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國火箭軍的洲際導彈列車有多厲害?

Mrs李的博兒


目前沒有任何消息可以證實中方已經裝備了這種傳說中的列車,我們可以通過俄方裝備的同類型裝備來進行一定的性能推斷。

俄方裝備的此型車是以一整組列車為基礎。由整組列車攜載一定數量的彈道導彈來進行大範圍的機動,以增加對手發現並進行攻擊的難度。列車上使用的導彈是SS-24型,其最遠攻擊距離約為10000km,這個距離上可以保證列車機動至俄東部來對美方進行打擊。該列車一般運行於俄中東部分的鐵路網,機動範圍相對於傳統的陸地機動更加的廣泛,同時由於列車的攜載特性,其發射準備期更短,可以有效的實現對敵方進行突發性的打擊行動。

因此我們可以進行一定的推斷,若中方裝備此種列車,受制於車輛體積,其最有可能裝備的是基於東風31家族的改型,最遠攻擊距離也可以達到12000km。但是請注意,在俄方多年的使用中,這種以列車為基礎進行機動的攻擊方式實際使用起來很有限,最嚴重的問題就在於三點:一,這種機動方式並不能隨停隨射,較大的列車重量需要特製的發射陣位,二,俄方敢於使用中東部部分鐵路網進行機動的很大原因該區域的鐵路運行密度並不高,列車機動時可獲得很充裕的空間,同時該列車在應急狀態下可以使用特殊裝置來破壞接觸網,以為發射騰出空間。三:由於以上限制,就算俄方從東部發射,其攻擊距離也可以保證直達美方的絕大部分區域。

綜上,若中方裝備這種列車,其性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基於中方的特殊情況——即鐵路運行密度世界第一,本土發射攻擊距離不夠的雙重問題,使得這種機動列車的打擊方式會大打折扣,因此,中方很可能不會裝備這型列車。


利刃號


鑑於中國對中國軍隊的戰略武器裝備擁有異乎尋常的保密要求,外界對於中國導彈列車一直是知之甚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中國確確實實擁有導彈列車,這一點得到過中國官方承認的。

中國官方披露中國導彈列車的信息最早是出現在2006年,當時新聞聯播在播放關於二炮部隊的新聞中,首次提到中國導彈列車的少量消息。不久之後,在2007年2月份新年之際,裝備東風-31洲際導彈的導彈列車亮相熒屏,外界才終於知道中國導彈列車的存在。

從當時的新聞報道畫面中可以看到,中國導彈列車的車廂與普通客/貨運列車的車廂沒有太大的區別,車廂塗裝依然是當時非常流行的草綠色。這有助於導彈列車融入中國龐大的鐵路客/貨運列車系統中去,傳統的偵察手段例如衛星偵察是很難分辨出來的。

據悉中國的導彈列車一般由6-8節車廂組成,裝備的是DF-31洲際彈道導彈。每列導彈列車大約裝備1~2枚DF-31/31A導彈,導彈射程超過1萬千米,可搭載多枚分導式核彈頭。

鑑於目前中國披露的導彈列車消息少的可憐,為了瞭解導彈列車的打擊和生存能力,我們可以在蘇聯導彈列車上尋求答案。目前最為出名的導彈列車當屬蘇聯時期研發裝備的幽靈列車,這款導彈列車搭載一枚SS-24洲際彈道導彈,其中SS-24導彈最多可同時攜帶10枚當量為10萬噸的核彈頭,打擊誤差僅為200米,打擊威力驚人。

除了發射導彈時會暴露位置,平時幽靈列車擁有很高的隱蔽能力,具備很強的生存能力。導彈列車的機動速度比較快,往往可以達到100千米/小時,即使被對方發現後也能夠迅速轉移陣地,躲避對方的打擊。

加上建造鐵路時往往需要建造大量隧道、庫房。這些地方都成為導彈列車優良的隱蔽待機陣地,可以躲避對方衛星/飛機偵察。鑑於導彈列車擁有龐大的威懾力,在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為了向北約示好,將這些導彈列車和SS-24導彈一一拆除退役,最終只有一列導彈列車被保存在博物館。

