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段誉在历史上是怎样的皇帝?

合浦仔林哥


段誉是历史上大理国在位最久的皇帝,而且血统纯正,颇有作为,最后活到了95岁。

段正明、段正淳都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人,大理国在段正淳之后继位的国君名叫段正严,本名段誉,表字和誉,是段正淳之子,大理国第十六代皇帝。从段誉1108年继位到1147年禅位为僧,他在位长达四十年,是大理国22个皇帝中在位最长的一个。

首先来介绍一下大理段氏的起源,大理段氏是起源于春秋初期的郑国。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郑伯克段于鄢这一历史事件,郑庄公打败共叔段以后,共叔段便逃亡了河南,他的子孙中有以段字作为姓氏,这便是段氏的起源。后来,他的后人到达了云南,并在那里建立了大理国。大理国佛教盛行,儒家和佛家几乎融为一体,儒生无不崇尚佛法,佛家的僧人也诵读儒书,这就是所谓的“释儒”。看过《天龙八部》的都知道,其中对大理的描述也基本是符合这段历史背景的。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天龙八部》中段誉的父亲段正淳。小说中段正淳极其风流好色,四处留香,最后更是为自己心爱的女人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实历史上的段正淳形象并非如此风流好色,到处留情,更没有在未登级之前自戕来报红颜知己。作为大理国的皇帝,他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国内减轻国民的负担,外交上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他在位十一年,开“后理国”之国祚,是个实实在在、力求中兴的帝王。历史上的段誉是段正淳亲生的,和”延庆太子”可没有任何关系。段誉在位四十年,勤于政事,爱民贤,是个好皇帝。《滇云历年传》中说“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同时《天龙八部》中说他“爱民、纳谏、和平”三条,也是非常符合历史形象的。

不过当时的大理很早已经是高氏专国了,段誉还是没法改变这一点。加上,段誉过于宅心仁厚,“爱心太重”,对其子、对其敌人都狠不下心来,到了晚年的时候非常的无奈。1147年,段誉因为子孙互相争权夺利,于是禅位为僧。禅位为僧的段誉修行直到95岁元吉,史称大理宣仁皇帝。


