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很多老人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也越来越聪明,“机灵鬼”、“戏精”

可谓是很普遍了,但是说起宝宝的聪明劲,翠娥er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个上过央视节目的“天才宝宝”,他的超强记忆力都获得了教育专家卢勤的称赞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天才宝宝”记忆力超常

央视频道3的一档儿童节目《小不点大能耐》中,曾有这么一位“天才宝宝”,这位宝宝上节目的时候只有3周岁,并且在与央视主持人交谈的过程中,奶瓶总是不离手地拿着,但这并不是让人深刻的一点。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位3岁宝宝的超强记忆力,在“天才宝宝”和央视主持人玩接龙的游戏,这位“天才宝宝”的表现真的是很让人佩服,他不仅临危不乱,还能够有条理地记着提醒谁要着唱,自己还能够上其他人的下一句歌词。

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么好的记忆力!想必不少父母都感到十分羡慕。著名的教育专家卢勤老师看到“天才宝宝”的表现,也不禁表示:这个孩子是个超常儿童,其实,

“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

  • 思维敏捷

宝宝是否思维敏捷,父母平时多注意观察宝宝,就能看出来。

父母可以常与宝宝对话,看看宝宝会不会表现出思路清晰敏捷,并做出比较准确的反馈,而这些都是宝宝思维敏捷的特点,如果宝宝有这个特点就要开始培养了。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 记忆力强,过目不忘

这是很多“天才宝宝”的典型特征,像上面这个3岁的孩子,以清晰的记得每个人的接词顺序,还能够在每个人接完歌词后,自己也能够及时地做出继续接词的行为,而且其中没有错误

这是令人羡慕,也是非常难得的,如果你们家宝宝的记忆力也很强,那也要抓紧培养了。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 好奇心强

天才宝宝”大都会具备好奇心强的特点,像爱迪生牛顿霍金爱因斯坦这些名人都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外加父母的引导支持,才能够有所成就

如果你家宝宝会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很想去了解这些事物,那可要重视了,这是宝宝在不断吸收

新知识、增强认识的基础,我们要配合、引导、促进。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 创造性

创造性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卢勤也说:“创造性是将来国家最需要的。”而这也是现在很多人所重视的素质。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创造性典型表现就是古灵精怪,想法、脑洞大开,让父母感到十分讶异。如果你家孩子有这个特点,也要好好培养哦。

4个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1、培养“思维敏捷”

想要培养宝宝的思维敏捷能力,父母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培养宝宝的思维敏捷度。

比较有意思的是一个反口令的游戏,让孩子能够根据“口令”来做出相反的动作,这样能够训练宝宝的思维逆向性思维敏捷性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2、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

呵护宝宝的好奇心,支撑宝宝的创造力,是我们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可以给予孩子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

让宝宝接触大自然可以培养宝宝的观察力,所以父母多带宝宝出去,这样都可以充分的培养宝宝的好奇心,当宝宝变成“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父母也不要厌烦,陪伴着宝宝一起寻找“为什么”的答案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3、培养“记忆力”

歌德: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记忆。

父母想要培养宝宝的记忆力

,首先就要抓住宝宝的兴趣,如果总是硬逼着宝宝去做他不喜欢的事物,这样不仅达不到记忆的效果,还会让宝宝的不爱学习

想要培养宝宝的记忆力,父母不妨试试《儿童记忆力训练绘本书》,这套书引进了蒙氏教育理念,能够充分的活跃大脑思维,训练宝宝的观察力和语言能力,快速提升宝宝的记忆力。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儿童记忆力训练绘本书》中有很多有趣的童话小动物活动等场景,这些都能够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宝宝能够从游戏中增强注意记忆等能力,让宝宝更加优秀!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拼音标注能够让孩子实现自主阅读,精美的插画让孩子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绿色环保,不用为宝宝的健康而担忧。

教育专家卢勤:“天才宝宝”多具备4种特点,中一个也要抓紧培养

接下来就是家长更关心的价格问题,一共4册,每本平均10几块,也就是一顿外卖的钱,却能够提升宝宝记忆力,让宝宝成为“天才”,受益终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