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无需用商业眼光看待“‘一带一路’论坛”的“赢”与“赔”

作者:徐贻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曾任驻外大使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下称“‘一带一路’论坛”)自筹备以来,特别是结束以后,一些媒体舆论不断发表对之进行评论的文章、言论,其中不少是以商业眼光对中国发起和参与论坛予以评估的,有的说“赚了10倍以上”,有的则认为“完全是赔本买卖”,还都振振有词。我琢磨许久,一直没有搞明白他们推算论坛“赚”和“赔”的意思或者多方强调这个概念的用意,但总感到有点“来者不善”。

诚然,设计或者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预先考虑“得和失”,也就是常说的“利和弊”,而且,一般而言,“得”大于“失”,或者“利”多于“弊”,人们才会决定去做,反之,则会弃置。权衡之后,得失对半,利弊相当的,往往也都会被放弃。这是一般的道理,应该不会有人与这个经久不衰的哲理相违坳,通常会采取顺应行事的态度和举措。

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推动世界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大手笔”,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更会给“沿带沿路”国家带来重要机遇,因而广受欢迎,许多原来不属于倡议地理范围内的国家也纷纷要求能够被纳入进来,连远在地球另一侧的美洲也殷殷如许,体现出倡议的“得多”、“利大”。中国作为“倡导国”,在其中起带头作用,既理所当然,也必定能在多方面得益,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许多事例业已证明确实如此。

为推动这个伟大倡议的实施,中国建议举行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不仅有其深意,也完全是事在必行。近30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亲临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30多个国家的代表和20多个国际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对论坛始终兴致盎然,4000多名媒体记者参与报道,本身就显示出论坛受重视和关注的广泛程度。面对这样的世界盛事,硬要用商业眼光去盘算它的“赚”、“赔”,不仅非常不合时宜,还实在“大煞风景”。

退一步讲,作为一件具体的事情,“‘一带一路’论坛”无疑需要花费,食宿、交通、办公、安保,还有相应的其他需要,都肯定会引出开支,这些完全属于正常之例,应被列入实施国家倡议的必要投入,而完全没有必要将之计入“赚或赔”的范畴。

毋庸置疑,每个政府的任何举措,都必定会引发出两种以上的看法和意见,部分支持,部分反对,受到完全一致地肯定或反对的是绝对没有的。中国政府已经宣布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2019年举办,而且还有是否将“论坛机制化”的考虑等,对此,势必还会有不同的见解,有支持,也会有反对,不足为怪。

作为国人,无论是居住在地球上的哪个地区,还是多为中国能更多地尽到大国的责任出点力为好,不宜千方百计地去唱衰她——“‘一带一路’论坛”。

依我看,还是不要用商业眼光去衡量或算计第二届“‘一带一路’论坛”,还有论坛的机制化等问题,因为可以预期,这样的安排对人类的进步太重要了,必须要去办,而且必须要去办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