历史是什么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佛皇帝

段皇爷这辈子值了。

当然,小说不能当真。我们看看现实中的大理皇帝段誉的精彩一生。

1.武术痴儿

历史上的段誉是大理国的第十六位皇帝,名字叫段正严,他爹叫段正淳,他儿子叫段正兴,听着像哥仨,呵呵。

小段自小喜欢舞枪弄棒,“幼喜刀戈”。7岁时,拜在佛教天台宗六铉大师和妙澄大师门下,学习六门妙法,都是奇门异术。这点和小说里很像,绝对是“段家武学”。

2.小段上位

和小说不同的是,小段生在帝王家,正事还是要干的,就是搞政治。当时,国家名义上是他们段家的,但实权都在大臣高家手里。

所以,小段小时候,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是政治气氛很紧张,剑拔弩张。

其伯父迫于高家权势,甚至禅位为僧,导致灭国。

高家虽然篡了位,但是,压力也不小,后来又归政给段誉的父亲段正淳。

1108年25岁的小段上位。

但实权还是在人家高家手里。

3.勤政爱民

小段作为皇帝,还是可圈可点,历史评价其:勤于政事、爱民用贤。

段誉励精图治,一心一意谋发展。

他在外交上也显示了很高的才能。大理主动和大宋交好,小段被赐封了一大堆头衔。

两国关系处在热恋期,贸易往来不断。

大理在小段的打理下,蒸蒸日上。

4.文艺小青年

小段不光皇帝当的好,副业搞的也不赖。

史载其:善书荷花,喜琴。

喜欢画荷花,爱弹琴,风流倜傥啊。

大理整个国家都信佛。小段自小受佛家影响,一心向佛。

他治国的主要理论也是佛学,不瞎折腾。

5.心灰意冷

小段身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

大宋被打成了南宋,北方辽、金、西夏,哪个都不好惹。

小段的大理只能在大国缝隙中求生存。

国内的情况更糟,小段虽然治国有一套,但是一直没能解决高家的问题。

1147年,在干了39年皇帝之后,小段心力交瘁,主动让贤,当然主要是为了缓和矛盾,跟他伯父和老爹一样,禅位为僧了。

1176年,段誉以94岁高龄离世,谥号宣仁皇帝。

段誉作为皇帝,虽然谈不上雄才大略,但也算有为明君!


饮水君


段誉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史上并无叫段誉的皇帝,不过段誉的原型人物段正严是大理国皇帝,他是怎样的皇帝呢?



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是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史称大理宣仁帝,父亲为文安帝段正淳。

段正严于宋徽宗大观二年即位为帝 ,父亲文安帝段正淳出家为僧,传位于他,时年段正严二十六岁。第二年,段正严改年号为日新,后来,段正严又连续改年号为文治、永嘉、保天广运。

段正严即位后,与宋朝始终保持友好的朝贡关系,多次向宋朝进贡,深得了宋徽宗的欢心,宋徽宗册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上柱国、云南节度使、大理王。靖康之变后,因各种原因,大理国方才与宋朝渐渐疏远。



段正严堪称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据《滇考》记载,段正严“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十分同情社会底层百姓的痛苦,仁慈治国、减轻徭役赋税,深受大理境内人们的拥护,但是却不能改变高氏专政的局面。

高氏专政要从上德帝段廉义时说起。上德五年时,上德帝被大臣杨义贞所杀,杨义贞自立为帝,大臣高智升派儿子高升泰带兵讨伐,杀死杨义贞,拥立段廉义的侄子段寿辉为帝,但一年后,段寿辉因高氏势大,心不自安,就出家为僧,禅位于堂弟段正明,即《天龙八部》中的保定帝。

段正明在位十三年后,被逼出家为僧,禅位高升泰,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在位两年,临死时瞩其子高泰明将帝位归还于段氏,段正淳因此即位为帝,复国号大理,但国家实权仍然掌握在高氏手中,段氏只是高氏傀儡。

段正严继位后,虽然极力想改变这一局面,但已无力回天。在他执政后期,由于高氏内讧引起政局动荡,诸部不时反叛,加之天灾频繁,诸子争位,段正严心力交瘁,在他64岁时传位给儿子段正兴,段正严出家为僧,法名为广弘。段正严在位长达39年,是大理国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

段正严出家后,他在无为寺任主持,他重修了罗汉堂,命工匠凿了五百石罗汉,他自己还亲自动手凿了无为寺历代高僧像,后来他又住荡山和崇圣寺,九十四岁时圆寂,也是大理国皇帝中最长寿的人。
段正严自幼喜欢刀兵,七岁时,曾拜六铉大师学习文韬武略。六铉大师本是天台高僧,与周侗齐名,学识渊博,文武双全。后来段正严又跟妙澄大师学习奇门异术——六门妙法,或许金庸的六脉神剑就源出于此。段正严还善书荷花,喜琴,有《玉荷诗笺》四卷和《琴谱》一卷留世。


王孙阿狸


段誉的原型人物指的是大理国的第十六位皇帝段正严,他还有个名字叫段和誉,他爹倒是和小说中名字一样,都叫段正淳。段正严当了39年的皇帝,是大理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个皇帝。而且他的身体很好,寿命很长,活了94岁才死。

首先说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大理国是个崇尚佛教的国家,大理段氏似乎也都很喜欢当和尚,从第十二位皇帝开始,连续三任皇帝都是出家为僧,然后禅让皇位。段正严上位也是因为他爹段正淳当和尚去了,把皇位甩给了他。而段正严的万年也走了他爹的老路子,同样当和尚去了。

