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故宫为何会接受《丝路山水地图》的捐赠?

简华义



小君我近几年从来不看春晚,因为全是各种小鲜肉在台上张牙舞爪的跳、唱,而最逗趣的小品类节目也是让人觉得“很牵强”的笑。

不过今年春晚播到快9点的时候,突然插进了一点“小意外”,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单霁翔先生出场了,同时还带来了咱们今天的主角——《丝路山水地图》。

“《丝路山水地图》的前世今生”

《丝路山水地图》,其实这幅画的原名不叫这个,它本藏于明朝内府,上世纪30年代被日本著名收藏机构藤井有邻馆收藏,因为图中题款被剪去,名字不得而知,后又因原收藏者尚友堂在卷头包首题写了“蒙古山水地图”几个字,故得名。

为啥这幅画会被裁去呢?

这是古董商为了将一幅画卖两幅画的钱故意这么弄得,这幅《丝路山水地图》原长40多米,现在看到的是它四分之三的部分,另有10多米被裁去了。

“蒙古”,和现在的蒙古概念不同,它指的是16世纪称雄欧亚大陆、仍然统治着从今天的甘肃嘉峪关以西直至土耳其和北非的蒙古四大汗国的后续王朝。

所以这幅图可以说是现在我们说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一个缩影。

“《丝路山水地图》到底画的什么”

这幅地图经过考古专家的鉴定,绘画时间为明代嘉靖年间,这个时间可不得了,因为一直以来咱都认为中国人对于西域地图的了解,来源于万历年间的外国传教士利玛窦,而这幅图的发现,一下将这个时间提前到了万历的爷爷嘉靖那代。

而且也说明了咱中国人对于世界地理的认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幅地图用的是青绿山水的画法,和《千里江山图》一样,全图绘制了从嘉峪关到天方(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的这一路,共211个西域地名,比如中国的敦煌、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阿富汗的赫拉特等等。

这幅地图刻画精准,算是当时世界上地图绘画的一个经典,比如图中的这个(如下图)

看起来黑乎乎的很可怕,其实画师想表现的是横亘于天方国和戎地面之间的红海,现在也是这样的。

“《丝路山水地图》的回家路”

这幅山水图是由爱国企业家许荣茂先生出资2000万美元(1.33亿元人民币)从私人收藏家手中收购,同时无偿捐赠给故宫,写到这,不禁要向许先生竖大拇指,希望国家也能对这样的行为好好报道一下。

而故宫为何会接受呢?

答案很简单,它本来就是属于故宫的东西,算是“回家”了。这幅地图当年就是专门绘制给嘉靖皇帝看的,所以肯定原藏于故宫。

而这幅画展现的是明代丝绸之路上各个国家的概况,对于我们现在“一带一路”的研究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珍藏于故宫,我想是最佳的选择,毕竟故宫里有最专业的的专家能够对画作进行保存和研究。

不过关于这幅画的深层含义,有学者指出它并不是关于中国和西域诸国搞贸易,搞丝绸之路的产物,而是画的往天方国(即麦加圣地)的朝圣之路,所以重新给其取名“丝路”尚有不妥。

而且大家可以看到整幅图卷上所有城池的大门都是打开的,唯独终点的天方国是半开(如下图)

这是否有某种宗教上的意义呢?

不得而知,不过这是历史学家讨论的问题。

咱们现在看这幅画,只要能够感受到当年明朝人对于西方世界的探索和精准描述,同时还有画师在地图绘画上的高超技艺,我想这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