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730炮,是不是太浪费子弹了?

我心永恒00131


首先,730近防炮发射的是炮弹……言归正传。730型近防炮,是目前054A导弹护卫舰和052C导弹驱逐舰,乃至部分052D的主要近防武器。发射机构由七根30毫米炮管和七组发射机构组成,炮塔内部还有一个弹鼓,备弹640发。

然而,730近防炮的最大射程达到了5000米,一般拦截距离在1500米和3500米之间。30毫米机炮炮弹毁伤能力较为强悍,使得730近防炮的综合性能超过了“密集阵”和“守门员”。目前也作为陆基近程反导系统的近防炮使用,称为陆盾2000。射速达到了4000发/分,备弹仅仅640发。也就是说,在射速最高的情况下,9.6秒就打光了。如此高射速,太浪费炮弹了吧?

然而恰恰相反。相比于1130型近防炮,730型的9.6秒射完全部弹药算是节约了。1130型射速达到11000发/分,炮塔跟730型近防炮区别不大,只增加了1个640发弹鼓。备弹是1280发。1280发30毫米机炮炮弹,在约5.9秒内全部射光,也没谁了。

不过,这只是在个别情况下。一般1130型近防炮通常一次射弹200发,满打满算可以拦截13次导弹。730型一次射弹166发,可以拦截4次。转换方向时异常迅速,活动性雷达的探测角也极为宽阔。在射击时射速往往会下调到3000发/分,也就能更多地使用了。况且也并不只有730型近防炮在作为近程反导武器使用,还有射程10公里的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近防炮只是在最后关头使用的,并不会大量泼洒炮弹。即使炮弹一发费用高达1200元人民币,射出200发炮弹形成一片弹幕,从而保舰艇周全,也算是极其划算的了。


贞观防务


图注:730近防炮射击

浪费子弹?你想问的应该是730近防炮需不需要这么高的射速吧。

确实,730近防炮的射速很高,看其射击视频,就像是泼水一样,发射声几乎听不出间隔,只看到弹壳源源不断地排出来。

但这种高射速很有必要的。首先,730近防炮负责的是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职责重大,一旦拦截不住后果不堪设想。此时来袭的导弹处于飞行末端,通常采用多变的飞行轨迹来提高突防效率,不是随机波动就是“蛇形”运动。从近防炮角度来说,目标轨迹是不断变化的,很难用单个弹丸进行精确打击,只能是用弹丸形成的弹道束(或者叫弹幕)对其进行“面”打击,只要弹道束内的弹丸有足够的密度,就能达到拦截目的。而要提高弹丸密度,就只能提高射速。

其次,730近防炮使用的是脱壳穿甲弹,采取的是对目标直接命中的毁伤方式,通俗来讲就是动能毁伤。由于反舰导弹体积较大,飞行末端通常会采用加速或俯冲动作,具备的动能很大,命中一枚弹丸很可能并不能将其摧毁,要解除威胁,通常需要多枚弹丸才能实现,这也需要高射速来保证。

第三,730近防炮并不是只使用最高射速射击,其射速是可调的,共分三档,即每分钟1200发、2200发和4200发。可根据来袭目标的距离和飞行速度选择不同的射速进行应对,因为射速越高,炮管的振动就越大,弹丸散布也就越大。所以如果来袭导弹的飞行速度不快,发现时的距离还远,会使用慢射速进行打击,以节省弹药,并随时准备调整射向,拦截其他目标。


兵工科技


首先,浪费不浪费那是相对而言的。另外,能一发拦截来袭导弹,基本属于不可能的情况。

(730近防炮)

730近防炮的搜索和计算是没问题的,该炮5800发每分钟,口径30毫米,有效射程3公里,雷达则能观测到8公里的0.1平米雷达反射截面的物体,且有雷达和光学两种观测瞄具,有激光,红外等功能,具备同时跟踪多个目标的能力,本地计算机直接控制开火,反应时间很短。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拦截3公里以内的目标,一般开火时间不会超过一分钟。

(俄罗斯阿卡什近迫防空系统)

