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烽火张垣」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

「烽火张垣」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坚持抗战、牵引和消耗日军发挥了重要作用,察哈尔省也先后建立了平西、平北、察南、察北等抗日根据地。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

平北抗日根据地

从1933年黑河川沦陷,1937年8月赤城、龙关又落入敌手,到1940年八路军进入平北开辟根据地时,日伪在这一地区已在军事上、政治上建立了系统稳固的殖民统治。平北地区驻有日本关东军第9独立守备队所属3个大队,伪满洲国第5军管区所属第5旅、第8旅及混成第5旅,日本驻北平华北15独立混成旅团,日本驻蒙疆驻屯军所属第2混成旅团、伪蒙疆骑兵师及各县警备队。平北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犹如在敌人的心脏插入了一把尖刀,引起了日伪的注意和恐惧,惊呼“平北已不是小股八路的活动”“延安的触角已伸进了满洲国”。平北根据地的创建,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起到了护卫和屏障的作用,牵制了大量日军对平西腹地的“扫荡”“蚕食”,并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和战略依托点,支援了冀东军民的抗日斗争,同时对抗战胜利后,延安派干部挺近东北,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烽火张垣」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

平北抗日根据地

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有过三次开辟的历程。八路军一进平北。1938年5月,为了支援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等指示建立第四纵队,进踞冀东、热南、察东北创建抗日根据地。第四纵队受晋察冀军区聂荣臻司令员指挥。

第四纵队是由晋察冀军区邓华支队和晋绥军区宋时轮率领的雁北支队(前身为120师358旅716团二营)奉命改编的。邓支队编为十一支队,辖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大队。宋支队编为十二支队,辖三十四、三十六大队。另有纵队直属独立营和骑兵大队,共5300余人。司令员宋时轮,政治委员邓华,参谋长李钟奇,政治部主任伍晋南。合编后,两支队即分两路从平西出发,一路攻城拔县,经延庆越过平绥铁路开赴冀东。

「烽火张垣」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

平北抗日根据地

当时为了开辟和控制一条由平西通往冀东的走廊,防止敌人切断这两块根据地的联系。于是在四、五月间就由宋时轮支队调出一个大队到延、昌、怀地区进行活动。大队政委是钟辉琨,队长是邓典龙。还组织了一个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是刘国亮。部队最初到了滦平县的秋场大地村头道梁,成立起滦昌怀联合县,县长是张书砚,刘国亮同志负责全面地方工作。七月间,四纵队的后续部队36大队和骑兵大队也被派来共同开辟这个地区。这时已是三个大队,由原四纵队政治部主任伍晋南同志统一领导指挥。

部队进入这个地区后,打了很多胜仗。六月间,突过平绥线打下了昌平城、延庆城、永宁、大庄科、二道关、黄花城、汤河口、玻璃庙子等很多敌伪据点。部队在平北活动了三个多月,力量壮大得很快,引起了敌人的庄意,敌人派遣了伪军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扫荡”和清剿。(未完)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赤城英烈》《河北抗日战争简志》《张家口事典》《细说张家口》《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中共张家口地方史》《近代察哈尔军事问题研究》《钟辉琨:平北根据地的开辟、发展和壮大》《聂荣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纪事》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