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

百姓看春晚


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

每次看到关于农村丧事风俗习惯的问题我都在回避,因为怕回忆到已经离我而去的亲人,想把那份伤痛和思念埋藏在内心深处。今天鼓起勇气偿试回答这方面问题,不当请多指教。



丧事中的一切程序都有一定讲究,虽然有可能带一点点迷信说法,但大部分讲究都是表达家人对去世之人不舍,是伤心及祝福的表现。比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盆,也是有讲究的,不能乱摔,(1)摔盆之人一般选择死者长子长孙来完成。如果自己没有后代,那就得由死者侄子或亲近人摔,谁摔了就要担起孝子责任。(2)我们这的风俗是盆是去世之人到天堂的饭碗,里面烧的纸灰越多越好,那是到另外一个世界的钱,而且盆摔的越碎越好,不碎带不走,且要一次摔碎,不能摔第二下子。(3)还有一种说法与传说中孟婆有关系。按传统说法,人去世后灵魂都要要踏上黄泉路,在混沌中经过忘川河又来到奈何桥,会在这遇到孟婆,喝掉孟婆手里的忘魂汤世间什么事也不记得了,而亲人不希望去世之人将今世亲人忘记,因此孝子选的这个盆是底部有眼的,这样可将迷魂汤漏掉。



总之,亲人的生死离别让活着人痛不欲生,所有的程序、所有仪式都是为了排解活着人内心痛苦而设置,年轻时我也曾不理解,后来经历过了才明白。


山村梅花


我国以前民间有很多习俗。大多都是有历史渊源的。其中就有一个“摔丧”殡葬习俗。

有书君第一次见到“摔瓦罐”,是在爷爷的葬礼上。

那天,很多人把爷爷的寿材抬起来,准备把它抬到卡车上。

喊丧人问“抬杠的”(抬棺木的人):停当了不?答:停当了。

这时我父亲把瓦罐高高举过头顶,然后把“老瓦罐使劲地摔到地上。只听“啪嚓”一声闷响,瓦罐落地,瞬间摔得稀碎。

然后,父亲扛着灵头旛坐在灵车,一群人浩浩荡荡开走了。

有书君曾经请教过父亲“在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有书君的父亲说:“摔瓦罐”可是有多年的历史啦。”

在《红楼梦》第十三回写道:“又有个小丫鬟名寳珠的,因秦氏无出,乃愿为义女,请任摔丧驾灵之任。”

看来清朝就有“摔丧”的习俗,只是每个地方“摔丧”用的器皿不同罢了。

全国大部分地区常用一种瓦盆儿“摔丧”,这种“瓦盆”是特制的一种丧葬用品。名称有“吉祥盆”、“阴阳盆”、""丧盆子""、“牢盆”、“老盆”等。

一、“摔瓦罐”的由来有很多,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古时候,有一户人家十分贫穷。父亲去世后,儿子没有钱给父亲买棺材发丧。

家里只有半瓦罐粗粮,他手捧瓦罐来到门外,用力摔碎,手捧粮食跪地求助,他宁愿饿死,也希望大家能施舍父亲一领草席裹尸。

乡亲们被他的孝心感动,纷纷往瓦片上捐钱,最后帮儿子买了一口棺材把老人安葬了。

后来,当地人在老人去世后,用瓦罐烧纸钱,然后在起灵前摔碎。表达的意思是就算再穷,也要安葬父母。

第二种说法:

传说范蠡是陶业的发明者,他做了很多陶器出卖,挣了很多银两。

但是范蠡是个非常有爱心的人,他没有忘记周济穷人,经常开设粥棚,向穷人施粥。

范蠡还把做陶器的手艺传授给大家,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范蠡没有儿子,他不知道自己死后,把家业交给谁呢。

一天他拿出一个瓦盆,跟乡亲们说:“我百年以后,这瓦盆咋处理?”

