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经济落后时代110年前东北发生的鼠疫,中国人是怎样防治的?

野骆驼9005184025938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东北的鼠疫其实并不稀奇,甚至中国关内鼠疫也不算奇袭。

在没有特效抗生素的情况下,鼠疫难以得到控制,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

1855年,中国云南首先发生了大型鼠疫,死者无数。

1894年,鼠疫又在广东爆发,广州城在十日之内全城蔓延,并传至香港。

广州和香港成为鼠疫流行的中心,经过航海交通,最终散布到所有有人居住的大陆,估计在中国和印度便导致约1200万人死亡。

东北原本情况比较好。虽然东北紧靠最可能爆发鼠疫的蒙古草原,但一直人口较少,大城市更少,农民自耕自种,互相隔离,所以传播有限。

加上鼠疫主要依靠老鼠携带的跳蚤传播,而东北秋冬季节户外严寒,老鼠无法活动,所以鼠疫传播也比较困难。

但1910年的鼠疫则完全不同。

一来当时由于清政府放宽闯关东的限制,东北人口暴增,而且很多人聚集在比较容易打工的城市。

二来此时鼠疫所有变化,人传人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由此,东北这次鼠疫特别严重。

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爆发鼠疫,仅仅2周后就传到省会哈尔滨;10 月 30 日,长春告急;11 月 2 日,沈阳沦陷。

11 月 15 日,疫情最严重的哈尔滨,数万中国人聚居的傅家甸因感染死亡人数过多被隔离。

一说这是西伯利亚爆发鼠疫,大量在这里的中国劳工被感染(居住条件恶劣,数十人住一起)。沙俄政府为了避免处理这些麻烦,将中国劳工赶回中国。

这些工人回到满洲里就病倒,由此鼠疫传入中国。

当时满清政府慌了手脚,不知道如何处理。

要说政府无能也有一定好处,就是他们不会自以为是的乱来。

于是,满清政府把防疫工作交给专家来处理,就是著名的防疫科学家伍连德。

伍连德是马来西亚华人,1896年到1899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研究传染病及细菌学。

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在当时的中国,这种医学博士专家屈指可数。

清政府病急乱投医,在12月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调查并开展防治工作。

年仅31岁的伍连德是有真材实料的人,而且具有医生特有的济世救民的心理。

1910年12月24日,伍连德不顾危险,率助手即陆军医学堂高年级学生林家瑞到达疫区中心哈尔滨,领导防治工作,在四个月之内控制了疫情。

传统观念认为,这种鼠疫只能由老鼠传给人类,英美的医学专家也是坚持这个观念。但东北当时正是严寒季节,老鼠根本无法在旷野行动,鼠疫却蔓延到农村。

伍连德高度怀疑此次鼠疫是人传人,所以必须彻底改变防疫的方法,不然根本就是胡来。

这就需要解剖尸体。

然而,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是绝对不会同意验尸的,他们认为这是对死者最大的侮辱。

