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社交电商评论,浅谈绝大部分微商不懂的渠道结构化!

从代理被挖来挖去说起

前几天写文章,谈到了渠道的结构化,很多人私信我问什么叫做结构化,结构化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专门用一篇文章,给大家分享一下渠道的结构化,并且说明一下渠道结构化对微商经营的实际意义。

我们都知道,挖代理,是微商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代理为什么会被挖,被挖的深层次原因,又在哪里呢?

对于传统企业来讲,他们也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把这个渠道的话语权完全抓到自己手里边,这还是特指营销水平很不错的企业,实际上到现在,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完成对终端的掌控,而这里边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没有完成渠道的结构化。

社交电商评论,浅谈绝大部分微商不懂的渠道结构化!

我们看一下传统企业是如何规避这个问题的

让我们把时光倒流20年,看看中国的商业环境是什么样的,你也许对一个次很熟悉——省代,省级代理。可以说,以升级代理为核心的分销模式,是中国最早的商业流通形态。也促成了中国商贸流通最早的繁荣,但后来,厂家突然发现,广告是厂家做的,但销售渠道却都是代理商的,一个省的业务都在一个代理商手里边,实在是风险太大,在消费者普遍对品牌没啥概念的90年代,省级代理们就是一方诸侯,在享受着巨大的商业流通红利的同时却毫无风险。这对厂家来说,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事实证明大家的担心果然不是多余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围绕着厂家和省代的博弈比比皆是,2008年,著名的“双星内讧事件”,让这种博弈第一次被媒体大幅度报道,时任西南双星董事长刘树利带领西南双星全面独立,以新品牌“特星”试水市场。这一场内讧让双星损失了近一半的专卖店,每年10亿的营业额。

这只是公开被报道的一个时间,背后省代改换门庭的事件更是多的数不清楚。厂家越来越发现省代模式虽然省事,但是确实太难以管控,一个新名词“杀大户”应运而生,在接下来的近十年的时间,厂家纷纷开启分公司模式,纷纷把屠刀举向省级代理商,省级分公司就可以分散省代的能量,可以在地级市招募小的代理商,并且加以管控,即便是小代理商反水,也只是损失了十几分之一的市场而已。

当年的流通市场,和今天的微商,是不是相似度很高?所以微商里没有什么新鲜事,都是早年发生的故事,在微商平台上的翻版而已。

社交电商评论,浅谈绝大部分微商不懂的渠道结构化!

微商应该如何把自己的营销做的更加稳定?

说到底,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代理被别人挖走,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期望,因为挖代理的事情天天在发生,避免不了,我们应该如何能够把自己的营销做的更加稳固呢?

营销无非三件事,产品第一,渠道第二,动销第三。在这其中,产品又与动销密切相关,关于产品的问题,我之前很多文章都已经详细解读过,今天就不再赘述。

今天重点说一下渠道。微商渠道。也就是代理。

我们一般谈到渠道的时候,都会说到模式,微商一般都会在模式设计上下很大的功夫,但在这里,我想提醒一点,所有的模式,都要以企业的营销策略作为基本出发点的,没有这个出发点的模式,都是有问题的模式,都走不长久。

举个例子来说,在现在的快消品渠道模型里,县级代理基本上是渠道的最小组成结构,他肩负着开发终端,配送,仓储,服务的这些职能。县级代理商下一层渠道组成是终端,终端负责卖货,是最终的销售场景,但终端只是单点存在的,并不是组织结构。县级代理商开发和管理终端,终端进行销售,就是一个县级代理商,3000个终端,五辆货车,10个人,这就是最基本的操作模型。企业所有的营销都必须通过这个模型来实现。

社交电商评论,浅谈绝大部分微商不懂的渠道结构化!

我再强调一遍,这就是结构。这就是结构。结构就是最小的营销组成单元。

所有的大的营销结构,都是由最小的营销组成单元构成的,请大家务必记住这句话。

所以,我们可以回到微商这个环境里,如果你的最低级的代理,是解决动销问题的,那么上一层的代理,就应该服务他,算过没有?能服务几个工作能饱满?能服务几个你的营销结构是稳定的?如果我们没有最小的作业结构,如果我们每天光知道吸粉、引流、裂变、升级的话,那么我们自己的渠道稳定性又在哪里呢?

再往上的渠道逻辑也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类比。

当然,这只是一种渠道结构化的方式,渠道结构化有很多方式,只要最小的业务单元是稳定的,组合起来就是稳定的,如果最小的业务单元没有,那么渠道的稳定性几乎是没门的。

我这样来解释微商里代理挖来挖去的现象,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