师了,教育规律、教育的科学性还要不要,在酷暑、严寒天气的时候,只要你舍得你的娃送到学校,老师也舍得出力。


骑蜗牛畅游天下


如果教师编制取消了,我身边一大半老师都不会再做老师了。

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老师越来越难当了。

老师跟家长的关系有时真的很微妙。有些家长护犊子护得厉害,不允许老师批评自己的孩子。

比方说,我认识一个女老师,因为有个男生上课玩手机,甚至趁着老师不注意,在上课期间玩王者荣耀。被老师发现后,非但不认错,还跟老师顶嘴。

女老师一气之下,就没收了他的手机。结果,第二天,家长就骂上门了。非但不承认孩子玩了手机,还怪老师针对自己的孩子,还找到了校长讨要说法。

你说遇到这样的家长,哪个老师不生气呢。

有些媒体还总是说老师坏话,搞得有些人对老师很有意见。

第二个原因,老师的待遇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高。

很多家长认为老师待遇好,有寒假暑假,好潇洒。但是,他们从来都不会想,老师休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做老师是非常劳心劳力的事情。

有的家长看管自己的一两个孩子,都累得不得了,更何况老师平时要管四五十个的孩子。

孩子们学习了一个学期,都盼望着放寒暑假。累了一学期的老师跟着孩子休息,又有什么问题呢。

还有朋友说老师在校外补课挣了好多钱。亲,你知道很多老师是不敢搞校外补课挣钱的。因为,教育局有举报热线。一个举报电话,补课老师可能连工作会没了。

所以,搞校外补课的有编制老师是很少的。倒是那些签合同的老师喜欢校外补课。反正,他们本来就是签合同的,也不怕被开除。

很多人当老师,就是考虑到老师有编制,待遇稳定有保障。

如果没有编制了,考虑到现在老师社会地位没有以前高了,有些家长又很难缠,加上监督管理又紧,很多老师真的会不再干下去。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边的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

请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人际关系前沿知识推送给您。

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发私信给我,愿意为您答疑解惑。

欢迎您点赞转发。每次点赞和转发,您都是在帮助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