大家说了很多办法,范蠡听了都摇头。有个小伙子说:“人在物在,人去物去。到时候,我给你摔了吧!”

范蠡听了笑着说:“看来我这份家业有人继承了。”

范蠡死后,大家在瓦盆里给他烧纸钱,起灵前,小伙子把瓦盆高高举过头顶,把它摔碎了。

从此以后,村民们就纷纷效仿,在老人去世后买来瓦盆,在里面烧纸钱,然后让去世者的长子,在起灵前摔碎。

第三种说法:

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据相传人死后,要去阴间。

在那里,刚过世的人要用瓦盆把在阳间所用的脏水全部喝掉。

有一个孝子听说有这个话,为了让母亲少喝点脏水,就在瓦盆地下凿了一个洞。其他弟兄一看,也跟着纷纷效仿,一共在盆底打了七个洞。

后来,很多人也学着在盆底打洞,一个、三个不等,一定要取单数。

人们在瓦盆或者瓦罐里烧纸钱,最后在起灵前把它摔掉。

二、摔瓦罐有讲究

摔瓦罐就是“摔丧”,有的地方因为器皿不同,叫法也不同,分别叫摔老盆、顶老盆等。

1、摔瓦罐都是在起灵前摔,必须由家中长子摔,长子过世,就由长孙摔。

如果没有长子和长孙,就让次子摔……

如果没有儿子,就由堂侄子摔。

如果没有堂侄子,也不会让女儿摔,更不能让女婿摔。

2、摔瓦罐只能摔一次,讲究摔得越碎越好,寓意“岁岁平安”。

如果摔不碎,有的地方让“抬丧的人”过来帮忙踩碎。

有的地方把没有摔碎的老盆叫聚宝盆,还要好好的收起来呢。

有书君认为:过去的人们讲究仪式感,人出生了,半个满月酒;人结婚了,举行个婚礼;人去世了,用摔丧来进行告别。

如今,很多地方还保留着摔老盆的习俗,无关迷信,只是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

我们老家河南对这个叫“摔老盆”。其实没多少含义的,就是孝子给自己先人送吃饭碗。人死了之后,总要带着吃饭碗去地下吧?不然以后吃饭没有碗筷。

起灵之前,会有这个仪式。一般是在大门外暂停的时候,有孝子的舅舅摔盆。有的地方说是孝子,可能规矩不一样,都可以理解的,孝子也好,舅舅也好,都是最亲密的关系。老盆一定是要摔的,不摔意味着这家没有后人啊,就连死去也不得安宁啊。

摔老盆很有讲究的,记得以前看过。孝子的舅舅端起瓦盆,先对着棺材把老盆旋转三圈,然后高高的扬起,狠狠的摔在地上。越碎越好的,民间传说这样方便先人携带。就算没摔碎也不能再拿起来再摔了,可以用脚踩烂或者拿砖头敲烂。

还有一种说法,摔老盆是为了求乞先人在地下保佑后世子孙岁岁平安,永世吉昌的意思,另外还有说是摔老盆是为了让先人不喝或者少喝孟婆汤,记得回家的路,来世还做亲人。

不管怎么说,怎么理解吧。都说是一种民间对亲人去世的祭奠和铭记。

摔完老盆就开始上路了。在摔碎老盆的瞬间,亲人们是要痛哭流涕的,从此阴阳相隔,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来世为人能不能做亲人,就看缘分了。


农村老俗话


中国的葬礼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其实说到农村这种起灵之前摔瓦罐的这种风俗也是由来已久,并且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种习俗!在我们老家一般都是早上四五点钟起灵之前由家中的长子来摔这个灰罐!

