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今日小满,农村俗语“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是什么意思?为何麦子有一险?

农夫也疯狂


亲们:

大家好!

我是凡尘观生活。我说说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说的是什么情况。

先科普一下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人们为了好记,就边写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顺口溜,帮助人们记忆。因为这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发明。它总结了节气与农业生产的相连关系。

今天说的“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的农谚是什么意思呢?听凡尘说给你听: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的字面意思

从上面的节气顺序中不难看出“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含义是夏季成熟的作物,到了“小满”这个节气,它的籽粒就灌浆饱满,但还没有成熟,只是小满,还没有大满。这是夏季作物的正常状态,籽粒饱满,是乳状的。如果出现了反常状态:就是到了这个节气,该小满而没有小满。麦有一险,小麦就有危险了,可能难以丰收。这就很好理解了。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说的是农业情况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意思是说,麦子到了小满这个节气,假若麦粒还没有饱满,那麦子就有可能难以丰收。

它预示了,小麦在小满这个节气,就基本能预判小麦能否丰收了。

网友们,你还有什么新的理解?请在评论区里发表!

谢谢!再见!


敬请关注凡尘观生活!凡尘观生活是您了解“三农”的好朋友!


凡尘观生活


今日已到“小满”节气,公历5月21,农历四月廿一。 这个时候的小麦灌浆已经是饱满的,但是还未成熟,所谓小满,那么到成熟的时候就是“大满”了。

“(农历)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不满”:有哪些“不满”呢?

1、“雨不满”,这个时候正是小麦灌浆生长的时候,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大部,这里是小麦的主要产区,如果说是降雨偏少的话,那么灌浆则没有那么饱满,到成熟之后就会有所减产。

或者说是这个时期雷阵雨冰雹也频发,尤其是冰雹,直接就把小麦打坏了,这也是导致其减产的重要因素。

此为第一不满~“雨不满”。

2、“管理不满”,麦地里不但只是麦苗快速生长,野草也是,我们甘肃老家这边有一个专门这个时候的词语叫做“锄麦”,意思就是把麦地里面的杂草锄干净。

这样一来,就没有野草和小麦来争夺养分,所以小麦生长就不错。

另外“小满”节气后,气温高,麦地里面虫害,病害发生几率高,这时候要加强管理预防喷药,不然也是会影响小麦灌浆后期的生长,导致减产的。

“麦有一险”,这一险就是“减产”的分险,从农业生产条件经验老看,导致小麦减产的最大原因就是“干旱”,这在我们西北农村是很明显的。

尤其是甘肃省的定西、武威、平凉、庆阳等地,如果到“小满”和“芒种”节气降雨少引起干旱的话,那么今年的小麦肯定是收成不好,减产明显。此为一险。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就是这样的表述,小满一到,气温很高,天气变幻莫测,一般是雷阵雨雷雨多发的时节,所以在这个时间段小麦的管理是后期的重要性。


宁宁说的话


作为一个地道的农村人,小的时候就经常听一些关于农村小满时麦子的俗语,比如”小满天天赶,芒种不容缓"“大麦不过小满,小麦不过芒种”“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等,这些关于小满时节麦子的俗语都是说小满这个节气的天气和气候对于小麦的影响,虽然现在很多都不适用了,但这些俗语对于小麦的收成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下面小农人就给大家讲一下这句“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俗语是什么意思吧。

一,“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时节在北方是麦子进入成熟期的时节,而此时小满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天气炎热,空气干燥,炎热的太阳照射麦地,使得麦地地表干裂,小麦没有了水的滋润自然营养会跟不上,就会出现小麦麦粒不饱满的情况出现,这也就是“小满不满”的意思。

而过了小满才是多雨水时,因此在小满前雨水是相对紧缺的,就像我们这已经10多天没下雨了,这时为了更好的保护小麦的正常生长,就必须浇“麦黄水”,就是及时保证麦田的灌溉,保证小麦在芒种收割前正常生长。

二,麦有“一险”是什么意思?

这“一险”就是指的是对小麦生长有威胁的干热风。干热风的形成是由于日照强烈,地表温度升高,而一般麦地都有吸热的作用,在达到30°C左右时,地表上空的空气就会把地表散发的热量吹散开,并且将这些热量吹到麦子身上,干热风可以蒸发麦子自身的水分,破坏麦子的叶子,使得叶子很难进行光合作用,时间长的话还会使麦秆枯萎,如果不抓紧灌溉和喷洒叶面肥的话,那么麦子轻则减产10%左右,重则40%左右,对于辛辛苦苦种了几个月的农民来说,这“一险”一定要防治。

总之,过了小满天气就会出现天气炎热、气候干燥的现象发生,在南方也还会出现强对流天气产生的降雨或者冰雹出现,而小麦这时候是成熟期,所以不管是干旱还是雨涝,我们一定要在小麦收割前做好所有的防护准备,不能在最后收尾的时候输给了自然灾害。最后祝所有农民兄弟们今年丰收满满,五谷丰登。


