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不到立雪臺,哪知雲霧繞——親臨黃山,才能感受到的雄奇之景

本文由【訊飛快讀】小程序用戶創作、分享,點擊音頻收聽全文:

不到立雪臺,哪知雲霧繞——親臨黃山,才能感受到的雄奇之景

編者按: 鄔君是本城一位資深的新聞人,日前,他和一幫昔日的老戰友,勃發少年意氣,亂雲飛渡上黃山,回來之後作文一篇,垂愛小號。鄔君謙虛地說,只帶了手機,不能表達所見……小編突然想起來,此前不久,朋友柳君才從黃山歸來,也是收穫滿滿。一個用手機,出片原汁原味;一個用相機,出片流光溢彩,二者相映成趣,可謂相得益彰。其實,每個人眼中都有一個精彩絕倫的黃山,這樣的照片,放到各人的生命歷程中去看,對於各自都是最好的、無可替代的。這一刻,世間並無高下之分。

不到立雪臺,哪知雲霧繞——親臨黃山,才能感受到的雄奇之景

早晨下了床,兩腿像灌了鉛般沉重。昨日爬黃山,儘管上下坐纜車,還是要有勞自己的雙腿。到深入西海大峽谷時,我已經是拖著腿、咬著牙,一個石階一個石階往下蹭了。

“上山容易下山難”,見有遊客倒退著下臺階,我也模仿,腿肌和膝蓋果然“舒服”許多。黃山景區方圓五百里,群山疊翠,號稱大小七十二峰。昨日遊始信峰、光明頂以及新開發的西海大峽谷,到賓館天已經黑透。

大家儘管疲累卻勇氣不減,咱當過兵的人就是厲害。朋友阿輝又說了:“來黃山不看迎客松算什麼來黃山? ”所以有了這黃山第二日,一干戰友兵分兩路,一路奔西遞宏村,我們這一路再上黃山。

不到立雪臺,哪知雲霧繞——親臨黃山,才能感受到的雄奇之景

我這是第三次來黃山了。第一次還是四十多年前,我還是個小夥子,那時還沒有索道纜車,完全憑一雙腳爬上山,只記得累極了,而黃山的景緻卻漫漶難憶。

第二次值我壯年在職,住在黃山某賓館開一天會。山上大霧籠罩,十步遠看不清人,遑論看風景? 這第三次,我帶老伴來黃山。我倆都到了“奔七”年齡,感嘆日子太快,腳力不夠了。上山時經不住小販吆喝,選了兩根木拐。起初不好意思拄,再看前後,拄柺軍團龐大,幾乎人手一拐,包括年青人,我倆也就坦然。

正值旅遊旺季,黃山遊人比昨天猛增。從玉屏索道上山,一出“籠子”就被裹挾到洶洶人流裡,石階上兩三人一排,相跟著魚貫向上。想起西伯利亞大群鮭魚逆流而上的紀錄片鏡頭,我樂了,我現在就是一尾老鮭魚! 好在人流緩慢,我可以優哉遊哉地看風景。

不到立雪臺,哪知雲霧繞——親臨黃山,才能感受到的雄奇之景

山下是見到太陽的,我想山上未必,不幸言中。黃山氣象就像孩兒臉,說變就變,往往東邊日出西邊雨,山上山下兩爿天。可是陰晴瞬變的黃山也是好看呀,關鍵要有和美的心境和善於發現美的眼。我是在欣賞一幅黃山雲霧畫嗎?再好的畫畢竟是畫,畫是平面的,而眼前的畫是全息立體的,我置身其中,可觸可摸,可感可知。

近處的山體尚清晰,那遠處的山,當是蒙著薄紗的新娘,美麗的面容時隱時現。霧團從谷底升起、流動,一會兒濃,一會兒淡,在峭壁峰巖間倏忽來去。撲面的霧溼漉漉的,有時還夾著雨絲,好在背囊裡有雨衣,不怕下雨!

不到立雪臺,哪知雲霧繞——親臨黃山,才能感受到的雄奇之景

我驚奇的是,有些遊客卻從山頂下來了。有一對小夫妻懷抱嬰兒揹著行囊正小心翼翼下行。一問,一家三口是來看黃山日出的,昨晚自帶帳篷宿營山頂。

“可是,今早……”看小夫妻怏怏不樂,我明白了,我也難過,看黃山日出是要碰運氣的,多希望命運之神能眷顧這三口之家,多希望黃山朝暉映在嬰兒紅撲撲的小臉蛋上。

隨大流而上,拄柺扶欄爬上一段又長又陡的石階後,出現了岔道,有路標,向左至蓮花峰,向右至迎客松。人群歡快起來,我的老腿也走開了,已經不太痛。我信心大長,步履輕捷。

右上有一個可歇息的“立雪臺”,我撥開人群,幾步躍上,察看本老漢所處的位置。啊,壯哉!妙哉!我的視界比先前更為開闊震撼!右下壁立千仞,雲霧繚繞。左首巨磐累疊,綿延前伸。再抬首,則蒼天在上,別無高物。那樓宇隱現、人頭攢動的前方,就是玉屏峰頂了。(未完待續)

不到立雪臺,哪知雲霧繞——親臨黃山,才能感受到的雄奇之景


人工智能為你配音,本文由【訊飛快讀】小程序生成,感謝您的收聽~

使用【訊飛快讀】,你也可以製作自己的精彩音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