伍连德无奈之下,找到一个日本医生,他的妻子刚刚病死。

在日本医生的允许下,伍连德连夜对这个日本妇女进行验尸,迅速确定了确实是人传人。

于是,伍连德迅速调整了防疫策略。

首先,他对于疫区进行严格的隔离,不允许疫区的人随便出入。

其次,他对于疫区内的病人和疑似病人,进行严格的病区隔离。

再次,对于所有疫区严格消毒,病死者尸体立即火化。

还有,减少人传人的危险,采用包括口罩在内各种方法。

等等。

这些方法立竿见影,很快感染者数量减少,最终基本消失。

然而,过程却极为艰苦。当时满清财政几乎崩溃,无钱无设备。

伍连德没有办法,被迫向在东北有很多利益的沙俄和日本求援。

沙俄和日本虽不关心中国人的死活,却也不希望东北由此崩溃,自己还怎么殖民。

在伍连德的恳求下,沙俄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

比如他们提供了1300 节火车车皮(内置取暖火炉),伍连德由此得到了大量的隔离病房,解决了病人的隔离问题。

日本方面,也提供了一些药物和医疗设备。

靠人不如靠自己,伍连德自己也做出无数努力。

比如他用棉纱做成的简易口罩,大大减少了人传人的感染率,这种口罩后世被称作“伍氏口罩”。

当然,难题有很多。

比如火化病死者的尸体。

在当时中国都强调土葬,火化尸体是大逆不道行为,任何人都不会接受。

伍连德为了说服家属同意火化,软硬兼施,最终将所有尸体火化。

甚至一些先期已经被埋葬的死者,也被挖出来火化。

这些高效的工作,效果非常好。

1911 年 3 月 1 日,距离伍连德到达哈尔滨 67 天,这里终于没有一个的病人。造成6万多人死亡的鼠疫,被控制住了。

要知道,伍连德的工作不但可怕,而且危险。

法国医学专家梅斯尼赶来哈尔滨参加治疗,然而9天以后就病死。

在此次防疫行动中,参与工作人员 2943 名,297 人殉职,伍连德也是九死一生。


萨沙


◆导语:

在清末东北爆发的这次严重鼠疫,6万人的死亡率,多亏了这个华人博士,要不然这场鼠疫带来的巨大影响难以估量!

清朝末年面临着外国列强的欺辱霸占调节着国内的不安势力,本就内外交困岌岌可危,但这是一场鼠疫悄然而至。1910年10月,东北满洲的一个人突然死亡,症状表现为咳嗽吐血发高烧,最后心力衰竭而死,皮肤呈现出紫色。

在人们还没来得及思考这个奇怪的病因时又接连有人患病,全国上下人心惶惶,都把东北当做地狱想要火速逃离,但逃离的人群更是把病毒带到了全国各地,鼠疫遍地开花。在医疗条件匮乏的当时,一位来自马来亚槟城的华人伍连德像神一般而治,救中国人于水火之间,这究竟是以为怎样的伟人,笔者将会在下文详细说明。

◆医术精湛,妙手回春

伍连德先生是第一位在医学方面被诺贝尔奖提名的华人,他的祖籍在广东台山,他在医学上面有很高的造诣,在西方多所名校进修过,成功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便回马来亚槟城开了一个诊所,很快便成为了那一块出名的神医。梁启超对伍连德有很高的评价,曾说过:“科学输入垂五十年,国中能以学者资格与世界相见者,伍星联博士一人而已。”

◆拥有一颗爱国和怜悯之心

  1. 伍连德先生虽长期定居在国外,但中国仍然牵动着他内心深处的柔软。中国在面临鼠疫难关时请伍连德先生回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很快便踏上了回国的列车,冲在鼠疫防治的前线,别人努力往东三省跑,只有他奋不顾身的往最危险的地方冲。
  2. 伍连德先生对中国近代的医疗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中国当时的医学仰仗日本人的教学,但日本人带着政治色彩的授课知传授一些皮毛知识,伍连德致力于改变中国医学的教授体系,采用最先进的课本,用中英双重教学,短时间为中国培养出一批可用之才。

崇高医学道德,致力于实践

  1. 医者父母心,伍连德先生接受中国的鼠疫,他首次用解剖的方法在中国确立了这次鼠疫的类型。该鼠疫只传人不传鼠,是一种肺部感染,不同于平常的鼠疫。伍连德先生一直冲在前线,接手最危急的病人。同时他还在安排着隔离等一系列的事宜,他研究中国的几条线路,制定最好的隔离方案,安抚人心,拯救了数万人的中国性命。
  2. 他把看病救人放在首位,不害怕任何压力和常规,有很多人为了隐瞒病情把已经得病去世的人直接丢在野外,很快宽阔无人的野外成了一个乱葬岗,横尸遍地,伍连德先生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传播风险,便即可决定要在野外焚尸。
  3. 在土葬盛行的当时这会引来很多人的反驳,但伍连德先生执意为之,焚烧尸体,将骨灰深埋,阻断了病毒传播的一个途径。

◆结语:

伍连德先生是110年前的终南山院士,他们都冲锋在最前线,他们都带着一个国家的希望,他们都应该受到全国人民最大的尊重。如今新型肺炎又侵蚀了我国,这个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相信祖国相信白衣天使,疫情终会过去,属于2020年的祥和终究会到来。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亮郎才不尽


1910年10月,坐落在东北中俄交界处的东北三省,突然爆发极为罕见的肺鼠疫瘟疫,此次瘟疫不仅遍布东北三省全境以及国内大部分地区,其持续时间更是长达半年之久,至少6万多人死于这场鼠疫。这场爆发于110年前的东北鼠疫,正值中国经济落后、列强欺凌的悲惨时代,医疗卫生条件也十分落后,那么,当时的中国人是如何防治这场鼠疫的呢?

