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地球上的氧氣永遠不會消化完,而且不斷再生?

大約 46億年前,地球誕生。38億年前,火山氣體形成了大氣圈的雛形,當時大氣的主要成分是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氫、甲烷、氨氣等火山氣體,根本沒有氧氣。

地球上的氧氣永遠不會消化完,而且不斷再生?

藍藻

約在35億年前,形成原始的海洋,在海洋中最早出現的生物,藍藻,又叫藍細菌,藍藻是最早、最簡單的原核生物,即單細胞生物,藍藻細胞內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將體內的水首先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氧氣釋放到大氣中,再吸收二氧化碳與分解形成的氫氣化合成葡萄糖,它為藍藻的生長提供營養。

過了大約8億年,在26億年至22億年前,地球上發生大氧化事件。 在地球上缺少氧氣條件下,真核生物多數是厭氧的單細胞真核生物。大氧化事件之後,隨著地球上氧氣含量的增加,厭氧真核細胞為了適應氧氣的增加,先吞噬了一種好氧細菌,後來,這種好氧細菌(有獨自的DNA遺傳密碼)就演變成了真核細胞內的一種細胞器,被稱為線粒體。 線粒體猶如細胞的“火力發電廠”,可以將細胞獲得的原料,通過與氧反應變成能量,為細胞活動提供動力來源。 隨著時間的推移,含有線粒體的真核細胞又吞噬了光合細菌,經過長時間的演變,光合細菌進化成了真核細胞內的葉綠體,成為細胞光能的提供商,這樣,真核細胞內有了兩種細胞器,一個是線粒體,另一個是葉綠體。含有葉綠體的真核細胞生物,就是植物,可以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將細胞內水H2O,先分解成氫氣和氧氣,氧氣釋放到大氣中;氫氣與植物細胞吸收的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進一步轉變成為細胞活動提供能量。

這樣就形成了兩種細胞,一種是含有線粒體的真核細胞,多是動物細胞,依靠吸收氧氣,轉換成能量;另一種含有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真核細胞,多為植物細胞,通過光能將吸收的二氧化碳轉變成糖分與能量,生長髮育。這樣動物與植物就形成了相互依存關係。

地球上的氧氣永遠不會消化完,而且不斷再生?

蕨類植物

自然界最先形成了動物,如第一個多細胞動物,海綿。隨後才出現了由藍藻進化成的裸蕨植物。 從26億至4.2億年前,地球上的氧氣基本上都是由藍藻的光合作用產生的。在裸蕨出現不久,裸蕨就進化成蕨類植物,在泥盆紀至石炭紀,蕨類植物形成原始森林,2億年前,多數滅絕,埋入地下,形成了煤層。

在3.85億年前,蕨類植物進化成裸子植物,在二疊紀晚期至白堊紀末期(2.70億至0.65億年前)繁盛。大約在1.45億年前,在我國東北遼寧西部的熱河生物群,發現了第一棵開花植物化石,即被子植物,叫中華古果。

地球上的氧氣永遠不會消化完,而且不斷再生?

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較裸子植物更為進化的植物,植物開花,最後形成具有外殼的種子,這種具有外殼的種子植物,有利於種子的保存,更有利於繁殖,並自6500萬年前,被子植物呈爆發式多樣化蓬勃發展,迅速佔領全球,成為植物界的主宰,裸子植物則開始衰落,現在只有四大類,如松樹、柏樹、蘇鐵和銀杏,它們都稱得上植物界的”活化石”。

可以說,從幾億年前至現在,地球上的氧氣絕大多數是由藍藻、裸蕨,以及繁盛高大的蕨類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光合作用下產生的。

由此可見,地球上的氧氣最初是由藍藻體內的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的。有了植物之後,植物體內的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只要地球上有植物,有藍藻,有陽光,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氧氣,可以說,自然界的植物以水作原料,在陽光的作用下,通過植物細胞內的葉綠體這個“製氧機“,產生氧氣。氧氣永遠不會消化完,而且不斷再生。

所以,地球上的氧氣永遠都不會消失,但氧氣可以被減少,少到不能維持人類生存,人類滅亡後,地球得以平衡發展,然後氧氣又變成常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