以5秒为记,大约发射500发炮弹,近防炮的炮弹一般采用钨芯穿甲弹,一枚造价不低于600人民币,也就是说5秒打出去30万差不多。看起来倒是挺贵的,一秒6万,可这比起舰体维修费可是便宜不少。要知道近防炮的目标多是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或是小型自杀舰艇等,一旦舰艇受损,维修费都是以亿记,花这几万块很值。

(美国密集阵近迫防御系统)

另外在3公里内的目标属于下一秒就有可能损害舰体的情况,而近防炮的目的不仅仅是让目标受损失去控制,而是要将炮弹组成弹幕将来袭目标包括其碎片彻底推出舰体受损的范围,减少二次伤害。而且由于来袭目标一般速度快,海上舰艇会发生摇摆,火炮射程较近射击有盲区等情况,需要近防炮尽量快速的射出大量弹药来弥补射击窗口狭窄这一问题,而且在近些年来末端机动导弹的面世,对近防炮的考验也日趋严峻。所以未来730的替代者1130射速已经提高到11000发一分钟,足可见近防系统的发展趋势还是唯快不破。

当然,现代驱逐舰的核心防御还是以宙斯盾为主的区域防空,近防系统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用户72916323253


是浪费子弹,但是没办法,人家就吃这碗饭的。

730近防炮、1130近防炮,包括荷兰的“守门员”、美国的“密集阵”,都属于外能源型近防武器系统——俄罗斯的AK630不是,AK630是火药动力而不是电动机动力的转管炮,这带来了它机械动作不够可靠、弹药弹道不够稳定(说白了拦截效率比较次)的问题。外能源型武器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射速容易控制,可以通过对于电气伺服系统的有效调制而形成极为稳定和可靠的高射速。

730型近防炮(H/PJ-12型海军舰炮武器系统)就是典型的“大力出奇迹”,靠野蛮的方式达到作战目的:针对反舰导弹类目标体积小、测角困难、速度快的特点,在极短的发射时间里打出尽可能多的弹药,形成拦截弹幕或拦截路径,靠多枚弹药来提升拦截效果。一般来说部分近防武器系统使用破片杀伤,使用炮口测速/装订线圈设置弹药的爆破时间,在飞行路径上形成破片云进行杀伤;而730/1130武器由于弹药威力巨大,且测角精度较好,使用的是直接撞击杀伤,其装备的30乘以163型稳定脱壳穿甲弹更是威力巨大,根据计算,整个拦截路径中至少能有1到2发炮弹撞上目标,使用钨合金弹芯的30毫米炮弹只要命中一发就能将其直接摧毁。

不过,从单次拦截来看,其实730也打不了多少炮弹:730的射速可调,从1200发/分到4200发/分不等,炮塔弹匣里只有640发备弹,射击方式有100发、200发、300发点射或自动射击不等。实战中根据不同的目标种类选择不同的射击模式,一次开火只有零点几秒种,打出去的炮弹也就100发或者200发,毕竟一次不能全打完了,打完了就没法下一次拦截了。

以上,欢迎评论区大神指正!


军武次位面


笔者当年看过一篇文章,说是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视察以色列特种部队中狙击手的训练。陪同的军官向梅厄介绍说每名狙击手消耗的弹药成千上万发。梅厄就问了句:这是不是浪费?军官直言不讳的说:夫人,您认为您的一点命值多少钱?

军事准备讲究效费比,但是效果是基础和前提,只要军事装备好用,那就算不上浪费。

躺在南大西洋冰冷海水里的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如果能发言,它一定会好好聊聊多管近防炮是不是太浪费子弹了。

我国的730、1130以及美国的密集阵、俄罗斯的AK630都是采用加特林转管炮原理研发的高速近防炮。通过多根炮管轮流击发,提高射速,利用高射速形成的弹幕防御反舰导弹等目标。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必须要有高射速。我国的730炮每分钟射速4-5千发,可以有效抵御亚音速反舰导弹,而1130炮每分钟射速超过1万发,可以拦截雄3那样的2倍音速反舰导弹。

多管近防炮不但射速高,而且为了达成一击毙命的效果,使用的弹钟还是昂贵的钨芯脱壳穿甲弹,这是因为现代反舰导弹一般都采用金属外壳的半穿甲弹头,普通弹药很难将其摧毁。而反舰导弹速度快、拦截窗口时间短,如果不能有效摧毁反舰导弹弹头,即便被击中的反舰导弹也能继续飞行一阵,可能对军舰造成巨大的损害。所以采用钨芯脱壳穿甲弹后,近防炮的使用成本更显昂贵。据某军迷大佬爆料,1130炮开火3秒钟发射的钨芯弹价值超过50万元人民币!

