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2岁宝宝一不满意就会用哭闹来威胁大人,怎么办?

大眼妈妈


2岁已经进入到第一叛逆期,就是经常被家长提到的terrible twos,在这个阶段,孩子往往表现出了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哭闹、发怒、叛逆等表现。与此同时,他比之前的时间,给希望得到家长主的关注,于是他也在试探能够“绑架”父母的方法——哭闹,就是其中一种。当孩子用哭闹威胁我们,那说明我们在之前的亲子互动中,做出了错误的回应,比如说妥协、退让或更改教育口令,让孩子发现了“甜头”,那应该如何改变这种形式呢?

1、重新树立母亲的权威形象。0-3岁为服从期,而在这个时期,母亲是教育的权威角色,是口令的唯一发布者。其他家庭成员不要和母亲抢夺话语权,如果出现了不同的教育观点时,我们应该背着孩子交流。

2、不要过度关注、过度反应。当孩子有过了过激的情绪反应时,不要过快的给予回应,而是稍微冷却淡化,给他反思的时间。当他有了积极的情绪反应,我们在积极主动地和他交往互动,从而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3、温和而坚定。提出了教育口令,就不能更改,妥协或放弃。因此在教育要求时,不要一下子过高过难,要由易到难。提出来之后,我们要引导协助孩子一起来完成教育任务。如果时因为能力方面地问题,我们要多开展亲子游戏与亲子运动,让孩子具备综合素质。

4、进行情绪化训练。做一些情绪训练游戏,比如拍大龙球、拍大腿鼓、绘本多米诺等。(via亲子教育专家刘勇赫)


勇赫大叔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二宝目前就是二岁多,第二次经历terrible 2(可怕的两岁)感觉有了经验就比较得心应手了。聊聊我的心得体会吧。

1. 理解2岁这个发展阶段

2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阶段,他们会开始产生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的听从大人的指挥,甚至有喜欢和大人对着干,什么都说不的状态。

另外呢,有些孩子在2岁左右进入了秩序敏感期,对生活中的各种秩序要求非常高(比如回家一定要爸爸先进门,妈妈后进门。比如吃饭一定要盘子摆这边,勺子摆那边。比如睡前一定要和奶奶说晚安等等。)一旦秩序被破坏,他们就会非常生气非常着急,甚至大哭大闹,要让大人重新来一遍才能平息。

大人对孩子有了这个理解,才能更好的处理各种状况。秩序敏感期顺利度过的话,孩子以后在生活中才能更好的理解规则,形成良好的习惯。

2. 分清孩子发脾气的原因

孩子哭闹其实有很多原因,家长应该根据不同情况来分析,做对应的处理:

1)坚持自我的哭闹

有些哭闹是上面讲的,因为孩子有了自我意识,有了主见,不想事事都听大人的指挥。如果父母一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会让孩子渐渐养成软弱没有主见的性格。

面对这种类似的哭闹,家长可以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给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是非题。比如,让孩子来穿衣服,不要说“宝宝来穿衣服”,而是可以问“宝宝今天想穿这件红衣服,还是这件蓝衣服?”,这样问孩子,既给了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也减少了孩子说“不”的可能性。

2)时序敏感期的哭闹

有些2岁多的宝宝进入秩序敏感期,会对生活中的一些流程等等有特别固执的坚持。父母就应该尽可能的尊重孩子对秩序感的这种追求,尽量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生活,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哭闹。

如果不小心打破了秩序引起孩子哭闹,则想办法给孩子复原,或者给他们机会重新来一次。看似是父母做出了让步,但其实小小的让步,却能减少很多和孩子正面对抗、两败俱伤的场景。

3)引起注意力的哭闹

这点在二胎和多子女家庭比较多见,或者有些家庭,父母对孩子不是特别关心,沉迷手机电脑游戏等等,那有些孩子就会因为一点点事情就开始哭闹,以此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关心。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就应该多增加平时对孩子的关心,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哭的时候爸爸妈妈才关心我。如果平时得到足够的关爱,渐渐孩子就不会用哭闹来博取注意了。

4) 胁迫大人的哭闹

当然,也有些孩子,会习惯于用哭闹作为手段,胁迫大人,以完成自己的目的,比如多吃一块糖,买一个心爱的玩具,丢掉碗里的蔬菜等等。其实这种习惯,大多也是父母的应对方式不当造成的。