返回东北的华工

这场发生在东北的鼠疫来势凶猛,但是疫源却在俄国境内。当时,俄方为了自身利益考虑,将疑似患有鼠疫的务工华人驱逐出境,这些华工只能乘坐火车返回国内,后来鼠疫便沿着中国的铁路交通线,呈爆发状流行传播开来。由于这场瘟疫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死亡率极高,再加上谣言四起,造成了人们对于瘟疫的极大恐慌。民众为了逃避这场瘟疫,开始通过各种方法逃离东三省,反而导致瘟疫进一步向关内蔓延,进一步加剧了鼠疫的传播。

请输入图片描述

由这场鼠疫导致的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再加上穷途末路的清政府不作为,最终导致了社会大规模恐慌,给国人造成了一种大祸临头的气氛。为了快速防控鼠疫,被迫自救的中国人定制了以下这些应对鼠疫的措施。

第一,通过积极筹款方式与清政府共渡难关。1910年,距清朝灭亡只有一年时间,清政府的行政能力本就十分低下,再加上满清政府一贯的腐败和有限的财力,政府能提供防治鼠疫的资源十分有限,这个时候,就有些民间组织、个人、群体慷慨解囊,他们踊跃捐款,筹建防疫医院,购买大量医疗物资,以此解决鼠疫防治过程中经费紧张的困境。

被隔离的鼠疫患者

第二:通过隔离、入户排查等手段,对感染鼠疫的患者进行救治,同时减少鼠疫的进一步蔓延。在重大急性传染病发生之时,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是首要任务,当时清政府人员有限,一些民间团体自行组织了疫情筹办组,解决政府人员不足问题。鼠疫发生初期病患成倍增加,许多医务工作者,甚至还有一些在医学院就读的学生,都不顾自身安危站在了防疫工作第一线,有的人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但是在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鼠疫的扩散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第三:积极向老百姓普及和宣传防鼠疫知识,通过掌握防疫知识规避鼠疫的无限传播。当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医疗手段极为有限,加上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卫生观念不强,所以许多百姓根本不懂任何防疫常识。为了给老百姓普及鼠疫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预防鼠疫,清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百姓进行防疫宣传。

民间的一些报刊杂志,在此次防疫宣传中也担当着重要作用,当时赫赫有名的《申报》、《大公报》等诸多期刊杂志,一直坚持追踪报道疫情,披露真相,报纸上更是开辟了专栏刊登防疫知识。为了让底层百姓能够更加快速的理解并掌握防疫知识,有些民间组织编写了一些通俗易懂的《防疫歌》,使基本的防疫知识能够在底层人民之间传播开来。通过多方力量的支持,中国最终打赢了这场东北鼠疫战。在此,笔者也相信,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绝对有有信心,有力量彻底解决“新冠肺炎”。


鸢飞九天2018


打从新型肺炎病毒传播开来以后,全中国都陷入了恐慌,瘟疫,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词,一直以来都让所有人为之颤抖,欧洲的黑死病就曾经毁灭了半个欧洲,如果没有处理好,那么瘟疫随时可能称为毁灭人类的恐怖杀手。

其实瘟疫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只要找好了对抗的手段,消灭瘟疫也是很简单的,早在一百一十年前的中国,东三省就曾经爆发过一场恐怖的鼠疫,受这场鼠疫影响,仅记录在册的,已知的被感染的人就达到了恐怖的六万之巨。

极高的致死率,极高的传染速度,可想而知,一旦鼠疫在全中国范围内大爆发,绝对是一场灾难,当时的中国已经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一旦中国爆发了大规模瘟疫,世界上哪个国家又能够幸免?而当时,距离灭亡已经只剩下一年的清政府,却将这场瘟疫打败了,打败瘟疫的不仅仅是一个清政府,而是所有社会上所有贡献力量的每一个人。

1910年年底,鼠疫开始在东北爆发,自北向南,一路穿过了黑龙江,吉林,辽宁,最终甚至有向内地传播的趋势。

这场鼠疫的源头是哪里?据考察,这场鼠疫的源头并不在老鼠,而在一种啮齿类动物,西伯利亚旱獭。说起来这种动物也算是一种大老鼠了。

这场瘟疫主要爆发在中国的东北,俄国的东南部,当时的沙俄,为了控制瘟疫,不仅向民众隐瞒疫情,更是将感染瘟疫的华人务工驱逐回了中国,直接间接导致了中国地区大规模的感染,某些地区甚至全村死于瘟疫,不是不能治,而是没有去治疗的人,全村人得瘟疫而死,压根都没人能出去传消息。

