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她把3兒子都送進了斯坦福 教育中的10個“不要”

聽說過太多二胎媽媽的辛苦和不易,但是也有這樣一位媽媽,懷著二胎獨自帶著老大,不但讀完了斯坦福的博士,還生了老三,而且三個孩子長大以後,都被斯坦福錄取了……天,這簡直是別人家的媽媽,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也從她日常的分享中,提煉出了一些乾貨教育經,和家長們來分享。

她把3兒子都送進了斯坦福 教育中的10個“不要”

教育中的十個“不要”

1、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比較太多,會讓孩子失去信心。降低自我肯定,意味著孩子的潛力無法讓父母看到,而孩子自己可能還會去欺負他人,看不起他人。教育最首要的目的是自我肯定,而認同自我的內心是人格形成的基礎。學會了自我肯定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優點,能接受和麵對自己的缺點,更積極地改正。

2、 不要光用物質獎勵孩子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附加條件:“你要是做得如何如何(好),就給你買什麼什麼,玩什麼什麼(獎勵)”。這樣的疼愛方式附加了條件,是萬萬不可的。附加條件的愛,會讓孩子認為,如果達不到,我就一點用也沒有,從而失去自信,養成沒有獎勵就不努力的壞習慣。要明白,並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過就是好孩子”。

她把3兒子都送進了斯坦福 教育中的10個“不要”

3、不用完全把學習和玩耍分開

很多家長會幫孩子制定一天的時間表:什麼時間做什麼,什麼時間該學習,什麼時間該玩耍。學習和玩耍不應該完全分開,最好是結合在一起的。舉個例子,如果今天下雨,父母可以帶孩子出去玩雨水做遊戲,讓葉子在水裡漂,看誰的葉子漂的更快。在玩耍時,提出來問題,為什麼會下雨,為什麼葉子會漂在水中。讓孩子思考,自己去找答案。

4、不要盲目給孩子報課外班

盲目給孩子報輔導班,會讓孩子產生學習是為了分數的錯覺。教育不等於只讀書學習,八歲之前是產生腦突觸最多的時期,八歲以後用不上的突觸會消失。從那時起,一個人的厭惡喜好,擅長不擅長的就會確定下來。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多體驗不同的生活,豐富孩子的經歷,三歲之前多體驗,六歲之前能順利參加社群活動,八歲之前提高IQ為青春期做準備。

她把3兒子都送進了斯坦福 教育中的10個“不要”

5、 不要代替孩子做選擇

很多父母都會替孩子決定所有的事情,這樣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要讓孩子自行判斷、妥善安排,例如遵守作業提交時間,這是孩子的責任,和朋友玩,參加活動等等,每天都有不一樣的事情,但選擇權,安排權要給孩子充分的尊重。

6、不要反對高中的戀愛

陳美齡認為,戀愛教會孩子懂得被愛,還有愛別人。但是要告訴孩子,必須要有責任感,戀愛要有責任感,生孩子更是,高中的戀愛不反對,但是不能生孩子。父母不能忽略的是,要從小就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教育。

7、不要打孩子

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體罰都屬於最差的教育方式。陳美齡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擅長溝通教育,最長的記錄是跟大兒子聊了八個小時,用心用時間和孩子好好交談,不放棄和孩子的溝通。

她把3兒子都送進了斯坦福 教育中的10個“不要”

8、不要對孩子撒謊

想要孩子不撒謊,父母首先自己要做到,不對孩子撒謊。即便是隨口的承諾,也不能隨便食言。表揚孩子的時候也不能說謊,謊言式的表揚會讓孩子無法知道自己的正確評價。

9、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孩子的成長稍縱即逝,想讓孩子做事積極不膽怯,充滿好奇心,在幼兒時期就要給孩子足夠的陪伴,豐富孩子的經歷。不埋沒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多聽多看多接觸,多與人相處見世面。不要因為工作賺錢忽略孩子,錢買不到愛情、友情、親情,和孩子家人共同的溫暖回憶。

她把3兒子都送進了斯坦福 教育中的10個“不要”

10、孩子發問時,別讓他“等一等”

孩子的提問,父母要及時用心的反饋。如果父母自己回答不上來的問題,可以告訴孩子,我們一起來找努力找答案。父母忙,讓孩子等等,可能忙忘了,等到孩子失去興趣,久而久之,探索欲和好奇心也會漸漸消失。

這些看似簡單的道理中,其實隱藏了很多智慧,世間的教育方法千萬種,但都離不開對孩子的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愛,唯有愛的教育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