如果孩子很明显是为了达成一个目的而哭闹,比如在商场的玩具柜台大哭大闹的要买某个玩具,那父母应该在第一次出现这种苗头的时候就严词拒绝。当然场面可能会非常让人难堪,丢脸,但如果父母能在第一次就坚持原则,不管孩子怎么哭闹,说不买就不买,那孩子其实是很聪明的,他们就会知道,再怎么哭爸爸妈妈都不会答应,那我也别这么费劲了吧。

如果父母中有一个人,或者家里有老人,看到孩子哭闹就心软了,不能坚持原则,那孩子也是很聪明的,他就学会了,哦,原来我一哭闹,大人就会改口,我就能达成我的目的,那我就哭一个吧。

所以如果孩子有一不顺心就哭闹的情况,家里的大人也应该反思自己的应对,是不是能从头到尾保持一致,还是孩子一哭闹就改变立场,如果是后者,那就不能怪孩子,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才行。


3. 教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2岁多的孩子,有些语言能力还不是很强,家长也应该花时间教孩子辨别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样,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他们就能慢慢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哭闹了。


以上便是我经历两次可怕2岁的经验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


龙马小兄弟


我家宝就这样,稍有不满意,脾气就上来了,哭的哭天抢地的,之前我还抚慰,后来我一看是自己作,那对不起了,请继续好了,然后孩子一会儿自己就停了。

哭闹习惯哪里来的?

如果孩子经常这样,你要先考虑一下是不是大人的原因造成这样的,我们家我和爸爸的教育,一直是如果要什么东西,好好说,如果不是过分要求,爸爸妈妈会满足,一直哭闹,那对不起,什么都没有,继续哭闹,那就自己继续吧。


但之所以我家老二有这种表现,因为从小开始,我家奶奶帮忙带孩子,奶奶比较宠爱小朋友,本来很多不同意的事情,孩子一哭,奶奶就给,一来二去,孩子就掌握规律了,加上我家老二本来心思就比较活,所以这就成了他加以利用的手段,现在两岁多,稍有不如意,就哭天抢地,我和爸爸不理他,他就自己哭喊着去找奶奶,奶奶就会替他说话。因此,如果孩子是这样的状态,请先协调好家里大人的态度,要不很难改过来。

发生了如何应对?

坚持原则,耐心说服。基本上就是这八个字,小朋友一般哭的快,停的也快,如果他要耍泼耍赖,让他尽情表演就好了,不做评论,远远看着就好,等情绪基本上结束了,他自己觉得没什么意思,自己就会起来的,这时候再上去问他到底要什么,如果是合理要求,无伤大雅,可以适度满足,如果不是,那就坚持原则不退让,不要因为他哭或者就差就给,这样只会主张他的习气,以后会越来越夸张。

另一种并行的策略就是小朋友闹得时候,试着蹲下来和他交流,跟他说,不哭了,停下来,好好说,要求就可以满足,这时候一般小朋友自己就会控制住情绪了,我们家的基本上都这样;如果他继续放声大哭,那你就退开,等他情绪平复了再上去沟通就好。

总之,孩子哭闹耍脾气,主要原因在于家里大人的教养方式不一致,要解决的关键,是要大人之间先沟通好,保持一致,这样才有可能改善孩子爱发脾气要东西的毛病。


乖猪妈妈


女儿发生过几次,也就是两岁左右的时候。

当时我的做法是搬了两个小凳子,一个我坐,一个我给她了。然后告诉她:不着急,你慢慢哭。等你哭完了,我们再继续。

女儿尝试找她妈妈但是因为我们夫妻针对教育的一个底线是,一个人如果做出了决定另一个人即使不赞同,也不会当场反对。我们会在之后孩子没在场的时候讨论这个问题,然后达成共识。这样的好处是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教育是相左的,从而产生这个人不行我找另一个人来压制的想法。

这样做了两次之后,孩子再没出现过用哭威胁的事情。


噼啪咔啦吧嗒咚大魔王


这一定是因为孩子用这样的方式“得逞”过,这句话一说出来,家长心中是不是“咯噔”一下?是的,因为小宝宝是很聪明的,他一旦发现这个方法有用,就会在有需求的时候“屡试不爽”。