金庸的小说中才塑造的一灯大师这个人物,原型正是段正严的孙子。大理国历史上前后一共有10位皇帝最后都出家当和尚了。

段正严这个人作为皇帝还是勉强合格的,史书记载他工作非常的勤劳,也非常的爱民。

但是大理国除了皇家段氏,还有一个高氏。高家人作为权臣一直把持着朝政,架空皇帝。还曾发生过高潮换代取代段氏的事情,虽然后来主动把皇位归还给了段氏,但是夺权的事情却一直在发生,段氏一直无力清除掉高氏,所以造成了国力极大的消耗。

之前说到段氏有好几任皇帝都当了和尚,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权力被高氏给架空了,心灰意冷才出家的。

段正严虽然贤明,但是性格太过于软弱。高氏派人刺杀他,刺客失手被抓,他竟然可怜这两个刺客把人给放了。刺客惧怕高氏而被迫自杀,段正严还夸这俩刺客是义士,给他们修了义士冢。这也侧面反映了他为什么斗不过高氏。

后来高氏内部同样为了夺权而起内讧,高氏的几个主要人物分别扶持段正严的几个儿子相互残杀,打的不可开交,更加剧了国家的动荡,也更加的让段正严难过。

看着儿子们被高氏利用而自相残杀,段正严同样心灰意冷的出家当了和尚。

总结一下就是,段正严是个好人,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当皇帝不光要有仁慈的心,还应该有铁血的手腕,一味的仁慈只会让国家走向覆灭。


漂浮菌


金庸先生曾经坦言,“如果在我的小说中选一个角色让我做,我愿做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因为他“身上没有以势压人的霸道,总给人留有余地”。


确实,相比大哥乔峰的一脸正气,和二哥虚竹的过于不通世情,段誉是整部《天龙八部》里最帅气、最耀眼、最活色生香的那个。他知书达礼、善良谦逊,虽是个十足十的“情痴”,但一点都不猥琐油腻,反倒翩翩君子、温润如玉。

金庸的小说,人物大都有历史原型,段誉也不例外。段誉其人,实际上是大理王室的第十六位皇帝——段和誉,又叫段正严,其老爹也正是文安帝段正淳。那在历史上,段誉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呢?有书君认为,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描述他:

一、临危受命,奈何手腕疲软,终不能力挽狂澜。

段誉,也就是段正严出生时,皇帝是他的伯父段正明,但实权却掌握在大理望族高智升、高升泰父子的手中。后来,高氏甚至狼子野心,直接推了段氏,自己做了皇帝。


高升泰病逝后,迫于朝廷内的压力,又将政权归还了段氏,段正严的父亲段正淳随之被拥立为皇帝,大理国重建。然而,整个大理的实际政权仍然在高氏的手里,国不国,臣不臣。

再加上当时天灾不断,国力衰退,段正淳心灰意冷,仅仅做了12年皇帝,便学哥哥禅位为僧,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段正严。段誉临危受命,刚刚继位就遭遇了滇东乌蛮三十七部的联合反叛。无奈,他只能命令宰相高泰明前去平定,继续仰仗高氏威名。

历史上的段正严和小说里的段誉,性格都很软弱,有一颗难得的慈悲心。可帝王最忌善良无度,饶是他再以德报怨,重用高氏,仍敌不过被架空的命运。手腕疲软造成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让段正严心力交瘁。再加上四个儿子明争暗斗,将朝廷闹得乌烟瘴气,他心灰意冷,只好落发为僧,避去了红尘之外。

二、满怀希望,然而老天都不肯帮忙,也是无奈。

可在继位之初,段誉是满怀希望的。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实施仁政,为百姓减轻徭役赋税。他勤政爱民,处事温和,更难得的是没有暴戾之心,对待刺杀他未遂的刺客,都能轻易放过。按理说,这样一位皇帝,应该是最得民心的。可他忘了,为君之道,光有“仁义”是不够的。

