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別讓你發的朋友圈,那麼像求偶信號

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很留意自己的朋友圈,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有病,為什麼要那麼關注這種東西?

後來,得知不少人都特別在意自己的朋友圈,更有 kol(微商達人?)告訴我:你要好好經營你的朋友圈,這是個入口。

入口?好吧。一個朋友圈,可以玩出各種分組,玩出各類可見,想出這一系列功能的產品經理,一定深諳人性。

我終於發現朋友圈除了大家日常秀優越或秀心情和微商們做營銷外,還有一個隱藏功能:

求偶信號。

朋友圈讓我們的聊騷走向了新境界。

01

新世相問幾個人,哪一刻朋友圈讓你感到脆弱?每個答案都感同深受。

我觀察過幾十個男男女女,也跟他們或深或淺交流過,我問他們:你們會不會因為寂寞發朋友圈?會期待被某個人發現主動來交流?

無論頻次,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原因發朋友圈。

很少有人可以在發了朋友圈,完全不在乎點贊和評論,期待更多的人認同,期待被某個人關注到。

我見過幾個女孩,她們熱愛在朋友圈發「零點時誰跟我第一個表白,我會考慮和他在一起」、「八點起,你可以在評論裡問我一個問題,九點前問的,我都會回答」之類的內容。

發出去後,等待少數幾個人上來聊騷。

不僅如此,每條朋友圈的照片、文案、發佈時間都要仔細推敲,若一條精心打造的朋友圈僅僅獲得寥寥無幾的贊,又會悻悻然鎖起來僅自己可見。

若逢深夜難以入眠,一定會發一條感慨,人生感悟或感情見解,文采和深度比簡淺的簡族都要好上百倍。

第二早,刪掉。

別讓昨夜的矯情留到白天。

那一條條朋友圈,散發著荷爾蒙的味道,像極了求偶信號,在夜裡通過網絡傳播,若曖昧與曖昧碰撞,便用文字來聊騷,若無人理睬,又是一夜寂寞。

別讓你發的朋友圈,那麼像求偶信號

02

關於求偶信號的發射,有人是無差別擴散,廣撒網重撈魚,有人是精準營銷,選出目標者不斷暗示。

於是,朋友圈的分組可見或分組不可見,甚至乾脆一條橫線屏蔽之,在各路神仙大顯神通後,玩出了社會學和人際關係學的複雜性。

好比一場場宮鬥劇。

我親眼見過一個不算朋友的朋友,發了條聊騷朋友圈,然後默默等待願意上勾的男人,她會將不同男人分類,比如有的是隻約會不讓睡,有的是讓睡要送包,有的是想要撩到的男神……

當然,那些過度聊騷的朋友圈,她會在發佈時分組選擇男神不可見。

最尷尬一次,她發完朋友圈後,只約會不讓睡的悲催男和想要撩到的男神正在聚會,男神發現自己看不到那條狀態,憤然刪了她,而悲催男還傻傻的沾沾自喜……

求偶信號發佈得多了,又懶得刪,自然要上大殺器:朋友圈三天可見。

有時候真的很想對戲精們說:你朋友圈我一天都不想見,還三天!

然而,沉迷戲精求偶信號的人,看見三天可見,還是無比失落。

我始料未及,本是分享生活和表達觀點的朋友圈,竟然成為求偶信號聚集地。

真不愧當年微信靠「搖一搖」吸引了一堆想要約的初始用戶,果然社交網絡總是逃離不了那檔子事兒。

別讓你發的朋友圈,那麼像求偶信號

03

終於,朋友圈不再像私密社交了。

朋友圈成了人設展覽,在朋友圈過度真實說話的人,會像微商一樣惹人生厭。

人是一種很有趣也很可笑的生物,總愛高呼自己喜歡真實,卻不知人類最沉迷的便是虛假。

真實往往顯得醜陋,虛假反而能呈現不存在的美好。

我們崇拜偶像,哪怕明知道舞臺上的光芒背後可能佈滿陰影。

我們熱愛假臉,哪怕有萬千嘲諷也要追求手術刀帶來的美麗。

我們相信套路,真誠在很多場合裡更容易成為低情商代名詞。

我們淪陷情緒,你的思想也許早就被各式各樣的聲音所洗腦。

人類,就是如此可悲的動物,總是葉公好龍。

在朋友圈也是如此:我們想方設法去讓自己看上去更好一點,好讓他人羨慕,處心積慮讓自己看上去更慘一些,好讓他人關心。

好或壞,都變成一個個求偶信號,從不真實,僅有放大,不斷放大。

期待愛的人看見自己的朋友圈。

期待看見愛的人發的朋友圈。

分組如捅刀,割碎一個個圈,割裂一顆顆心,割出一個個孤獨的靈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