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臧洪是谁?为什么有人说他忠义超过关羽?

用户8619077301045


说到臧洪此人,也许很多人只闻其名而不知其事迹。


如果说到酸枣会盟,可能就会有不少熟悉历史之人知晓,却也不会太过清楚。



甚至于,很多只读过演义的人,也不见得知道酸枣会盟。
然而,假如说到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相信只要稍微了解三国之人,都会非常清楚。
历史上的确有诸侯讨董,却并非十八路诸侯。
在很多人印象中,诸侯讨董由曹操发起,最后推举袁绍为盟主,孙坚在其间战功赫赫,故此这三人功劳最大。
不过酸枣会盟真正的发起者,却有多少人知道?
很明显,前世痴迷于那段历史的云长,对此就知之甚祥。
中平六年,董卓弑帝,社稷危急。
身为广陵郡功曹的臧洪就向太守张超进言,让张超联系兄弟张邈起义军,杀贼勤王,为天下唱义。
广陵太守张超采纳了臧洪建议,二人当即前往陈留面见张邈,与其议事。
期间,张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委政臧洪,洪者何如人?”
张超答曰:“洪才略智数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
张超直接说臧洪才学在自己数倍之上,称其为海内奇士,由此也可以看出张超对臧洪的看重。


张邈因此对臧洪甚奇之,遂遣臧洪先后出使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两人也对臧洪非常亲善。



自此,臧洪终于为酸枣会盟打下基础。
而那个时候,曹操也在陈留招募义军,正是处于陈留太守张邈治下。
张邈少时以侠义闻名,接济贫困,助人为乐,倾家荡产,使得豪杰争相依附,也与曹操、袁绍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曹操刺董失败后,没回到沛国谯县反而逃往陈留,正是因为有张邈这个至交好友担任陈留太守。
却说诸侯在酸枣设立坛场、准备盟约的时候,全部相互辞让,没有人敢先上坛致辞。
一方面,这些诸侯的确是相互谦让,却也未尝没有推卸责任、不愿当出头鸟的缘故。
要知道,那个时候没有天子诏令擅自起兵,可是与造反无异,就算天子不怪罪也会被董卓恨之入骨。
日后稍有差池,今日登坛之人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后来,诸侯皆因会盟首倡者与串联着乃是臧洪,且几位诸侯都对臧洪非常亲善,纷纷推举臧洪登坛。
臧洪毫不推辞,遂升坛操槃歃血而盟,又痛斥董卓祸害朝堂、百姓,而后盟誓诸侯共讨董贼。
臧洪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哪怕是军中士卒,也莫不心情激荡。
可以说,酸枣会盟完全是在臧洪的牵头、串联下才能成功。
如果说,主导酸枣会盟只能说明臧洪在政治上的才能,那么后来与袁绍决裂死守东武阳,也可以看出此人的统帅、忠义与魅力。
却说讨伐董卓以后,臧洪被张超派为使者前往幽州联络大司马刘虞,却因为袁绍与公孙瓒的战争无法通过,不得已滞留在袁绍那里。
袁绍非常器重臧洪,恰逢青州刺史焦和病卒,就任命臧洪为青州刺史。
当时青州黄巾军非常活跃,连年战乱致使‘州遂萧条,悉为丘墟’,可是经过臧洪短短两年的治理,青州就改头换面。
就连骄傲的袁绍,都只能‘叹其能’。
青州被治理好成为袁绍坚实后方以后,袁绍就准备谋夺兖州,当即任命臧洪为兖州刺史部的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


兴平二年,曹操出兵攻打张超,张超危在旦夕,对部下说:“唯恃臧洪,当来救吾。”
当时袁绍、曹操二人关系十分亲密,甚至就连曹操官职都是袁绍任命,再加上臧洪名受到袁绍重用,众人都以为臧洪一定不会自毁前程而远来赴难。
张超却是斩钉截铁的说道:“子源,天下义士也,绝非忘本之人。只可能被袁绍掣肘,来不及救援我罢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臧洪听说旧主张超被围,当即光着脚大声嚎哭。
臧洪点齐所部兵马准备前去救援,还向袁绍请求援军。
袁绍自然不肯,为了稳住臧洪反而口头答应,实际上却是整整拖了三个月,以致雍丘被曹操攻破,张超一家灭族。
得到这个消息的臧洪悲痛欲绝,对于袁绍更是充满怨恨,当即宣布与袁绍脱离关系。
袁绍大怒,亲率大军攻打东武阳,将这座城池围得水泄不通。
袁绍猛攻东武阳,持续一年之久都未能攻破这座城池,一直到东武阳粮草消耗殆尽。
臧洪见东武阳粮尽,知道死期将至,就对部下说道:“袁氏无道,所图不轨,且不让洪救故主,陷我于不义。”