更无奈的是,到了他执政末期,朝廷外叛、内讧层出不穷也就罢了,连老天爷都不肯帮忙。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整个大环境之下天灾频降,大理国民不聊生,满朝哀怨。之前交好的宋朝正值靖康之乱后期,也是自顾不暇,求不来半点相助。


执政39年,虽然在大理历史上已经是最幸运的皇帝,百姓也曾安居乐业,但他终究也没有逃开属于段氏的“魔咒”,真真无奈至极。

三、小时得高僧教导,老时又皈依佛门,逃不开的怪圈。

大理是一个全民尊崇佛教的国家,以佛立国,以佛治国。段誉小时候的启蒙老师就是寺里的高僧,佛家讲求心态平和,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自不会教他杀伐果断,也不会让他暴戾治国。所以,段氏的帝王多施仁政,却下场都不怎么完满,也是必然的因果。

据记载,从大理建国到灭亡,22位皇帝里有10位皇帝都出家做了和尚,段誉也紧随其后,法号广弘。唯一更幸运些的,可能也只是他活到了94岁高龄,看尽了大理王朝的兴衰败落。

小时得高僧教导,老时又回到佛门,看似是进去了一个逃不开的怪圈,实则跟全民信佛,甚而以佛治国关系密切。

段誉其人,自《天龙八部》里潇洒而来,自浩瀚历史中潇洒而去。虽然少了许多武侠世界里的侠肝义胆与热烈情爱,但段正严无论如何都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只不过身有掣肘,诸多遗憾,所以金庸先生才会创造出段誉,让他在武侠的世界里好好潇洒自由了一把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段誉当然是金庸老先生《天龙八部》里的小说人物,他老人家小说故事情节的主脉络总会在历史上隐约出现,其人物也有可能找到原型,《天龙八部》里集高超武功和一往痴情于一身的主人公段誉没有例外,他的原型是11世纪后大理国第二个皇帝段和誉。


为啥是后大理国呢,是这样的,大理国创建于公元937年,当时中原地区正好是五代十国时期,第一任皇帝是南诏大将段思平,建都在今天的云南大理太和村一带。

大理国全国上下都信仰佛教,国内到处佛香缭绕,就有了个好听的别名叫妙香国。和所有中原政权一样,大理国有一权臣尾大不掉,名叫高方,因在段思平开国时立有大功,被封为岳侯,而且世袭。高家的势力越来越大,高家到了高升泰这一辈总揽国家大权,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公元1081年,高氏拥立段正明为帝,这个皇帝本人倒是不错,勤俭朴素,亲政爱民,可是大权在高升泰手里,1094年这个做了13年的窝囊皇帝被迫将皇位禅让给了高升泰,自己看破红尘出家做和尚去了。

高升泰登基过皇帝瘾,到这时前大理时期结束。高升泰改了个响亮的国号叫“大中国”,口气倒是蛮大的,可做皇帝是要有真龙天子的命。这高皇帝金銮殿没坐两年,口角歪斜,哈喇子乱掉,中风瘫痪,眼看就不行了,临死前意识到可能自己篡位得到了报应,为了死前能最后抱个佛脚积点徳以免下地狱,关照儿子高泰明把皇位还给段家。



高泰明遵父命,把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推上皇位,这也是后大理时期的开始,这一年是公元1096年。皇帝宝座上坐的是段家的子孙,可朝政还是高家子孙把持着,高泰明家族世袭大理相国两个多世纪,始终掌握着大理国政权。这大理国皇帝做得忒没劲,整个一傀儡,段家就没出个政变分子翻个身做主人。段正淳干了12年牵线木偶,辞职不干出家当和尚了,把皇位交给了儿子段和誉,后大理国第二位皇帝也是段誉的原型出场。



