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要怎么样才能让一个人主动去学习?

a_nuo_1996




祥瑞成记


应该是知识对内心的触动!就说说自己吧,那是初中二年级刚开学,八八年秋季,还记得教室都是瓦房,刚走进教室,就看到几个同学说“ 不上了”然后就搬着凳子就回家了,因为家里穷,想起了学费还没有着落,不上就不上了!自己也就从此走出了校门。

后来听母亲说,父亲那时还为此在背后掉过眼泪。因为除去英语别的课目我的成绩也还算不错!

当时是一时心气,当然最主要还是内心中真没有体会到知识对人生的重要性!

因为岁数小身体单薄,一直到九三年才开始出门打工,因为当时和家里联系都靠写信,上学时还有一定写作能力的自己,拿起笔(玩具厂的圆珠笔)提笔忘字,凑凑合合把信写完,再一看那叫个难看,歪歪扭扭大的大的大小的小!从那开始就去卖了钢笔开始了断断续续的练字!

还记得买的第一套书是九五年北京市大兴黄村一个叫康庄的地方工地上干油漆工,刚过了年一个雨天休息,包工头给每人的预支一百块钱出去玩,在大兴的新华书店看到《三国演义》上下本24元。那时候看电视剧,知道看了有用就买了,因为是文言文看的很慢 ,最后上集还让一个工友借走再也没还我,很惭愧我买的第一套书至今也没看完!

如果说喜爱看书从看小说开始一点不为过,从上学开始我最就喜爱看历史小说,在北京城乡建筑公司四公司八处中国农业科学校项目经理部,开始第一次看到(一个办公室看过的旧)参考消息,一直到现在有机会都会买来看。

看报纸和看书是会上瘾的,在农科院旧办公楼后边的工地邻时住房内,早上去书店租了一套《鹿鼎记》五本,搬个椅子,在煤炉上煮了一锅绿豆粥,看了一天五本全部看完,一锅粥也吃了一天!

打工跑了几个地方,买了不少书,也丢了不少,书是越看越多,看的越多就越觉得好看有用,别的没有什么收获,只要有书看生活就过得很充实,和上学的孩子有共同语言!看《大学中庸》知道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要想家和万事兴,就要从自己作起。不知道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就买了《道德经》开始拜读。关注我的粉丝以后上午就会看到手抄《菜根谭》,下午《道德经》!

北京顺义,老家邓州两张图书馆借书证!

也成了老婆定我书呆子的铁证!


邓州人在北京


要让一个人主动去学习,必须让他产生内在的需求。要求产生动力,有动力才能主动求知。那么又怎样才能产生内在需求呢?

一是要顺应孩子的爱好,不强迫他学习。他爱好什么呢?玩是吧。你就让他玩,玩个够,玩到不想为止。千万别说孩子永远都玩不够。那是你太爱他了,不断给零食,或者按时给他吃饭的缘故。直到孩子玩得饿了,主动来找你的时候,再跟他谈:不劳动就没有饭吃,爸爸妈妈上班、做家务否是劳动,孩子学习、做家务也是劳动。想吃东西你就得付出,不付出就没有回报。坚持做下去,孩子会慢慢对学习产生生理上的需求,他知道了只有学习才能生活得更好。

二是培养孩子的爱好,营造爱学习的环境。在家里除了玩之外还有什么让人高兴的事情呢?玩手机、打游戏、看电视,再没有了。家长为什么不带头营造一个爱读书、爱绘画、爱书法、爱音乐、爱舞蹈……的氛围呢?当孩子有了这些跟学习有关的爱好之后,对学习也就没有太排斥的想法了,他可以静下心来去做事了。这一阶段,家长不能长时间玩手机,为什么你能玩手机,孩子不能玩呢?

三是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不给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刚开始,不要提太高的要求,只有孩子学了、读书了、写作业了,就值得表扬,就是进步,好与不好、对于不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感觉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给家长学的,也不是给老师学的,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一段时间后,有了习惯,接下来慢慢提高要求,要读对、要写对,量还是不能太大(除非孩子自己要求),要让他感觉稍微一努力就可以完成了,完成了还能得到鼓励、表扬、甚至奖励;然后在习惯了,慢慢增加读书量、作业量,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慢慢来,不能下子太多的任务,让孩子产生抗拒;最后,你可能会说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必须要完成呀,那么你逼迫他,他也没完成呀,我们要跟学校老师沟通好、协调好,把自己的计划告诉老师,老师一定会配合的。

