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最小的粒子有沒有可能是完美球體?

外郵之窗


首先目前人類的認識中最小的“粒子”是夸克(有研究說發現了更小的前子,夸克也好前子也好,目前我們的觀測下並無具體形狀):夸克(英語:quark)是一種參與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夸克互相結合,形成一種複合粒子,叫強子。強子中最穩定的是質子和中子,它們是構成原子核的單元。由於一種叫“夸克禁閉”的現象,夸克不能夠直接被觀測到,或是被分離出來,只能夠在強子裡面找到。基於這個原因,我們對夸克的所知大都是間接的來自對強子的觀測。

夸克大概什麼樣子呢,大概就是一個星系或者宇宙的樣子,什麼形狀呢,沒有形狀,夸克下面肯定還有更小的,前子下面也有更小的組成,無窮無盡,所以最後按照這種思路找下去說不定有一天能看到一個人。

所以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週而復始,這世界並不是由“粒子”組成。弦理論,超弦理論等提出了一個不同的想法,我們的宇宙不是由粒子構成,而是由振動的弦組成,我們看到的所有粒子不過是弦的振動給人的錯覺,類似於一根弦高頻振動旋轉後讓人看起來像是粒子,弦理論是不是對的,目前還不知道,因為暫時無法證實是錯的也沒什麼證據是對的。但是他確實能夠統一相對論和量子理論。

我們的世界種種矛盾,恐怕要從高維空間角度來看才能解決,但無論如何,我們的世界並不是由粒子構成,更不用提粒子是球形的假設了。

這個問題還是留給大牛們去發現吧



只有局座威武


夜深無聊,信口胡柴一下吧。


人類歷史上困擾我們最多的三個問題:


一,宇宙有無邊界?

二,人類能否光速?


三,有無最小粒子?


回答或者猜測這種問題,在目前都屬於幻想小說範疇,連科學二字都不沾邊。我們的高能物理已經困在原地好久了,現在似乎是一個比牛頓時代還要迷茫得多的時代,連一個能大致完美解釋,等待驗證的模型都沒有,更別提上面三個終極問題了。


看起來似乎第二個問題在相對論裡已有答案,但是相對論和量子世界的互不相容又讓這個答案似乎不那麼可靠。。


情感飛花


太有可能了。我這裡特指電子,是唯一最佳選項。

電子的固有勢能為

U₀=0.511MeV,

為什麼是這個這個值,因為

U₀=m₀c²。

為什麼有c²,怎麼來的?因為是電子以光速自旋,其向心加速度與向心力:

aₙ=c²/r₀,Fₙ=m₀aₙ=m₀c²/r₀

其中,r₀是電子半徑,m₀是電子質量。然後我們可以有電子自旋勢能:

U₀=Fₙ·r₀=(m₀c²/r₀)·r₀=m₀c²

有人說,電子自旋不自轉,因為按海森堡測不準公式,電子自轉速度超光速。

依我看,這是濫用公式。因為,電子是所有基本粒子中,最穩定壽命最長的。

所以,至少理論上,電子半徑只能是常量。而常量是不能使用測不準公式的。就好比,光速(c)與普朗克常數(h)一樣。

經驗表明:一個旋轉體,自轉越快,圓整度越高。以光速自轉,圓整度最高。

另外還有:只要一個孤體不是附體,那麼,它就一定會翻滾或自轉。

例如,所有的宇宙塵埃與小行星,都在翻滾或自轉。天體密度越大,自轉就越快,圓整度越高。例如,中子星、脈衝星、磁星。

實體形態,主要取決於自轉速度與密度大小。鵝卵石被浪花衝打,滾得越快,越容易光滑,傾向於球形,不可能是扁平結構。

還有重要原理:只有球體的【比表面積】最小,所用材料最少,熱力學【自由能】最小,這符合【最小作用量原理】。

(完)


物理新視野


通過我的研究,我給最小的粒子命名為“實點”。

實點的屬性是這樣的:

①不可以再分

②沒有固定形態

③與其他實點能產生互補形態

④多個實點能夠組合成更大的超粒子

⑤實點是具有靈性的,是運動的。

宇宙空間是由最基本的實點構建而成,包括星系,太陽,地球....

所以說宇宙是實點組合的表象!


牛頓de蘋果


宇宙中最小的基本粒子是光子,光子就是一個完美的球體,完全的各向同性,依照碰撞原理運動。


光量子宇宙


最小的粒子連邊界都不會有,是一團霧狀的存在。理論上它可以瀰漫於整個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