原本俄羅斯打算研發新的導彈列車——“巴爾古津”鐵路機動導彈系統,計劃裝備更先進的RS-24“亞爾斯”導彈,將具有更強的打擊能力,不過,由於經費不足,目前該項目已經下馬。中國導彈列車有可能也正在更新換代,例如中國可能正在研發裝備東風-41導彈的新導彈列車,將讓中國擁有更強的威懾能力。


科羅廖夫


中國官方消息報道情況

  • 2006年2月的中旬,新聞聯播報道了當時的中國第二炮兵部隊的洲際彈道導彈列車,這也是中國導彈列車的首次亮相。

  • 2007年2月14日,中國的DF-3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又一次亮相,令世界震撼。
  • 2015年12月,在國防部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美國情報部門最近監測到中國在鐵路火車上發射了一枚"東風-41"導彈。請予以證實。”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大校回答道:“我們在境內進行的科研試驗是按照計劃安排的。”

結論:中國導彈列車是存在的。

中國彈道導彈列車介紹

  • 從外表看,導彈列車和普通列車沒什麼區別,表面塗有草綠色,由6至8節車廂組成,可發射DF-31型洲際導彈,射程超10000公里,可搭載數枚15萬噸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

  • 從內部看,由發射控制車廂、指揮車廂、運載車廂構成,其中指揮車廂裝備有大型動態顯示屏與會議室,發射車廂有多人操作的控制按鈕。

中國導彈列車展望

  • 隱蔽性更好:中國未來的導彈列車可能會取消紅、綠、藍、白等顏色區分,而是全部採取統一顏色,使得導彈列車隱蔽性大為增加。由於我國鐵路網四通八達,想識別我國的導彈列車將非常困難。

  • 速度將更快:隨著列車技術的發展,其機動速度更快,哪怕是承載較重的戰略核導彈,其平均的時速也可以達100公里,一晚上就會機動上千公里。
  • 打擊範圍更廣:據悉,東風-41最多可攜帶10個彈頭,能打擊約12000公里外的目標,利用軌道發射東風-41彈道導彈,其打擊範圍可以覆蓋美國全境。
我是武器風暴眼,歡迎關注,歡迎交流。

武器風暴眼


中國火箭軍的洲際彈道導彈列車有多厲害?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與洲際彈道導彈列車息息相關的鐵路網絡:中國幅員遼闊、鐵路網絡經歷數十年發展,整體呈現縱橫交錯分佈態勢。截至2015年底,中國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2.1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鐵路總里程達1.9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迄今已形成多層次、大縱深的鐵路網絡格局,為中國火箭軍的洲際彈道導彈列車發展奠定了基本基礎;在戰時可為洲際彈道導彈列車的機動部署、緊急發射等作戰行動提供極為廣泛的迴旋餘地。


試想一下,如果一列洲際彈道導彈列車藏身其中,那麼真可謂是龍入深海、虎入深山:在未開啟車廂發射導彈之前,在外觀與普通列車基本無異。無論是太空衛星偵察、還是電子偵察機、無人機的高空、中低空偵察,甚至是偵察兵的抵近偵察都難以對此做出準確判斷。更何況要在如此龐大、錯綜複雜的鐵路網絡中尋找一列洲際彈道導彈列車無異於大海撈針。其隱蔽性、威懾性絲毫不亞於潛伏於深海遠洋之中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目前,我國戰略火箭軍跨洲際遠程戰略威懾力量結構主要由東風-5B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東風-31及新一代東風-41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構成。其中,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因採用液體燃料,模塊化整體組成體積巨大,而加註燃料過程較為麻煩且難以較長時間保存,因此只能採取固定發射井模式。而東風-31、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因採用固體燃料,體積較為靈巧,在燃料加註保存、機動部署、搭載發射方面較為方便,可靈活採取固定發射井、移動車載、導彈列車等多種陸基發射模式。相較於傳統的陸基發射模式如導彈發射井的固定發射、導彈發射車的預定陣地發射,洲際彈道導彈列車具有隱蔽性好,機動性強、部署靈活性高的優勢,有利於躲避敵方的打擊,擁有強大的戰略威懾能力和戰時生存能力。
2006年2月,中國第二炮兵部隊(即現在火箭軍的前身)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中嶄露頭角。

