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一些教师能把关爱、耐心和时间给别的孩子,却给不了自己的孩子?

用心生活用心工作


作为一位老教师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是幼儿教师,每天早上七点多出门,进单位就一刻不得清闲,处理各种各样、花样百出的问题,每天都可能有新状况,离园要和家长沟通,意外状况要跟家长赔礼道歉,如果家长不依不饶无论自己多么委屈也要忍着……(不过这是以前,现在状况好太多了)

带女儿的时候我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女儿:给妈妈十分钟,我需要静一会,你自己玩,不要惹我……我独自在卧室躺上十来分钟,待情绪平复以后才会出去陪她。


工作中可以发现许多养育问题,每个问题都可能引起我反思,警醒,所以我对女儿要求严格,每天写养育日记,坚持了六年,这也算是关爱吧?幼儿园加班少,所以我陪伴时间不算少。

初高中教师虽然不坐班,但是有晚自习,陪伴孩子的时间就无法保障。有两位家长是高中班主任,家有俩宝,每天早上七点多出门,中午回家午休一会,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这样哪有时间陪孩子?虽然每次我都建议她们:你的孩子正式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把班主任工作辞了吧?虽然他们会说一些理由,其实我明白:她们舍不得丢下班里的孩子……


也许每位老师在面对一天的孩子后,回家都想清净一下,所以给不了自己的孩子关爱和耐心就可以理解了,遗憾的是委屈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理解父母还好,有的孩子未必理解。


妈咪老师


有一些老师把关爱,耐心和时间给了别的孩子,却给不了自己的孩子,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我认为主要原因是老师的工作太累。

我是一名乡镇中学老师,早晨一般5点40起床,开始洗漱和做早饭,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得6点30出发,现在条件好了,有车,也得6点50出发,班主任应该早到,得7点10到校,一般老师也得7点20到校,学校要考勤的。

中午12点放学,但中午要静校,班主任是不能休息的。下午5点半放学,等学生先走,所以一般回到家大概有6点半了,再准备晚饭。如果有晚自习,得10点到家。

在一天中,老师至少有两三节课,有的学校至少有三四节课,主课老师一般带两个班,副科老师一般四到六个班,现在普遍是大班制,少的有五六十,多的有七八十。所以老师除了上课,备课,批改作业也占了不少时间,所以,在这一天里,老师没有闲暇时间放松。

最耗老师精力的是上课管理学生,即让他们遵守纪律好好听课,有要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传授的知识,课下还要对个别学生辅导,谈心。这都是是劳心的过程,又是焦头烂额的过程,真的心太累。如果是班主任,还要调节学生之间的矛盾,处理班级事务,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任务,忙的更是脚不着地。

所以,老师一天的工作确实心累,也确实把有限的关爱,耐心和时间给了学生,回到家,就想静一静,对自己孩子当然就没耐心了。

老师辛苦,但看着学生有进步也是快乐的。但再累,希望老师也要打起精神来,多抽出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也要多一份关爱和耐心。



空谷幽兰27


当教师的家长对自己班级里的学生能够有耐心,关爱班级里每一位孩子,可是到了家里对待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甚至表现很暴躁。下面我谈一谈原因。


一、由于教师的工作十分辛苦。小学教师每天早上七点多到学校,初中、高中教师每天早上五点多到学校,如果有的班主任值班要到晚上七八点到家,一天的工作十分疲惫,到了家里,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表现不好、作业写的潦草,就会大发雷霆,劈头盖脑的把自己的孩子吵一顿。

二、由于教师的工作性质特别。教师一天到晚在学校和学生打交道,会导致下班以后心情非常烦躁,到了家里对自己的孩子,也没有了关爱和耐心了,孩子稍有不慎,引来大声的训斥。



所以由于教师在学校整天的忙碌,工作的压力,天天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使广大教师会这样对自己的孩子失去教育的耐心和关爱的。


教育天地666


楼主说这个问题是个事实。

说来很惭愧,我连续三年教初三,各种加课补课,毕业班很关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了,回家以后就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了耐心。



我的母亲经常说我除了对学生态度好,有耐心,对别的事都没耐心。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就自然而然的对学生有耐心,这是职业特殊性决定的。