“洪今日死于大义,不得不死,诸君却不可因我之故遭此祸乱。今城池未破,尔等当趁机带着家室逃出城外。”
不曾想,城中百姓尽皆齐声高喊:“必不舍明府而去!”
饥饿的军民,吃光了城中老鼠以及武器上的皮革。
眼看再也坚持不下去,臧洪爱妾却是说道:“既然明知必死,何不以我之肉分于诸将士食用?”
臧洪遂拿出府库中最后三斗米,然后哭着杀掉爱妻分于诸将士食用,将士皆涕泪横流,无人能仰视臧洪。
继而城破,城中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无有离叛。
却说城破以后臧洪被袁绍生擒,袁绍甚爱洪之才华,想要令其屈服投降,奈何臧洪言辞恳切,慷慨求死,并力斥袁绍不忠于汉室反而图谋不轨,根本不愿投降。
袁绍见不能收臧洪为己用,乃杀之。
时有臧洪同乡陈容素来亲慕臧洪,跟随洪为东郡丞,城池还未被攻破时就被臧洪派出,为的是保全其性命。
袁绍要杀死臧洪的时候,陈容也在当场,当即进谏:“将军举大事,欲为天下除暴,而专先诛忠义,岂合天意!”
袁绍心中惭愧,令左右将其拖走,恼羞成怒的说道:“你哪里比得上臧洪,也要与他同死吗?”

陈容却是大声说道:“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
袁绍闻言大怒,遂杀臧洪、陈容二人。
袁绍身边诸将见状无不叹息,私底下纷纷说道:“如何一日杀二烈士!”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臧洪无论政治、谋略、统帅以及魅力,全部非同凡响。

真要将其各项属性化,假如满值100,臧洪政治、魅力至少都在90以上,武力80左右,统帅、智谋也应该有85。这个属性,哪怕纵观整个三国历史,也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存在了。如果臧洪不是那么早死去,也必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只不过,臧洪并非完人,仍旧有些缺乏决断力。如果臧洪能够狠下心来,不去管袁绍的敷衍直接起兵援助张超,虽然最终仍旧极有可能失败,却也会是另外一种结局。可话又说回来,臧洪之所以犹豫不决,也未尝不是考虑深远的缘故。假如不能得到袁绍支持,哪怕臧洪尽起东郡之兵,也不见得能够救出张超,反而会因此再加上袁绍这个敌人,得不偿失。


黄沙百战穿山甲


臧洪(160年―196年),字子源(一作子原),广陵郡射阳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为人雄气壮节,曾为关东联军设坛盟誓,共伐董卓。袁绍非常看重臧洪,先后让他治理青州和担任东郡太守,臧洪在这些地方政绩卓越,深得百姓拥护。后臧洪因袁绍不肯出兵救张超,开始与其为敌,袁绍兴兵围之,经过几番恶战,臧洪被袁绍所擒,慷慨赴死。历来把他当做“小义”典型。

一、为旧主怒叛袁绍

公元195年,臧洪怨恨袁绍,割据东郡城,公然反叛袁绍。袁绍兴兵包围臧洪,双方割各施手段,竟是臧洪胜出一筹。袁绍包围东郡城,却几年都打不下来。袁绍命令臧洪的同乡陈琳写信给臧洪,晓谕祸福,用恩德仁义责难臧洪。

臧洪回信大骂袁绍不仁不义。

袁绍见到臧洪的信,知道他没有投降的意思,增兵猛攻。经年苦战,东郡城中粮食将尽,外面没有强大的救援,臧洪自忖不免于死,呼唤来官兵说:“袁绍无道,又图谋不轨,更且不救张超。我臧洪追求大义,不得不死,现在你们没有理由无端受这灾祸。可在城被攻破时,带领妻儿出降。”

将吏士民都哭着说:“您与袁绍本来没有仇怨,只因旧主被害的缘故,导致您陷入这样的死局,我们怎么忍心丢下您这样的义士逃走呢!”