段和誉做皇帝是才二十几岁,也得忍气吞声面对高家的权势,处处小心,谨慎行事。高泰明去世后,他在外头各处镇守的儿子们回京奔丧(怪不得高家硬气,儿子多又掌握兵权,不像段家子孙,混不下去就出家当和尚)。事后段和誉请客吃饭,高太明一个儿子叫高智昌可能喝多了,竟然大言不惭说段家没啥了不起,若不是咱高家拥护,皇帝一分不值,今天这皇位本来是我的,是我老爸听了我爷爷的话才让你段和誉当的,你段和誉当皇帝,我就不服。

这些大逆不道的造反话要是在平常封建国家政权里,非得诛灭九族不可,但在段氏大理,段和誉只是放不下面子,把高智昌发配了事,事还没完,这高智昌经不起折腾,在那死掉了。

段和誉感觉惹祸上身,一面抚恤高氏家属,一面做法事超度亡魂,就在这档口,高智昌两个忠心手下决心为主人报仇,找了个机会手持利刃冲向段和誉要行刺。幸亏行刺未遂,刺客被身边侍卫活捉,这两人也供认不讳,段和誉也感其忠义就放了他们,没想到他们见报仇无望,当场自刎而死,这两人倒有些春秋刺客侠义的意思。

段和誉在位期间,最大的作为就是和宋朝搞好了睦邻友好关系,使大理国和宋朝的关系一片和谐。至于段皇帝身边的美女大都无从考证,只知道他的皇后也姓王,和神仙姐姐王语嫣同姓。

还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段和誉也是武林高手,据大理史书《无为寺传灯录》记载,后大理国二世国君段和誉从小喜欢刀剑,七岁入学,得到六铉大师的指点,这六铉大师和当时的周侗(岳飞师父)齐名,文韬武略样样具备,段和誉兴许真的会点凌波微步,六脉神剑和一阳指。

段和誉晚年时又碰到了皇帝到最后都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继承人的问题。具体几子夺嫡不大清楚,问题更严重的是在每个儿子背后都有高家势力的影子,这样造成的局面相当复杂,段和誉既不愿看到儿子们同室操戈,血肉相残,但也无计可施,没有办法,大理国皇帝最后的保留节目让位出家,退出红尘,再也不问凡尘俗事。

从此在崇圣寺青灯为伴,佛经为伍,法名广弘,自娱自乐94岁高龄去世。段氏皇帝有家国恨,和美女之间应该没啥情仇恩怨,段氏皇帝和佛家有缘,段和誉武功不一般倒是在金庸先生小说里有所体现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金庸武侠世界“第一痴情小白脸”,那当数《天龙八部》中的大理王子段誉了。


说到段誉大家一定不陌生。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的段誉,一阳指、凌波微步练得出神入,艳遇连连,对大美女王语嫣痴心不悔、堪称情圣!



段誉被认为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第一情痴、第一超级小白脸”。简直风度翩翩,帅裂苍穹!《天龙八部》里段誉最后回到了大理国,23岁登基成了大理国皇帝。


一个帅气十足的帅哥皇帝,帅翻了整个武林世界。那么历史上真正的段誉,又是怎样的呢?


(注:峰子君突然犯了武侠疯,本文图片都放林志颖刘亦菲版《天龙八部》)


据考证,段誉的原型为段正严(又名“段和誉”)。文安帝段正淳之子,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生于1083年死于1176年,1108年-1147年在位,在位长达39年,

他是大理国历史上最得寿星眷顾的人,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帝王,高寿94岁。


有人不禁疑问:父子二人名字中都有一个“正”字,怎么看上去像是兄弟?事实上,在中国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都流行父子联名制,也是为了表明血脉相连。



段正严不仅是大理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开启了与中原宋朝的正式外交关系,维系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畅通,保障了西南一带近40年的和平与繁荣。


