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社会变得越来越外向了,但社会变好了么?

每种性格都有自己适应的地方。

但现在整体国民的性格好像变得越来越外向。

大家都在制造声音,无论是政客,个人媒体。KTV也越来越多。

学校也鼓励小孩子去多说。

但10几年前,内向却是一种优势。

那究竟改变的是个人的性格,还是社会意识的不同形态导致的改变呢?

从我学习的现代心理学认为,人所形成的大部分性格是先天形成的。也就是所谓基因。包括基因环境的过程所决定的。

如果大部分取决于天生的生物性,理论上人的性格不应该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因为完成了达尔文所描述的关于基因选择而产生明显改变。

个人先天性格所产生的短短几代的改变,其实应该不大。

真正改变的是社会的意识形态。就像胖瘦问题,过去唐朝的古画告诉我们那时的审美观是女子丰满才叫美。

曾几何时,女子争相要瘦成模特的纸片人。越瘦越美成了新的意识形态。

这种社会意识形态改变,社会规范就会改变。

还记得我们以前的口号吗?

“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曾几何时这些用来鼓励人们的话语现在用来变得十分突兀。

现在的这个社会要的是声音。

媒体任何一个镜头抓到任何一个人都讲得头头是道。坐上出租车每个司机都是评论家一样。

但是至少三个问题来了:

  1. 外向变为主流,那内向美德,包括持续力和专注力,凡事有足够的思考的习惯的,意志力和毅力会不会越来越被忽略了。很多人变得外向,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社会规范的外向。

    在过去。内向的人可以活得很自在,但现在,内向的人却开始活得有压力。临床上被判断为社交焦虑症的人在中国都发现增加了好几辈。

  2. 虽然大家越来越敢发声了,但这些声音背后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还是只是迎合了听众的反应所发展出来的说辞罢了。如果看看那些公众号,啥都可谈,啥都没有立场。似乎问题比想象中严重,同样的我们的学生,越来越敢上台,但她们说的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像鹦鹉一样拷贝别人的说辞呢?

  3. 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了,但我们真的变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