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非专业人员面对溺水者时,如何选择正确方式在第一时间抢救溺水者

拯救溺水者,“控水法”救命被下了禁令了吗?而黄金时间解救溺水者的正确方式是什么?

对于当值夏季来说,会是溺水事件的高峰期,可是很多冬泳的发生溺水事件的也不少。而对于溺水的处理方式仍然有很多人存在着诸多的误区!比如说抢救者该不该用控水法排出溺水者体内的水,以及正确的解救溺水者的方式又是如何的问题!

在过去,人们将“倒挂控水法”奉为抢救溺水者的圭臬,因为溺水者在呼吸道及胃内吸入了大量的水,所以,当人们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将“排水”,而所谓的倒挂控水方式,就是将溺水者头朝下、脚朝上的挂在抢救者的肩上,外加在溺水者腹部施加外力,使吸入的水排出体外!事实上,这样的抢救方式完全是错误的做法,实际上溺水者吸入呼吸道的水并不多,而通过倒挂的方式,更容易将胃内的水误吸入呼吸道内,加重溺水者无法正常呼吸,而导致溺水者心脑缺氧窒息而亡!这就是为什么倒挂控水法不能作为抢救溺水者的原因。

非专业人员面对溺水者时,如何选择正确方式在第一时间抢救溺水者

而正确的控水法是抢救者屈膝,让溺水者腹部顶于膝盖上,“背向上,头朝下”,施救者按压溺水者的背部,这样的方式利于吸入机体的水排出体外,相对于错误的倒挂控水法来说,较为安全。但选择这样的方式也是在溺水者呼吸、心跳以及意识正常的情况下才行。

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大部分专家认为,“控水法”都是不正确的抢救方式。所以,面对溺水者的不同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首先,从淹溺的情况来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情况,因为淹溺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有10%-40%的溺水者属于干性淹溺,而干性淹溺多导致喉痉挛,也就是说呼吸道内很少甚至是没有水的吸入,这是因为溺水者在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的刺激下出现喉头痉挛,导致呼吸道完全梗阻,继而出现窒息以及反射性的心脏停搏、心肌缺氧。

而湿性淹溺则是在溺水过程中,溺水者会反应性的屏气,这是为了避免水误吸入呼吸道,但因为不能坚持屏气而被迫深呼吸,导致大量的水进入呼吸道、肺内,阻碍了机体需要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CO2体内滞留。所以,在溺水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可以选择正确的控水法帮助溺水者。

非专业人员面对溺水者时,如何选择正确方式在第一时间抢救溺水者

现在关于正确的溺水急救科普提示,一致认为,若是溺水者出现意识、心跳、呼吸都消失的情况下,应该立即进行人口呼吸和胸外按压。那么,非医学专业人员应该如何抢救溺水者呢?

必须指出的是:发现溺水事件,第一时间大声呼救以及拨打120。

1.将溺水者救上岸之后,先判断其生命体征,抢救者应大声呼叫以及拍打溺水者,观察溺水者有无回应,若无回应,说明其处于昏迷状态(无意识),再观察胸廓起伏(是否有自主呼吸),若都无,就应该用手触摸溺水者颈动脉(触摸是否有搏动,触摸5-7秒,若无搏动,判断心跳消失),这是几个基本判断溺水者有没有正常生命体征的方法。

2.若溺水者有呼吸、有脉搏、有心跳,但叫不醒,应清除溺水者口腔内及鼻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再将溺水者侧卧,等待救援。

3.若溺水者昏迷,喊不应,又无呼吸,但又脉搏心跳,同上,需要清除口鼻异物,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试图恢复溺水者的自主呼吸。等待救援。

非专业人员面对溺水者时,如何选择正确方式在第一时间抢救溺水者

4.若溺水者生命体征全部消失,需要立即清除口鼻异物,开放气道,先人工呼吸,在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方式,两手放置在溺水者胸骨下2/3的位置,按压深度为125px,需要有节律的按压,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

需要注意的是若遇到溺水者属于最危险的情况,必须要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心肺复苏需要进行5个轮回,之后在重新判断溺水者生命体征。在整个过程中,注意保护溺水者脊柱及颈椎。等待救援

若溺水者在这个过程中苏醒,仍然需要入院检查,不可大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