这里其实还是有一个非常感人的传说。说的是南北朝时候,由于连年战争,本来就很穷苦的老百姓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战争,瘟疫,自然灾害造成了很多老百姓家里一贫如洗,人都生活不下来。

有一家四口之家,哥哥妹妹父亲母亲。在连年的战争当中,在连年的贫苦之中,母亲妹妹父亲相继去世!父亲去世的那一天,小伙子伤心欲绝。家中一贫如洗,连一口薄棺材也买不起,甚至连摆在灵堂的香灰罐也没有。无奈之下。只好把家里存放种子的瓦罐拿出来。他心里面想把这个罐子作为香灰罐,然后把罐子里的种子拿去换一张薄席子,好给父亲安葬!

然后他就把家里边的种子罐子拿了出来,这可是家里面唯一的希望,可是没走几步,一不小心把罐子掉地上打破了。罐子里面的种子也撒得到处都是。小伙子看到此情此景特别伤心的嚎啕大哭。四邻八舍的乡亲听到之后就赶过来看问明缘由之后都大为感动。乡亲们你一文我一文,凑了一些钱,给他父亲办好了丧事。从此,这则故事被广泛流传起来,是孝子尽孝的一个典型事例。

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无论日子过得富贵还是贫贱,为父母尽孝道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而丧事又是人生最后的一件大事,不论是富贵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都要把这件事一丝不苟地做完,才算给生命历程画上圆满句号。否则,在世的和去世的人,都会落下诟病,被人们说三道四。


时光的小栈


摔瓦罐,就是摔盆子吗?不知道风俗一样吗。我家就是就是我爸摔得,我爸是老二,。我大爷不管事。霸占老宅基地。打我奶奶。我爸从小老实。我爸和我妈结婚都是自己挣得钱盖的房子,结婚后。我爷爷奶奶就跟着我爸住了。我爷爷也是老实,跟着我姑父看厂子。自己人,也没正式开工资。一年给个千把块钱。我奶奶在家做饭。就这样,从我记事,我爷爷奶奶,都和我们在一起。现在爷爷奶奶,都走了。留下的都是回忆。😂


努力为明天147230169



落英乡间


问题: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有很多习俗和讲究时值今日依然在沿用,在农村参加过葬礼的朋友应该都见过,就是农村在埋葬老人时,当棺材由众人抬起的那一刻,一般由家里的儿子将烧纸钱的土瓦盆或瓦罐重重的摔在地上,摔的粉碎,那么这个摔瓦罐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取义岁岁(碎碎)平安,让老去的亲人在天之灵保佑孩子们岁岁平安。

在农村摔瓦罐这个也是有些讲究的,不是说那个人随便就被叫来都可以摔的,老人去世后,给老人戴孝帽的都是孝子,而这个摔瓦罐的一般是家里的老大儿子,如果没有老大,那么按照年龄顺序,长幼顺序来选人。如果家里的男孩子还比较小,没有力气举起瓦罐,而父亲发生了意外死亡,那么可以在妻子的帮助下一起抬起瓦罐摔下。对于家里没有儿子的,我们这里可以由上门女婿来摔这个瓦罐。



在我们这里的农村,孝子摔下瓦罐后,需要从棺材的下面有大头爬进小头爬出,这个时候就可以起灵前往坟地入土下葬了!这个每个地方的说法不一,有的地方只摔瓦罐,人不用爬棺材,有的地方说女婿不可以摔瓦罐,还有的说无子无侄没有人送终的不摔。也不知道大家哪里也是不是这样讲究的呢?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作者、三农问答达人,我将以专业的精神专注的态度专讲三农问题,为大家解疑答惑,欢迎大家的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葬礼时孝子摔瓦罐,是一个关于农村丧葬仪式的重要问题。

民俗过程很有意思,也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典型代表。

在笔者的陕西关中老家,这个形式被称为摔火盆,此类民俗从前很常见,至今在某些村落依然完整保留着,具有很强的传承意义。

另外,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安徽,江西,甘肃等地,也有摔火盆的习俗,只是形式上略有区别而已。可见,葬礼摔火盆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全国性风俗。