目前军舰除了使用多管近防炮作为最后一道防御手段,还广泛使用红旗10、海拉姆这样的近防导弹。与多管近防炮相比,近防导弹命中精度高、有效射程远。

我国辽宁舰航母的红旗10导弹发射图。红旗10导弹有效射程超过7公里,比1130炮高一倍。但是好货不便宜,红旗10导弹更贵,每发价格超过300万人民币。而且在实战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命中率,一般采用双发甚至3发齐射的作战方式,每次拦截的成本在600万至900万人民币之间,比多管近防炮更贵。所以,即便强如美帝(包括我国),主力舰艇都是采用近防导弹和多管近防炮搭配使用,既提高拦截成功率,又有效控制成本。

但是,即便拦截反舰导弹的近防作战花费如此之高,笔者认为这也算不上是浪费。近防炮和近防导弹是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手则船毁人亡。一艘现代军舰值多少钱?一艘航母值多少钱?军舰上成百上千的军人的价值又该如何衡量?在这些面前,几百万人人民币的炮弹和导弹又算的了什么?


从此萧郎是路人甲


730型近防炮系统是属于我国的一款近防火炮,而730这个名字正是由它本身而来(7管30mm近防炮),而其表现出的强大火力令人震惊,但是以中国人的勤俭节约的传统来看,这样会不会过于浪费弹药了呢?

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要了解它会不会浪费弹药,首先我们就要清楚这玩意的作用和性能,近防炮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敌方来袭的导弹,手段是以强劲的火力网对其进行摧毁,可以说是一款拦截武器,而其在拦截体系里基本上就是最后的防御手段了,而在这种时候谁还会去纠结于几百发的30mm炮弹药,敌方导弹撞上来军舰就不死都半条命了,比起军舰的价格,各位还觉得弹药贵么?

然后就是还有一款车载底盘的730系统,被部队命名为“陆盾2000”主要目的是给装甲部队提供野战防空能力,可以装配简易的弹炮合一系统,配备有天燕亦或者是霹雳对空导弹,具备极强的区域中近距离防空能力,而它的目标可就不是高空的战斗机或者是轰炸机了,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对面的武装直升机浑身难受,还能兼职清扫敌方步兵,30mm炮编织出的火力网可以轻易扯开武装直升机那薄薄的装甲,还可以对轻型掩体以及建筑内的步兵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具体效果大家脑补一下马蜂窝就好了,而即便如此也不会说浪费弹药,毕竟你火力只要不足,遭遇的就是那些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坦克们,而坦克再便宜也比30炮的弹药贵啊,所以说浪费弹药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霹雳火防务


其实730系统所耗费的弹药和其取得的效果而言,是非常值得的,能够在近距离保护战舰的安全,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海军舰艇都装备有类似的舰载近防炮武器系统,对于保护战舰的安全很有帮助。

在最近的《红海行动》中,在拦截叛军袭来的火箭弹时,我军护卫舰上装备的近防炮武器系统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片中出现的并不是730系统,而是性能更强、射速更快、弹幕更加密集的1130型近防炮武器系统,从7管升级到11管后,其弹药消耗量也因此陡然上升,但是也同时意味着战舰更加安全。

其实弹药的消耗问题一直都是武器设计的一个重要问题,730武器系统本身的弹药储备也不是很多,但是通过短暂开火形成的密集弹幕,已经能够达到很好的拦截所需密度,完全能够摧毁敌方来袭武器,而在此刻其就可以停火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世纪的弹药消耗并不大,因此看似730这样的武器系统弹药消耗很是问题,但是效果是很好的。