四是树立看得见的目标,有目标才能有盼头,才能主动参与。目标不要定得太过高远,不爱学习的孩子,你让他一下子决定长大的成为科学家,那离他太远了,不现实;目标不要定得太过艰难,不爱学习的孩子,你总拿他跟班里最优秀的孩子比,不是鼓励他,而是打击他,能从50分升到51分,或者从倒数第一升到倒数第二就很好呀,他一看,这个目标不难,那就去干吧,一不小考了60分,或者超过了倒数第三名,那就了不得了。要及时肯定孩子的这种进步。下一次你让他自己定目标,他会更加主动的。

五是我在这里说得再好,不如家长和孩子做得好更有效果。心动不行动,赶快去实施吧。


教学那些事儿


怎样才能让一个人主动学习,作为一个90后的单身,我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一定要看到最后,你会有所收获(苦笑)

有一句至理名言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参透里面的具体含义,不可死拉硬套,要灵活作用,具体如下(个人观点)

首先要看对象是谁,小孩子,还是青少年,先说说孩子阶段的,

我们都知道孩子小不懂事,玩心非常大,包括青少年也是一样比较贪玩,那怎么才能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呢,

有一点很多作为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了解,孩子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交心比较少,这也可能是工作的原因,比较累没心情去和孩子们说太多,又或者说压根就不知道如何去和孩子沟通,这个是误区!…

个人意见,多和孩子沟通,打成一片,就像打仗一样,深入敌人内部,才能打个措手不及,当然这里不是指的打仗哈,只是一个比喻,和孩子打成一片的好处是孩子什么话都会给你说(这个青少年也适用)而不是天天啰嗦,督促学习,这样时间长了,很多小孩子会讨厌(我们换位思考,如果有一个人天天在我们耳边叨叨我们也很烦)那要怎么做,

一、 首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我之前看到过的一个故事为例,就拿想给孩子报一个辅导班或者兴趣班为例,(异性相吸原则)小闺女-老爸去聊、小男孩--妈妈去聊(看实际情况,看孩子当然不是怕的那一方)怕会出现心里反抗所以…

(1)、小孩子

来说说例子,小女孩为例-老爸去聊(苦笑)

父:先谈谈心

父:之后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闺女:我想当某某某(比如歌星啥的,找她兴趣爱好)

父:那要怎么做才能实现(反问闺女)

闺女:好好学习或者报个辅导班啥的(这个时候小孩子可能就会自己说又或者不知道,这个时候父亲要做好引导,引导他往这个方面想)

如果闺女想不到

父:那要不要给你报个辅导班,为你的梦想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你才能实现你的梦想(多鼓励孩子)(满满的套路)(苦笑)

这是我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里面的片段适合孩子(个人观点)

(2)青少年:因为青少年已经懂事了,所以同上---还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叛逆的孩子(女孩还好,不一定)往往会有一个唠叨的母亲(勿怪),

因为人都不喜欢啰嗦,有时候妈妈觉得自己付出那么多,孩子还不理解,叛逆,越不理解,父母可能越没有耐心,蝴蝶或连环或连锁效应,越来越糟糕!…

这个时候,老妈或老爸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唠叨(夫妻同理)

就要耐心一点,在孩子面前做表率,俗话说,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还记得之前有一个广告吗?一个母亲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被自己的孩子看到了,结果自己孩子也端着一盆水,说妈妈洗脚,那场面满满的爱!(虽然说只是一个广告,但我们要学到东西)!…

所以说多和孩子沟通,作为一个知己,或者好朋友,一定要多鼓励,少批评!这也是大部分孩子想要的吧!…

我的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实用----“操控别人的思想,但不要操控别人行为”(这句话夫妻之间情侣之间都适用)

其它的就是实践了,几乎所有的父母把宝压在了孩子身上,所以父母也要学习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多陪陪孩子,关心他们,而不是一味的督促他们!…希望能帮到你们!…


墨寒音乐汇


您好!很高兴被邀请来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不主动学习,说明他不喜欢。家长也不用太着急,更不要冲孩子发脾气,要问问自己孩子问什么不爱学习呢?下面我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通过“移情式的聆听”了解孩子心里的小秘密

什么叫移情式的聆听呢?就是在交谈倾听的过程中,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一步一步的,说出孩子此时的感受,大人不要评判,你一评判孩子就会跟你辩论,这个时候就很难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了!比如说有的孩子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开始不喜欢这个老师,也不喜欢他的课;还有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自己闷在心里不说出来,渐渐的开始厌学。孩子不主动学习的原因会有很多,从心理学的角度,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动机,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