布衣小农人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句农谚我觉着是说,到了农历二十四节气小满时节,小麦还不到成熟收成的时候,这时候小麦还有可能发生自然灾害或者病虫害,造成小麦减产。

今年这句农谚在我们当地被应验了。今年小满的时候,我们当地频繁下雨,雨势还不小,下下停停,并且伴随着大风。小麦快熟了,连续的阴雨,高温导致整片的小麦发生霉变,发黑的小麦完全死亡,在田地里,一眼望去大部分的小麦麦穗都是黑色的。今年的小麦前期长势还不错,快熟的时候碰见连绵的阴雨,让小麦受损严重,现在为了减少损失,有些地区已经开始收割小麦,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左右。而且今年的小麦霉变严重,就算收成之后,也不好卖,发霉的小麦没人要的,自己也无法食用,霉变严重的只能丢掉。



小麦没有收到家里以前,都是可能发生各种自然灾害的,有些地区暴风雨,大风,阴雨,等灾害天气导致小麦倒伏严重,扶都没法扶,只能提前收割,造成小麦损失严重。有时碰见连续的高温炎热干旱,也会严重影响小麦的灌浆饱满。


农谚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对农民的农业生产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根据农谚,做好一定的预防措施还是很有必要的。


乡间一抹阳光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小满”指的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满”节气(5月21日),“不满”指的是冬小麦灌浆不饱满,而“一险”指的“干热风”对灌浆不饱满小麦造成减产的危险。

为什么会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么个说法呢?

原来,对于对大部分地区的冬小麦来说,5月21日的小满节气时,小麦穗籽粒正在陆续的灌浆饱满成熟的关键期,此时最怕干热风的影响。而此时的天气也正好处于雨季来临前的高温干旱期,白天最高气温能够达到30多度,此时刮的风,既干又热,在农业上被称之为“干热风”。如果在干热风侵袭时,小麦为充分的灌浆、籽粒未能发育饱满,会加速小麦的蒸发作用,使小麦体内的水分大量蒸发流失,破坏小麦的叶绿素,使光合作用停止,造成小麦植株茎叶枯萎、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是小麦因为灌浆不足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小麦减产。

小麦在遇到干热风时,可以按照1公斤草木灰+水5公斤的比例,每亩喷20-25公斤进行及时补水,也可以按照每亩50克助长剂+50公斤水的比例喷施,促进小麦顺利灌浆,降低干热风的危害。


农技小背篓


北京时间2019年5月21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农村流传下来了很多谚语都和农业有关,都是农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经验的结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强,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是什么意思呢?

农家有谚语“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意思就是冬小麦长到小麦时,就进入了成熟阶段,是个丰收的好兆头了,农民心里收获的喜悦可想而知。但谚语又云“小满不满,麦有一险”,小满之后小麦进入乳熟阶段,一旦遭遇干热风的侵害,小麦就会灌浆不足、籽粒干瘪。所谓的干热风,就是湿度低于30%,气温高于30度,风速大于3米/秒。可见小满之后,小麦怕干热风。

此期间要注意浇好“麦黄水”(小麦快要黄熟时所浇的水),以增强小麦的长势,抵御风灾的侵袭,否则小麦就会有减产的危险。

“小满无日晒,仓廪里无麦。”

如果小满期间不出太阳、阴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麦子就会歉收,家家户户的仓囤里打不下不少新小麦。可见小满之后、小麦怕阴天下雨。

小满之后小麦开始发黄,一旦碰上大风天气,很容易造成小麦倒伏。倒伏之后麦穗进了地上,收割就费劲了,可见小满之后,小麦怕刮大风。

总之,在小麦收获之际,要注意天气预报,观察小麦生长情况,结合农谚经验,施宜管理田间地头,因地制宜,才取使小麦喜获丰收。





王蒙缘


农村流传下来了很多谚语都和农业有关,都是农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经验的结晶,就算现在对农业生产也有着非常强大的指导作用。同样的,二十四节气也是我国古人为了农业生产而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和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业谚语“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是什么意思!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句话中的“一险”指的是对小麦伤害非常大的干热风。往往在这个时候,小麦刚进入乳熟阶段,还未彻底成熟,一旦遭受干热风危害,就会灌浆不足,麦粒干瘪,导致减产。所以这个时候,作为农民一定要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并做好应对干热风的措施,以免小麦减产白忙活一年!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有关小满节气的农业谚语,都对我们的农业生产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比如:“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小满不满,无水洗碗”“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下,犁耙高挂”“小满三日望麦黄""大麦不外小满,小麦不外芒种""小满每天赶,芒种不容缓""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农业谚语能流传至今,都能找到其科学的解释,咱们农民也能通过自己的经历证明这些谚语的正确性,可见老祖先的智慧实在是太厉害!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个说的是什么情况?

