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传说中的洛阳铲开洞,顶山雷揭顶,真实的盗洞是什么样子的?

脑洞人物史


洛阳铲实际上是一种凹形(半圆柱形)探铲,最初用于勘探地下土层和地质结构。因为最早在洛阳出现,所以叫做洛阳铲。

关于洛阳铲和古墓葬的关系,应当说,它首先被运用到盗墓之中,之后逐步成为考古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

洛阳铲使用时,用一节木杆接在铲头上,垂直戳向地面,拔出探铲后,凹形的铲头会把地下的泥土带出来。人们根据泥土判断地下有没有墓葬。上世纪二十年代,洛阳铲就在洛阳一带的盗墓中被普遍使用。后来,考古工作者发现洛阳铲能够便捷地提出地下泥土,省时省力,便把它用到了殷墟、偃师商城等古城址的发掘过程中。

直道今天,洛阳铲都是考古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当然,洛阳铲的制作工艺一直都在提升。比如铲口由几厘米到十几厘米不等;手把由最初的一节木棍已经变成了可以自由伸缩长度的蜡木;铲口的韧度有了大幅度提高等。

实际上,现实中的盗墓情形没有文学作品中写得那么玄乎。盗墓贼一般都是经过勘察走访,在基本了解某地的古墓葬分布情况,大体可以确信某处有了墓葬之后才会下手。

盗墓贼不会愚蠢到随处下手吧。他们大都是用洛阳铲打出探眼,在确信地下有古墓葬之后,盗墓者再炸出盗洞。

很少有盗墓贼敢采用大揭顶的方式盗墓。

我曾经勘察过不少盗墓现场,在盗墓者判断墓葬位置时有使用洛阳铲的情况。但有些古墓葬是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发现的,然后被盗墓贼盯上了。这种情况下,墓葬已经清楚了,盗墓贼没必要使用洛阳铲。

发几张我拍的盗洞的图片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盗墓行为于法于理都不容。我们要尊重文化遗产。


文踪旅迹


盗洞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见过,太多了,也就是那个千禧年,达到了顶峰。

十几岁的冬天,男孩精力旺盛,做完寒假作业没事做啊,在农村也没啥好玩的,又特别有冒险精神。于是一堆一伙伴就去野地溜达,捡兔子啥的,经常性的发现新鲜的盗洞。胆子大的小伙伴还在盗洞里捡到过铜钱,烟袋嘴啥的,捡到一个顺治可以卖十几块钱,慢慢的尝到甜头就经常去逛,捡漏了。

一般盗墓都是冬天居多,因为冬天地里没农活,庄家人有大把的时间,俩三个一伙,喝个小酒,一拍脑袋就决定了。在一个,北方的冬天冷,一般家户没什么事情,早早的就关了门,在家里暖和和的看电视。还有就是,冬天没有雨水,气候干燥,便于打洞。

一般点的盗墓贼,愿意找那种有坟堆的去盗,因为简单好找,便于下手,但是可能已经被人掏了好几遍。

而有点手艺的,会点技术的,则喜欢去找那种没坟堆的墓,一部分是时间久远,坟堆就没有了,还有就是那会大规模平整土地推掉了。

一般每个地方,适宜葬人也就那么几个地方,打听一下大概位置,晚上带上神器就出发了。就是洛阳铲,一般叫探铲,探杆。就是一个洛阳铲铲头,后面安上钢管,七八十公分一节,接口出车有螺纹,用的时候只用一扭,想探多深都可以,俩三个人一排,一晚上能扫好大一块地。




找到墓以后,最简单快速的就是在你探的那个探孔里装上化肥土炸药,一引爆,瞬间就挤压出一个盗洞,这种盗洞比较圆。

还有一种就是挖出来的盗洞了,这个就比较费体力,不过俩三米的盗洞,熟手一晚上绝对挖穿。


至于大揭顶,一般都是考古队这样做,那年村外修高速路,施工时发现一个墓葬群,然后考古所来了,附近几个村的盗墓贼经常在那看,为啥,就在那,天天转来转去,探来探去,既然没发现这个墓葬群。。。我也去看了好几回,不过那墓葬也没见出啥好东西,有的被盗过好几次。


乔巴的气球


我还真见过,我老家是莒县的,我们那里有一座山叫浮来山,山的西边属于沂南,东边归莒县,就在山的东边紧挨着浮来山的山脚下,小的时候没事就去玩,那里有一个大土墩子,也不长草,有一天去玩就发现了一个盗洞,目测得有十几米深,隐隐约约的能看到下面有类似于蛇皮袋子的东西,还有一股臭味,当时我们几个小伙伴就说肯定有人死在里边了,那时也不懂,看了一会就走了。后来浮来山景区开发,也不知道那里有没有被挖出来!不过莒国历史很悠久了,当时在老博物馆北边建丝绸公司的时候就挖出来一座大墓,就在我们村北边,据说是莒国最后一代诸侯王的墓,也不知道真假,当时挖出来很多木头,粗细都得有五六十公分见方,长度都得有十米左右


80622634


说一说2018年4月份,我在山西见过的真实盗墓现场

盗墓这个习俗,由来已有,历来有汉末曹操、五代温韬等好几位“祖师爷”的说法,可谓工艺纯熟,传承久远。

多的不说了,就直接聊盗墓现场。

2018年4月21日,我在太原的朋友邀请去考察一个项目,在太原西山上,需要翻过群雾中的大山,就在快走到古交县的地方出现了一片大棚,最吸引我的还是马路边的一座古墓。

这座墓的年代不算久远,看碑文上的记载是“大清同治年间”,也就是清中晚期,距今一二百年而已,古墓前面的石雕供桌保存完好,墓地的墓碑、石刻都留存不错,然后我转到后面去看坟堆的时候就发现它已经被盗过了。