段正严出生时,大理国皇帝是他的伯父——保定帝段正明,但实权却落在大理望族高智升、高升泰父子手中。1094年,段正明迫于高氏专权的压力,禅位为僧,大理国灭。


高升泰取而代之建立大中国,段正严从皇族变为臣子。1096年,高升泰病逝,临终前迫于国内各部压力,嘱咐其子高泰明归政段氏,段正严之父段正淳随之被拥立为帝,复建大理国。



段氏家族虽然重新掌权,但高姓贵族世袭为相,执政大理国,导致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的局面。1108年,国力衰退、瘟疫四起,加之高氏弄权,段正淳心灰意冷,无心治国,学哥哥避位为僧,传位于儿子段正严(段和誉)。


后来,段正严登基后,以忤逆罪流放高智昌。高智昌后在流放地因瘴疾而死。


据《滇考》记载,段正严“勤于政事”、“爱民用贤、思揽政权”,因此“故远方慕之,悉来贡献”。在《宋史》中,记载段和誉臣服于宋,遣使来朝,并受宋封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就是说,他是一个十分称职靠谱的皇帝,并且和周围国家的关系都特别好。他开启了与中原宋朝的正式外交关系,维系了南方丝绸之路的畅通,保障了西南一带近40年的和平与繁荣。


政治:从政绩来看,他可以说是一位具有文韬武略的优秀帝王。他勤政爱民,十分同情社会底层百姓的痛苦,仁慈治国、减轻徭役赋税。大理境内的人民都十分拥护他。

军事:段正严在位时,有三十七蛮部叛乱,派相国高泰明平定,并由第四子高明清于鄯阐镇守。


段正是一个好皇帝,他惟一不能改变的,是高氏专国的事实,颇有点强龙南压地头蛇的感觉。《滇云历年传》云:“正严即励精图治且四十年之久,究亦不能挽回万一,盖势之所趋如水之就下,回狂障决不可得矣。”


大理国全国尊崇佛教,上至国君,下至庶民均以出家为荣。“以佛治国”的思想在政治制度上也有着充分的体现,比如各级官员都必须“通释习儒”,即通晓佛学的义理又熟悉四书五经。


在大理王朝22代国王中,先后有10个国王当了和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从小跟随大师学佛的段正严,最终也和伯父、父亲一样,禅位出家。


到了段正严执政末期,段氏家族与高氏家族在王位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导致大理诸王子的内争外叛,致使大理国政局陷入混乱。



段正严心力憔悴,公元1147年,为缓和各方矛盾,他主动将帝位传予儿子段正兴,自己去无为寺削发出家了。之后,段正严长期在大理崇圣寺等佛寺修行,法名广弘。


段正严削发出家,高寿94岁而终。段正严死后,庙号宪宗,谥号宣仁皇帝,史称大理宣仁帝。


《无为寺传灯录》记载:第二十三世宣仁皇帝广弘法师后大理国二世国君段和誉,幼喜刀戈,七岁人学,就学于龙苑六铉大师。大师天台高僧,游方入滇,遇逍遥大师,论佛法,一见如故。


【更多有趣历史,点击关注“峰子奇观”!】


峰子奇观


在小说中段誉和父亲段正淳都很有女人缘,段誉也是真实的历史人物。



一 大理建国

大理国的前身是南诏国(公元738-902),这个南诏国国家不大,可是也给唐朝带来了不小麻烦,在南诏国的灭亡之后,大理国建立之前,这段时间也是兵连祸结,国家动荡。

公元937年,节度使段思平率领多个少数民族部落起义,打出“减尔税粮半,宽尔徭三载”的口号,赶走暴君杨干贞,大理国就此建立。

二 权臣干政

在段正明在位13年,也就是小说中的保定帝,高氏父子手握重权,公元1094年,段正明出家为僧,禅位于权臣高升泰(实际就是篡位),高升泰改国号“大中”。

高升泰当政不久就身患重病,而且国内不稳,高氏认为是自己篡位得到报应(信奉佛教),因此遗命归政于段氏,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皇帝(文定帝),但是高氏一族一直掌握实权,在朝廷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 段誉出场