粮食初尽时,将士们掘鼠充饥,后来再没有可吃的东西。主簿开启府内厨房最后的三斗米,请求臧洪吃这点米做的浓粥。臧洪说“独食此何为”,让其做成稀粥,给大家分喝。臧洪又杀死自己的爱妾,给将士食用。将士们都流下了眼泪,不能抬头看臧洪。

于是,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没有背叛臧洪的。

二、当年讨董盟死誓

臧洪的父亲臧旻,历任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二千石大官,所在都有威名传颂。

臧洪体貌魁梧,不同于常人,少有才名,更兼家世深厚,便被郡县长官推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当时选三署郎官补任县长。琅邪人赵昱为莒长,东莱刘繇为邑长,东海人王朗菑丘长,臧洪任即丘长。这些人以后都成为当世俊杰,青史留名。

灵帝末年,臧洪弃官回家,广陵郡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

董卓废少帝而立新帝,并杀死废帝,危及朝堂正统,臧洪游说张超说:“您历代受汉恩,兄弟都占据大郡,现今王室危急,贼臣未死,这实在是天下义烈报恩效力的时候了。现在郡境尚完整,官吏百姓富足,如果集合起来可以得到两万余兵士,用此力量诛除国贼,为天下唱先,这正是彰昭大义的事啊!”

张超同意臧洪的话,与洪西到陈留,找兄长陈留太守张邈商议此事。张邈早有此心,与张超在酸枣会合。张邈对张超说:“听说弟弟做郡守,政令不由己出,都是委任臧洪。这臧洪是什么人?”张超说:“臧洪才能智谋比我好太多,我很是敬爱他,他是天下奇才啊!”

张邈立即召见臧洪,交谈之下发现臧洪果然才略与常人大有不同。臧洪接待兖州刺史刘公山、豫州刺史孔公绪,他们都与臧洪亲善。于是设坛场,与各路诸侯共同盟誓。盟誓需要有念誓词者,枪打出头鸟,各州郡长官都互相推让,没有人敢当此大任,互相推诿,最后共同推举臧洪出任。

臧洪也不推辞,于是登坛歃血盟誓说:“汉朝宗室不幸,朝纲失统,贼臣董卓乘机恣意伤害,加害皇帝,虐杀百姓,我们非常害怕朝堂覆灭,危及全国。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佃、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广陵太守张超等,纠集义兵,共赴国难。凡是我们的同盟者,必齐心协力,完成臣子应尽的责任,头断身陨,也一定没有二心。如果有人违背此盟约,使他丧失生命,断子绝孙。皇天后土,祖宗神灵,请一起鉴证此誓约!”

臧洪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听到他的话的人,就算是士兵下人,也没有不激励自勉,想要完成这种气节的。

但不久,各路诸侯各怀鬼胎,不敢先进,等粮草耗尽便四处离散了。

三、义救旧主

张超派遣臧洪出使大司马刘虞处,谋划讨董之事,此时正遇上公孙瓒与袁绍开战,到河间,遇到幽、冀二州交战,无法完成使命。而袁绍见到臧洪,非常重视他,多方拉拢,强留下臧洪为他效命。

恰逢青州刺史焦和去世,袁绍派臧洪统领青州,以安抚民众。臧洪在青州两年,盗贼逃跑不敢进青州为乱。袁绍佩服他的能力,调任东郡太守,设郡治在东武阳。

公元195年,曹操围攻张超在雍丘,张超说:“只有依靠臧洪,他会来救我的!”

许多人认为袁、曹和睦,而洪被袁绍任用,一定不会自招灾祸,远来赴难。张超说:“臧子源,天下义士,始终不忘本的人。但只怕他被袁绍禁止,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他来援救。”

臧洪听到张超的危难,果然急得光着脚大哭,立即发函袁绍,请求率领所部军队出发,又请袁绍调拨兵马,想援救张超。袁绍始终不同意臧洪的请求。不久张超于是被曹操所灭了,全族被杀。

因此,臧洪怨恨袁绍,割据东郡城,公然反叛袁绍。

四、慷慨赴义

公元196年,东郡城终于被攻破,袁绍生擒了臧洪。袁绍向来敬重臧洪,多施帏幔,作大礼盛仪,召集所有的将领到场,方才召见臧洪。袁绍对臧洪说:“臧洪,你为什么背叛我。今天你服不服?”