怎么办?一句话,下次再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照顾孩子的情绪,但是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什么意思呢?当孩子哭闹的时候,首先要保证他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不打扰别人的,如果会打扰到别人,就首先将孩子带离,找一个安全安静的环境,拥抱孩子,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需要妈妈陪着你呢,还是让你单独待一会儿?”让孩子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切记!如果孩子的要求你觉得不合理不可以答应,那就不要中途变卦,所谓的“温柔而坚定”,就是这个意思。

等到孩子的情绪发泄的差不多了,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为什么家长不可以答应他的要求,也要允许孩子提出替代的方案和选择,甚至可以制定一些规则,比如多久买一次玩具,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买玩具,什么情况下是不可以的,等等,这样就为了下一次同样情况出现的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可以共同遵守规则。


壹父母


我是儿科医生鱼小南,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在回答怎么办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宝宝为啥要这么做:

1、2岁的宝宝,有一定的自我意识了,但对待事物还没能力进行理性分析,全凭兴趣和情绪来,这个时候也是他们生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时:需求没得到满足,语言表达能力又跟不上,往往就会大哭大闹撒泼打滚来威胁大人。

2、爸妈要把持住的原则是:正当需求满足,不该满足的要坚持原则。

3、尤其不能为了面子或出于其他理由,在人多的公共场所比如商场、超市等,满足宝宝的不合理要求,这样只会助长他的撒泼打滚大哭大闹。

4、先别急着骂,先适当安慰安慰宝宝,然后把他抱离哭闹的场所。

5、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说法,比如营业员劝爸妈买下玩具安抚宝宝。

6、每次去公共场所之前,先和宝宝约法三章,比如只能买什么、有什么好行为可以奖励什么,一定要事先做好规矩。

怎么样,试试不?告别熊孩子其实也没那么难啦。


今日头条年度优秀自媒体品牌、头条健康金处方作者,年度健康头条号。


儿科医生鱼小南



2岁的孩子,虽然有了渴望表达自己的意愿,但他们的语言还很贫乏,所以很多时候会用哭闹来表达情绪,威胁大人,这个时候,就家长需要掌握一个度,坚持自己的教育原则,违背底线的行为即使他再哭闹也不妥协。


譬如我孩子2岁的时候,有段时间只要经过商店,一定要拽着我进去转转,而且进去了还不肯空着手出来,什么拼装积木,玩具熊,她看见了就拿,压根不考虑家里已经有了一大堆,不给她买她就在店里大哭大闹。


这样的情况下,我会一边温柔地安抚她,一边坚定地告诉她:这个玩具家里已经有了相同的,我们不能再买回去,要把它留给其他需要它们的小朋友。和孩子说话时候语气尽量轻柔,但是立场和态度得坚定,不要一看见孩子楚楚可怜的委屈样就心软。哪怕安慰和解释后她还是哭闹,也不为所动,让她继续哭闹,等她哭闹够了,没了力气,再去抱她,事后等她平复了心情我会告诉她:想要什么东西要和妈妈商量,妈妈觉得可以买自然会给她买,不能用哭闹的手段逼着妈妈买,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


从我自己带孩子的经验中我体会到:面对孩子的哭闹威胁,家长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纵容不溺爱,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更能体会家长的不易,更懂事更感恩。


一家之言,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观点。


遇见咖啡时间


2岁的宝宝进入一个“叛逆期”,孩子开始会用情绪来表达内心的想法,这说明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合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

对于宝宝动不动就拿哭闹,发脾气来威胁大人,我们做大人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静。

冷静,不要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小朋友的内心是非常单纯而又真实的,他心里是什么想法,他直接表达出来。而成人的做法是,一般要顾虑到实际情况和周围人的感受,所以即使有想法,通常也会采取温和的方法来表达,甚至是不表达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大人都很呵护小朋友,当小朋友画风一变,突然大哭大闹时,很多大人会慌乱了阵脚,尤其是老人,一看见孩子哭,马上就答应他的要求,只要宝宝不哭就好。看见宝宝因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马上破涕为笑,老人心里也觉得,“总算是消停了”。其实这种做法对吗?当然不对了,因为你知道吗,大人是上了小朋友的“当”了!