1108年段正淳出家为僧,26岁的段正严(段誉,也称段和誉)登基。

高氏手握重权,一度废立皇帝,所以段誉不得不和权臣高氏处理好关系,段誉主动与高泰明联手,高氏出兵平定叛乱,此后大理国国内稳定,和周边国家关系稳定,特别是和宋朝保持良好关系,边境贸易活跃,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个小盛世。

段誉在位39年,享年92岁,在古代可谓是高寿。公元1147年,65岁的段誉,由于诸子的内斗,他疲惫不堪,宣布退位出家。



段誉在位期间勤政爱民,他宽容,仁慈,算得上是位好皇帝,但是由于大理国权臣势力庞大,而且大理国信奉佛教,因此段誉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魄力。


我是一个小书虫


《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原型叫段和誉,是大理国第十六位皇帝,也是大理国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据记载段和誉勤于正事、爱民用贤,是一个难得的好皇帝,可惜也是一位很悲剧的皇帝,因为从大理国第十四位皇帝段正明开始权贵高家就已经把持朝政。最终段和誉主动禅位出家当了和尚,一直活到94岁去世。

公元937年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一部分贵族发动政变登基称帝,因为大理皇室得位不正,为了统治稳固不得不重用帮助夺位的李、高、董等贵族,这些人世代高官厚禄、权力极大。到了大理国第十四位皇帝段正明时期,高姓贵族高升泰击败其他所有贵族大权独揽,甚至于在短时间内篡夺过大理段氏的皇位。最终虽然高家迫于各方压力将皇位还给了段氏,但是高姓贵族世袭为相独掌朝政,到了段和誉继位的时候已经形成了“段姓有国无权,高姓有权无国”的局面。

公元1108年,段和誉接受父亲段正淳的禅位成为新皇帝。段和誉是一个比较贤明的君主,一直希望将权力从高家手中夺回来,可惜已经无力回天,高氏势力始终不倒,朝中大臣一直以高氏为尊。段和誉统治后期,高氏家族为了争夺权力陷入内斗,进而弄的大理国动荡不堪;甚至于段和誉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成为了高氏家族争权的傀儡自相残杀。段和誉无力改变这种局面,最终心灰意冷于1147年退位出家。

段和誉和《天龙八部》中的段誉性格上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为人非常温和、大度,即使是对待要杀自己的人也是待人以宽,大理境内的人民都十分拥护他,只能说生不逢时吧。


当狗容易做人难


金庸小说中有名的贵公子段誉,就是后理国第二任皇帝宪宗宣仁帝段和誉,又名段正严,他的父亲是后理国第一任皇帝中宗文安帝段正淳,也就是金庸小说中处处留情的镇南王,段誉的伯父是前理皇帝段正明。

傀儡世家大理国

段正严也就是段誉,段和誉,他是段正淳的长子,打小就喜欢刀枪棍棒的,七岁跟着六铉大师和妙澄大师学习,善画爱琴,这很陶冶情操。

段誉26岁的时候,父亲段正淳被权臣世家的高氏逼迫退位出家,段誉继位。年轻人很容易幻想,富有理想的段誉要做一个亲政爱民励精图治的皇帝。

但是,作为一名傀儡世家的傀儡,面对强大的高家,段誉空有抱负无处展示。当时高家内讧也很厉害,观音派和逾城派互相争夺国相位置,聪明的段誉就想从高氏内讧时不小心从指缝漏出来的权利着手有一番作为,可惜徒劳。

他在位期间,入贡北宋,被宋徽宗册封大理国王。段誉在位39年,高氏的两派各自拥立一个皇子争斗,段誉无可奈何,最后高量成获胜,任职国相,段誉就禅位给高量成支持的儿子段正兴,自己出家无为寺,法号广弘,直到94岁才圆寂。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吧!认为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