臧洪盘坐在地上,以无礼的姿态、瞪着眼睛说:“诸袁事汉,四世五公,可以说受汉恩极重了。现在汉室衰微,你没有辅佐之意,还想趁此机会寻求不该有的企图,多杀忠良来树立淫威。我亲眼见到你叫张邈为哥哥,那么我的府君张超也应该是你的弟弟。你和张超应该共同努力,为国除害,为什么眼睁睁看着张超被杀。可惜我力量薄弱,不能挥刀为天下报仇,你还问我服不服吗?”

袁绍本来爱洪,想使他屈服,便原谅他。现在见臧洪言辞激烈,知道他终究不会为自己所用了,于是杀了臧洪。

袁绍帐下有一个臣子是臧洪的同乡,名叫陈容。他年轻时是游学学子,亲近敬慕臧洪,随着洪为东郡丞。城没有被攻下时,臧洪将他送出了城外。

袁绍见臧洪时,陈容也在坐,见洪死去,起身对袁绍说:“将军举大事,要为天下除害,而先诛杀忠义之士,难道合乎天意?臧洪起兵是为了旧主,为什么杀了他!”袁绍惭愧,左右的人拉扯陈容出帐,对他说“你不是臧洪的人,平白无故地招惹祸端干什么?”

陈容回过头来对袁绍说“夫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陈容因此被杀。

在袁绍在座的人没有不叹息的,窃窃私语道:“怎么一天杀死了两位义士!”

在城破之前,臧洪曾经派了两个小将去吕布处求援。等这二将返回时,城池已破,臧洪已死,于是二将挺枪上马,直冲袁军大营,激战而死。



新史馆


从臧洪做的那点烂事看,背弃主子算不上忠,放弃朋友算不上义,吃小妾的肉充饥更是留下恶名。“忠”和关羽差之千里,“义”根本不在一个层次的人,和关羽比忠义,只能显得更加渺小卑微。

臧洪半路换了主子

汉朝末年,辞官回家的臧洪被太守张超看中,让他当功曹,相当于政府秘书长吧。此时正逢乱世,当臧洪得知董卓杀少帝专权后,就对张超说:“你世代受皇恩,现在汉室有危险了,应该组织队伍消灭国贼,这是大义啊!”各路人马组织起来了,臧洪当了盟主,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一通演说:“参加盟会的各路英雄,要齐心协力,以尽臣子的大节,即使头断身死也没有二心。”演说很煽情,但效果不佳,各路人马谁也不想当出头鸟,没几天就散伙各回各家了。

张超派臧洪继续联络其他势力,但由于战乱,臧洪被阻挡在路上,遇到袁绍,很器重他,任命他为青州刺史,看到这是个美差,臧洪忘记拯救国难的使命,安心地地方上当官了。

新旧主人,应该忠于哪个?

转眼董卓被点了天灯,曹操把持朝政,出兵清剿匪叛逆,在雍丘围困了张超。张超对臧洪很有信心,他对身边的人说:“臧洪一定会来救我的。”曹操和袁绍是发小,臧洪在袁绍手下当官,大家都觉得绝对不可能。只有张超对臧洪很有信心,他说:“臧洪是天下义士,不会背信弃义的,估计他是受到控制无法及时赶到。”

张超猜对了,此时臧洪面临两难选择。他听说张超被围困的消息后,顾不上穿鞋,光着脚大哭着调遣自己的队伍,并找袁绍借兵,袁绍当然不愿意因为个反叛的太守和发小翻脸,拒绝了。在臧洪陷入了“是否背弃新主子救旧主子”的纠结中,张超因没人援救被灭了三族。

对张超的死,臧洪感到非常愧疚,于是他把一腔怨恨发泄到阻止出兵的袁绍身上,和他断绝了关系。

煮小妾充饥是用人命作秀

臧袁反目后,袁绍派兵包围了臧洪。臧洪对手下官兵说:“袁氏大逆不道,图谋不轨,我要坚守大义,你们自己逃命吧。”身边的人一听守城就是坚守大义,于是都和他一起坚守城池。城里没有了粮食,将士们只好挖老鼠吃,煮皮革充饥,后来连老鼠也吃光了,士气低落,臧洪就把他的一个小妾杀死,煮熟后把肉分给将士,将士们捧着小妾的肉全都泪流满面,连头也抬不起来。

杀其爱妾以食将士,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三国志》

最终城池被攻破,袁绍杀了臧洪。

臧洪忠义吗?

