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关于《道德经》的二十个争议之十九、二十

关于《道德经》的二十个争议之十九、二十

之十九:“无敌”还是“轻敌”

出处:第七十一章(通行本第六十九章)。

歧义:帛书本、傅奕本作“无敌”,王弼等传本多作“轻敌”。

辨析:

第七十一章帛书本有两个“无敌”,且含义不同。

第一个无敌是“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之“无敌”,这里的“无敌”不是战胜,而是化敌于无敌,其结果不是“战”的结果,而是“为客”、“退尺”的结果,是“慈”、“俭”的结果。因为有“不争之德”(第七十章),所以“不战而胜”是老子设想的最理想化的结果。通行本到“执无兵”就结束了,没有“乃无敌矣”四字。

第二个“无敌”是“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之“无敌”,这里的“无敌”是逞强以争而屡战屡胜。这个“无敌”,通行本作“轻敌”。“轻敌”是轻慢、轻视敌人。有人认为“无敌”是无视敌人,所以和“轻敌”义同,实在牵强。王弼注曰:“言吾哀慈谦退,非欲以取强无敌于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于无敌,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王弼本义也是“无敌于天下”,可见王弼本本来也作“无敌”,所以陶邵学认为“轻”字乃后人所改。

第一个“无敌”是因为不争,所以没有人愿意与之为敌;第二个“无敌”是因为持强而争,所以自认为天下没有对手,两者差别很大,老子认为的“祸”毫无疑问是以取强无敌于天下。

结论:老子本义应是“无敌”。

之二十:“其”与“其上”何其乱

出处:第七十七章(通行本第七十五章)。

歧义:旧注多把“其”和“其上”搞混,或者了为了统一,乱加“上”字。

辨析:

第七十七章全文如下:“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人之饥”之“人”,唐以后注家想当然以为是避李世民讳改“民”为“人”的,所以就又错改为“民”了,但其实帛书本就作“人”。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通行本作“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取”,是动词,“食税”,就是粮税,“取食税”就是被取食税,所以主语是“其”,就是本章的“人”、“百姓”、“民”。后人不但将“人”、“百姓”、“民”统一为“民”,还将第一句的“其”也改为“其上”,强行与后文的“以其上求生之厚也”之“其上”相统一。

“食”就是“粮”,“食税”就是“粮税”,后人以为“食”的动词,有“取”的意思,所以就删掉了“取”字,妄加了“上”字。

结论:“其”就是指老百姓,“其上”就是指来百姓上边的统治者,帛书本更接近老子原貌,逻辑也非常那个清楚,后人妄改,反而愈加昏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