小朋友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试探大人,如果你妥协了,他就胜利了,而且他知道这招屡试不爽,那么你就再也没办法来管束他了。

这样做的危害是:1、孩子的威胁会升级,一发不可收拾。2、没有规矩,入学后难以适应学校的规则,更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也更容易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发生矛盾。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1.首先,不要马上去回应孩子。如果他哭闹甚至坐地上不起来,不要理他。这个时候,小朋友的内心会疑惑“怎么大人没反应呢?是不是我哭的不够厉害?”接下来,他会哭的更大声。但是家长请稳住,千万不要被孩子吓到了。

2.第二步,明确你的观点。坚定的告诉孩子,你不会答应他的要求,因为他的要求是不合理的,现在不能***。家长需要眼睛看着孩子,让他感受到你的眼神是不容置疑的,是肯定不会妥协的。这个时候,小朋友的内心会想“难道真的不行了吗?”接下来,他会再“争取”一下,通常会哭声减小一点了。

3.第三步:你告诉他“你如果想坐在地上就坐的吧,我要去干活了,你自己冷静一下。”不理他,去忙你的事情。这个时候小朋友内心会觉得似乎真的没希望了,过一会就会完全放弃了。但是心里还是会不高兴。

4.第四步:如果他已经冷静下来,你稍等一会去找他谈谈,也许他会主动找你来。你和孩子要好好沟通一下,告诉他刚才为什么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把你的道理说出来。并且告诉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比如:不能空腹喝酸奶或者牛奶,因为肚子里没有别的食物,直接喝酸奶或牛奶你的肚子会不舒服,一会就该疼了,疼了还得吃苦的药药,那该多难受啊。这个时候还要有一个补充的措施,如果孩子是饿了或渴了,可以给他吃点能够吃的东西,或者喝点水,安抚一下他的情绪。这个时候,一定要好好安抚孩子,并且告诉他你是爱他的,是为了他好。

5.第五步:平时要做的功课。不能到了事情发生了再去应对,不然永远要这样循环下去。平时,我们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培养良好习惯,和情绪管理类的绘本,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明白道理,潜移默化影响他的行为和性格。如果遇到有习惯良好的小朋友,可以让孩子学习,树立一个很接近他生活的榜样。孩子通常也喜欢学别的孩子。


可儿妈讲绘本练口才


我们可以感受到,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的时候,那种焦虑心疼和些许的不知所措,各位家长朋友,想必对这样的场景都不会陌生,尤其是两岁左右孩子的家长。我们会发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容易哭闹,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这和孩子的身心发育过程是息息相关的。两岁这个发展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阶段,他们会开始产生自己的想法,不再一味的听大人的指挥。甚至有的是喜欢和大人对着干。什么都说不得,这个状态,如果大人一味的强迫孩子,往往会引发哭闹。另外呢,大部分孩子在两岁左右开始进入秩序敏感期,对生活中的各种秩序要求都非常高,比如说回家一定要爸爸先进门,妈妈后进门,或者说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是盘子摆左边儿,勺子摆右边儿。一旦这样的秩序被破坏,他们就会感觉非常生气,甚至是大哭大闹,要让大人重新来一遍,才能平息。还有就是零到两岁期间,如果是孩子的需求被过快的满足。遇到需求不满足的时候,就会更容易出现这个哭闹的现象,因为他还不习惯接受,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他想的那样的。