面对这场疫情,由于百姓的无知,最开始的时候,这场瘟疫越闹越大,没人能管得了,清政府也无法有所作为,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清政府的工作效率实在是太低了,贪污腐败严重,上下敷衍,全部都是导致瘟疫进一步扩大的原因。

为了打倒瘟疫,社会上一些乡绅开始筹款集资,自发的组织资金抗击瘟疫,与此同时,许多报刊也开始传播防治瘟疫的手段,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瘟疫。

在瘟疫愈演愈烈的时候,北洋陆军医学院的伍连德站了出来,调察疫情以后,判断出只有切断传染途径,控制传染源才能根治瘟疫,简单的讲,就是隔离病人,将病人携带的个人物品焚毁,病逝的患者也都实行火葬。

单纯靠清政府是不行的,尽管摄政王载沣也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下令实行伍连德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但若是没有全中国一起动员的力量,这场鼠疫绝对会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经过数个月的防治,鼠疫终于逐渐消失,而现如今,新型肺炎病毒更是如此,在全中国的共同努力下,新型肺炎病毒只会比东北鼠疫消失的更快。


魏青衣


1910年年底,在中国东北边境小城满洲里突然有鼠疫发生,随即传到北满中心城市哈尔滨,然后鼠疫蔓延整个东北,并波及到河北、山东和平津一带。这场突如其来的鼠疫与今天在湖北武汉地区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极为相似,1911年3月初,东北鼠疫被彻底制止。

因鼠疫死去的老百姓尸体

鼠疫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进入二十世纪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工艺,这种工艺能将旱獭皮毛加工出貂皮的效果。众所周知,旱獭皮毛价格远远低于貂皮,而俄国远东贝加尔湖以南、中国满洲里以北的广袤地区生产旱獭,在暴利驱使下,中俄两国商人大批雇佣华工捕猎旱獭。而旱獭之间由于跳蚤的传播,经常发生鼠疫,由于捕猎华工将大批患病旱獭捕杀并且吃了它们的肉,所以鼠疫通过旱獭传染给人,这就是1910年东北鼠疫的成因。

当时发生鼠疫的地区是在俄国境内,1910年10月,有7个捕猎旱獭华工突然暴卒,俄国人将其余华工驱逐回国;10月19日,这些被驱逐的华工中有两人坐火车回到满洲里,10月25日发病死亡,与这两名华工密切接触的房东、旅客也相继发病身亡;不久,鼠疫出入北满中心哈尔滨,随即蔓延 东北全境,并波及到华北等省——这就是鼠疫传入中国的来龙去脉。

俄国人焚烧华工住所和用品

面对突如其来的鼠疫,中国政府是如何防治的呢?

实事求是地说,清政府虽然颟顸无能,但对疫情的应对还是比较积极、有效的,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在第一时间成立了防疫机构,并马上开始工作。黑龙江省防疫机构叫江省全省防疫会,人员93人;吉林的防疫机构有吉林全省防疫总局、哈尔滨防疫局和长春防疫局,全省防疫机构700多处,人员7873人;奉天省(今辽宁)防疫总局下辖奉天城(沈阳)防疫事务所和奉天防疫总局北部分局(铁岭),奉天全省有分支机构近900处,人员3014人。

全副武装的防疫人员

二、东三省地方当局采取了隔断交通、隔离病人及疑似病人、对疫区严格消毒、改革不良饮食卫生习惯等一系列措施,预防和制止鼠疫的继续蔓延。

运送患者的马车,相当于今天的救护车

三、在东北各省强制推行火葬。哈尔滨死人很多,大部分尸体来不及掩埋,继续传播疫,以东北防疫总医官伍连德(晚清钟南山)为首的几位医生联名要求政府将尸体火化,时任东三省总督锡良为人比较开明,批准了这个建议。这是东北疫情的一个转折点,鼠疫从此得到控制。


