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棕榈大道说: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仔细数数,你有多久没出过门了?估计两个月前的我们,从没想到寒假会在家里度过,新闻上确诊的数字每增加一次,就会心慌一次。随之而来的还有推迟再推迟的开学,和七七八八的线上课程。
我们有时会被新闻气到发抖,有时为善举感动落泪,在无数的新闻和故事中,其实也有着很多大学生的身影。这些来自江城内外海外异邦的大学生,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战疫”日记,今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图源 新浪微博)

  • 江城内外


  • 1“帮上忙了,会让我心里踏实很多”——大学生刘益嘉


对于家和学校都在武汉的大学生刘益嘉来说,这个寒假显得沉重又漫长。在经历了最初的恐慌后,他跟着父亲参与了蓝天救援队的物资运输活动。“蓝天救援队”是民间的公益救援组织,在这场疫情发生后,这个全国性的公益组织也行动了起来,积极开展相关的支援工作。刘益嘉的父亲就是这个组织的一员。
当父亲看到消息说这一次有物资转运这种普通人也能干的活儿后,想让刘益嘉也加入组织。刘益嘉觉得与其待在家里,不如去帮帮忙,毕竟所有人都希望武汉能够快点好起来。他们这次参与的是

救援队在武汉分部仓库的物资转运工作。为了帮助外省筹集的医疗物资能够转运到武汉的各大医院,救援队在武汉黄陂调配出了一个专门的仓库用作物资运输的中转站。
由于交通的管制很多运输物资的卡车也没办法开进来,需要很多队员参与衔接、传递。有时是牛奶面包之类的营养物资,有时是口罩酒精之类的医疗物资。物资到了仓库后,救援队再跟湖北省的医院、机构联系,将物资送到有需求的地方,武汉分部仓库相当于连接湖北与外省的一个中转站。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黄陂区地处武汉市北部)

刘益嘉第一天的工作是帮忙送饭。因为救援队在黄陂的仓库很大,但是地理位置偏僻,周围没有什么人家,而队员们为了降低病毒感染率,同时想加快转运速度,都是扎帐篷睡在了仓库附近,因为根本没有饭店,所以吃饭也成了问题。后来联系上了武汉市的一家饭店,答应了提供饭菜,送饭的任务就落在了刘益嘉和其他几位志愿者的肩上。

后面几天,刘益嘉则主要在仓库帮忙上货和卸货。虽然工作都很普通,但是刘益嘉却觉得自己是在和一群英雄一起战斗……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图为相关报道)

在采访中,刘益嘉同学称自己从来没有直面过这么大的灾难,“遇上了疫情,开始其实是有一点慌的家人也比较焦虑,但是成为志愿者之后,虽然说没有站到一线去,但是毕竟帮上了忙心里踏实多了。自己也看到了大家伙儿面对疫情的做法和心态,有这些英雄在旁边,虽然感觉前面还有很多困难要走,但是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
在封城已然二十多天的武汉,还有很多和刘益嘉一样的同学,他们成为社区的志愿者、成为药品的运输员、成为求助信息的宣传者……在这场无声的战斗中,他们从对方、从身边千千万万的英雄身上获得了直面勇气和必胜信心。


  • 2“大家都太难了”——博主 @赝月小小


我注意到 @赝月小小, 是在微博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求助超话中,在一条因为家人重病但是求不到医院床位的求助博文下,有人提供了 @赝月小小 汇总的求助渠道的博文。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图源 新浪微博)

我看到时这条博文已经有了 7k 的转发量了,在这篇长文中她仔仔细细分了类,“求助平台”“床位信息”“可以求助的个人或者团队”“自救”等等,仔细数数有八类,几十条链接,直到现在也在更新信息。


征得同意后,我采访到了她。@赝月小小 是北京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自疫情爆发以来,她就十分关注这个问题。在被疫情牵动着神经,感到揪心的同时,也感动于各种正能量。而开始总结求助渠道,是在 2 月 1 日左右。

