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紙”的發展史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摺疊用來書寫的非編制物。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莎草紙”並不是現今概念的“紙”,它是對紙莎草這種植物做一定處理而做成的書寫介質,而中國所發明的造紙術,打破了植物纖維的原有排列,使之重新無規則交叉排列,製作出來的成品,才能叫做“紙”。)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複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漿紙。用植物纖維製成的薄片,作為寫畫、印刷書報、包裝等。有別於糹氐,糹氐為動物纖維“絲滓”。紙張:紙的總稱。紙以張計,故紙張一般分為:凸版印刷紙、新聞紙、膠版印刷紙、銅版紙、書皮紙、字典紙、拷貝紙、板紙等。是應用於凸版印刷的專用紙張,紙的性質同新聞紙差不多,抗水性、色質純度、紙張表面的平滑度較新聞紙略好,吸墨性較為均勻,但強墨能力比新聞紙要差。

凸版印刷紙簡稱凸版紙。適用於凸版印刷的紙類。有捲筒紙和平板紙兩類。一般定量為52g/㎡、60g/㎡和70g/㎡。薄凸版紙定量為35g/㎡、40g/㎡、45g/㎡和48g/㎡。紙質潔白平滑,厚薄均勻,具有良好的印刷適性、不透明性、吸墨性,不掉毛,不透印。採用漂白化學木漿或漂白化學草漿,也有配用部分機械木漿或脫墨廢紙漿,經打漿、施膠(施膠度不低於0.25mm)、加填(滑石粉、高嶺土、碳酸鈣或二氧化鈦等),有時添加化學助劑,在長網造紙機上抄造而成。

“紙”的發展史

新聞紙也叫白報紙,是報刊及書籍的主要用紙。適用於報紙、期刊、課本、連環畫等正文用紙。新聞紙的特點有:紙質松輕、有較好的彈性;吸墨性能好,這就保證了油墨能較好地固著在紙面上。紙張經過壓光後兩面平滑,不起毛,從而使兩面印跡比較清晰而飽滿;有一定的機械強度;不透明性能好;適合於高速輪轉機印刷。

“紙”的發展史

銅版紙是以原紙塗布白色塗料製成的高級印刷紙。主要用於印刷高級書刊的封面和插圖、彩色畫片、各種精美的商品廣告、樣本、商品包裝、商標等。

“紙”的發展史

書皮紙又稱封面紙或書面紙。色澤鮮豔美觀,並具有相當的耐光性。紙質強韌牢固,耐磨、耐折。耐水。有A、B、C三個等級。A等供高級封面用,B、C用作一般的書刊封面。有些則為塑料製成,內側或有圖案。

“紙”的發展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