民国年间那些事


1910年11月9日,鼠疫由中东铁路经满洲里传入哈尔滨,灾祸首发于傅家甸(今道外区)。鼠疫由沙俄西伯利亚传入满洲里,很快延及哈尔滨,危及东北全境。

清政府急电召伍连德赴哈尔滨调查处理疫情,伍连德乘马车入傅家甸。在伍连德等人的推动下,1913年11月22日,北洋政府公布了关于尸体解剖法规的总统文告,随后颁发了详细规则,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官方准许尸体解剖的法律性文件。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设计了一种极其简单的双层纱布囊口罩,即用两层纱布,内置一块吸水药棉,戴上它就可以隔离病患,成本费仅需当时国币2分半钱。

鼠疫发生之初,政府为死者提供棺材安葬他们;到了后期,尸体也便被直接放在坟场。随着天气渐冷,这些尸体也都被随意弃之于坟场地面上,已经至少6周有余。伍连德注意到,这些尸体各种姿势都有,有的甚至还保持着坐姿。

伍连德凭借直觉,感觉鼠病菌在地面下也是可以存活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处理掉这些尸体,唯一的办法是集中火葬。 这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挑战。 

他思来想去,最终给清廷上书,请求颁布准许火葬。

伍连德雇用了200名工人,把棺木和尸体以100为单位,分成22堆。按照每百个尸体10加仑的标准,用消防车在尸体上面浇上煤油。火点起来,尸体迅速猛烈地燃烧起来,2200多具尸体就这样灰飞烟灭了。伍连德后来写道,目睹亲人遗体化为灰烬,两万名傅家甸市民面无表情。

1月31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大年初一,此时,傅家甸已经有1/4的人染鼠疫死亡。 

适逢春节,防疫部下发传单,号召大家燃放爆竹。伍连德认为,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爆竹里的硫磺同样有消毒的功效。大年初一这一天,傅家甸的死亡人数从183名下降为165名,“此后日渐消减”,而且再也没有回升过。 

1911年3月1日午夜,当鼠疫死亡人数为零的报告传来时,坐落在哈尔滨傅家甸的防疫总部内一片沸腾。几日后,鉴于鼠疫死亡连续多日为零,防疫委员会宣布解除对傅家甸的隔离。 

哈尔滨鼠疫之后,伍连德又转战长春、沈阳等地,经过努力,到4月底,东北三省各地的鼠疫被全部消灭。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






历史系小怪


1910年清朝灭亡前夕,东北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鼠疫。

10月下旬,鼠疫在满洲里爆发,11月上旬就蔓延到东北中心城市哈尔滨。

此后疫情如开闸的洪水铺天盖地向四周扩散,席卷了东北平原,横扫冀中平原和齐鲁大地。

疫情肆虐时间长达六个月,即1910年10月25日始到1911年4月18日止。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疫区有超过百分之三十的人感染,一共有6万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

死亡的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但又是不幸中的万幸。

因为鼠疫死亡率不到疫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一,感染人口死亡率只有百分之零点三,治愈率达到百分之九十。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医疗条件下,达到这样一个结果,堪称奇迹。

那么,当时的满清政府是怎样做到的?

那场鼠疫的成功控制,首先要感谢一个人,他的名字叫伍连德。

当时鼠疫爆发的时候,中国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政府手忙脚乱,官员手足无措,奉命前去执行任务的士兵也相继倒下了,全国一片恐慌。

这时候有人向政府推荐了伍连德。

伍连德,马来西亚华侨,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有过英国和德国传染病研究所的工作经历,有医学博士头衔,是世界传染病领域的权威。

鼠疫爆发的时候,伍连德应邀回国不久,在天津陆军军医学堂担任副监督(副校长职)。

伍连德被召入宫,向朝廷陈述来了自己对鼠疫的分析和应对方案;摄政王载沣等人听的头头是道,觉得此人可信,于是立即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负责东北的鼠疫防治。

伍连德肩负着政府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走马上任了。

伍连德到了东北,马不停蹄开始了工作。他和身边的助手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亲自到医院病房和农村,零距离接触感染者,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经过跟助手和国际同行交流,觉得当务之急是隔离病人、控制疫情扩散。

