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清代陕西南部的饮食文化如何?

小猪觅食记


马克思说:“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能够生活,首先就要衣、食、住等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饮食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不同地方的饮食有着不同的特点,很多地方兼容并蓄,广纳各地特色,而陕西南部的饮食文化,更是吸收了八方特色。

一、陕西南部的地理环境与饮食

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是决定这里适合种植什么食物的重要因素,陕西南部地区,大致处于我国的南北分界线附近,这里既适合种植水稻,也适合种植玉米和小麦,所以陕西南部地区兼具了南北的风味。在清代的时候,这里地广人稀,后来有大批的移民来到这里,既加大了这里的粮食种植产量,也带来了很多地方的饮食特色。

二、陕西南部地区人们的日常饮食状况

《三省边防备览》中记载了陕西南部人们的饮食:“平坝民,居城市者,北人食面饭,南人食米饭。乡民称米饭曰甜饭,曰干饭。日用拌汤,麦儿粥,小米粥,菜豆腐。蒸馍,锅盔之属,名色种种,以麦、豆、高粱、小米为之”。当时的人们饮食生活还算可以,不过节俭之风却始终盛行,“士庶人家只要粗茶淡饭,过节时宴宾客,都可就地方出的蔬菜做的精细,便可待客,何必海味,如此则饮食俭矣”,这是《石泉县志》中记载的节俭之话。

三、陕西南部人们的主要食物

陕西人爱吃面食,却并不是没有米饭。而陕西的南部,之前已经说过,稻谷和小麦皆有,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米面共食”。陕西南部种植了很多的蔬菜,山药、竹笋、菠菜、茄子、莴笋、黄瓜等都有,还有一些特殊的树、花也可以作为蔬菜食用。


大食代


【气候来看】陕南在维度上仍属北方但是由于秦岭和汉中盆地的影响体现亚热带的气候风貌,降水明显,湿度较同纬度地区相对偏高,冬季温暖湿润,有小江南之称。

【历史角度】春秋战国时因陕西是秦国治地,故后人将陕西简称“秦”;将横贯陕西中部的主要山脉称“秦岭”;将渭河平原称“秦川”。陕西还称“三秦”。

在这块儿古老的土地上有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美食,和陕西的饮食文化是分不开的。

陕南历史悠久,汉中是刘邦开创大汉王朝的发详地,曾经是很多历史名人的封地,所以权贵的饮食追求对饮食文化有很大影响;湖,广,川等大量移民也使饮食文化发生了融合发展。中国历史上几大移民活动中,明王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决定从山西移民填充华北平原,今天河南、河北、山东有很多人都以洪洞大槐树为祖居地的,仅豫西地区,从大槐树的移民后裔就占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今天的中原人有三分之一都是当时晋南移民的后裔。 陕西人大部分就是在这次大迁徙而来的,好多风俗习惯也来源于这次的大迁徙。

清代陕西同州、朝邑、三原、泾阳为工商重镇,富户颇多。清朝后期,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一部分破产农民和失业手工业者,由于受地主、恶霸的剥削压迫或陷害,生活困难。


●陕西比较出名的美食有

肉夹馍

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代 ,还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有一种说法是,一开始人们是叫"馍夹肉"的,但陕西方言"馍"与"没"同音,所以"馍夹肉"听起来像"没夹肉",于是就只能叫"肉夹馍"了!陕西地区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潼关的潼关肉夹馍。


陕西凉皮

据说源于秦始皇时期 凉皮分为米皮和面皮两大类,比较知名的有秦镇米皮、汉中米皮、宝鸡擀面皮等。

羊肉泡馍

古称"羊羹",羊肉泡馍非常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



岐山臊子面

面薄劲光,汤酸辣香,总体面少汤多。


洛阳美食分享


1陕西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省份,西安是我非常喜欢的城市(非常方正,不会迷路),大唐荣耀,三彩马,大唐美女200多种眉毛画法令人神往。

2陕西南部汉中,商洛,安康,都是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的重要水源补给区。人肥马壮,饮食文化悠远深厚,以面食为主。

3我是南方人,羊肉泡馍吃法多种多样,泡馍要用手撕,大小适中,多加香菜,味道还不错。到陕西,百分之百会长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