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區塊鏈是個框,什麼都可以往裡面裝。

當下區塊鏈火熱,什麼牛鬼蛇神都來蹭熱度,搞一個區塊鏈項目,強行改造傳統行業。

可區塊鏈並不是萬能的,它只是一個分佈式數據存儲的庫,無法解決一切問題。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今天,我就要為大家揭露一個偽去中心化的項目EGCC,純粹為區塊鏈而區塊鏈,項目風險極大,評級D,風險點主要體現在:

1.投票上幣花費4700餘萬人民幣,目前破發27倍,疑項目方套現割韭菜。

2.項目純粹為區塊鏈而區塊鏈,實際的可行性存疑,白皮書前後矛盾,號稱要去中心化,做法卻趨中心化。

3.持倉過於集中,前十大地址持倉量超過89%,存在項目方砸盤套現割韭菜的巨大風險。

4.社群管理混亂,殭屍粉遍地,充斥大量不良信息。

5.頻繁修改白皮書,目前至少已經修改過11次白皮書,在最新版白皮書中居然直接刪除即將到期履行的6月份項目進度規劃。

6.最新白皮書中原項目創始人直接被刪除並更換,且項目團隊身份存疑。

1投票第一,上線破發

EGCC,還記得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火幣網HADAX上幣一事嗎?EGCC就是當時投票上幣的第一名,得票數超過3000萬票,有6367人參與投票,投票的費用成本超過4700萬元,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人花費了7500塊錢參與投票。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而上幣狀元上交易所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EGCC上線前2分鐘,行情表現出上漲趨勢,一度漲至0.9元左右,比發行價0.55元高出快接近一倍。但上線5分鐘後,便開始斷崖式下跌,直接跌破發行價。此後兩小時不到,就跌至0.05元,已不足發行價的1/10。截至目前(2018年5月31日),其價格為0.02元,相交發行價破發27倍。

千萬不要覺得詫異,其實這才是正常操作,當他排在了投票榜單第一名的時候,就註定在破發邊緣。投票上幣的費用接近4800萬人民幣是什麼概念,超過了絕大多數公司在A股上市所需的費用,而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麼大的一筆費用,最終自然要從眾多散戶的口袋裡拿,割韭菜也就不足為奇。

2偽區塊鏈,沒有可行性

深姐帶著大家來研究下白皮書。

我們首先看看Engine(EGCC)要幹嘛?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通俗講,EGCC要把車輛的信息全部上鍊,這樣大家就可以隨時查詢車輛的信息,同時方便大家在二手車交易的時候,消除信息不對稱,實現二手車的公平交易與買賣,以及在後續,利用這些汽車數據開展汽車評估估值以及汽車金融服務。

聽著很美好,但是仔細想一想,僅僅把數據上鍊就能做到這些事情麼?

目前二手車市場的確存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但是把汽車相關數據,包括製造商、經銷商、4s店等等上傳鏈也並沒有必要,這些數據都是公開可查詢的;同時,二手車殘值判定,也不是光憑上傳數據就能解決的。

其次,區塊鏈解決的就應該是中心化帶來的不透明,行業壟斷等現象,然而EGCC在整個設計中,並沒有繞開4S店,發一條鏈,只是為了上傳無用的數據,並不能解決行業內的問題。

總體來看,EGCC的設計並不能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

講了EGCC的願景,我們再來看他是怎麼做的,看了之後,深姐算是領教了什麼叫做紙上創業。

上面講了,EGCC要採集汽車從生產到報廢的各項數據,涉及五大環節,而這些數據都是從何而來呢?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首先是生產環節, 這些數據用VIN 碼就能查詢,數據抓取實現難度較小。

其次是銷售環節,銷售時間、銷售地點、銷售價格這幾個數據怎麼提取,難道僱傭幾百個客服打電話詢問?怎麼保證真實性?白皮書對此沒有任何表述。

而在使用環節,數據來源就更加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彷彿自己是在看三本大學大學生的創業計劃書。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EGCC說,他們要給每輛車安裝數據採集設備來採集車輛行駛過程中產生的數據。

那麼,設備的錢誰來支付?肯定不會讓消費者來支付吧,誰會自己花錢安裝這個也收集一堆“無用”的數據。

讓EGCC自己來支付,一臺這種設備成本至少也得幾百塊吧。僅以北京市為例,2017年一季度北京機動車保有量為551萬輛。

哪怕你在全國範圍內收集一百萬輛車的數據,就需要花費數十億的錢來做這事,EGCC有這麼多錢來做一件其實沒啥意義的事麼?難不成想要用EGCC來支付,空手套白狼?

當然最關鍵的問題是,對於此類隱私數據,哪個車主願意上傳?

再到置換環節,也就是二手車交易環節。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按照他們的構想,會有一個報告對二手車進行全面的鑑定,以確保二手車的真實價值,那麼問題來了,光憑藉一些初始數據肯定無法評判二手車價值,得需要針對每一輛車的具體使用磨損情況分別鑑定,那麼,誰來鑑定,費用誰出?

買車人和賣車人不會願意支付這個錢吧?這意味著EGCC要再招聘上數萬人奔赴各個城市開展二手車檢測,一個區塊鏈項目到最後變成了一個O2O的互聯網項目,這很強勢!