2007年2月14日春節前夕,中國二炮部隊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再度亮相,令國際各界為之震撼。央視公開曝光的彈道導彈列車由發射控制、發射任務指揮,導彈運載等多節不同功能車廂組成;發射任務指揮車廂安置了一部大型動態顯示屏幕和會議室。發射車廂顯示控制按鈕由多人操作。

  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車廂在外觀上同普通的客貨列車無異:外表仍採用中國客貨列車普遍的草綠色塗裝,有利於實施偽裝。整個發射系統總共由6—8節具有不同功能的車廂組成,具有發射東風—31A改進型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射程超過10000公里,可攜帶多枚15萬噸TNT爆炸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其戰略威懾能力與冷戰期間令北約談之色變的前蘇聯SS—24洲際彈道導彈列車旗鼓相當。


我國新一代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於1984年正式立項,由中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研製,1994年試射定型,2010年交付部隊,2012年至2016年間進行了多次發射,2018正式服役進入中國戰略火箭軍戰鬥序列。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的服役,結束了美俄兩國在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兩家分庭抗禮的局面,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東風-41射程高達14000公里,可攜帶8~10枚擁有獨立飛行軌道的分導式核彈頭,並攜有誘餌彈頭用於欺騙、突破反導系統。東風-41的服役給美國現今亞太反導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 :攔截難度極高,攔截成功概率極低。而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的出現,則成為美國反導系統如芒在背的強勁對手。2015年12月5日,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進行了鐵路列車機動發射任務,證實了此前傳聞中的"幽靈導彈高鐵"的存在。
目前,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已完成技術性能檢驗 ,解決了導彈發射對列車及鐵路路基造成損傷的問題,順利進入實戰部署階段。得益於中國龐大且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絡,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相較以往傳統的陸基發射模式如固定發射井、移動車載,在部署靈活性、戰時機動性、隱蔽性都大為增強,具備戰略突然性,易給對手出其不意的打擊,使其措不及防。

因此,中國戰略火箭軍的洲際彈道導彈列車是中國龐大鐵路網絡與先進洲際彈道導彈的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了"地利"優勢 ,具有高度隱蔽性、機動性及靈活部署性,具備強大的陸基戰略威懾能力,是中國戰略火箭軍的一張王牌。


無語勝似有語


中國火箭軍就是原來的第二炮兵(簡稱二炮),是解放軍新成立的一個軍種,二炮這個名字是周恩來起的,當時是為了保密,二炮從編制和稱呼上來說是一個獨立的兵種,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作為一個軍種存在的。

火箭軍對奪取制空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國的壓軸利器,中國火箭軍到底有多強大呢?三款導彈足以說明一切。

東風-41彈道導彈,是目前中國對外公佈的戰略核導彈中的最先進的之一。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八代私人傳承古方,科學關愛,讓男人精力迴歸,晚上和媳婦親熱更長久,嘉上兩個a兩個o與數字116的鵬友圈。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這款導彈可攜帶多達10枚分導式核彈頭,有突破反導系統的能力,甚至連美國的反導系統也無法攔截。

巨浪-3洲際彈道導彈是從東風-41改良而成,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0000公里,包括美國及歐洲全境都將納入射程範圍。這種導彈性能,無疑將強化中國的核戰力。

東風-21在二炮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其最新改型通過加裝多種彈頭誘餌使反導系統難以攔截,而且打擊精度接近巡航導彈,是裝備序列中先進程度最高的武器。被譽為“航母殺手”