“当时突然刷到‘肺炎患者求助’超话,点进去看着一条条焦急、绝望的求助信息,我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生病了却暂时无法收治。我在各种信息中下的评论区里发现,有热心朋友发了一些救助信息,但却十分的零散分散,考虑到求助者的需求,想让有需要的朋友查找方便一些,于是就有了这个帖子。”

一开始她只是单纯的汇总一些零散信息。但网络上的信息多而杂,这使得如何鉴别虚假信息,提供真实有效的求助渠道成为了汇总中的一大困难。所幸除了她自己在不断搜寻、逐条进行验证之外,还有很多热心的小伙伴会主动帮忙,将一些有用的信息发给她,将无用或者错误的信息指出来。渐渐地,这篇博文就越来越完善,成为了长篇的分类汇总。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在大家的积极转发下,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求助信息)

“我不是什么流量大 V ,我只是一个小透明,我并不确定这个帖子是否能被需要的人看到,是否有价值。但当我发现有很多人在转发,并且自发地将帖子链接复制给求助者时,我决定坚持。”她在采访中说。

除了积极转发,还有热心的朋友帮忙给这条博文买了头条。
让人欣喜的是,@赝月小小 还收到了小伙伴的反馈说,“至少看到四个人说已经联系好救治事宜了”,这是她最欣慰的地方。但面对多到数不清的求助,她还是感到焦急的,因为隔着屏幕她都能感受到求助者们的恐慌和绝望。每一条求助的博文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和幸福的家庭。这时总是特别感谢互联网,让这些生命能发出“ SOS ”的微弱信号,让在远方的我们隔着网线也能够拉他们一把。


即使帮了很多忙, @赝月小小 也表示自己只是个小透明,没有做很多:“只能为大家祈祷平安了。湖北加油,武汉加油。”
在全国人民都被迫“宅”在家里的时候,一根根网线成为了我们与外界连接的渠道。在@赝月小小 所说的求助超话中,我看到很多很多热心网友在每一条博文下告诉对方可以找谁求助,可以打哪一个电话,哪家医院还有床位……直到患者成功得到救治,他们才会跟着松一口气。

从前我只认为英雄就是美国电影里无所不能的样子,现在我才明白,英雄就是这群普通人。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在这里,许许多多的家庭得以被拯救)

  • 3“想要在危机的时候尽己所能”——大学生 Alma


Alma 是哈尔滨人,和武汉隔得可以说是很远了,去不了一线的她,却仍想尽一份力量,一些线上的志愿工作就映入了她的眼帘。因为一直以来她都在公益组织工作,当看到朋友圈有小伙伴发布了召集志愿者的信息,Alma 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Alma 的工作是物资转运的联络员,从厦门筹集到的物资,需要由她联系各大物流公司,询问是否可以将物资转运到湖北孝感。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湖北孝感市的疫情严重性仅次于武汉市)


除此之外,她还参与了一个科普类公众号,帮助搜集和疫情相关的信息,以及各国卫生局对于感染的标准划定,还有整理汇总更多的新闻报道。因为文字工作讲究高时效,为了能及时传递给大众信息,很多文章和信息的搜集都需要加班加点的完成,这让她的寒假变得忙碌了起来。在和物流公司电话沟通的时,因为全国物流的紧张,很多公司都比较忙碌,这也给沟通造成了一些困难。截止到目前她一共打了几十个电话了。虽然忙碌,但 Alma 有了一种获得感:“感觉到自己在做比较有意义的工作,会有一些成就感。但还是一直为疫区人们感到担忧。”

她说自己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因为希望能在危机的时候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人们,也是自己比较擅长文字和联络工作。”

其实在采访 Alma 之后,我也了解到自己的很多朋友在用不同的方式支援着这场战疫,他们有些帮助社区检查住户体温,有些参与募捐小组帮忙记账、有些帮助邻居买菜买药……当我说想记录他们的故事时,他们都只是说“只是尽己所能的小事”


