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看待國產劇角色落魄時仍然指甲乾淨、妝容精緻?

墨娛


蓬頭垢面,衣衫襤褸,惡臭熏天的角色是非常考驗演員的演技的,因為這個時候本來形象上市加分項的化妝技巧會變成減分項,技術越好,化妝越逼真,形象減分就越大,這時候唯一能撐起作品的,就是演員的演技!

所以對於演技實力紮實的演員來說,蓬頭垢面的落魄角色其實發揮起來更加遊刃有餘,因為你關注的肯定不會是他邋里邋遢的化妝,而是他的眼神,動作,肢體語言。

這就好比最考驗人臉型的髮型就是光頭一樣,蓬頭垢面的造型最考驗演技,類比於科學上的排除無關變量,只留最重要的因素進行觀察。

不論是蘇乞兒還是逃荒的難民,這些演員的神情,動作,都確確實實的表現出了人落魄時的那種無助,可悲,同時有些還帶有不甘的情況,讓觀眾或充滿同情,或心生敬佩。

但是對於出道只靠一張臉,演技只靠死魚眼的演員們來說,他們那或因先天基因不足,或因後天手術摧殘而失去面部肌肉控制力導致的萬年不變的面癱臉唯一的加分項就是俊俏的化妝,你讓他們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去演戲,那無異於讓他們去死,演技像土豆一樣可以,臉像土豆一樣可不行。

而且這些演員的追捧者(也就娛樂愛好者稱呼的“粉絲”)本身就是衝著這些臉去的,想要維持住自己的流量,維持住自己的粉絲經濟,那就要維持住那張臉的尊貴性,哪怕他死魚眼,面癱臉,哭戲流水不流淚都不要緊,化妝都能解決,但你要讓他蓬頭垢面只靠演技撐住?對不起,做不到。

(本回答未針對任何人,謝絕無腦噴)


扣毛


電視劇裡的"普通人"到底多有錢?

豬年已經過去一大半,還記得年初一段“啥是佩奇”的視頻在朋友圈裡瘋狂刷屏。

看完動畫片《小豬佩奇》之後,很多人表示:原來“佩奇”是個富二代。

他家裡有獨棟別墅,出門坐直升飛機、巴士、遊艇,有自己的私人醫生,還能帶著好朋友去“白金漢宮”面見女王。

不僅是佩奇,很多我們熟知的國產影片中,也隱藏著很多“土豪家族”。

剛畢業,就能住高檔小區

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面臨的第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租房子。

朋友最近跟我說:“還記得中學時看的《愛情公寓》,將來我外出打工也要租這樣的房子。”

在劇中,一群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起合租了一套精美的四房二廳複式公寓。

除了上班,大家可以悠閒地在公寓裡談論愛情。可等到自己畢業後,朋友才發現:闖社會,真的很難。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每天上下班擠地鐵,加班到晚上十二點。

他租的房子是城中村,算上廁所總共也就十平米。沒有窗戶,一天到晚只能開燈度日,傢俱常年失修,下水道還經常散發著無法描述的氣味。

每當家裡人打來電話噓寒問暖,朋友都不好意思讓家裡人知道。日子過得多心酸,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與朋友一起在魔都打拼的,還有《歡樂頌》裡的三個普通年輕女孩。

在上海,她們能跟富二代、社會精英做鄰居,還能租到一套帶隔斷的兩室一廳,而且房東只給他們每人要3000元的房租。

出門就是地鐵站,而且傢俱齊全,開車十幾分鍾就能到公司。這樣的好房子,誰不想租到呢?

唱唱歌就能有月薪6萬

誰家裡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很多出來打工的畢業生都來自普通家庭,還有一些家境貧寒的大學生,更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掙錢。

還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因為依萍的苦難生活而流淚。

每逢遇到大雨,朋友圈裡流行這樣一個段子:“雨一直下,就跟依萍去找他爸要錢那晚一樣大。”

就是那個狂風暴雨的夜晚,依萍跑去陸家要錢,臨行時,媽媽文佩囑咐她:“不要把傘弄丟,一把傘要好幾毛錢。”

到了陸家,依萍看見如萍新買的手鐲花了20元。陸爸爸決定給依萍二十元生活費,可依萍張口就要了200元。

電視劇發生在1936年,那段時間上海的豬肉,每斤大約2角-2角3分錢,一銀元可以買4-5斤豬肉。而現在,上海豬肉批發價在19元一斤。

換算下來,民國1元≈現在的95元。南方物價稍微高些,我們按照100元算:

一把傘在30元以內,如萍一個手鐲要2000元,依萍要2萬元生活費。

後來依萍沒有要上錢,還被陸爸爸抽了一頓。當時,依萍發現媽媽還在幫助別人洗衣服,於是決定去秦五爺那裡當歌女。

秦五爺給依萍開價,月薪100-200元,換算過來一個月要2萬元。

依萍說:“我會成為這個大上海舞廳的臺柱。”秦五爺就預支給她100元(現如今的一萬元)月薪。

後來,依萍每天至少唱3首,摺合現如今月薪6萬元,分分鐘就能拿到。

天價學區房不是夢

好不容易在大城市裡站穩腳跟,結婚生子,還要為孩子的教育、學區房整日頭疼。

還記得小時候看的《我愛我家》,我也曾夢想著有這一套房子。

傅老大兒子志國一家三口沒有自己房子,跟老人一起住;二兒子志新30歲了還沒有正經工作,也只能賴在家裡睡客廳;加上上大學的小女兒小凡和小保姆,7口人全住在一起。

四室兩廳一衛的大房子,居住面積不會小於95平。即使現在,在北京也能算得上一所豪宅。

上小學五年級的賈圓圓同學,在和平里四小上學,位於東城區。而且在26集,志新在“家門口”的青年湖和人打架掉進湖裡。可以看出,一家人住在青年湖附近。

根據2017年的二手房數據,這樣一套學區房,至少價值1000萬。

小時候還經常看的《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也住著市裡的三層花園別墅,按照面積300平算,至少要一兩千萬。

大頭兒子一家住在上海,從附近的環境看,一家人有著面積相當大的庭院。雖然自家沒有游泳池,想借用隔壁叔叔家的,也能看出一家住在富人區。

對於兒子,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也非常捨得花錢。因為兒子喜歡,小頭爸爸帶著他去做客輪、學騎馬,到森林裡學拉小提琴,玩滑翔翼。

上幼兒園時,大頭兒子拿出圍裙媽媽給他的一厚沓百元大鈔,去給老師的學雜費。從百元鈔的數量上,可以看出是相當好的幼兒園。

在動畫片中,小頭爸爸是橋樑設計師,圍裙媽媽在百貨公司上班。兩人雖然工作都不屬於賺大錢的級別,但是生活品質已經達到了富裕家庭的水平。

不排除他們的父輩們給予了一定經濟上的幫助,也就是說,大頭兒子很可能是“富三代”。

寫在最後

俄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曾說:“藝術素材來自生活,生活素材需要藝術家篩選,再創造。”

即使現實生活中一地雞毛,在影視劇裡還能給我們展現出豐富的一面。

畢竟,生活壓力這麼大,我們何必在電視劇裡再演繹一遍呢?


小貝保險


作為觀眾,只能無奈的說一聲早已見怪不怪了。早年還在為電視劇中明明落魄不堪淪為乞丐的主角或主配角依然面容靚麗乾淨感到驚奇,不僅僅乞丐服飾沒有絲毫髒破舊,就連臉上都畫著精緻妝容,儼然一副乞丐中的霸主姿態。後來看劇發現越來越多這樣的情節,服化道都是這個效果,稍微走點心的能夠在衣服上多加點補丁,多拉壞點布料,臉上再摸幾道黑灰都算是不錯的乞丐裝了。就是這樣“高水準”的國產電視劇,尤其是國產偶像劇一天天在觀眾面前播映。很明顯,現在的編劇導演已經覺得沒有必要把服化道搞得這麼細緻了,基本意思達到了就可以。又或者有些當紅小花在飾演角色劇情時太過矯情,不肯為戲付出,不管何時出場都要漂漂亮亮帥氣無比才不枉自己身為偶像的身份。

當然,我並不認同提問配圖中的趙麗穎屬於這一類,趙麗穎在拍戲上能吃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這裡指一部分例如拍洗澡戲份都要用礦泉水的那種明星,實在大牌的令人討厭。