公西綁炭


1966年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正式成立,為了不引人注目,將其命名為“二炮”。如今的火箭軍前身就是二炮,名稱發生變化,本質依然不變。洲際導彈按照發射載體不一樣,可以分為陸基導彈和海基導彈,後者的載體主要是核潛艇。在陸基洲際導彈中,載體可以細分為導彈發射井、重型發射車、鐵路列車,尤其以鐵路列車最具機動性。在導彈列車方面,俄羅斯隊其實也擁有,但是中國導彈列車更加厲害。

在很久之前,大部分人對於洲際導彈都誤認為它們靜靜的待在發射井中和發射車上面。事實上中國的洲際導彈列車很早就已經研製出來並裝備部隊,只是2006年才對外正式的公佈。中國的導彈列車厲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荷載能力強大,第二是機動性非常靈活,第三是隱蔽性非常的好。在荷載能力方面最強的還是導彈發射井,可以部署彈頭更大和射程更遠的洲際彈道導彈。當然導彈列車也不併弱,一列火車可以同時部署三枚洲際彈道導彈。

截止到2017年,中國的鐵路里程達到了12.5萬,包含高鐵2.5萬公里。中國火箭軍的洲際導彈列車依託南北縱橫、東西連接、四通發達的鐵路運輸線,可以隨時處於路上。並且中國的導彈列車機動性一天可以達到上千公里。這樣的速度也是非常的驚人了。試想一下今天導彈列車還在湖南境內,明天就可以出現在內蒙古境內。中國洲際導彈列車與普通列車的外表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如果別國要想確定一列導彈列車的位置,至少要調動幾十顆衛星進行鎖定。然而中國火箭軍肯定遠遠不止一列洲際彈道列車。

現在的高鐵運輸速度非常的快,中國火箭軍甚至可能動用改裝的高鐵或者動車作為導彈發射載體。具體的情況也只能等待官方的公佈,我們才會獲得相關的消息。雖然中國的導彈列車隱蔽性非常的強,但是細心的軍迷朋友們或多或少可能會發現。假設大家真的有幸看到導彈列車,自己看看就行,就不要將照片發佈到網上進行傳播。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去做,當然是為了防止軍事信息的洩露。


兵說


導彈列車其實最早是蘇聯人的玩意,而我們國家關於導彈列車的消息最早則是出現於2006年,當時二炮部隊(即今天的火箭軍)的洲際導彈亮相於央視的新聞聯播,這是官方首次確認我國的導彈列車相關消息,而在2007年2月份,農曆臘月廿七,東風-31洲際導彈列車再次亮相與觀眾面前!那麼,我們火箭軍的導彈列車,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其實,採用軌道列車發射的洲際導彈,相比於常規的陸基發射井式或者車載式洲際導彈,最大的突出優勢就是隱蔽性和長距離機動性,如果是相對於車載式的,那麼其巨大的載荷能力也不是普通車載式能相比的,而且大家要知道,車載式洲際導彈一大缺點就是其搭載的洲際導彈載荷能力相對較小(相對於發射井式),不管是核彈頭當量還是射程,都要小於發射井式的洲際導彈,唯一的優點就是生存性和機動性,而如果採用軌道列車來運載和發射洲際導彈的話,除了能彌補載荷量的問題之外,還能同時保證導彈的機動性和生存性!


所以,如果火箭軍使用列車來運載和發射洲際導彈的話,那麼,就能同時彌補發射井時洲際導彈的生存性問題和車載式洲際導彈載荷量不足的問題(也只針對於擁有大戰略縱深的核大國),而且,我國的鐵路運輸能力之強大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導彈列車的機動性號稱一天內可達上千公里可能有點誇張,不過即使加上有設施保障的限制,但是數百公里是絕對沒問題的,如果想要保證發現後並長時間跟蹤,那麼用來監視該列車的衛星數量將會超過300顆,然而,即使是美國貌似也沒有能力動用數百顆衛星來監視一列不確定的列車,所以,混在眾多貨運列車裡的導彈列車,想要發現並摧毀,貌似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的鐵路網,大家可以看上圖,我們的鐵路運輸能力確實很強,但是大家發現沒有,其運輸網絡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也就幾條明顯的幹線,如果導彈列車需要在西部運輸或者發射的話,對於天上的間諜衛星來說,感覺就是一個活靶子,所以,我國導彈列車的具體消息是怎樣的不好說,其實導彈列車的缺點也不少,核反擊手段中,最有效的還是ssbn,沒有之一!


