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美團瘋狂補貼,滴滴重金保障安全,誰才是以用戶為中心?

舒聖祥

在已有安全保障體系基礎上,滴滴出行日前正式對外發布其安全保障服務品牌——“關懷寶”。

按車主和乘客關心的權益內容,滴滴承諾為平臺車主及乘客提供7X24小時應急響應、平臺主動補充保障、車險拒賠協助處理、醫療費用先行墊付、住院探望關懷慰問、司乘糾紛傷害補償、意外傷害人道援助、車主猝死公益幫扶、司乘財物被搶保障等九大服務。

美團瘋狂補貼,滴滴重金保障安全,誰才是以用戶為中心?

在美團試圖重啟網約車補貼大戰的當下,滴滴卻把錢“燒”在了“關懷寶”安全保障專項資金上,專門用於對事故當事人的救助和關懷,著眼點和著力點都不同。

相比直接補貼燒錢,“關懷寶”算是很難立即顯效的底層制度建設,但是著眼長遠,對守護司乘安全,是不可或缺的兜底性保障。尤其是,它在提供保障時,不對保障金額劃定上限。

如果說美團打車還在走老套路,玩老打法,從補貼大戰中一路腥風血雨走來的滴滴,顯然並不想奉陪。

競爭離不開燒錢,但又不能僅僅靠燒錢。滴滴無意跟美團拼燒錢,而是在司乘安全領域精耕細作,貌似有些讓人小失望,實則更成熟更理性。

滴滴已經在認真地做體系做服務,美團打車念茲在茲的,卻只有市場份額,哪怕是虛妄的。

美團瘋狂補貼,滴滴重金保障安全,誰才是以用戶為中心?

美團點評CEO王興透露,美團打車業務已經在所進入的城市拿到了1/3的市場份額。

且不說這個數據是否靠譜,問題是,這裡面有多少人是拿券免費坐的,又有多少人是專業幫人刷單的?為了多拿補貼,頻繁刷單的司機佔比多少?

超市免費大派送,接著據此統計市場份額,肯定不靠譜。如果成功真的如此容易,獨角獸也就不會有那麼高的估值了。

網約車誕生至今,每一次競爭最終都是以安全體驗效率決勝。燒錢只能燒一時,目的僅僅是為了搶佔客戶;但最終能不能留下客戶,還得比高效化服務,比差異化創新,比核心價值。

企業通過燒錢,講個好故事,獲得更高估值,業務鉅虧好像沒關係,這是補貼大戰的邏輯;但故事再好,終究要靠業績說話,要不然,融資一旦出現問題,樂視的悲劇就會上演。

在商言商,生意最終總想要掙錢,網約車補貼大戰連阿里騰訊這樣的巨頭都燒不起,遑論美團?

美團瘋狂補貼,滴滴重金保障安全,誰才是以用戶為中心?

有人調侃,“聽說都準備燒錢,我就放心了。”但大家心裡都明白,美團和滴滴不會出現長時間的補貼大戰,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高強度撒錢補貼的戰術,並不適合已經相對成熟的出行市場。

競爭永遠是好事,但也有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的分別。

惡性競爭往往是無底線無規則的,會出現各種不可思議的手段,最後,競爭勝利者往往要付出不匹配的代價,而競爭失敗者的下場更加悲慘。

美團打車在上海上線首日就被三部門聯合約談,其中一條,就是不得低價惡性競爭。

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最常見的想法是:有人燒錢,消費者得便宜,總歸是好事情。但經濟學裡也有一句話,免費的才是最貴的。

我們既要一時的補貼好處,更要行業的良性發展,和長久的優質服務。特別是出行市場,安全的底線不能崩塌,就算再想搶市場份額,車子和司機也要有把關。

美團瘋狂補貼,滴滴重金保障安全,誰才是以用戶為中心?

消費者希望以更便宜的價格獲得更高效的服務、更安全的保障,但是千萬不要誤讀,以為消費者只要價格低,其他什麼都不在乎。

更何況,就算只談價格,現在雖然便宜一點,但打車補貼多了,外賣盒飯卻更貴了,那也沒有任何意義。

消費者歡迎更多競爭,也期待更多實惠,但不希望競爭是以犧牲用戶安全作為代價,不希望看得見的實惠背後是更多看不見的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