總體上來看,EGCC的思路和構思不具有可行性。

3白皮書前後矛盾,偽去中心化

我們知道,去中心化和技術保證下的可信任機制是區塊鏈項目的核心。在白皮書中,EGCC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偽去中心化。

在實施規劃中,EGCC是這樣說的: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到最後,原來這些車輛的數據還是要來自二手車商,深姐不禁想問,這怎麼能保證去中心化下的公證力?這和傳統的互聯網模式又有什麼區別?

最搞笑的是,估計寫白皮書的人寫到一半就忘記自己前面寫的是啥,讓我們看看前面的表述: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麼,剛噴完二手車商嚴重“中心化”,數據容易被篡改,不透明;一轉身就和二手車商搞起合作,純粹的偽去中心化。

4持倉集中,且與白皮書不符

根據白皮書,保留在項目方手中的EGCC高達60%,項目方持倉佔比太高。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60%這一比例已經夠高了,然而當我在etherscan.io查詢後才發現,深姐我還是圖樣,項目方的實際實倉量遠超60%,第一大錢包地址持倉佔比為69.01%,不排除還有其他錢包的可能,前十大地址持倉量超過89%,籌碼過於集中,存在項目方砸盤套現割韭菜的巨大風險。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其次,EGCC獨立錢包個數僅為802個,同樣證明其籌碼大部分被項目方集中控制,二級市場流動性不強,風險極大。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5社群殭屍粉眾多,垃圾信息遍地

在社群運營上,EGCC有一個人數高達2萬多人的電報群,儘管人數眾多,但是我卻發現大多數都是殭屍粉,而且群內基本被各種垃圾廣告信息淹沒,無人管理,甚至深姐還看到群內有人發各種不可描述的小視頻,第一見看這麼下流的場景,嚇壞了我。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在眾多垃圾信息中,不乏有人在抱怨質疑項目方跑路,呼籲維權,但是很快被以及廣告信息淹沒過去。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6資本支持頻繁更改白皮書,修改項目規劃

制定了清晰明確的時間計劃表,到了任務截止時間,卻發現未能按照預期規劃完成任務進度,這時候你會怎麼辦?

有的人茫然,徹底放棄;有的人在最後關頭衝刺,奮力一搏;

還有一類特別“聰明”的人另闢蹊徑,選擇直接從源頭上解決問題,根據自己的進度直接修改時間計劃表,這樣自己就永遠不會完不成任務,真的太“聰明”啦,EGCC就是。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5月30日之前的白皮書顯示,其規劃在2018年6月與500家線下二手車商達成數據採購協議,馬上臨近6月,EGCC能夠及時按照項目進度完成任務麼?

為了按時完成任務,他們選擇直接修改白皮書。2018年5月30 日,EGCC發佈新的白皮書,原本64頁的白皮書直接被刪減至18頁,在最新的白皮書中,深姐發現2018年6月份的項目規劃直接人間蒸發,這樣EGCC就永遠不會有項目進度落後的問題了。

這並不是EGCC第一次修改白皮書,查看白皮書修改記錄,深姐發現EGCC至少已經修改過11次白皮書,估計他們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不斷修改白皮書,他們用行動證明了什麼是真正的紙上談兵,白皮書創業。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7.創始人隨意更換,身份成謎

被修改的不僅是項目規劃,在新版白皮書中,團隊創始人以及投資人這些信息通通被刪除,而在最新的官網上,我發現他們居然把自己的創始人給換了。

在上一版白皮書中首席執行官和首席技術官分別為趙龍衍和李斌。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而在官網的團隊信息中,這兩人直接人間蒸發,並且這兩個職位都落到了唐旭頭上,在舊版白皮書中唐旭是市場運營總監,你說一個市場總監,怎麼就被欽點為CEO和CTO了,不知他作何感想,有沒有吟一句詩的衝動。

4700萬上幣破發27倍,修改白皮書11次,EGCC今天竟把創始人刪了!

根據資料顯示,這四人都是北京大學,並且有知名企業的高管從業經歷,但是通過包括linkedin等網絡渠道均無法找到其匹配的個人信息,再看看唐旭和言川的頭像,是不是有一股濃濃的上世紀90年代的日韓風?嚴重懷疑這四人是虛構的人物以及身份。

總結

花費4700萬投出來一個破發27倍的問題幣,EGCC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才是割韭菜的正確姿勢。

整個項目純粹是為區塊鏈而區塊鏈,不具備現實操作性,白皮書前後矛盾,號稱要去中心化,做的卻是中心化的事情。

在持倉方面,EGCC持倉高度集中,且與白皮書的披露代幣分配比例不符;社群管理混亂,充斥大量殭屍粉以及不良信息。

最讓人失望的是,他們頻繁篡改白皮書:修改業務邏輯;刪減項目進度;甚至把自己的創始人和投資人也一併刪除……

這樣的項目,你敢投嗎?

注:2018年5月30,EGCC更改官網,上傳了新的白皮書,其中對上述內容進行了大幅度的刪減,上述關於業務邏輯的論述成文於5月30日前,引用的是上版白皮書的內容。這也說明項目方心虛,主動將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