经过几个昼夜的工作,伍连德制定出鼠疫应对和控制方案,并让人快马加鞭递给了满清政府。

一、动员调集全国各地医生,招募南方私人医生和学生,迅速前往疫区。

二、筹集资金、筹备足够半年使用的救灾物资分批运往灾区。

三、疫情的传播途径是接触性的,因此要在山海关沿线和设立关卡,严格控制人口流动,严禁民间车辆同行。

四、向有关邻国通告疫情,对通过西伯利亚的边境重镇满洲里与哈尔滨之间的列车实行严格管控。通报俄日朝等邻国,获取谅解,寻求合作和帮助。跟日本南满铁路当局进行接洽,取得谅解,要求对方提供帮助。

五、关闭航道,原则上禁止航行。

六、增开临时应急医院,征用客栈和军营,收留患者,为医护人员提供居住场所,动员政府公务员和警务人员参与控制疫情。

六、应需密切注意、京奉铁路沿线(此时部分路段已通车)的卫生状况,出现鼠疫病例应采取严格防治措施,建立专门的医院与隔离场所;

七、在京津地区进行全民动员,采取防护措施,以防万一。

具体措施如下:北京天津卫生局发布紧急告示,列出喝开水、吃熟食、注意生活卫生等10条预防措施。

“令各街巷剃头棚房屋一律裱糊干净,地下均垫石灰,所有铺内伙友,衣服、搭布、手帕每日更新三次”。

如发现违法通行和断绝交通之处及随地便溺、不遵守公共卫生规定者,处以高额罚款。

八、以朝廷名义、各地官员出面协助,由防疫部门将辖区内染疫尸体,无论是新近死去的还是已经腐烂的,全部火葬,以彻底杜绝鼠疫的传染。

对于伍连德的建议,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都无一例外落到了实处。

全国人民可以说是万众一心,对鼠疫同仇敌忾、

在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后,伍连德在外国同行的帮助下,跟自己的同事和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一起,开始了消灭鼠疫的攻坚战。

经过四个月的日夜奋战,这场中国近代规模空前的鼠疫被彻底消灭。

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组织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

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医学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伍连德当选为会长,对这次东北鼠疫的防治经验教训做了总结。

在伍连德的努力推动下,满清政府初步确立了中国的防疫制度,出台了中国近代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并且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鼠疫研究所,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所防疫医院——滨江医院。


小约翰


1910年10月,中国东北发生鼠疫。1910年10月25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将其房屋估价焚烧,去执行任务的员役兵警也死亡相继。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东北大鼠疫不仅造成了当时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还带来了生存压力及经济生活的全面恐慌,特别由于交通断绝而影响了城镇人民的正常生活。

  

  鼠疫出现后,清政府下令各处严防。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随后抽调所能调动的陆军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和协和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直隶、山东等地方的一些医生,陆续前往东北。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

  

  在这期间,清政府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在整个华北和东北都按伍连德的建议进行防疫,成功地控制鼠疫的扩散。俄国方面也积极配合,在阻止鼠疫在俄人居住区流行的同时,控制鼠疫经西伯利亚铁路的传播。在华的外国医生和医学生,更是义无反顾志愿去疫区参与防疫工作,多人殉职。当地的中医也勇敢地主动医治鼠疫病人,伍连德组建的防疫队伍也付出巨大牺牲,直接接触病人的护理和救护人员将近一半人员殉职。

  

  由于各种防疫措施处理得当,在当时疫情严重的局势下,不到4个月就成功扑灭了这场死亡人数达6万之多、震惊世界的烈性传染病,指挥这次防疫的伍连德也因此名扬世界,而清政府在这次鼠疫大流行中尽管在初期存在缺乏应急措施、个别官员渎职等问题,但在其后的措施处理可圈可点,不但尊重专家建议,为防治疫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甚至在冲破世俗偏见上所表现出的开明,在今天看来也令人钦佩。

  

  1911年4月3日至28日,清政府在奉天组织召开了“万国鼠疫研究会”,这是近代在中国本土举办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来自英、美、法等11个国家的34位医学代表,伍连德当选为会长。各国专家对东北抗鼠疫行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伍连德被冠以“鼠疫斗士”称号。


历史爱好者1236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那次鼠疫大流行,造成5万多人死亡,险些让东三省变成人间地狱。

东北那次鼠疫是1910年10月份开始的。初期的传播媒介是俄国西伯利亚一种被称作旱獭的啮齿类动物,它身上感染了鼠疫菌的跳蚤,跳蚤把细菌传给了在俄国做皮毛生意的中国商人。