比如美国的密集阵近防炮系统,就很是流行,包括北约的不少国家都装备有这款武器。

而像一些别的武器也是如此,在弹药消耗上虽然很大,但效果很好。比如说二战中德军的MG42机枪,射速达到了惊人的1200发每分钟,弹药消耗确实很大,但是实际上在作战中问题并不是太大。因为机枪主要用于火力压制,而高射速能够带来更强的火力压制效果。而在实际作战中,更多的是短点射,并不是持续射击,因此弹药的消耗也没有达到班组的携弹量无法承受的地步(而且还有后勤补给的补充)。而在战争后期,由于兵员素质不齐,德军甚至用在弹链中每隔五发安装一个弹壳来防止新手打红了眼而浪费弹药。


战争之王


近日,上映的军事题材电影《红海行动》可谓军迷的饕餮盛宴,其中海军054A临沂舰上的近防炮可谓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片中当恐怖分子发射的大口径炮弹飞向军舰时,730近防炮迅速反应,捕捉,锁定,射击,在短短几秒内完成歼敌任务,化解了危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门性能优越的近防炮。

730近防炮的编号其中就包含了该炮的部分指标:730意味着7管30毫米口径速射炮。该炮隶属于H/PJ12近程反导武器系统,陆军型号为陆盾2000型近程防空武器系统,该系统具有超高的射速,快速,精准的目标捕捉能力,现主要列装于我国海军驱逐舰和护卫舰上,并有小部分出口国外。该炮主要的部件为:主要由舰炮主体、随动系统、射击控制系统及其他配套设备组成。舰炮主体部分为7管30毫米速射炮,采用外能源驱动转管、高压气源驱动供弹或停止供弹、电击发方式工作,该近防炮的电子系统有一款小型圆形雷达(安置于炮塔的左侧顶部),用于搜索来袭目标,在右侧的“U”形支柱上配有一个球形设备,里面安置有彩色摄像机、热感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等装置,通过电子系统捕捉到的来袭目标指示到射击控制系统中,并且快速锁定,与随动系统协作,完成射击任务。730舰炮的拦截方式与其他国家装备的近防炮拦截方式不同,该炮采用了直接毁伤的模式,摧毁来袭目标。而其他国家的近防炮系统采用的方式为“弹幕”式的拦截,但是这并不代表730火炮的射速慢。730近防炮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出4200发炮弹,也就是说可以在1秒内射出70发炮弹,分配至每个目标也有30至40发炮弹,这样的密度,完全可以将目标摧毁。同时网上也有传言,730的备弹在10秒内就会全部打光,实战效用并不高。其实730的射速分为3挡,即每分钟1200发、2200发、4200发,不同的射速可应对不同速度的目标,并具有打击一批目标的同时,跟踪待转火打击一批目标的能力。当采用AMDS类炮弹时,打击来袭的导弹类小目标的最大飞行速度为2马赫。况且,该炮采用的是“点射”模式并非“扫射”这样的射击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节约炮弹,一方面也可以更好的对来袭目标分配更多的炮弹去拦截。

与国外的同类装备相比较,我国的730近防炮整体性能超过了目前国外军队普遍使用的“密集阵”、“守门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无论从射击精度,拦截距离还是射击持续性,都超过了美国的“密集阵”以及荷兰的“守门员”。730近防炮系统每座造价大约540万美元,重量8吨。该系统可以提供对反舰导弹、飞机、近岸目标、小型舰艇和水雷等目标的点防御。730型近防炮的射击速度在每分钟4200-5800发之间,该炮由两个备弹500发的弹药箱提供炮弹,可以发射高爆弹(HE)或者穿甲弹(AP)。简化版系统将近防炮单元独立出来,炮身上并无电子系统和光电探测仪。装备该系统的战舰上需要单独再安装一套目标搜索雷达,以及集成有彩色摄像机、热感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等装置的光电探塔。该型近防炮的雷达探测距离分别如下:对于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是8公里,对大中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5-20公里。而光电系统可以探测6公里内的目标。一旦锁定目标,该近防炮可以在3公里的距离上将其击落,最佳射击时机并达到最佳精度是在1-1.5公里的距离上。相比于其他外军装备可谓是物美价廉。所以在海外军售中,也被大量的采用。(利刃)