在死者入土之前,棺木要从家里灵堂中抬出来,放到灵车,开往墓地,这个过程叫做起灵。

抬棺木人被称之为祥奉。起灵之时,一般由死者的儿子摔破瓦罐。目前在北方农村的葬礼中,特别是土葬仪式中,广泛保存着这个习俗。那么,被摔碎的瓦罐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呢?这里的瓦罐,其实就是死者丧礼期间灵位下的烧纸盆。

往往是和长明灯摆在一起,有的地方是罐或瓦,也有的叫做纸钱盆,纸火盆,香火盆,表明后代香火旺盛,延绵不绝。

具体在名称上,有的地方还叫摔瓦,摔老盆,摔丧盆,摔尸盆或摔火盆,地域不同,称呼不同。大概在早上六七点,村里帮忙的基本来齐,开始最终葬礼的进行。灵车准备好之后,壮年男子们进入放置棺木的房间,也就是灵堂。

由葬礼大总管或村里的长者给棺木上贴上麻纸,蒙上绣有万古流芳或其他字的红色棺材罩,起灵开始,哀乐响起,吹鼓手也开始演奏。

众人抬着棺材走向灵车,孝子头上顶着烧纸盆,在路过门口的时候,要将这个盆摔碎,并要大声哭,表示死者在家里的最后一天了。

死者生前吃饭,死后烧纸,烧纸盆的摔碎,也表明了阴阳两隔的仪式性意义。一般来说,烧纸盆中积累着丧礼期间的纸灰,汇集着亲友的思念和哀悼,散落一地,暂时也不需要清扫,让风自然吹走。

而且,摔破那一瞬间,无法重圆,破碎不堪,也象征着一个生命的彻底消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标志作用。如果摔不碎,那就是家里的聚宝盆。有的地方还会让舅舅来摔。可以说,传统中国农村有很多讲究,很多仪式,非常朴实,都有一定道理和价值,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慎终追远的智慧。

农耕文明的精髓就在于一系列村落的共同活动。可惜现代懂的人越来越少了,逐步在消逝,成为一个过去的历史记忆。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科普传播。


秦右史


在农村民间风俗很多,尤其是丧事被看成一个家庭非常隆重的事情。一般会由最长辈的、或者“阅历深、威望高”且能安排这些大事的“总管”、或者请丧葬礼仪公司主持完成。

丧事最讲究的莫过于当乡邻抬起棺材,由“专门”的孝子顶着盆子(因为瓦罐顶在头上不方便),行至路口时,并一次性摔碎这件事。

盆子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它是一个陶瓷盆,制作粗糙,最多在其表面有烧制的警示之类的字样。在没有铁制面盆的时候,是农村人和面、盛面的一种器皿,我们也管它叫和面盆子。现在这种瓦盆已经很少有人烧制,大都是以往家里用过一直留着,因为每一位善终的时候必须用到。那就是有人去世后,将其置于灵堂前,让前来拜祭的亲朋好友,烧祭的纸钱放在其中。且在丧事期间,纸灰不能倒掉。还有纸灰越多,子孙愈旺盛之地域说法。故而这盆子也叫“纸灰盆子”。


盆子代表着什么?古代劳动人民吃饭不用碗,而是一种陶瓷盆子。认为这盆子是离世的人去天堂那里吃饭的碗,里的烧的纸线灰越多,也就是亡者到另一个世界的“钱”越多。

为什么摔碎盆子?这个纸盆子由管事的人安排,一般由死者的长子来完成,且必须将盆子顶在头顶,双手按住,待到起丧行至路口时,由主事的从其头顶取下盆子,朝地上提前准备的砖头上用力一摔(父死用左手摔,母亡用右手摔)。如果长子已逝,便由其子与他母亲一齐完成;若果没儿子,便由女儿的儿子去做,但禁忌上门女婿亲自参与;若果没有后代,那就只能由死者的侄子或者最亲近的人去做。也就是说这个摔纸盆子的是他的继承人。盆子得一下子摔碎,万一没有摔碎,还得叫人扶着摔盆的这个孝子,用脚将盆子踩碎,才能继续出殡。