在学校里很烦很累还不能发脾气,回到家里就没这耐心了。我们总说把坏脾气留给最亲的人,真是这样的,对着自己的孩子就爱发脾气,仔细想想应该反省。

所以,希望教师家属都能理解,教师自己也该反省。


秋城夏微凉


这就好比一位保洁阿姨对别人讲“我的工作是做保洁,给客户家做完保洁后,客户的家比我家都干净,我们起早贪黑,回家已经筋疲力尽,自己家的活则是能拖就拖。”

教师给别人家孩子关爱,耐心和时间是自己的工作职责所在。在别人家孩子面前是要求严格的老师,而回到家中,面对自己孩子,老师都会放下严格的一面,回归到父母的角色中。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学校面对熊孩子,在家也要面对熊孩子,很容易产生倦怠感!

像我,我在乡村学校工作,每周末回家一次,见到女儿特别高兴,女儿已经被我宠坏了,因为我的工作性质,每周才能见一次孩子,所以什么都会依着她,她的要求我基本都会满足她!


晓琼老师


教师把关爱,耐心和时间给了别的孩子,却给不了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可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现在我先讲个真实案例:

在老家,我有一位远房哥哥,是一辈子从事教育的老教师,己退休。现今八十多岁了,身边二男二女,至今全是农民,作为父亲,教书一生,挑李满天,有出国的学子,也有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工作的学生,可自己的儿女一个也没有跳出农门,是儿女学不如人或是什么?看到这个邀答,我慢慢找到了……

一、教师职业原因
教师职业上,担负教书育人的责任,工作中着重关注的是学生,施教中面向全体学生,对学习努力,有浅智的优秀学生更是关怀有佳,有极大的耐心,又舍得化费时间和精为,全身心的教育培养,可以说胜于己出子女,有时连这些孩子缺点和错误,都能接受并乐于纠正。这是教者仁心所在,也是大多数教师良好的职业“通病“!


二、身份与心理原因
在教育自己孩子时, 随为父子、父女,身为教师,就是在学校也以家长身份,看待自己的孩子,心理上总改变不了,家长训子的方式、方法,对别的儿童和言悦色,对自己的孩子耐不下性子,轻者训、重者武是常事,心理上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成不了才。

正因这种身份与心理的存在,久而久止就放弃或勿夫了对儿女的关注,偶尔教育也没有了耐心,再加上工作原因,没有时间和精力,化费在自己孩身上了。



三、孩子自身原因
作为出身教师家庭的子女,因父母之间,确缺乏有效的沟通,一方没耐心和精力管,另一方认为有为教的父(母)管,造成监而不管的空档,子女天性所在,成了天之娇子,学习上不思进取,最终伤了孩子,荒了学业……

可能还存在其它因素,大家可讨论?我等着与您交流?


自由飞翔1246578


作为一名教师,看到这样的问题,我又忍不住说几句。我想说: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确实,别人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教别人的孩子是出于职业良心和操守,把关爱、耐心和时间给他们也是一种师德的表现。而教自己的孩子则是出于血缘亲情,是为人父母的一种责任。

老师是一种非常忙碌辛苦的职业,很多老师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但是,这并不能成为他们不好好教育自己孩子的借口。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两个,学生换了一批还是一批。孩子需要教育二三十年,学生最多教三年六年。所以即使是教师,也要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管教育教学任务多少繁重,也必须留出一些时间给自己的孩子。根据我的经验,适当的教育自己的孩子,根本不会影响教育别人的孩子。连这种平衡都做不到,只能说明这位教师的能力有些不足,或者家庭责任心不够。

听一些优秀教师事迹报告,经常听到他们为了学生如何地疏忽自己的妻儿父母。我的心里总是感到怪怪的,连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的角色都做不好,确定能做好教师这个角色吗?我以为这样的先进事迹不值得宣扬。

确实,以前有不少老师的孩子很调皮,不成器,但现在在我的身边,大多数同事(包括我自己)的孩子都是很优秀的,有考上北大、浙大、同济、东南等名校的,其余基本上都能上一本线,而在读中小学的,成绩大多是佼佼者,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轻上红楼


这个问题是心态造成的,和职业无关

我的好友,两个老师,我看到她们是这样平衡的:

在工作上,她们在学校里承担班主任和单科老师的责任,负责管教好学生,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