二、为孩子制定目标以及明确奖励和惩罚

孩子天性活泼,爱玩,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制定学习的小目标,跟孩子讲清楚完成之后的奖励和没有完成的后果。奖励不需要很大,惩罚也不用很重,恰当最好。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孩子也一样,喜欢“甜头”。慢慢的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自己制定目标,主动学习。

三、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求知欲很强,也喜欢问问题,家长要善于利用这一点,引导孩子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放在学习上来。


無西笔记


如果一个人生病想要治病,那么就需要知道他得的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导致他得的这个病。

如果把这个问题放到生活中太过复杂,那就把它放到学校里面,我认为大概包括了这几种可能

1有兴趣主动去学习的,这个就不用解释了,有兴趣不去学的也有,但多少会去学

2没兴趣不去主动学习的,比如你对英语不感兴趣,但是你不去主动背单词,整天想着打游戏,那么我认为他得的是“懒病和认知病”,是纯粹的不想动以及不自知,需要指点

2.1懒病和认知病怎么治?

内外兼治,外界的压力以及内心的渴望。

为什么要有外界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己成才,父母,老师,朋友,爱人等等他们的帮助在很多时候决定了你未来的方向,比如你上什么大学?专业学什么?你的第一套房子以及生几个孩子? 在你不想学习的时候,作业自己老师同学家长的看法对你产生了压力,让你主动去学习。

内心怎么治?有时外界的压力会导致内心发生变化,有多少孩子因为家中的一场变故发生了改变,到这是意外我们谁也不想它的发生。由于对世界观人生观的重塑,人开始慢慢长大,成熟,看清了这个世界,那么他就知道去做什么,什么不去做。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和方向,才不会迷失自己的道路。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往往比改正错误难的多。





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说实话,这个太难了!首先,让一个人主动学习,你让他学习了,本身就是一种被动行为,谈不上主动学习。

主动学习,是一种从心底里,从灵魂深处引发出的一种动力!不触动灵魂,生活环境不发生变故,这是难上加难的事 ,我尝试过很多,但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而对有些人,只是一两句话点拨,他便启动了一辈子奋斗的路程。

如果是教育自己孩子的话 ,主要靠习惯的养成 ,这个本人头条号上有讲,欢迎关注。如果是他人,多数要经历一些痛彻心扉的事件,才可能触动他的灵魂。


说明白点儿


首先要分清楚这是大人还是小孩。

如果是大人,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外界压力。外界困难和压力常常会迫使一个成年人去学习,去解决他正在面临的问题。第二点是兴趣爱好。假如一个人喜欢钻研某一个领域或一个学科,例如国学,易经或历史等等,他就会主动去学习。

如果是小孩,也有两点,但有些不同。小孩儿一出生,大脑是一张白纸,孩子是不会去主动学习的,因为有许多事情都比学习容易和快乐,都比学习更容易吸引孩子,所以要想让孩子放下诱惑去主动学习,必须父母参与进来。父母前期通过引导让孩子一步一步进入学习的状态,慢慢刺激孩子的兴趣。在父母的协助下,让孩子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员工管理商学院


1,一起学习,要想孩子安心学习,针对学习需要培养孩子的认真和专心的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家长起到带头作用,你的专心会让他去学习,并且当你在他旁边认真的样子会感染到他,让他觉得没有意思,加以督促自然而然就是学习。

2,随叫随到,要适当的要鼓励孩子,赞美他很棒,事情的本身是你带头工作,来带动孩子学习,但是家长可以反过来说,正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才是爸爸妈妈有了工作的信心,你真棒,这样就会顺利完成他的随叫随到的学习了。另外就是额外奖励的条件添加。



3,说到他学习你工作事情到此为止感觉应该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如果不妥,就可以适当的加一些辅助条件,例如你学习我工作,咱们一起努力,快一点完成,但是不能只有效率而没有成果,可以的话一会咱们一起去帮妈妈做饭,或者做一些他喜欢的事情。



4,边探讨边学习,不要让孩子学习过程中聊天,但是可以边学习边探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难点。


多多爸育儿百科


很高兴能解答你的问题,我是咖咖里的乡间生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有信心有方向的去学习。其次给生活有点压力,没有压力哪来的动力,因为生活的需要。再其次坚持时间久了就会产生感情,在这过程会有挫折,那别人能行我为什么不行呢?同样相信自己能克服,自己能行,久而久之自得其乐,达成小小成就感,有了乐趣有了成就自然就更主动去学习了。感谢能为你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