國產電視劇如此糊弄人,把觀眾當三歲小孩,還好每年都有認真拍電影的人,娛樂圈也不乏一些敬業的演員肯為演藝事業付出,所以作為觀眾縱然電視劇已經讓人絕望,不妨期待期待電影。這大概也是為什麼電影的專業感高級感總是凌駕於電視劇之上,這一局應該輸的心服口服。希望電視劇的投資商製作單位導演等等關鍵方能夠早點醒悟。


曉娛


這個問題說穿了一錢不值。主要是劇組從上到下都不夠認真造成的。


娛眼有幾個朋友不巧正是串劇組的。工作很複雜,副導演,劇務,化妝師,服裝師等等不一而足。說實話,看他們的描述,娛眼對劇組的工作態度一度產生了懷疑。

至於角色落魄仍然妝容精緻等破綻在嚴謹的劇組是不大可能出現的。我們看《紅樓夢》《三國演義》等劇,都是非常真實的還原了當時的演員狀態。《闖關東》,電影《紅高粱》《黃土地》,也都是高度還原。這裡主要原因是導演的要求。


導演要求高,做事一絲不苟,在細節出扣情節,自然讓人所有人做事都要不馬虎。這種情況,電影導演處理的更好。我們看《1942》《集結號》等,那種精細到每一處細節的情節,讓人拍案叫絕。但電視劇,因為製作週期比較長,就很難做到面面俱到。

演員大牌,大牌演員拍電視劇,排場大,很多人都要細心呵護。演員的意志凌駕於劇組的意志,自然也會造成化妝造型隨意糊弄下。導演拍攝時注意一點也就有了。


化妝造型師的不專業。這就回到了我們之前的話題。很多化妝造型是,服裝道具都不算特別專業,尤其化妝造型師。大多是臨時拉來的草臺班子。他們專業度本就不夠,劇組要求不嚴格,演員惹不起。自然會漏洞百出。

所以一個專業負責任的大劇,一定要全方位的專業,容不得一點失誤,不然只能露怯在觀眾面前。

娛眼看娛樂,大同與不同。歡迎關注。歡迎吐槽。


娛眼看娛樂


一句話,這就是明星和演員區別。

臉面、著裝、身體這是明星吃飯的傢伙,而演員更多看中的是演技、是藝術。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黃渤。

相貌並不出眾,不是什麼小鮮肉,但仍然靠著自己敬業的態度和紮實的演技,成為中國票房百億先生。


《鬥牛》劇照,已經淪為我們的表情包。

劇組的人員配置情況、專業程度。

一個電影是否成功,導演演員是功不可沒的。

一個成熟的劇組,道具場務也是需要把細節負責到位的。

化妝師簡單的噴上點泥土,就能代表你是在地裡摸爬滾打的人物形象了?

這也太不專業了吧。

成熟的人員配置,負責演職人員,才能製作出好的作品。

導演的壓力、明星的訴求。

當然國產電視劇中,有幾個導演是赫赫有名的,不都得靠著小鮮肉或者當紅花旦拉收視率麼?

當明星提出訴求之後,導演可以不答應麼?

劇組之中演員和導演是怎麼相處,咱們可就不得而知啦。

某某影星在劇組仗著自己當紅,任意更改拍攝更改劇本,這樣的消息屢見不鮮。

在這邊推薦部電影,講述電影人尊重自己的職業,用心拍好製作好自己的作品。

《心情直播不NG》

《攝影機不要停》

中國電影或者中國電視劇,要想再次衝擊一個新的高度。

細節問題,當紅影視明星的調配問題、演職人員的專業程度等等,

唯有把每一個細節處理好,用心製作,才會有受更多觀眾喜歡的影視作品。


二話影評


現如今,提到國產劇三個字,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是一笑而過,還是咧著嘴角呵呵噠?

如何看待國產劇角色落魄時仍然指甲乾淨、妝容精緻?我覺得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就是市場和演員。

市場

互聯網的興起,讓人們獲得信息的渠道變得多樣化起來,從衣食住行,再到休閒娛樂,人們追求的都是快餐文化,在這種大環境下,從影視製作人到消費的觀眾,都在發生著快速變化。

現在一部電視劇的製作週期從拍攝到上映頂多也就是幾個月的時間,怎麼可能做到面面精緻俱到,重利的影視投資人為了節約成本縮短週期,細枝末節的事情能含糊就含糊過去。

觀眾受現在國產劇的荼毒,看劇都會再抱著正確的心態了,追劇不再注重劇情演員演技什麼的了,只要在看劇時能暫時忘記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壓力就行,是正劇是狗血言情劇都行,哪裡還會注意什麼角色落魄時的這些細節。