然后这些携带病毒的商人从西伯利亚传到中国满洲里,随后传染到哈尔滨,长春,哈尔滨;以及河北,山东等地。

鼠疫发病之快,死亡率之高令人咋舌。只要接触到鼠疫患者必死无疑!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死于鼠疫,有点出现“灭村”“灭门”恐怖现象。

在110年前,中国医疗水平低,根本没有专业的防疫机构。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清政府束手无措。

而当时俄国,日本在中国东北都有自己的势力与地盘,并虎视眈眈想进一步掠夺中国更多的领土。

这次鼠疫为日俄提供了一个契机,日俄两国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甚至想派兵维持秩序。

从表面上看,日俄都是一片好心,是为了帮助中国防疫;实际上是想借机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面对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日俄步步紧逼的态度。清政府外务部施肇基想到一个人。他就是祖籍广东台山的华侨伍连德。

伍连德,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后接受袁世凯邀聘回国任教,担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副校长职)。

清政府命伍连德为总医官,负责东北鼠疫防治工作。

伍连德到东北之后,深入疫区调查,查找病因与病源。最终发现东北大面积爆发鼠疫,与当地不卫生环境,病死的人掩埋方法不对有关。

于是,他要求各地做好卫生,如有患者死亡,其所居住的房屋及用品,直接烧掉。

不仅如此,还将新近病死的人和掩埋的尸体挖出来,统一焚烧。

他还发明自制口罩,建立医院收治患者的规章流程,严格控制二次传播。

为避免鼠疫向中原扩散,还在山海关设立了检查站。凡是经此南下的旅客都要在此停留5天予以观察,甚至连进贡的贡品也必须检查。

100多年前,国人的观念非常保守,传统认为“入土为安”,认为尸体焚烧是大不敬。

所以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隐瞒家中患病的病人,另一种则是无力承担安葬的费用,就将家里病尸悄悄丢在街面或外面。

这就造成了新的传染源,不断引发新的疫情。伍连德克服种种困难,挨家挨户的告知,有疑似病人尽快入院治疗的必要性。

一旦发现病尸,马上做焚烧填埋以及公共空间用生石灰消毒的处理。

接着,他又建议封锁了东北三省的铁路交通,并在山海关设立了隔离区。所有出入的人,都要观察5天后,确定身体没有异常,方能离开。

同时他还面向医护人员和其他尚未感染的公众,推广戴防护口罩进行防护。

这个防护口罩还是伍连德发明的,是把两层棉布口罩之间,放上吸水药棉,能有效的隔断呼吸道传播、因为成本低廉效果好被广泛使用。公众在这种自我保护中,发现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大家记住了这位医生,还把这种口罩称为“伍氏口罩”。

回想起来,伍连德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好了三个方面:一是有效的切断传染源,二是阻挡传播途径,三是保护公众安全,减少感染风险。

想一想,这是在一百多年前的举措,其中不少我们现在都还在使用。

尤其是对传染源的管控以及交通方面的隔离,很快就起了效果,伍连德一连串有效措施,制止并消灭了这场大规模鼠疫,也粉碎了日俄想侵占中国领土的野心, 让人钦佩。







仁德历史


鼠疫这种疾病在以前可谓是相当致命的,往往都会死很多人。在满清末年的1910年时代就曾经爆发过一场非规模非常大的鼠广没,当时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性。幸好当时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有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去防治。

据说是当时由东北一些捕鼠的人感染了鼠疫病毒,随后在东北大量的传播造成了非常大的一场瘟疫,当时东北死了不少人。以东北的大城市哈尔滨为例,当时总共也不过7万人而已,但是却在这场瘟疫中死了5000多人,从这个比例来看,那时候的这场鼠疫可谓是相当恐怖。

当时,传统的医疗手段对鼠疫这种瘟疫根本就是束手无策,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碰到了,往往也只能够硬扛过去,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不过当时满清面对这种困局,启用了北洋陆军医院医生伍修德前往东北处理鼠疫病毒。

伍修德到了东北之后,采取现代化的一些方法,例如阻断交通,焚化尸体,对疑似病人进行隔离等等。伍修德还从其他地方抽调了不少医务人员前往东北,有力的阻击了属于的传播。最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伍修德他们终于解决了这场大的瘟疫,但是当时已经死了数万人。不过在当时的那种医疗条件下,能够做到这样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