摔碎盆子代表什么意思?这个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为死者送的最后一顿饭,越摔得碎越容易携带,有的说谁摔碎盆子谁就是死者财产继承人,也有人说亡者去了另一个世界,除非瓦盆重聚,不然到了阴间继续用锅做饭,好好“投胎”,更多的说法是碎碎(岁岁)平安,但我们当地都认为死者已与前世毫无瓜葛了,由此告别阳间步入阴间。一切都在“盆碎”中灰飞烟灭。


为生活而提神


在农村有各种各样的习俗,对于这些习俗一些不懂的人会认为是迷信,而只有懂得其中特别含义的人才知道它多代表的意义。就拿农村起灵前,孝子摔瓦罐一事来说吧,不明白其中道理的人看到的只是去世老人的长子摔破瓦罐这么简单,有的人还认为这属于一种迷信应该废除,其实孝子摔瓦罐在农村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孝子摔瓦罐属于我国的一种传统丧葬仪式,在我国北方农村各地都有这种摔瓦罐的习俗,只是对于瓦罐的称呼会有所不同,有的称为摔瓦罐,有的称为摔火盆,有的称为摔老盆,有的农民还称为摔乌盆,虽然名称不同,但是意义却是相同的。

摔瓦罐仪式一般是在起灵的时候进行的,起灵在农村指的是棺木从家里的灵堂抬到灵车上,然后灵车开往墓地或者火葬场的过程。农村具体的葬礼进程是这样的,一般在早上六七点的时候,葬礼各方面都已经准备好了,灵车开在大门口,由村里抬棺木的青壮年进入灵堂,然后葬礼大总管或者村里有声望的老人主持葬礼,在棺木上贴上麻纸,并用红色棺材罩罩住整个棺木,随之总管会喊哀乐想起,吹鼓手开始演奏,棺木抬手开始抬着棺木走向灵车,去世人的长子头顶烧纸盆走在最前面,在棺木上灵车之前孝子要将瓦罐摔破。

摔瓦罐并不能算是迷信,只是说算作死者离世还活着的亲人的一种仪式。除了瓦罐农村丧礼上还有两个离不开,一个是香草还有一个长明灯,各有各的讲究,香是为去世人引路的,按照农村老人的说法香产生的烟飘到那个地方,魂就会跟到哪个地方,所以香是不能熄灭的,灭了去世的人就找不到方向了。而长明灯的说法是给去世人照明的,也不能灭,灭了去世的人就找不到路只能摸黑走路。摔破瓦罐之前瓦罐是用来盛放烧纸钱剩下的灰的,亲戚们送来的纸钱都尽量在这个瓦罐中烧掉以帮助去世人攒钱用的。另外,摔瓦罐还要求最好是一次摔碎,代表的是一个生命的彻底消失,若是一次摔不碎那么就需要抬灵的人或者其它人踩碎,而且踩碎的人孝子是要带上礼物去感谢人家的。

有的地区还会要求在瓦罐上钻洞,儿子和女儿都要钻,有一个子女就钻一个,而且必须是子女自己钻,另外还要求儿子顺时针钻,女儿逆时针钻。这个说法是去世的人在过孟婆桥的时候喝孟婆汤的时候可以少喝点,若是瓦罐没有摔破或者没有钻洞,那么喝孟婆汤的时候只能使用一个新的瓦罐,喝的孟婆汤就比较多,前世的事也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这些习俗在农村都有很多讲究,很多仪式,虽不能用科学解释,但是起码是在世的人对去世人的一种美好寄托和祝福,希望去世的人一路走好,并不能当成一种迷信行为,毕竟人活一世在离开时总要有点仪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