演員

現在的演員,還是叫明星吧,他們賺錢非常容易,隨便唱一首歌出席一場活動,就是上百萬的報酬,而且架子比誰都大,還不能得罪他們,不然小心粉絲能罵道祖宗十八代都不得安生。有人捧著,有錢賺著,誰都不願意真正去受那個苦,意思意思就行了,得過且過。

現在還有一個現象就是顏值第一,演技什麼的往後排,落魄扮醜就要顛覆原來玉樹臨風冰清玉潔的形象,靠顏值吃飯的人當然不願意了,所以很“乾淨”的落魄越來越普遍了。


冷雨下簷


很多時候都是逼不得已,人生不願意將就,可是拍戲得將就。

無論是電影劇還是電影,演員的妝容都是十分重要,這一點誰都懂得,可惜現實情況卻和想象大不相同。比如電影《降魔篇》之中,猴子的化妝需要倒模和化妝,這種妝容需要浪費幾個小時之久,可是一個演員一天拍戲才幾個鐘頭,這種妝容成本太高了!

而電視劇和電影不同,電視劇的製作更長,如果一個演員一天拍戲8個鐘頭,化妝就要一個鐘頭,無論是投資方還是導演都無法接受,大家可千萬別忘記了一線演員的片酬可是高達數千萬。更別說有些演員扎戲,導演只能用最快的速度拍完,連演技都沒有保證,更別說妝容。

當然,這也出現了很多不好的情況,比如最近熱播的《新倚天屠龍記》就因為演員的妝容太過於乾淨不少觀眾質疑,畢竟所謂江湖武林人士怎麼可能每天都保持著這麼幹淨的狀態。

再往前看,當年趙麗穎也同樣因為《妝容》問題被質疑,因為這部劇中,趙麗穎可是一個征戰沙場的女強人,可是在很多的時候,趙麗穎臉上的妝容都很假,自然,劇組也需要背一下鍋。

圈內人,圈內事,我是“青竹樂娛”,關注我,這裡有娛樂圈最全資訊!碼字不易,記得點贊哦,比心


許青竹觀娛


每次看到電視劇中的角色落魄時仍然指甲乾淨、妝容精緻,就覺得好假。

試想一下,現實生活中,一個人過得很落魄,那這個人給人的感覺就算不是灰頭土臉,應該也是臉上愁雲慘淡,無心化妝,素顏生活,而不是畫著精緻的妝,指甲乾淨,十指不沾陽春水的感覺。

電視劇中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導演製片出於考慮畫面的唯美,讓演員即使落魄,依然看起來乾乾淨淨,美麗帥氣,使得畫面比較美觀,更能吸引觀眾。雖然他們出於好的想法,希望觀眾看到的是美好的畫面,但是這就有點不真實了,不符合一個人落魄的情境,會讓人出戏。


另一方面可能是演員自己要求的,有些演員比較愛惜自己的形象,不想穿髒衣服,不想化難看的妝容。還有就是一些耍大牌的明星,仗著自己有點名氣,不僅要天價片酬,還各種附加要求,不能這樣,不能那樣。曾經看到一篇報道說十八線明星演跳水戲,居然嫌棄湖裡的水髒,要用純淨水來拍,真是作的可以,咋不上天呢,這樣的演員根本就不該啟用。

陳道明說過,演戲是演員的職業,冬天在水裡拍戲,夏天穿大皮襖拍戲,這些都是演員的本分,你做著這份職業,拿著這份收入,就應該這麼做,而不是各種嫌棄,不然這就是職業道德的問題了。

希望以後的國產劇能創作好的劇本,劇情符合現實,啟用敬業的演員,拍出有質量好看的電視劇作品。


冰凌無瑕


大家好,我是說的比唱的好聽的“歌神哥”。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如果您非得糾結於這個問題,那說明您對國產的電視劇的製作還不瞭解。首先,國產劇和電影直接沒法比,和外國的劇集更沒法比。

