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舞剧《李白》:梦回唐朝

舞剧《李白》:梦回唐朝

都说人生如歌,鲜有说人生如舞的。但《李白》是个意外。

李白是谁?是酒仙,是剑仙,是诗仙!李白是什么样子?豪放大气,清新飘逸,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这是我们学不来却一直在追求的人生境界。

不必拘泥于人生的流水账

舞剧《李白》:梦回唐朝

舞剧《李白》采取倒叙结构,以李白晚年被发配夜郎为切入点展开其人生回忆,选取了李白人生中的几个主要节点,分别以“月夜思”“仗剑梦”“金銮别”“九天阔”“鹏飞月”为题进行铺陈,徐徐展开李白在“道”与“势”之间挣扎徘徊的一生。令观众既能领略大唐宫廷的华美,亦能体验驰骋沙场的紧张,同时还能在李白寄情山水的情怀中感受其内心世界的孤独与广大。

其实,舞剧的李白,比话剧的李白更容易表现,话剧讲求剧情对白,舞蹈更重形态视觉之美,因此,不必太拘泥于李白的人生流水账,对于走进剧场的观众来说,对李白的人生轨迹以及逸闻,再熟悉不过了。这对编剧和导演来说,即是幸运也是挑战,他需要用新的烹饪方法来满足早已嚼过千万遍这道菜肴的挑剔顾客。

在李白身上,有几个显著的标识,即诗、酒、友、剑、侠、仙……都应有所表现。这几个标识,既是李白平生性情的凝炼,也是盛唐文化的绝佳表现符号,所能够呈现出来的那种春风十里芳草地,马蹄疾驰人快意的境界。如果能够以意识流为线索,打破时间的桎梏,在诗酒年华里任由穿梭,是不是更符合李白的性格特征呢?

关于李白求取功名失败的这一篇,虽然是他的重要转折点,其实也不用着墨太多。而李白在政治上,也的确没有什么作为,在唐明皇眼中,他只是以文宠的地位而存在,对于有着报国济世伟大理想的李白来说,这不免是一道深深深的悲哀。朝堂仕宦的失意,只是他人生的一小段波澜,最终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才得以成就一个名传千古的江湖逸仙。在他身上,或者让我们产生了诗与远方的现代感的共鸣。剧中的第二幕“金銮别”即是此种欲舍难离,却又最终放纵而去的表现。

飞舞的诗篇,中国的意韵

舞剧《李白》:梦回唐朝

该剧舞蹈的观赏性很强!对唐代的风物和舞乐进行了探索,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意韵和美感。从盛唐时期的建筑及装饰中提取出黑金配色,结合李白的书法以及唐五代时期的山水画重新结构了舞台装置,不仅展示了李白诗中的山水画面,还营造了恰如其分的戏剧氛围。音乐方面,针对李白的内心矛盾,选择以古琴来表达世俗对他的禁锢,以箫来表达他努力摆脱禁锢的愿望。

其中的群舞《踏歌》、《酒香舞》、《白纻舞》等令人印象深刻。《踏歌》改变了以往常见的女性群舞,以一群樵夫为主角,是阳刚的男子群舞。

流放中的李白日渐苍老,山水间,有诗友乡夫陪伴相随,这让李白聊以心宽。远处传来“踏歌”声,汉子们的步步“踏歌”,尽情挥洒着李白的阑珊意兴。我们在这踏歌声回复的,感受到农业社会时代的春天里,万物复苏而祈求风雨,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感,欢快的节奏,生命的律动。虽然好山好水,政治抱负难以实现,人生短途的失意,心情寂寥,却寄托于山水诗酒、知友乡夫,形骸放浪。无论身在庙堂之高或者江湖之愿,诗酒剑的浪漫与潇洒,在舞动的长袖里,可见既无奈又不甘的放纵心态。

“低头虽踌躇,昂首却高歌。不为樊笼困,踏莎漫歌行”,——令人顿觉舞中有诗,诗中见舞。

《酒香舞》中,令人赏心悦目的除了女舞者的婀娜舞姿,更有长时间在空中飘舞的“手绢”,仿佛把浓浓的酒香气凝固在空中。这“手绢”不是普通布料材质,而是一种轻薄的塑料纸,代替了轻纱,做出一种飘逸滞空的感觉。但一身古装的仙女们挥舞着仙气飘飘的塑料袋确实也是有点违和……有点委屈前排的贵宾了。

和群舞相比,李白的独舞部分略显软弱……特别是主角和群舞一起跳,陷落在众舞之中难见主角。也许,在观众的眼里,标识性的李白或醉酒、或舞剑、或吟诗的气势磅礴的独舞,才是我们心中的李白。所以,如若从酒、诗、仙,编出一段独舞,以柔美的肢体来表现其浪漫飘逸,洒脱羁的性格之一面,再加之以舞剧第二幕结尾时,大段剑舞,让观众领略到了李白的豪情万丈与大侠风范。如此刚柔并济,塑造出一个出世与入世相矛盾、却又螺旋上升的李白。

追忆诗酒仙踪,再造浪漫盛世

舞剧《李白》:梦回唐朝

舞剧《李白》,通过李白的人生际遇与精神演绎,为我们织就了一个梦里回到唐朝的故国旧梦。霓裳舞蹈、丝竹音乐、春种秋收,千酒百诗,洒脱山水,工业化的物质和生活,摧毁不了已经渗入血脉的文化基因,从学校到影视,从平面的文字到立体的音视形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一眼听一声,就能够快速地溶入角色和剧情当中。李白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我们的个人的影子在里面。

这几年,不管是中国古诗词大会、还是经典咏流传,我们看到了一首首诗被唱,被舞出青春与热度。谁说中国人不浪漫?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到,这曾经是,以后也将是一个充满了诗意的国度。也许是我们走得太快,回头时才发现过去的风景竟是如此动人心魄,丝路商旅、繁花似锦、世界大同,那是一个逝去的中国梦,也是我们现在追逐的中国梦,而在李白身上,就是这个梦的飞扬。

从诗、歌、舞、话剧,我们用尽一切文艺的方式去追忆那个盛世的仙踪。甚至于唐朝乐队的——《梦回唐朝》,重金属的刺激,近似于疯狂地呐喊,才足够警醒世人,才能够激荡沉溺于现代花花世相里的众生,我们走得太久太累,以至于忘记了出发时许下的愿望。

不忘初心而继续前进!

舞剧《李白》:梦回唐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