从臧洪劝说张超讨伐汉贼董卓的举动看,臧洪骨子里有对汉朝的忠诚,在国家有难的时候,他忠于朝廷,忠于君主,勇于担当。但之后曹操把持朝政,代表汉朝朝廷出兵剿灭叛逆,臧洪却因为朋友讲义气,借兵攻打汉军,他真的忠于汉朝吗?

臧洪本在张超手下为官,袁绍给了他个刺史,他便忘记了张超让他联络队伍的使命,留在袁绍身边,他对朋友讲义气吗?

袁绍器重他,让他管理一个州郡,成为他的上级。既然是上下级,那么就应该忠于自己的职守,没有二心。但臧洪又为了旧主子和新主子反目,这种反反复复的性格,和吕布有什么区别,忠义从何谈起?

在围城后,他对壮士说:“(臧)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就是他要坚守大义,一定和城池共存亡。其实他是用“大义”绑架将士,如果谁离开他,那么将被戴上“不义”的骂名。断粮后,臧洪明知杀一个小妾并不能解决几千名将士填饱肚子的问题,但他还是杀了小妾,还亲自煮肉汤分给大家,其实他是在做秀,他用一条人命取仁义的名声,挽救他心中那个摇摆的“忠义”。

再看关羽,自从跟刘备以后,忠心耿耿,温酒斩华雄,冲锋在前;三英战吕布,义字当先;千里走单骑,生死与共;父子为蜀国血洒战场,大义凛然……因此臧洪和义薄云天的关羽比忠义,只能显得更加渺小卑微。


聋王异史


藏洪字子源,生于东汉末年,父亲藏旻是太原太守,因为父亲的原因,他十五岁就被拜为童子郎,二十岁几岁时就当上了县长。

中平末年,担任广陵太守张超的功曹,当时正是董卓专权之时,藏洪力劝张超起兵讨伐董卓,张超听从了他的建议,并去陈留说服了哥哥张邈一同起兵。这哥俩又拉来刘岱、桥瑁等人在酸枣正式起兵,盟誓时推藏洪上坛领誓,藏洪慷慨激昂的宣讲很有鼓动性,但各路人马各打小算盘,互相猜疑,酸枣会盟不久就土崩瓦解了。

张超派藏洪去幽州办事时,正好赶上袁绍大战公孙瓒,被挡住去路。袁绍很赏识藏洪,就留他做了青州刺史。两年后又派他去东郡当太守。

兴平二年,曹操把张超包围在雍丘,张超向藏洪求救,藏洪听说张超形势危急,哭着去求袁绍发兵,袁绍沒答应。三个月后雍丘被攻破,张超被灭族。藏洪极恨袁绍,扬言不再与袁绍来往。

袁绍很恼火,亲自带军队把藏洪包围在东武阳城,但打了一年也沒攻下来。袁绍命陈琳写了封劝降信给藏洪,结果藏洪回信痛斥了袁绍。袁绍只好加紧攻城,藏洪知道守不住了,就让众部将趁城还沒破赶紧带家人逃命,将士和百姓不肯走,都要与藏洪共患难。城里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后,藏洪又把小妾杀了给大家吃,城中男女七八千人死在一起,没一人逃命。随后城破,藏洪被杀。

藏洪很有能力,在当时名气很大,很重义气,但他为了张超一个人的原因而冲动行事,导致东阳城滿城将士百姓全部殉难,这典型的是以小义害大义,极不可取,而杀小妾为食更是令人发指,简直是禽兽所为,哪有什么义字可言。所以,同时期的关羽为后人所敬仰,而藏洪却默默无闻,这不是沒有原因的。





大河桥下流


徐众三国评曰:洪敦天下名义,救旧君之危,其恩足以感人情,义足以励薄俗。然袁亦知己亲友,致位州郡,虽非君臣,且实盟主,既受其命,义不应贰。袁、曹方睦,夹辅王室,吕布反覆无义,志在逆乱,而邈、超擅立布为州牧,其於王法,乃一罪人也。曹公讨之,袁氏弗救,未为非理也。洪本不当就袁请兵,又不当还为怨雠。为洪计者,苟力所不足,可奔他国以求赴救,若谋力未展以待事机,则宜徐更观衅,效死於超。何必誓守穷城而无变通,身死殄民,功名不立,良可哀也!