利刃巨透社


在正式回答问题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个小故事。1884年,马克沁在英国举行发布会,用机枪将一棵一人粗的大树拦腰射断。当时的中国代表李鸿章看毕忍不住连连惊呼:“太快了!太快了!”但在得知马克沁机枪的售价和耗弹量之后,又再次惊呼:“太贵了!太贵了!”。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欣赏730炮凶猛的火力的同时,也有着类似的感慨。

评价一款武器贵不贵,并不仅仅看他的单价,而是要看他的性价比。730炮,全称应该是7管30毫米近防炮,这款武器的射速有高中低三个档位,最大射速4200发/分钟,中等射速为2200发/分钟,低射速为1200发/分钟。但是这款高射速的武器并不是作为常规的压制武器比如舰炮等来使用的,而是作为近防系统应对可能来袭的导弹。看到这里想必题主的疑问已经得到了解答,作为一款近防武器,它面临的只有两种情况。在平时根本不会有人想要去使用它,因此也不存在贵不贵的问题;而一旦要使用它的时候,就意味着敌人的导弹已经突破了舰载防空系统的层层拦截,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开火就意味着军舰被重创或者沉没,后一种代价显然要更昂贵一些。

以730炮每分钟4200发的射速,针对典型导弹目标需要射击2~4秒,按三秒计算,大约射出200发炮弹,如按每发炮弹1000元计算,3秒射击消费20万人民币。当然了,随着中国军费预算逐年稳步上升,我们在使用武器装备上的底气也越来越足,早就过了当年李鸿章投鼠忌器般顾虑的阶段。继730炮之后,中国海军又列装了11管的1130炮,这就是后话了。


强武堂


答案肯定不是浪费!“浪费”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不合理的利用某些事物造成的损失,简单的说就是干了“赔本”买卖。但是,相对于730近防炮干要执行的任务,用那些子弹可算是“收益极高”,那会是浪费呢?!


开火中的730近防炮

关于730近防炮的性能,大部分军事爱好者可为耳熟能详,4500发/分钟的射速、多目标跟踪/锁定能力、多种弹药选择及优良的反导/放空性能等;而730的同袍兄弟1130则是更加生猛,据说最高射速超过11000发/分钟,一旦开起火来,那子弹壳抛出的速度比“捅了马蜂窝”后的蚂蜂狂飞的景象还要猛烈百倍!要是说730浪费,那1130就是暴殄天物啊!

730近防炮射击,蛋壳如雨!

730/1130近防炮的角色是保护舰船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就是说,如果需要730/1130开火,那就是到了极端危急的情况,若拦截失败,轻则舰船重创受损,重则舰毁人亡!简单做一个对比,假设一枚反舰导弹单价500万美元(够高了!),若730/1130拦截需要500发子弹(一般一个拦截波次也就200发左右)、一枚子弹200人民币,那么,拦截的成本是10万人民币。永10万人民币拦截500万元美元,能算浪费吗?



1130近防炮射击,弹壳如雨X2.5啊!

如果再换一个角度,就拿我们的“新青年”054A护卫舰来说,单价在15亿人民币左右(外方曾推测单价在3-4亿美元左右,15亿人民币算便宜啦),装备2座730/1130拦截(后期批次为1130,如《红海行动》中的“临沂号”护卫舰),就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2000发左右保护了舰艇的安全,那就是用40万人民币换回来15亿人民币,这就更不是浪费了吧?!



《红海行动》中的明星舰“临沂号”

上面的都是保守的算法,让大家更直观的评价730/1130的“付出”与“收获”的对比,判断一下综合“效益”是否能算是浪费子弹。其实,在平常训练或护航时,动用730/1130的机会也很少,即使需要动用也是可以调整射速和发射量的。



地-地战术导弹,一次演习就齐射10枚,大手笔!

最后说一句,咱们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小米加步枪”、也不是“勒紧裤腰带搞建设”的时代了,咱们现在有足够的资金、技术、生产力保障军队后勤补给。战术导弹一次训练试射都能打10枚,还会在乎730/1130那点子弹?!

以上为个人的理解,欢迎关注“威呐解析”、讨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