在学习上,她们是比较严格的母亲,也对孩子比较高。所以她们教出来的孩子不管是在成绩上,还是自律上,都强于同龄的其他孩子。

不过生活上,她们对孩子应该说是无微不至的,能够与孩子聊天,面对面倾听孩子,陪她们玩耍,鼓励他们。

因此,问题中所说的那些老师,应该是另外的老师。

我认识一个初中体育老师,孩子现在高一。他对孩子的教育,就是简单的斥责和管束,还经常抱怨孩子不听话。我能看到,在他身边的孩子是烦躁的,不开心的。

而他在学校里,却被家长们评价为好老师,认为他这个人有耐心,很细致,态度特别好。另外,我还知道,他和妻子感情并不融洽,缺乏沟通。

这样的老师,也许就是把关爱、耐心和时间给了学生,给不了自己孩子的老师吧?

其实,这不是“老师”这个职业的问题,而是他本人心态的问题。

在他心里,也许家人只是他的一个负累,因为家人是需要他付出情感和精力来陪伴的。而学生和家长却是衣食父母,是唯一能让他获得名声、成就的人,他要生活、获取报酬,还需要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家长的认可。

不光是老师,很多企业主,或者有成就的人,都能对客户点头哈腰毕恭毕敬,却难以对家里人好言好语……一切都是心态使然,和职业无关。


话说得很直接,也许有些人不会认可。谁会承认自己为了博取名声和成就,忽略了家人的陪伴呢?不过,对照自己,倒可以反观一下,做得是否到位了。


素秋慈



教师能把关爱、耐心和时间给别的孩子,却给不了自己的孩子,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为什么呢?

教书作为一份职业,有它的职责要求。比如要求老师对所从事的工作要尽心尽责,时时维护教师形象,关爱全体学生,严守工作纪律等等。经年累月,职责内化为责任心,教育良心。

也是学校这个特定的教育场所决定的。学校教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老师一进入这样的场所、氛围,或者说进入这“系统”,面对各自的对象,就纷纷装扮上阵,尽显所能。

但。。。。。。

有资料显示,我国教师平均寿命59.3岁,为什么这么低呢(全国平均寿命72岁)?因为教师工作太累太苦。根本没有八小时工作时间之说,一早忙到晚,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学生身上,下班时已累得精疲力尽,哪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给自己的孩子?




白天跟学生跟书本打交道,为了“老师”这个形象绷得紧紧的,大大透支了自己的工作热情。回到家,脱去了职业外衣,就想好好休息,就想放松自己,看到书本看到孩子就烦(这也许也是一种职业病吧),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想管。即使有心情来辅导自己的孩子,但也缺少了在校的耐心与热心,方法简单粗暴,远远不能跟学校教育相比。


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情况。因为给别的孩子多,给自己的孩子少,存在愧疚心理。因愧疚而溺爱。


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想从以下角度作一下分析。

关爱、耐心和时间是的有限的,此多彼就少

作为一个教师,也是普通人,和我们一样,身上所拥有的关爱、耐心和时间是有限的,在学校,视教学为生命,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视生如子,把关爱、耐心和时间都一股脑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学生,学生有了一点进步,他就高兴,他就有了成功的愉悦;而到了家里,往往已是累得筋疲力尽,对待自己的孩子,哪里还有什么关爱,耐心?巴不得赶紧躺在床上,甚至沙发上好好地歇一歇。



心态不一样

对待学生尽心尽力,学生考出好成绩,学生考上好大学,是每个老师的心愿,再者,学生都是别人的孩子,如果老师不能尽心尽力,学生不出成绩,在外界看来,是老师没有用心做教育,是老师无能,如果作为一个老师,最终落下这个坏名声,那将是一辈子的耻辱,是极其失身份,丢面子的事儿!作为一个死要面子的老师,哪能拿自己一辈子的名声开玩笑呢?而对于自己的孩子,心态就不一样了,反正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天天守着看着,什么时候有不会的问题,还不是现场办公,立马辅导?呵,想是这样想的,而一到了孩子问起,往往又是一肚子不耐烦:去去!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你还是不是我的孩子?这样几回下来,孩子即使真有问题也不会问了,也不敢问了。



可以说,老师的孩子很多最终不优秀,就是这样落下的。

肥了别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是做教师的一大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