哨兵ZH


洲際導彈列車的正式名稱“軍用鐵道導彈系統”,被看做是陸地核潛艇。這個項目是當年蘇聯第一個提出來的,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製,1987年10月20日,首列導彈列車在蘇聯戰略火箭軍科斯特羅馬導彈師投入戰鬥執勤。2006年2月中旬,中國二炮部隊洲際導彈列車正式亮相新聞聯播,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力量。

從造型上來看,導彈列車和普通的綠皮火車並沒有什麼區別,因為便於偽裝。整個發射系統由六到八節車廂組成,能發射改良以後的DF–31型導彈,射程超過了一萬公里,可以攜帶15萬噸當量的分導式核彈頭,威力堪比以前蘇聯研發的SS24洲際導彈導彈列車。



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導彈的最大好處就是機動性能強大。以六節編組的東風–41導彈列車為例子,只需要一個晚上就可以轉戰一千公里,什麼概念?可以從我國的西北邊陲地區直接轉移到陝西省境內。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敵人不容易對我實施破壞,其次也能順利完成打擊的目標,在列車行駛的過程中,還可以做到隨停隨時發射。

另外解放軍火箭軍部隊在過去三十多年也沒有忘記“地下佈局”。我們可以依靠數千公里的地下洞庫過程,構建全新的地下鐵路發射系統,發射陣地由地下中心庫控制,並鋪設鐵軌構成網狀連接五六個簡單的發射陣地,這種發射方式不僅隱蔽性強,而且更容易完成攻擊任務。



我是頭條作者歷史十二郎,每天帶你瞭解不一樣的歷史,希望大家給我點個贊,關注一下,路轉粉,不迷路,謝謝各位啦!


是阿維啊


有史以來最牛快遞公司,旗下產品東風快遞享譽全球,但——並不厲害!

為啥?——並不存在!

有的答主 放出這張圖片,說是中國的導彈列車。


這話就得兩說了,裡面是裝的的確是導彈!


只不過角度問題看起來會有誤差。再放兩張圖片吧:

是不是一樣的東西? 但是要注意到後門的打開方式,這個車廂的後門是四門全開的涉及,如果車頂能夠打開的話,那麼受力則沒有辦法去做了。

車廂上印的四個字被PS模糊掉了,這四個字其實很關鍵。

這就是玩自媒體的一個伎倆了。其實原來寫的是“超級超限”。

這種車廂每年都有很多在跑,裡面裝的是運載火箭燃料箱。

通常直接運到酒泉等發射場,然後會被豎起來填充燃料發射人造衛星的。

為什麼是“超級超限”?火箭直徑和長度略微大於了鐵路車廂的尺寸,用的是專用車廂。掛有這種車廂的火車,有速度限制。


所以這個事情是鬧出來的一個烏龍。並不是導彈發射列車。


根據W君這邊的資料,中國還沒有真正的搞過導彈列車的。所以咱只好說——相當的不厲害了。


其實,中國的機動導彈發射系統已經很完善了,也基本上用不著用末日列車來畫蛇添足了。

用火車發射核彈其實只是蘇聯自己特定國家、特定歷史時期、特定地理環境下的一個無奈之舉。


軍武數據庫


列車核彈會是解放軍的殺手鐧?現在還辦不到!

前幾天薩沙寫中美核武器差距的文章,曾看到美國蔑視中國陸基核打擊能力的文字,很感慨。一些國內專家認為列車核彈可以有效增強中國核打擊能力,讓美國無所適從。究竟怎麼樣呢?聽薩沙說一說。

蘇聯冷戰期間曾經搞過列車核彈SS24,1987年正式裝備部隊,組成了3個鐵路機動導彈師。

美國也曾經有過構思,但最終沒去做。

中國民間炒了列車核彈概念,也有很多年了!