那一刻我恍然发觉,“尽己所能”原来是这么温暖的四个字,能把整个寒冬暖的热烘烘的。

  • 五洲四海


疫情发生以来,几乎大半个中国的医疗资源都向武汉倾斜。但是口罩防护服这样的消耗品在湖北地区的医院依然十分紧张。很多留学生也纷纷行动了起来,北美、日本、等遍布全球的留学生们,都东奔西走地采购物资,只为帮上一点忙,以解武汉的燃眉之急。
1 月 24 日“【天佑武汉】北美留学生出动”的推文刷屏了朋友圈,该推文内容为“转发此推送,每一次转发都会对应一副口罩送往武汉。”这次捐赠活动主要是由凤凰美洲网、留学生车友会等平台发起的。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在回答网友疑问时,他们说“作为在外的游子,虽暂时不能亲身参与祖国建设,但时刻与祖国心连心。作为北美的留学生,我们身边有大量来自武汉的朋友同学,我们的父母亲戚们也曾和武汉有过交情,疫情面前我们都是武汉人!”

而在推文发送的第二天,该公众号又发布了他们采购到物资清单

以及采购视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也在召集多伦多、捷克、布拉格等等国家的志愿者帮忙验货。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图为其采购物资的凭证)

和他们相似的组织还有很多,在微博#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组#

的话题,阅读量已经超一百万了。
他们说“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图源 b站)

在听闻了新冠肺炎的严重性后,每一个留学生都牵挂着千里之外的故土。于是在短时间之内,远在北美的部分留学生成立了

“武汉加油·北美留学生志愿组”,并组织了 2000+ 的志愿者,对接捐款,国内外物资和医院方,进行筹款捐助物资,和美国多所顶尖大学合作共同为武汉加油。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图源微博)


不止是北美的他们,还有各个国家的留学生自发的组织了起来,通过

捐钱、筹集物资、反对歧视等等方式在这场“战疫”中为中国加油。英国剑桥中国学联和牛津中国学联以及各大高校的校友会联合发起的“驰援湖北,刻不容缓”救援活动已经往湖北运送了好几批的物资了,数万个 N95 口罩,和 1000 多件防护服都陆续抵达湖北的各个医院。很多学生在参与联系厂商、办理各项手续、与医院、物流对接等繁重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学业。其中一位同学称有一个星期,同学们只能睡三个小时左右。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图为相关报道)


五洲四海,很多海外留学生、华人华侨都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与我们同在”的信念。很多国家商店中的口罩都已经售空,被运到了湖北等地。在灾难面前,团结成为了我们最有利的武器。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诗经中《秦风·无衣》这样写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新型冠状病毒,一个神秘的对手。它靠着自己超强的繁殖、寄生能力,入侵了九州大地,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它们仿佛穿上了隐身衣,打了一场突袭战,企图攻破人类自我防御的城墙。这是一场战斗,敌方正在持续攻城,人类则在努力防守,每一个人都被卷进了这场“战疫”中。防御物资的紧缺,病毒攻势的猛烈,难免会让人感到恐惧、彷徨、焦虑。


但是无论是武汉城内、还是武汉城外;不管是九州之上,还是海外异邦;都有我们的同袍、同泽、同裳。他们在世界各地,用着自己的方式支援着前线的工作者们,纵然远隔万里,心也与我们同在。


棕榈大道留学 丨 大学生的“战疫”日记


所以啊,王于兴师,未知的敌人已然兵临城下。但何惧之有?“我愿同你分享我的战袍,修整我的装备,守好这座城墙。请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行。”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数百年,每一次的交战都需要人们的齐心协力。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志愿者,或者直接帮助湖北人民,但是做好防护、减少出门本身就属于“战疫”的一部分。
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座城墙,如果这座墙垮了,就意味着人类的防线又后退了一步。在这个漫长又有些沉重的假期中,希望大家守好自己的这面墙,还要记得千千万万的同袍在和你并肩战斗。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