臧洪是张邈的弟弟,张超的部下。在东汉末年,董卓乱政期间,臧洪说服张超伙同张邈举起反董大旗,可以说是反董联盟的始作俑者。

后臧洪受命前去幽州拜访刘虞,却因袁绍与公孙瓒发生战事而被截留在袁绍阵营,并且为其治理青州: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青州本被黄巾贼破坏殆尽,却在臧洪两年的治理下焕发新生,足以证明臧洪的才干。后张邈在陈宫的劝说下,叛迎吕布,导致曹操差点立无所地。经过一年多的攻伐,曹操终于将吕布势力驱出兖州,而作为叛徒张邈、张超兄弟,张邈在投奔袁术的途中被部下所杀,张超则是滞留在雍丘,抵抗曹操的围攻,张超还说:全天下就臧洪会来救我。

这时,臧洪向袁绍提出援兵张超遭到拒绝,张超也被曹操攻破斩杀,臧洪因此怨恨袁绍,并据东武阳自立,与袁绍对抗。最后在袁绍的强攻下,城破人亡,城中百姓无一不跟着臧洪赴死。

在徐众三国评中我们可以看到,徐众对臧洪的评价是:洪敦天下名义,救旧君之危,其恩足以感人情,义足以励薄俗。但是吕布反覆无义,张邈兄弟又助其夺取兖州,曹操攻之理所当然。时下袁绍又与曹操是盟友,共扶汉室。臧洪请求袁绍讨伐曹操而救张超,实则无理要求。

臧洪对其旧主的恩情,对其旧主的大义俨然是值得推崇。但是所作为却不能苟同,只是徒守穷城报复袁绍,而不另寻出路救援张超,有义却不懂变通,至死而功名不立,自然是不如关二爷有名。


骗人的猫


东汉末年,虽然礼乐崩坏,可是讲究义气的人不绝于世。名声不太显著的臧洪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尽管名气不太大,可是他的一腔热血让人钦佩。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梧,广陵太守张超是个很赏识人的,看见臧洪这么有出息,就委托他做功曹。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选署功劳,类似于现在的秘书和助理。

  那臧洪素有忠义之心,董卓废帝,天下人怨声载道。臧洪对张超说:你呀祖祖辈辈受汉天子的皇恩,并且你和你的兄长都是太守,现在王室将危,贼臣并未消除,这正是天下人想报效朝廷最好的机会。现在我们这一带国泰民安,若果振臂一呼,自然响应者云集。不如扫除国贼,替天下做个倡导,这是大忠大义的事情。张超认为很对,于是向西拜见了兄长陈留太守张邈。张邈私下里对张超说:老弟,听说你什么都听臧洪的,这可不好吧。要知道咱哥俩靠的是真才实学,没有必要听命于别人,再说臧洪是个什么人,我怎么不知道。张超一听老哥如此说,道:老大,你不知道,臧洪这个人才略胆气都超过一般人,张超很喜欢他,把他当做天下的奇才。于是把臧洪介绍给张邈,张邈和他一说话,大为惊异。当时张邈就把臧洪推荐给了一些郡守,比如兖州牧刘岱、豫州牧孔胄等人,于是臧洪便鼓动众人一起设坛祭旗,讨伐董卓。众人不敢为首,共推臧洪。臧洪歃血而盟,说了些感天动地的话,骂了董卓干的祸国殃民的事情。一时间群情激奋,人心大快。只是各诸侯还只是处于表演阶段,谁也没拿臧洪当根葱,于是吃完饭喝完酒,都走光了。

  张超派臧洪去找刘虞谋划大计,正赶上冀州和幽州交兵,后来的盟主袁绍一见到臧洪就非常敬慕,于是收集在自己门下,做了东郡太守。

  此时,张超的兄长张邈背叛了曹操,结果遭受到了株连,张超说:能够救我的,只有臧洪。众人都觉得袁绍和曹操关系很好,而臧洪又是袁绍的爱将,一定不会来救张超。张超说:子源,天下奇士。一定不会忘本,只是身不由己,可能会因此而遭横祸。臧洪听说张超被围,果然光着脚嚎啕痛哭,并且带着自己的兵马,又去到袁绍那里请求兵马。可惜袁绍不听,张超也因此被曹操给灭了族。消息传来,臧洪仰天大哭,从此和袁绍势不两立。袁绍听说带兵攻打,多年都攻不下。于是袁绍让自己的手下陈琳写了一篇文章,从人伦修为祸福大事入手,责备臧洪,说他无情无义。臧洪一见,这些家伙混淆黑白,立刻写下了一篇文章进行驳斥。羞得袁绍无地自容,于是愤然增兵来进行攻打。此时内无粮草,外无救兵。臧洪眼见身在危险,于是命人把妻子儿女推出斩首,当做肉食,分给大家。众将无不流涕,莫敢仰视。最后城池被破,男女八千人相枕而死,无人投降。

