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2 拆架子(現代故事)

經過一年多的建設,規模宏大的汾江大橋終於修建成功,現在,只剩最後一道工序—拆除腳手架。

工程指揮部總指揮江大山決定在拆除腳手架後,馬上舉行竣工典禮。他請來省市有關領導,各相關部門和兄弟單位的負責人,還有省市電視臺的記者,準備隆重慶祝一番,把這個莊嚴時刻送上電視熒屏、載入全省路橋建設的史冊。

沒想到,這時出了件意想不到的事:在場的民工沒有一個人願意上橋,拆除搭在上面的腳手架。

江大山馬上把施工單位的項目經理楊小偉喊來,問到底是怎麼回事。

楊小偉支支吾吾地說:“前幾天,湖南垮掉了一座橋……”

江大山一聽,眉頭立時皺了起來。前不久,湖南省鳳凰縣有座剛建好的大橋在拆除腳手架時突然垮塌,當場壓死好幾十個人。江大山粗著嗓子說:“這裡又不是湖南鳳凰,汾江大橋的建設是高質量的,安全是有保證的嘛!”

楊小偉說:“這些我都跟他們解釋了,可沒一個人聽得進,誰也不願意上橋拆腳手架。”

江大山馬上召集建設和施工單位在場的管理人員開會,會開了老半天,大家討論來討論去,誰也沒說出一個好法子。最後,還是建設單位的財務部長想出個點子,說:“給所有上去拆架子的民工每人買50萬元人身保險,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江大山覺得這是個可行的辦法,當即拍板實施。

楊小偉把買50萬元人身保險的方案回去對民工一說,大家還是無動於衷,好說歹說,總算有十來個民工同意上去拆架子,他連忙把這個情況向江大山彙報,江大山總算鬆了一口氣。

這時,保險公司的人也到了指揮部,這個人看了看被腳手架圍得密密實實的汾江大橋,又從包裡拿出張報紙,把湖南鳳凰垮橋的新聞拿出來仔細看了幾遍,搖了搖頭,對江大山說:“這筆業務有點問題,我得向領導請示。”說完,他跑出指揮部,掏出手機,跑到一個角落打起電話。過了好一會,他打完電話回來,朝江大山聳聳肩,說:“對不起,我們公司老總指示我放棄這筆單子,他說這樣的保險他不敢賣……”說完,他拎起包,一溜煙地跑了。

江大山又問楊小偉:“你給我說老實話,汾江大橋的質量是不是真的沒問題?”

楊小偉剛說了聲“當然沒問題”,忽然又打住,說:“要不,我讓監理公司的總監跟你說說?”

監理公司的總監接到通知馬上趕過來,說:“質量應該是沒問題的,要不,讓檢測工程師來跟你說說?”

檢測工程師接到通知也來了,他翻了翻帶來的施工日誌,說:“這些石頭都是那些民工自己一塊塊壘上去的,鋼筋是他們一根根綁上去的,水泥也是他們一點點澆起來的,工程有沒有質量問題,難道那些工人自己心裡沒數?”

楊小偉馬上找來包工頭,問:“你帶的隊伍,你們自己乾的活兒,難道不知道質量有沒有問題?”

包工頭一聽就急了,忙說:“他們不肯上去拆架子,並不是衝著質量去的,說穿了就是為了幾個錢。你要是不信,給他們發雙倍工資,包準一個個都像猴子一樣躥上去……”

楊小偉手一揮,大咧咧地說:“錢不是問題,只要肯上橋拆架子,每人發200元!”

包工頭連忙回去告訴手下的民工,還是沒幾個民工同意上橋拆架子。楊小偉只好加到300元,但這群民工沒人作聲,加到400元,也沒人上橋。楊小偉心一橫,牙一咬,喊道:“誰願意上橋拆架子,我給他1000元獎勵!”

沒想到他這一嗓子更壞事了,話音剛落,前面那些原先答應上橋拆架子的民工全都不願意上橋了。他們說:“不就拆個架子嗎?你怎麼發這麼多錢?這不明擺著是大橋有質量問題嗎?”

江大山的禿腦袋上一層層往外冒汗。

這時,一個叫“智多星”的人開口了,他說:“我倒是有個辦法。”

大家忙問什麼辦法。

“智多星”說:“工錢還是原來的工錢,保險也不要另外買保險。只要讓在場的所有領導全部上橋,現場指導,這架子一會就能拆下來!”

檢測工程師第一個反對:“拆架子不屬於質檢範圍,只需管安全的上橋指導。”

管安全的是建設單位項目部的廚師,正在忙著洗菜煮飯,為竣工典禮做準備,哪有工夫上橋指導拆架子!

江大山一看不能拖了,又說:“既然管安全的不能來,那就由項目經理代替吧!”

領導開了口,楊小偉沒辦法了,他低著頭,說:“好吧,等……等一下,我打個電話。”說完,他拿著手機躲到一邊,給妻子撥了個電話,告訴妻子家裡的存摺放在什麼地方,密碼是多少。

打完電話,楊小偉爬上汾江大橋,站在橋上看著大家。電視臺的攝像師一看,連忙扛著攝像機跟上去,江大山一看,關鍵時刻他這個當指揮長的也該露把臉,也給家裡打了個電話,接著也上了橋。下面的民工見兩位領導都上了橋,不好意思再窩著,一個個戴好安全帽,跟在後面上了橋。

橋上的腳手架一根一根地被拆下來,不多一會就拆了一大半,突然,一個好心人扯著嗓門兒大喊了一聲:“小心呀—”

這一聲大喊特別刺耳,讓整個工地頓時亂成了一鍋粥,江大山和楊小偉也慌得把手上的扳手一扔,撒開腳丫子,沒命地往橋下跑,一直跑出去好遠,才喘著粗氣停下來,回過頭一看,汾江大橋還好好地立在那裡,天上卻下起了雨,那個好心的大嗓門兒還在扯著喉嚨繼續大喊—

“小心呀—下雨了—當心滑倒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