那么做为家长遇到孩子哭闹,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是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被孩子哭闹左右,不被孩子哭闹控制孩子越哭闹,家长就越需要冷静。其次呢,就是分清楚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孩子哭闹,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家长应该仔细的观察,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分析,分别作出对应的处理。第一种情况就是,坚持自我的哭闹,就是上面我们刚才提到的,因为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识,他有了主见,不想事事都听大人的指挥了,如果是父母一味的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话,这也是不利于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会让孩子渐渐的养成软弱,没有主见的性格。面对这种类型的苦恼,家长可以采用一个办法,就是给孩子做选择题,而不是做是非题。这样问孩子“你喜欢这个?还是喜欢那个呀?”给孩子自己做自己做主的机会了,也减少了孩子说“不”的可能性。还有一种类型呢,就是时序敏感期的哭闹,刚才我们也提到,有些孩子两岁多的时候,他是进入秩序的这个敏感期,或者生活中的这些流程啊,有非常固执的坚持,这种情况呢,父母就应该尽可能地尊重孩子,对秩序感的这种追求,尽量的让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生活,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的哭闹。如果我们不小心打破了秩序,引起了孩子的这个剧烈的反应,那么我们要想办法给孩子去复原,或者是说给她一个重新来一次的机会。这样呢,看似是父母做出了一些让步,其实这个小小的让步,去能够减少很多和孩子的正面对抗,减少两败俱伤的场景。还有一种常见的哭闹类型,就是引起注意力的哭闹。这种场景多发生在多子女家庭,或者说父母工作比较忙的家庭。由其他人帮忙代养。孩子往往会因为一点事情就不开心,哭闹,从此呢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她想要的其实是父母的关心。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家长就应该平时多陪陪孩子了,增加对孩子的关心,不要让孩子觉得只有哭的时候爸爸妈妈才关心我。如果平时得到了足够的关爱,渐渐的孩子就不会再用这种哭闹的形式来博取注意力了。最后呢,就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是,胁迫大人的哭闹。有的孩子会习惯的用哭闹作为手段,来胁迫大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这往往是父母的应对方式不当造成的。应对这种类型的哭闹,需要我们温柔而坚定,爱与规则并存,那么怎么做到温柔与坚定呢?就是我们在态度上要温柔,在原则上要坚定。我们可以温柔的抚摸孩子拥抱孩子,表达对孩子情绪的理解。比如说,“妈妈知道不能买这个玩具,你很难过,想哭就哭吧,哭出来好受一些啊,妈妈会陪着你。”但是对于事情,要坚定的不能退让,孩子会用全部的感官系统来判断家长的反应,一旦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态度是坚定的,他就不会再这样大哭大闹下去了,那么等孩子的情绪缓和之后,再告诉孩子原因。孩子在0-2岁的期间呢,他由于语言能力还不够,都是用哭闹来表达需求的。两岁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教孩子用语言来表达需求和情绪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啊,不妨试试上述的这些方法,相信在您的耐心引导下,孩子可以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总的来说,首先一点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先稳定下来,我们很多家长由于孩子一哭闹,自己的情绪控制不了,于是发生了这种情绪的冲突。比如,第二种秩序感和规律性比较强的孩子,偶尔的把他的生物钟打破了,那么孩子的哭闹,我们是要理解的,同时尽量的去修复他的生物钟,如果修复不了,我们要允许孩子有一阵子的哭闹。第三种方式就是对于那些用哭闹来吸引我们家长注意的,这类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在平时里要多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方式,我们可以跟他一起读书,可以跟他一起去社区里面玩儿,去遛弯儿,去爬山,去马路边儿上走一走,这些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那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沟通方式,首先要感受孩子的感受,第二要让孩子的情绪发泄一会儿,让他哭一会儿吧,第三,我们就要温柔的坚定的,要爱和原则并存的方式,跟孩子进行互动,相信孩子的情绪既得到了舒缓,也明白了事情的原则性。


马秀老师:长颈鹿幼儿园园长,儿童心理行为咨询师


教育秀秀看


孩子哭“威胁”爸妈时,家长做好这几点,不用在“妥协”了

孩子哭是表达孩子的需求不满足,或身体不适的一种表现,宝宝哭闹纯粹是因为无法满足她的心意而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算是威胁,而如果你把这当成威胁了那慢慢他也就真的会威胁了。

如果有的孩子特别爱哭,用哭要挟来爸爸妈妈,父母要搞清楚这几点:

明白孩子哭的目的

如果孩子身体不舒服了,要及时送往医院诊治;如果要求不合理,一定不要迁就,还要告诉孩子,不能的理由是什么。

安慰孩子的情绪

孩子感觉到不安全,无聊时,或者过于惊吓,都有可能是孩子哭泣,这时对孩子的哭可以采用询问、帮助、安慰、注意力转移等方式使孩子的情绪平静下来,找到孩子哭的原因,并解决它。

采取冷处理

对于无理哭闹的孩子,首先,爸爸妈妈不能离孩子太远,时间不要太长,但对孩子来说,足以使他感到安全受到威胁。这时,他很容易忘掉刚才哭闹的目的。大大削弱了他刚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分散了对原有目标的注意力。

但是要注意,大人间一定要“意见一致”,统一的行动才能有效制止孩子的大哭大闹。

孕婴小贴士:爸爸妈妈能及时正确地对孩子的哭声作出反应,能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帮助亲子之间进行情绪交流,使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减少孩子焦虑心理的产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