我給您舉個例子。在我們國產劇裡,一個主人公拿著一個蠟燭進入了一個黑暗的屋子,瞬間,這個屋子就變的十分光亮了。可能嗎?完全不可能。外國劇集是什麼樣的?拿著一個蠟燭進來後,其他地方都是黑的,只有蠟燭那裡是亮的。這就是區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外國和我們國產的電視劇生產方式不一樣。我們是先寫好故事,然後確定好投資,就開始拍。一般的都是按照時間的長度,一集保持在40分鐘左右,然後拍多少集。這一點和香港的還不一樣,香港有的導演是不管長度,每集長度一樣,到最後把故事拍完,剪成幾集是幾集,比如我們熟悉的古天樂版的《神鵰俠侶》,它就是23集。全部拍完後,直接賣給發行商或者電視臺,然後播出。

美國不是,美國是確定好一個故事後,先拍一集或兩集,然後放映,看看收視率,如果收視率好,接著往下拍,拍一集出一集。一般是以10集為一季。如果第一季反映良好,接著拍第二季。

外國是以觀眾的口味決定電視劇是否賣座,國產電視劇是根據導演口味決定電視劇是否賣座,觀眾愛看不看。而且,如果一步劇集裡,演員拿的錢多,成本就上來了,其他的道具方面就得省。所以,就會出現很多五毛特效。


歌神江湖


個人認為,其實劇中角色落魄仍妝容精緻的這種現象之所以會出現,很大原因是這個拍攝劇組人員的工作態度馬虎、工作要求鬆散導致的。


小到劇中的主角演員,大到掌舵整部劇的導演,他們都沒有真正認真對待劇中的各個細節角落,沒有真正把劇的靈魂展現出來。

為什麼這樣說呢?

從一部劇的核心人員——導演來說,如果一個導演真正的想拍好一部作品,他會那麼隨隨便便就讓演員應付了事嗎?

就算演員大咖不願蓬頭垢面;就算製作的時間短限制了你對細節的抓拍——那麼好歹你也要尊重一下觀眾,別把觀眾當“瞎子”吧!

抹點灰土在臉上、撕破幾個衣服洞,營造一下角色落魄時的狼狽模樣,至少觀眾也不會那麼多吐槽,畢竟你是導演,總歸有話事權。

妝容精緻、指甲乾淨,對於一個落魄的人物而言,未免太不走心。

《權利的遊戲》這部由美國推出的奇幻電視劇,相信不少人都有聽過和看過。 據悉,該劇的導演拍攝要求很是嚴格——為了高度還原中世紀貧民窟內臟水橫流的惡劣環境,他只給群演們發一件衣服,並要求他們每天都只穿這一件,而且很長的一段時間不讓他們洗澡,力圖在鏡頭前展現那種貧民窟裡窮苦人們蓬頭垢面、邋遢無比的形象。

所以連群演都這樣嚴謹要求,那就更別說是主角了。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位嚴格的導演,《權利的遊戲》這部美劇拍攝了這麼多季還會有這麼多人一直追捧,它的口碑也沒有印證那“一季比一季差”的魔咒。

而從劇中角色的扮演者——演員來說,演員的敬業與否往往是這些穿幫鏡頭的導火線。

而偶像包袱太重,他們就不願往臉上抹灰、在衣服剪洞,害怕自己的偶像形象會被毀。

看看某穎在《雲中歌》中扮演的小乞丐,衣服乾淨,臉蛋白淨,沒有一絲絲餐風露宿、流落街頭的滄桑痕跡;

再看看某穎在《楚喬傳》中角色的落魄模樣,滿臉灰土,衣服髒亂,神情慌亂——對比一下,儘管沒有其他劇中經典落魄角色那樣指甲烏黑、牙齒髮黃,但也展現了演員對作品角色最起碼的敬業;

經典抗戰劇《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演員戲骨們才是真正的敬業,一整部戲下來他們沒有幾次是乾淨整潔的,從頭髒到腳,灰頭土臉的,滿嘴方言口味,高度還原了當時遠征軍的現狀。

為了營造戰士們在艱苦環境中的落魄外形,演員們大都自我要求素顏上鏡,抹泥上臉,指甲縫裡都沾滿黃土。

戰士就該有戰士的模樣,那些在槍林炮雨中仍然髮型“屹立不倒”,皮夾克皮靴的,酷帥十足的戰士,觀眾看了會買帳不吐槽才怪。

總而言之,一部好劇是由一個好劇組中的敬業演員和嚴謹導演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