看到这个题目我真的是恨得牙根痒痒的。今年在我们河南老家,情况是恰恰相反的。

没有所谓的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而是小满大满江河满,农民种的小麦遭殃了都。这句农谚语在我们老家彻底的失灵了。

豫西南的情况,今年的小麦收成不容乐观。在小满的时候,连着几天下的都是大雨,正赶上小麦将熟未熟的时间,小麦泡在雨水中呻吟,很多的农民的地块的小麦,都是成片成片大面积的倒伏掉了,远远看去是满目的疮痍啊。

近距离观察的话,很多早熟的小麦品种已经生芽子了,今年丰收的希望又被打击掉了。至于没有生芽子的小麦,多半是晚熟品种,但是几天的雨水浇灌,麦穗也是颜色发乌发黑了,小麦的商品卖相是大大的打折扣的。

至于农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个说的是什么情况?就是在小满时节不下雨的话,就会有刮干热风的情况出现,那么农民种的小麦就会面临受到干热风侵袭的危险,最后会因为小麦灌浆期受到影响,而造成小麦严重的减产。

麦有一险的原因就是小麦在干热风中水分蒸腾严重,从而导致小麦叶子呼吸加快,水分流失过快,小麦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影响,茎秆干枯,导致小麦干瘪而欠产。

小满无雨,芒种无水。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现在想想,农民要是活在农谚里,有时候真的很无奈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何去何从的了。


农村老俗话


今日小满,农村俗语“小满不满,麦有一险”是什么意思?为何麦子有一险?

今天是小满节气,作为24节气之一,小满对于粮食收成来说至关重要。之所以称之为“小满”,只要是指夏熟粮食正处于灌浆期,颗粒尚未完全饱满,尤其是小麦,正处于由青转黄,颗粒结籽期。现在走在乡间的小道上,迎面可以闻到麦香。

农村俗语是农民总结而来的,用来表现农村、农业实践,并指导实践的话语。是农民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在技术条件还不发达的年代,谚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指导生产活动,还可以预测天气、评估粮食产量的作用。可以说绝对是农民的“活字典”。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句俗语就是关于小满节气,小麦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这里面的小满不满,是指小麦在小满左右还未完全颗粒饱满,既迎合“小满”时节,又表达小麦的状态。而提到的麦有一险主要是指在这个阶段,要提防出现干热风的侵袭,给小麦的收成带来影响。

什么是干热风,干热风对小麦有什么影响呢?

干热风又称为“干旱风”、“热干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自然灾害,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春小麦还是冬小麦都有可能发生。主要表现为湿度低于20-30%,温度高于29°C,风速大于2m/s的天气。由于在小满期间,小麦正处于灌浆期,这个时候发生干热风,会使得小麦开花期转移,灌浆期缩短,粒籽干瘪而减产,影响小麦的收成,一般视干热风的级别,可能使得小麦减产1-3成。对于即将收割的小麦而言,这个时候出现干热风绝对是非常可惜的,因此要提防小满期间出现热干风的侵袭,视为“一险”。

那么如果出现干热风,应该如何预防呢?

除了前期的选种之外,在小麦灌浆期要适当浇灌灌浆水,灌浆水一般在小麦灌浆前期进行,如果遇到干旱天气,还需要早做准备,早浇水。同时,在麦黄期也可以根据田地水费情况和小麦生长情况,适当浇灌麦黄水,一般在茎叶开始转黄、成熟前的10天左右进行,如果麦田肥料较足,小麦生长旺盛,不要浇灌麦黄水,以免肥料流失带来小麦减产。最后,也可以喷洒磷酸二氢钾、施硼、锌肥等预防干热风。

综上所述,小满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一定要预防干热水的侵袭,以免造成灌浆期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在实际生产作业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合理进行水肥的补充,预防干热风带来的损失。农村俗语从实践中总结而来,还是具有很强的可信性。


指尖三农


我是容姐,一个喜欢俗语的农村女子,我喜欢听我们这里的老年人,讲关于俗语的故事。现在我就来说说我对小满不满,麦有一险的看法。


小满不满

小满节气到了,今天早上跑步的时候,看到麦子有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远远望去,麦田呈现出淡黄色了。与之前的墨绿色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我随手揪了一个麦穗,籽粒已经半仁了。看到这种情形,让我不禁想起了俗语小满不满来。看来我们的祖先总结的真是太实用了,让我又一次对我们的祖先肃然起敬起来。

麦有一险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每年小满过后,华北地区的雷雨多了起来。记得在三十年前,有一年麦收的时候,连续下了七天的雨。那时麦收早的,小麦已经收回了家,可是大部分都没有收割的。我家的小麦经过了七天七夜的雨后,小麦在秸秆上就长出了芽。那一年,像我们家的这种情况不在少数。因为小麦长芽,所以面粉做出来的馒头面条都是黏黏的,那一年我们吃了一年的黏黏的馒头和面条。


还有一年,小满后,芒种前,天总是雷雨不断,而且还有大风,把快要收割的小麦都吹倒了。因为小麦还在灌浆期,所以直接造成了小麦的减产。这样倒伏的小麦,收割机收割的时候,还要加价十块二十块的。农民本来就减产,还要顿花收割钱。

综上所述,农村的这句俗语,不仅在古代适用,在现代也同样适用。每当说到俗语的时候,我都会不由得佩服古人们的经验丰富,以及他们的研究的精神。你们也会和我有同感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