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湖北三峽宜昌,因長江與清江交匯,致使其成為中國奇石品種最多的城市,同時,清江彩色畫面石,更讓這片神奇之地,成為中國著名的“彩石之鄉”。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清江彩色畫面石

三峽奇石、三峽雨花石、清江畫面石,是宜昌人品玩、收藏、交易的3大奇石品牌。同時,還有遠安綠玉、枝江瑪瑙、五峰國畫石,以及流紋石、玉髓、象形石、音石、鐘乳石、化石等100多個品種。奇石資源的多樣性,國內罕見。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清江彩色畫面石

三峽宜昌自古出奇石。產於荊山腳下的和氏璧,就是中國古代“價值連城”的三峽奇石,在當今中國,估價過億的奇石不斷出現,但目前還沒有一塊億元奇石,敢與和氏璧一叫高下。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三峽雨花石

湖北宜昌的賞石與商業化,已經歷了多次起伏,唯有清江彩色畫面石經久不衰,三峽雨花石緊隨其後,因此,彩色畫面石當屬中華奇石的“漂亮之王”和商業運行的“長壽之王”。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昔日的精品奇石展

如今,三峽宜昌老的奇石場所門可羅雀,而新的奇石城卻在不斷出現,但入駐者也是少得可憐,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能敲音樂的宜昌奇石

一是收藏家收藏奇石趨於理性化。

奇石的天然屬性和審美情趣,是奇石收藏的靈魂。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從盲目跟風,到理性思維,不再追求多多益善,而是精益求精,逐步向層次的高檔和品相的個性化發展。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產於三峽的生肖奇石(狗)

二是虛高價格讓人望而生畏。

價格虛高,是當前奇石市場的亂象。動不動就是上億元、數千萬元,少數經營者總是希望一夜暴富,不管石頭是不是物有所值。更可笑的是,一些造價奇石,也被炒作高價,欺騙消費者。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產於三峽宜都的黑皮玉

三是奇石資源逐年減少,開採經營成本逐步增高。

奇石收藏人數在不斷增多,而奇石資源卻越來越緊缺。一些可開採的奇石,如清江畫面石和遠安玉等,開採成本增高,經營成本增大,奇石商家的房租、人員工資等也在漲,一般實力的奇石經營戶,已很難維持下去。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產於遠安的綠玉

四是奇石不再成為禮品享受公款消費特權。

隨著國家反腐敗力度的加大,公款買奇石送禮行為被禁止,奇石不再成為大眾禮品,而真正成為收藏品和觀賞品,轉為私人消費。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奇石收藏家的家庭石館

五是商家惜價待售。

奇石的唯一性和觀賞價值,以及稀有性,必然會導致價值的不斷增長。然而,有不少經營者並沒有把握好價格的度,還不能做到優質優價,而是期望價高於奇石的品質,從而惜價待售。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三峽雨花石經營戶

所以,三峽宜昌奇石的再次振興,還有待時日,但只要有關部門正確引導和加大宣傳力度。經營者理性思考,提升質量,優質優價,相信有一天,宜昌三峽奇石的春天又會來臨。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長陽清江奇石村的農民石館

湖北宜昌:三峽奇石、清江彩石、雨花石3大品牌石,引領賞石浪潮

轟動一時的金豬奇石

附:2004年人民日報海外版有關三峽奇石文章:

賞石:宜昌新時尚(2004·中國百姓生活遊)

劉洪進

三峽奇石,因其斑斕的色彩讓人著迷,因其天然的藝術讓人浮想,因其豐富的構圖讓人驚歎。隨著奇石品種的不斷髮現,隨著奇石產業的不斷壯大,隨著賞石文化的不斷推進,玩石藏石賞石已成為湖北宜昌市民的一種新的時尚。

三峽奇石文化奠基

十年前,玩石者大多是一些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人士。這批老“石匠”以其獨特的眼光,興起了三峽奇石鑑賞的第一波浪潮。“中華奇石”文字石,十二生肖圖案石,於1990年11月最先在中央電視臺亮相,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之後,這批老“石匠”在奇石鑑賞上作了艱苦的探索,奇石配畫配座,奇石配詩,為提升奇石鑑賞檔次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們還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奇石美學專著《奇石美學》,參與編寫了全國最早的一批奇石畫冊,宜昌還發起舉辦了中國第一屆全國奇石展,三峽奇石從此名揚四方。

三峽奇石市場啟動

近些年來,一批有經營頭腦的企業家和經營戶紛紛進入奇石領域,開始將三峽奇石向商品化、產業化方向推進,形成了宜昌第二波玩石賞石浪潮,尤其是打磨拋光技術的運用,使三峽奇石的商品化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宜昌城區出現了奇石一條街。配合節慶活動,經營者還舉辦了一些奇石展會,打磨拋光的三峽圖案奇石受到各地客商的普遍喜愛和認可。

進入尋常百姓家

2001年起,《宜昌日報》、《三峽商報》等一批新聞媒體開始介入奇石領域,紛紛開闢專欄,評說三峽奇石收藏和鑑賞,形成了三峽奇石鑑賞與收藏的第三個浪潮。為提升市民的商品意識,《宜昌日報》還在全國首開奇石估價之先河,引起市民的強烈反響。

2001年9月,在旅遊節期間,4名青年藏石家第一次以個人名義在宜昌城區濱江公園舉辦個人展,首開奇石個展先河。

奇石收藏和奇石市場的繁榮,推動了對外文化交流,三峽奇石紛紛走出宜昌,參加全國及世界性大賽,並頻頻獲獎。2001年10月,由宜昌日報社組團參加了第五屆中國暨國際賞石展,三峽奇石一舉得金獎17枚,銀獎50枚,銅獎73枚,總數達到140枚,成為全國獲獎最多的團隊。一批藏家已與美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臺灣、香港等地區建立了奇石文化與收藏聯繫。

奇石鑑賞、收藏意識和經營意識很快為廣大普通百姓所接受,撿石、運石、玩石、賞石在城區漸成風潮,大批機關幹部、職員、企業家、下崗工人、農民等紛紛加入奇石收藏行列。據三峽奇石收藏家協會統計,全市奇石收藏者已由10年前的200多人,猛增到2萬多戶8萬多人,長陽一批農民靠賣石頭成為百萬富翁,奇石收藏真正進入了尋常百姓家。長陽、五峰、遠安、秭歸、夷陵區、興山、宜都等縣市相繼出現奇石經營專業戶,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出現了6個奇石專業村,每年奇石銷售收入突破千萬元。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4年03月31日 第六版)

怪奇公社劉洪進/文圖

2018年4月1日編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