  臧洪被擒,袁绍手下众将都知道袁绍喜爱臧洪,都过来进行劝降。臧洪咬着牙瞪着眼大骂道:袁家事汉,四世三公,可谓皇恩浩荡。现在王室衰弱袁本初不敢救主,已失民望。且当日我看袁绍称张邈为兄,张超为弟。彼此深厚,认为手足之情也不过如此。不想袁绍旁观,实让天下人切齿。可惜臧洪力量薄弱,不能杀死袁贼,为国除害。今日虽死,死得其所。那袁绍本来就没有杀死臧洪的意思,可是看到臧洪软硬不吃,就下令推出斩首。

  一个叫陈容的年轻人,曾经追随臧洪,因为城池未破的时候,来到袁绍这里,此时看见袁绍杀死臧洪,厉声说道:将军举大事,为天下人除去残暴,而先杀忠义之人,这不符合天意。袁绍惭愧,命人把他拉出,对他说:算了吧,你又不是臧洪的人,逃命去吧。陈容大怒道:仁义没有变化,遵循就是君子,违背就是小人。今日愿与臧洪赴死,不与袁将军同生。说着拔剑自刎。袁绍手下,无不叹息,私下议论道:为何一日杀死两个忠义之士!

  江湖以为臧洪此人,尽管随活跃于三国前夕,而且并未遇明主。却坦坦荡荡,忠于王室,心存大义,甘愿受戮。比起大名鼎鼎的关云长实在毫不逊色。要知道关羽此人曾两次投降,第一次投降曹操,第二次诈降孙权,结果被杀。


行道者啊亮


大家好,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臧洪,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未登场的一个三国时代人物。既然有人说他是忠义超过关二爷关羽,必然有其原因。请听我慢慢说来。

所谓“忠义”,是指忠心和义气,往往忠义两难全,因为大多数时候忠是对于皇帝、对于国家而言的。

臧洪对于汉王朝来说,确实是在汉末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中,少之又少的忠心之臣子。

父亲臧旻曾在汉灵帝熹平三年,也就是公元174年,平定了会稽郡的妖贼续昭的叛乱。

虽然朝廷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又深陷十常侍掌控朝政,祸害百姓,横征暴敛的危害下,臧旻心中仍然心中有“汉室”,凭借自己的力量击败了这场叛乱,为国除奸。

臧洪也因父亲的功绩而在十五岁时就拜为童子郎,精忠卫国的精神深深额扎在了臧洪的心里。

很快,臧洪遇到了一个志趣相投的人,他就是张超,西汉初年留侯张良的后人。

他们的相遇就如同刘关张,立誓共扶倾颓的汉室。

因外戚大将军何进引董卓进洛阳,导致董卓杀帝,图危社稷。

臧洪因此深忧社稷,找到张超,推心置腹的说:大人世代受朝廷的恩德,两兄弟都据有州郡,现在王室有危险而乱臣贼子没有被除掉,现在正是天下忠义之人报恩效命的时刻到了。

张超也是个忠义之人,听此言,亦是义愤填膺,于是在州郡内招兵买马近两万人,为天下讨伐董卓首义之人。

之后曹操、袁绍等十八路诸侯纷纷响应,于酸枣会盟,每个人都数万人兵马,都推举袁绍为盟主。

但很快十八路诸侯联盟瓦解,讨伐董卓不了了之。因袁绍家四世三公,世受皇恩,又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臧洪见到了匡扶汉室的希望,归附于袁绍帐下,为袁绍所器重。

