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孩子小时候,到底应该注重快乐,还是注重学习,为什么?

易速Sunny佳


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只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忘了初心,这是多数人的正常心理。

初为家长,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就是最大幸福。面对活泼可爱的孩子,家长心中充满希望,觉得只要他快乐,一切都心甘情愿。从观察看,孩子四岁之前,家长会接受孩子犯下的所有“错误”,也有足够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家庭氛围相对比较好。“三岁看到老”这句古训给我们提醒:孩子在三岁时候已经出现明显差异。听话懂事、淘气好动、遵守规则、讲究卫生、合理饮食等方面,不同孩子的精神气质已经不同。为什么会出现差异,就在于家庭教育的各不相同。

幼年投入一份工,将来节省十年功。对婴幼儿,许多家长将其视为玩物,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认为很多问题长大了再说。娇宠、溺爱、放任、纵容,在非理性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成长中将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

等孩子上了学,成绩单、排行榜一出来,很多家长感到茫然不适应,不甘人后的好胜心理驱使下,开始给孩子找补课班、辅导孩子作业,弄得大人和孩子心力憔悴。反观那些从小重视家庭教育,阅读习惯、行为习惯较好的孩子,依然按部就班的过着快乐单纯的生活。

奉劝年轻父母,多学习家庭教育方法,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入青0601


维和军旅夏令营认为,快乐和学习是可以做到不分家的,特别是孩子小时候,应根据孩子的成长特性,在玩乐中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素养。

时下,所谓精英教育的教育理念大行其道,殊不知,精英教育就如双十一,是带着商业气息而被曲解的一种理念。受苦的是孩子,也是家长。家长花费大量金钱将孩子送去接受填鸭式的教育,以为这就是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最重要的内核,是学习以外的综合能力考量。学术圈中对精英教育的培养大致定义为两种:精英意识和精英能力。精英意识首先是社会责任、人文精神、科学素质,其次才是个性气质修养,我们的大学在精英教育上是本末倒置了。而精英能力则包括但不限于与人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说服动员能力等许多重要能力,这则是通过社会实践以及生活体验得以培养。

精英的产生离不开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历练。成为精英的路是崎岖的,准精英要付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作为施教者,如果精英教育只局限于展示精英优越的生活,这无疑是只学到了皮毛,更危险的是,这种教育传递给受教者一个错误的讯息。受教者会被精英奢华的生活所迷惑,而他们忽略的是精英产生背后那残酷的百分比和淘汰率。培养精英人才,首先教育者要从整体上把握精英对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而不是为了多创造些经济价值,打着精英教育的旗号误人子弟。渴望成为精英的人也要明白,精英首先需要“精神”,在担当社会责任方面,精英要有“英雄”的风范,它要在创新与社会思想进步上有所作为,要引导社会向和谐方向发展,而不是附庸风雅,远离布满泥泞的底层生活。

维和军旅夏令营所倡导的快乐成长,则是在成长过程中体验生活,回归本源,发掘自我潜能从而实现在求学路成长路中的长远发展过程中,具备坚实基础而走得轻松。通过实践明白万物本源,要比枯燥无味的课堂更能够使学生接受自然科学等学科,也从生活体验过程中夯实了文化基础。


维和军旅夏令营


孩子不应该单纯的快乐,也不应该过得过于辛苦。

没有一种人生是容易的,如果在年少时,学习能力最强时只是傻乐,那长大堪忧。但是也不能让孩子过于痛苦,没有自己的时间。养育孩子要有自己的打算,不要人云亦云。

首先孩子的时间应该花在这几个地方:每天的户外运动,探索;阅读;好的学习习惯乐观生活态度的养成;

首先户外运动,强健体魄,越运动的多,越有助于专注力的集中。这是有科学根据的。户外活动多也不易近视。

阅读开阔视野,奠定理解力的基础。这是不可少的。

还有就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习惯养成了,以后就顺其自然了。很多孩子写作业很难,得家长不停地盯着,家长要善于引导。让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很多,而不是盯着没完成的。善于发现生活之美,苦中作乐。

兴趣班必须有兴趣再上,没兴趣没必要。永远记住不要扼杀孩子兴趣。


宝妈丽丽在修行


我觉得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注重快乐,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长大后能回忆自己有个无忧快乐的童年。

不过很多家长一方面是爱面子,怕孩子成绩不好自己在人群里没面子。所以拿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说实在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非常不好。让孩子以为你不爱他/她。另一方面是恨铁不成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打下好基础,所以逼着孩子多学点,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还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帮自己想实现却未能实现的梦想。所以孩子是他们的梦想的寄托。

我希望孩子快乐中成长和学习。至于能否成才,自己努力引导了,其他的都顺其自然,不能逼迫孩子去学习。


临清美玲


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例如他很喜欢唱歌,让他去学他就很快乐!她很喜欢绘画,去学习画画她也很快乐!他不喜欢武术,你非让他学跆拳道或格斗,他就不快乐!学习并非逼,正确的引导孩子,他感兴趣的可以多注重培养。另外,不要把成人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上学阶段家长最好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探讨学习,会发现孩子很乐于与家长相比,看谁学得好,偶尔甘拜下风,请教孩子一些问题,会发现他还想当小老师教您呢。兴趣需要引导,学习需要与快乐并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