眼前就是一个硕大无比的露天大坑,可以看到坑内用石板拱券而成,透过盗洞能看到墓穴中散落一地的棺木残片和散落骨头,已看不到任何陪葬品的痕迹。

毫无疑问,这也是一次民间盗墓行为,而且采取的还是简单粗暴的“大揭顶”方式,这就是我亲眼所见的真实,与那些帝王陵墓盗洞完全不一样,也算是一次奇特的体验吧。

喜欢就留言、关注、转发,与我一起讨论

亦文亦物,行程数万,撰文百万,一分钟简单干脆,解读古建的精彩


亦文亦物


关于盗洞听起来神秘,其实当你看到后也就是一个洞,然后周围少量挖出的土,一般洞有个2、3米深就是漆黑一片,其他的什么都看不到。盗洞也就只能看见一个洞。

盗洞以圆形的居多,直径不大,一般应该不到50公分吧,感觉只有瘦一些的人才能爬进去。通常看到的都是竖直向下打的,当然也有打下去若干米的深度后又横向打的,如果是新的,周围的土很新,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是老的,周围会长苔藓,或者受雨水冲刷,也很明显。说白了就跟以前农村的井差不多,没有井口宽。

需要说明的是,能有盗洞的地方一般比较偏僻,有些盗洞可能几十年前就有了,但是荒郊野外的可能被野草罩住了,看不清;有的可能是盗墓者掩盖作案痕迹,会用杂草把盗洞口掩盖好;也有的因为盗洞下面有墓,都是空的,时间长了里面有塌方,上面只剩下地面比较薄的一层土了;也有的可能三二平米的地上不止一个盗洞,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存在危险,如果因为好奇,就想去看看,发生意外了就非常不值了,如果掉进去就更不好说了,建议还是网上找找图片看看就行了。

当然,作为普通公民,都有义务保护老祖宗留下了的文物。如果发现有新的盗洞了,最好报警,一来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早解决,二来会为此类案件侦破提供有用的线索,这样会更有利于文物保护,也会形成良好的保护文物的氛围。


关中拾遗


近些年,盗墓题材的小说和电影层出不穷,自然掀起一阵盗墓热。什么“人点烛,鬼吹灯”、黑驴蹄子、摸金校尉,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那么,现实中的盗墓又是怎样,传说中的洛阳铲开洞,顶山雷揭顶,真实的盗洞又是什么样子的?

所谓盗墓,就是利用一切手段进入他人坟墓,对墓中财物进行不问自取的行为。盗墓之风盛行已久,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就有被盗取痕迹。


盗墓贼也是有级别的,真正盗墓的高手,直接可以寻龙点穴,这样的盗墓贼通常都是有家学渊源的。当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只要看看周围的环境,运用自身的风水堪舆知识,就能大致推断墓穴的位置,是为高手。其次就是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就像当地人打听历史故事。如果传说哪里用墓葬,就用洛阳铲一点一点的排查,最终找到墓葬。当然说的都是过去的盗墓贼,如今的盗墓贼都利用各种高科技对墓穴进行勘探。



盗墓通常都会使用到两种工具,一个是洛阳铲,另一个是炸药。洛阳铲堪称盗墓神器,利用它来勘探墓葬简单有效。洛阳铲行话叫做探杆,探头是半圆柱型,后接钢管,可以自由拆卸。钻到土里,可深达十几米甚至更多。根据带出地表的土样可以判断地下是否有墓葬。确定墓葬位置后,就开始挖掘盗洞。

盗洞从地表只通墓室,而且尺寸不宜过大,否则加大工作量,能使一人通过为佳。在挖掘盗洞的同时还要用木板加固,防止盗洞塌陷。当遇到石块或者膏泥时,就可以利用炸药爆破,以节省时间。



盗墓贼以团伙作案居多,小型盗墓多是舅舅外甥搭档。盗墓需要两个人配合,一个在墓穴内行窃,另一个在外边望风。如果搭档二人有一人想独吞,很容易产生矛盾,有这样一层亲属关系比较好。同时盗墓危险系数较高,如果有一人意外去世,另一个也能帮助照顾其家眷。如若是父子搭档,遇到危险时都想让对方活下来,最后的结果往往不会太好。


无花台


“一把洛阳铲,刺破阴阳界”,从这里看出盗墓中洛阳铲是至关重要的,哪怕是如今科技如此发达的年代,考古界其他工具相继丢失,唯独洛阳铲还在使用,作为开洞用的洛阳铲,也就是一半圆柱形的铁铲,一段有柄,可以插入地下,最深可达二十米,利用洛阳铲带出来的泥土,可以判定有无古墓的存在。



美国教授就曾经拿外国的考古工具“荷兰钻”与“洛阳铲”做对比,反复实验,最终得出洛阳铲更胜一筹,洛阳铲可谓是考古界的扛把子。

(挖盗洞的工具)

这里题主问到盗洞是什么样的?其实每个盗洞一开始都是差不多的,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它们已经不同往日了,呈现出来的形状也不一样。基本上是能进一个人的大小,况且挖盗洞可是个技术活,不仅仅是一个洞,技术含量要求相当高。




(挖盗洞)

盗墓者要对墓穴的大小、方位、土质结构等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不然很可能就有去无回了,这些盗墓者大多对历史、地理、科学都了解,可以说是人才,转行去做考古一定前途无量。




猫眼观史


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原大地还是江南关中川蜀,都有过大规模的盗墓,而关于真是的盗洞,话不多说,小史官给朋友们上图了!












欢迎朋友们评论区交流!


无笔


一把落阳铲,掏出上千万。你要不相信,去把砖家问。


手机用户54295424072


以下就是真实的盗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