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心动”与行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的合理使用


胺碘酮

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对房颤、心房扑动及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尤其针对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力衰竭)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尽管其安全性得到普遍认可,使用中仍不能忽视那些不良反应。

“心动”与行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的合理使用


「用药管理」
充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配合医生做好用药风险评估,做好用药管理。

识别胺碘酮常见不良反应


1、胺碘酮具有高度脂溶性,应用后可广泛分布于脂肪、肝、肺及皮肤等多种组织,在人体内半衰期长,最长可达100余日(个体差异较大),起效及清除均非常缓慢。

2、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可涉及眼睛、皮肤、甲状腺、肺脏、神经、肝脏、心脏、胃肠道、生殖系统、血液和淋巴系统等多个器官和系统


记住单词“BITCH”,可以方便我们记住它的常见不良反应。

“心动”与行动,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的合理使用


在使用胺碘酮之前,使用过程中以及停药时,均需要做好用药管理,才能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发挥药物最好治疗效果。

一、用药前


详细说明病史,帮助医生评估用药风险:用药情况、药物过敏史(尤其是碘、胺碘酮、造影剂等药物)、心脏疾病史、接受药物治疗的情况等。配合医生在用药前评价肝功能、甲状腺功能、肺功能及X线胸片检查。同时,充分了解胺碘酮药物的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及症状。

二、用药期间


(1)观察病情。
治疗效果服药第一年应3个月随访一次,评价心律失常的控制是否稳定、有无副作用发生,此后每6个月就诊一次。注意观察有无乏力、原因不明的咳嗽或呼吸困难、心悸、晕厥、视觉变化、皮肤、体重变化、感觉异常或无力等。



胺碘酮可使心率减慢,因此用药期间注意监测并记录脉搏,如出现异常减低,尤其是低于55次/分时,应当立即与医生联系。服用胺碘酮期间出现:如腹泻、呕吐、大量利尿、饮食减少等情况应及时检查电解质,以免发生低血钾促发尖端扭转型室速。

(2)用药期间定期复查。多数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关,故需长期服药者切记定期随诊,用药期间注意检查:


① 血压(避免低血压)。

② 心电图,口服进应特别注意Q-T间期。

③ 肝功能及血清电解质水平。

④ 甲状腺功能(每3~6个月1次)。

⑤ 肺功能、胸部X线平片或CT(每6~12个月1次)。



⑥ 眼科。

三、停药过程中


由于胺碘酮的半衰期较长(约40~70d),即使停药,相当长时间内仍可在血清以及组织内检测到胺碘酮。故停药后,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胺碘酮增加华法林抗凝作用;增加血清地高辛深度;增强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苯妥英、普鲁卡因胺等)对心脏的作用等。

结语


胺碘酮这把“双刃剑”,在抗心律失常药中的地位不容置疑,其不良反应同样不可忽视。胺碘酮的大多数不良反应经过减量或停药可以逆转,因此,用药前后采取积极的行动,对于维持正常“心动”同时,保障用药安全意义重大。


审核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陈文瑛 / 广东省药学会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珈雯

【药盾公益】官方公众号(PSMChina)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