不久,袁绍的野心暴露出来,臧洪发现看错了人。

公元194年,张超、张邈两兄弟和陈宫叛曹操,被超出击败围在雍丘。

好兄弟、昔日的主公张超受困,臧洪立马请求袁绍发兵前去救张超。

但是,袁绍一口回绝了。

臧洪来不及相救,张超兄弟俱遇害。

从此臧洪看清了袁绍已怀异志,不在听从袁绍调遣。

袁绍于是派兵攻打臧洪,但臧洪兵微将寡,城中粮食也越来越少。

臧洪心灰意冷,知道自己已无力匡扶汉室,劝说手下将士自行散去。

断粮后,他们挖老鼠洞抓老鼠作军粮,但很快城中老鼠都绝迹了,“洪杀爱妾,以食兵将”。

直至城破,臧洪部下数千人被饿死,没有一人投降。

很多人认为臧洪背张投袁绍已是不忠之人,但实则臧洪所忠不是张超也不是袁绍,而是四百年江山的大汉王朝。

张超兄弟起兵目的是为了汉室江山,而袁绍不救汉室忠臣暴露了他的不臣之心,还要剪除忠良,以为私利。

故而臧洪反袁绍。

虽然其中有杀爱妾的行为,这些确实死得惨,这也确实是臧洪不义的地方。

这也是古代所谓“忠”残酷的地方。

但不可否认,臧洪确实是个忠义无双之人,于国家倾颓之际,这也的人非常需要。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南岭说史


说起“义”,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堪称“义绝”,可是正史中的关羽就不尽然了。关羽有弃曹归刘不假,看重情义不假,但更多的还是对自己政治前途的反复权衡之后,做出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在曹操身边,关羽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圈外人士,在刘备帐下,关羽却是绝对的核心人物。在正史中,受到史家高度评价的三国义士,首推臧洪。

臧洪(160年-196年),字子源,东汉末年广陵射阳(今中国江苏省宝应县东北射阳湖镇)人。其长得体貌魁梧,异于常人。

臧洪的父亲臧旻曾任匈奴中郎将、中山郡太守、太原郡太守。熹平三年(174年)父亲平定会稽盗贼有功,时年十五的臧洪因此拜童子郎。

臧洪曾举孝廉,与刘繇、王朗等同被外选为县长,为即丘县长。后来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聘为功曹。时值董卓之乱,臧洪说服张超反董,与张超的哥哥张邈会同刘岱、孔伷、桥瑁等在酸枣会盟,并由臧洪主誓讨伐董卓。

讨董军因粮尽不了了之后,臧洪归附于袁绍,为袁绍器重,出任青州刺史,在任两年平盗有功,后调任东郡太守。194年,张超与哥哥张邈、陈宫叛曹操迎吕布,第二年被曹操击败围在雍丘。臧洪请袁绍发兵相救,袁绍不准,张超被曹操所杀。

臧洪由此怨恨袁绍,不听袁绍调遣,袁绍遂派兵攻打臧洪所驻东武阳,久攻不下,遂派陈琳写信劝降,被臧洪拒绝。后城中粮尽,开始断粮,臧洪见自己难逃厄运,遂劝说手下将士各自逃亡,但臧洪部下七八千人宁死未降。断粮初时,以挖鼠洞抓老鼠来烹煮,以解燃眉之急。连鼠亦吃完后,主薄所掌管的米剩三斗,想每次取一点予臧洪,臧洪不允,令其将粥敖稀,并将其之妻子、爱妾杀害,烹煮分给自之将士。直至城陷之时,臧洪部下数千人被活活饿死,但未有一人叛逃。

城陷后,臧洪被活捉,袁绍爱其才,再次劝说,臧洪仍不肯投降,而被袁绍所杀。臧洪有一手下名为陈容,于城破之前被臧洪派了出去。其听闻主公被杀,而赶来质问袁绍,袁绍感惭愧,本欲饶其一命,陈容不从,欲与臧洪同日而亡,遂求死,袁绍从之,在座之人无不惋惜。陈寿《三国志》评价:“陈登、臧洪并有雄气壮节,登降年夙陨,功业未遂,洪以兵弱敌彊,烈志不立,惜哉!”

 

但是臧洪却并未在《三国演义》登场。



枫夜刷剧


他出生于公元160年,臧洪少年时,因为家父的功绩和自己的魁梧身材,小有名气。20多岁就被选为县长。

臧洪那段激昂的盟誓,使听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动振奋的。此后,在诸多形势的压迫下,各路王公将相互猜忌,心存戒备,迟疑不前,各自揣着自己的小九九,粮草很快耗尽。酸枣会盟在公元192年瓦解。公元192年,张超被曹操在雍邱包围,臧洪听说张超被困,危在旦夕,立刻决定帅兵救援。但是当时袁绍重用臧洪,自然不答应,拉扯了一个月,最终张超一家被灭族。此后,臧洪和袁绍结下梁子。

此等忠义,我由衷敬佩。他的一生,为了黎民百姓而活,却鲜有人知,但是他的节气将被史书永远记载,名扬万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