中國現在陸基核打擊能力確實是不足的!固定的導彈發射系統,一旦開戰就很難倖存,美國佬盯著每個中國導彈發射井。

真正有威脅的,是中國可以移動的機動核打擊平臺,比如東風31。

但軍事專家認為東風31之內有很大的侷限性,必須用列車核彈來彌補。

他們的理由主要三點:

第一, 列車核彈隱蔽性更強。

東風31之類最大問題是隱蔽。東風31具有龐大又特殊的外形,只要一上路就很容易被識別發現。在抬頭是衛星,一旦開戰四處都是偵察機的今天,東風31很難有效隱蔽自己。

西方認為我們只有幾十輛東風31,數量不多,很容易跟蹤。

但中國的列車成千上萬,可以容納核彈的車廂也有無數。一輛列車核彈可以隱藏在幾百個普通列車之中,美國人很難全面追蹤。

第二, 列車核彈機動更好

東風31之類的機動性其實不強。受制於公路交通和卡車載重的限制,東風31之類一個晚上跑不了多遠,基本都在100多公里而已。

這麼短的距離,仍然便於敵人追蹤和攻擊,生存能力弱。

而火車一個晚上跑出七八百公里也不算稀奇,機動性強很多倍。

第三,列車核彈部署範圍更廣

重型卡車對於道路和橋樑有一定的要求,中國大部分公路是不能適應的。換句話說,東風31之類可以部署的範圍很有限!

列車核彈不同!

現在中國哪個角落沒有火車?西藏偏遠地方都有。

換句話說,這種列車核彈可以部署在中國任何角落。

願望是沒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列車核彈對於中國來說沒意義。

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俄國自己從2001年開始銷燬列車核彈SS24,2005年正式廢除列車核彈的作戰編制。

如果它這麼有效,俄國人為什麼不用?

中國不能用列車核彈,原因也是三點:

第一, 列車核彈其實隱蔽性不強。

列車核彈無論外形、編組都和普通列車有著巨大不同。

普通列車火車都是相對固定的外形,固定的車廂數量。而列車核彈正好相反!

以蘇聯SS24列車核彈來說,一共20節,3個是火車頭,17節車廂,和普通客貨車有巨大區別。

同時,車廂為了承受發射的巨大壓力,對於底盤進行大幅度改造,安裝多個轉向架等。

對於車廂的區別不要說專業軍事人員,就算老百姓也一眼可以識別。

更重要的是,拋去以上差別不談。這種特種車輛肯定作為專列使用。中國專列的使用有著自己一整套制度,是非常容易跟蹤的。比如,所有列車都要為專列讓道,平時專列也不會和普通列車停在一起。

敵人只需要通過衛星大概觀察,也就知道這是什麼車了!

換句話說,貌似列車核彈比東風31隱蔽一些,其實區別不大。

第二,列車核彈機動性其實有限。

列車相比汽車,最大問題在於要依賴鐵路。公路運輸線是四通八達,密如蛛網,這裡走不通立即可以走那裡。

列車不同!一旦開戰,敵人就算再厲害,難以將所有公路炸斷,但炸燬這些鐵路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一來,東風31至少可以利用公路繼續小規模機動,列車核彈就只能原地等死了。

第三, 列車核彈部署範圍其實不廣。

貌似鐵路分佈很廣,但列車核彈卻不是普通客車。

發射核彈不是放二踢腳,絕對不能脫離發射的支撐系統。

全國能夠支撐核彈發射的體系,覆蓋範圍有多廣?

在沒有支撐系統的情況下,列車核彈能在荒郊野外隨便發射?這根本不可能。

說來說去,列車核彈部署範圍其實並沒有增大多少。

可以這麼說,以現在技術來說,中國發展列車核彈沒有必要,因為實戰意義還不如東風31。當然,如果未來技術發達了,列車核彈也許會成為我們的殺手鐧,必要的研究工作還是需要的!

也許有朝一日,解放軍列車核彈可以讓敵人發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